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王朝1449-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吉祥:奴才在。 
景帝指指血诏:把这东西给朕取下来。 
曹吉祥见景帝听信了他的劝告,心里大喜:是,万岁爷。 
曹吉祥过去将血诏取下,准备交给景帝。 
景帝已轻描淡写地:把它给烧了吧。这血不啦叽的东西,放在朕的寝宫里,可不吉利啊! 
曹吉祥拿着血诏退下:是,奴才这就去办。 
8、华盖殿 
早朝。众大臣均神情轻松,喜形于色。 
石亨正在向景帝奏报:臣奉于大人之命,统率京城守军和勤王军追击瓦剌,我军神勇,瓦剌望风披靡,接连退营五十里,京城之围,现已全面解除。 
景帝:好好,京城保卫战大获全胜,功德可谓圆满,接下来再把瓦剌赶回老家,看来是指日可待了,啊? 
众大臣:皇上圣明! 
景帝:列位爱卿还有何事要奏? 
于谦:启禀皇上,瓦剌经此一仗,实力大损,趁此机会,正可逼瓦剌退兵,迎回太上皇,请皇上下旨,派使者前去,提出我朝要求,谅也先不敢不答应。 
景帝没想到于谦这么快就提出迎回英宗,心里十分不快。 
王直:于大人所言极是,太上皇有功于朝廷,我们打了胜仗,就该尽快迎回太上皇。 
景帝迟疑地:太上皇当然是要迎回来的,可朕担心,战事并未了结,也先这人诡计多端,要是他再利用太上皇,对我朝廷要挟,恐怕不太好办吧? 
于谦:迎回太上皇,事关我大明国格,此事不容迟疑。况且也先已不是我军对手,依臣之见,他不敢有过分要求。相反,我朝尽可提出条件,一是送太上皇回朝,二是瓦剌即刻退回塞北。就算也先不会马上答应,我朝也需向他表明态度。 
景帝极不舒服,但没表露出来,只是继续推脱:刚才石总兵和于爱卿都说我军胜券在握,朕的意思,那就再跟也先打一仗,等把他们赶回老家了,再谈迎回太上皇一事,岂不更好? 
于谦大急,扑通跪下:皇上,太上皇多留一日,就多一份危险哪!为了保住京城,太上皇曾不惜性命,现京城之围已解,我们岂可置太上皇于不顾啊! 
王直等大臣也纷纷跪下:皇上,请准于大人所奏吧。 
景帝仍沉默着,不肯表态。 
于谦:皇上宽厚仁慈,以德服人,就是念在兄弟情分上,也该派使者前去试上一试。 
众大臣:皇上―― 
景帝隐忍着不满,终于点点头:列位爱卿,看来你们是误会朕了,朕何时不想迎回太上皇?唉,朕这心里,比你们都急呐。 
于谦大喜:皇上,那就速派使者前往。   
十 迎回英宗(4)   
景帝扫视着众大臣:列位爱卿,你们谁愿…… 
众大臣后面响起了一个声音:臣愿往。 
众大臣纷纷回头,发现是一直躲在最后面的徐珵。 
景帝一愣:你? 
徐珵:臣徐珵愿为皇上成全这件功德无量之事。 
景帝讥讽地:哦,徐爱卿啊,也先可是个不好对付的角色,难得你有这份勇气。 
徐珵:微臣愿为皇上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景帝:那行啊,朕这就派你去了。 
9、乾清宫书房 
景帝单独召见徐珵,递给他一封书信:拿着吧,这是朕给也先太师的书信。 
徐珵有点受宠若惊:谢皇上信任。 
景帝:别忙,徐爱卿先看看,朕在这封信里头说的话可好啊? 
徐珵看了几行,脸色大变。 
景帝:怎么?徐爱卿是不是觉得有何不妥? 
徐珵:没有没有,皇上不亢不卑,有理有节,正合我大国风范。微臣实在佩服得很。 
景帝轻蔑地看着徐珵:哼,徐爱卿,朕记得你可是最怕也先的,当初主张南迁,就是你的主意。 
徐珵扑通跪下:微臣该死。 
景帝:是吗?朕今儿个看起来,你的胆子其实不小嘛,这不,主动请缨来了! 
徐珵已听出景帝话中的意思,不由冷汗直冒:皇上,微臣这……这是为皇上效力啊!皇上乃当世英主,微臣愿肝脑涂地…… 
景帝懒洋洋地:算了算了,你也别拍马屁了,走吧。 
徐珵慌忙退下:是是,微臣告退。 
徐珵退下后,景帝看着他的背影,哼哼冷笑:哼,胆小鬼,让你去倒是最合适不过了,谅你也办不成这种事! 
汪皇后掀开帘子过来,听见景帝的话,愣了一愣:皇上,你在说谁啊? 
景帝回过神:哦,朕在说那位徐珵徐侍郎呢。 
汪皇后:徐侍郎怎么啦? 
景帝诡秘地一笑:这位徐侍郎能言善辩,聪明得很,朕派他前去迎回太上皇,你看怎么样啊? 
汪皇后感动地:皇上能以社稷为重,刚解了京城之围,就立马派人迎回太上皇,臣妾真是太高兴了。皇上圣明啊! 
景帝大乐:是吗?那咱们就好好等着太上皇回来吧。 
汪皇后:臣妾这就去慈宁宫禀告太后,让她也高兴高兴。 
汪皇后兴冲冲而下。景帝又诡秘地笑了。 
10、徐府厅堂 
徐珵闷闷不乐地对着景帝的那封书信,不时长吁短叹。 
徐夫人:老爷,明日就要出使了,你还在叹什么气啊? 
徐珵:唉,大事不好啦。 
徐夫人一惊:你不是替皇上办事吗?这可是立功的好机会,怎么倒担惊受怕起来了? 
徐珵:你懂什么?刚才皇上召我去,给了我这封书信,他这封信里根本就没提要迎回太上皇,这差使,让我怎么办? 
徐夫人更吃惊了:皇上不是派你去迎回太上皇吗?他怎么又不明说呢? 
徐珵:原先我还以为皇上真的要迎回太上皇,其实根本就不是这回事。 
徐夫人:为什么? 
徐珵:皇上登基不久,他这皇位本来就是太上皇的,现在太上皇要是一回来,他……他不是难办了吗? 
徐夫人怔住了。 
徐珵:国无二主,这么简单的道理,我怎么就不明白呢?唉,我徐珵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 
徐夫人:老爷别急,兴许还有别的办法。 
徐珵: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办法?当初土木堡大败,也先挟持太上皇进逼京城,是我主张南迁,结果被于谦轰出廷去,弄得我像一只过街老鼠,惶惶不可终日。每次上朝,我都躲在最后面,深怕让大臣们耻笑。这一次,我还以为机会来了,只要办成这件大事,我徐珵在众人面前,又可扬眉吐气了,却不料皇上是这种用心,他根本就不希望迎太上皇回来啊! 
徐夫人急得六神无主:老爷,那……那如何是好? 
徐珵沉吟着:我已经没了退路,既然是华山一条道,也只有硬着头皮试上一试。 
徐夫人又吃了一惊:你还想迎回太上皇? 
徐珵:目下朝廷里,于谦和众大臣都希望迎回太上皇,他们势大力众,一旦我做成这件事,想必能重获他们的好感,到那时候…… 
徐夫人:那皇上呢?他不是恨死你了吗? 
徐珵:皇上现今最依赖于谦,如于谦能为我说好话,皇上是不得不听的。退一步说,就算皇上不高兴,可我迎回太上皇,那是替朝廷立了大功,皇上迫于众人的压力,又见识了我的能耐,兴许不会太为难我。 
徐夫人:对对,大家都说你有功,众意难违嘛,皇上兴许还升你的官呢。 
徐珵决然地:俗话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个险,我是无论如何要冒上一冒了! 
11、瓦剌军营 
徐珵带着几个人,轻车简从地来到了瓦剌军营。 
伯颜在辕门口迎接:来的可是大明使节? 
徐珵:在下徐珵,请问你可是伯颜大人? 
伯颜点点头,打量着徐珵和他的随从,干笑两声:哎,徐大人哪,老臣听说你是要迎回太上皇,怎么没带金银财宝来呀? 
徐珵一惊:金银财宝?有这个必要吗?大人莫非以为我大明是来求太师的不成?   
十 迎回英宗(5)   
伯颜:怎么?你们两手空空,就想要回太上皇,没这么便宜吧? 
徐珵:大人此言不知何意?还是等在下见过太师再说吧。 
伯颜冷冷地:徐大人,对不住了,太师有令,让你先在这儿逗留几天,等他有空了,再召见你。 
徐珵大惊:你们想干什么?要扣留在下?你们―― 
伯颜:跟我说没用,徐大人,请吧。 
一队士兵上来,带走了徐珵等人。 
12、英宗住所 
英宗的伤腿已经痊愈,在窗前踱着步。 
喜宁来见英宗,这回他拎来的不是一条羊腿,而是整头剥了皮的血淋淋的全 
羊。 
英宗有点麻木地看着他。 
喜宁皮笑肉不笑地:太上皇,本大人今儿个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朝廷派使 
者接你来了。 
英宗心里一动。 
喜宁:只是可惜你还回不去。太师有令,大明使节暂且扣留此地。太上皇, 
你又白高兴一场了吧?嘿嘿。 
英宗沉默着,面无表情。 
喜宁却突然扑通一声把那头血淋淋的全羊扔在英宗面前。 
英宗胆战心惊,闭上了眼睛。 
喜宁:太上皇,不是本大人跟你过不去,你……你实在是可恨!你设计让于谦逃走,害得本大人在太师跟前抬不起头来,这笔帐,本大人只得算在你头上了! 
英宗仍然默不作声。 
喜宁嘿嘿冷笑:太上皇,开始吧。 
喜宁说着,切下一块血淋淋的羊肉,硬塞到英宗嘴里:吃! 
英宗麻木地咀嚼着生羊肉。 
喜宁仇恨地紧盯着英宗,咆哮起来:吃,吃,你给我统统吃下去! 
英宗大口吞咽着生羊肉,他的表情又一次变得恐怖了。 
他连连呕吐,四肢抽筋,终于口吐白沫,昏厥过去。 
喜宁残忍地看了昏厥的英宗一眼,跨过他痉挛的身体,扬长而去。 
13、兵部公事房 
于谦和石亨等人在议事:徐大人出使已有好几天了,却杳无消息,我看也先是不想轻易放回太上皇。 
石亨:他是还不死心,想跟朝廷讨价还价,占点便宜。 
于谦低头沉思,喃喃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石兄,你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吗? 
石亨:知道,这是岳飞将军的《满江红》啊! 
于谦:岳飞将军为雪靖康之耻,不惜以身相许。不迎回太上皇,我们做臣子的,还有何面目去见大明的百姓! 
石亨:于兄,你说吧,该怎么办? 
于谦:要想顺利迎回太上皇,我们得给也先更大的压力,让他毫无条件地满足我们的要求。 
石亨:于兄的意思是…… 
于谦:再打一仗,给也先一个狠狠的教训,让他乖乖坐下来,听我们的! 
石亨摩拳擦掌地:好啊,于兄,我早就憋不住了,这回还是让我去吧。 
于谦:当然少不了你喽,石兄,传令下去,马上出发! 
石亨:是。 
于谦拿起盔甲披挂起来。 
石亨:哎,于兄,你就别去了吧? 
于谦郑重地:我答应过太上皇,一定要迎他回朝。这一次,我要亲赴前线接他。 
石亨:好,我们一块去。 
14、前线阵地 
于谦和石亨率领明军,向瓦剌军发起猛攻。 
炮火连天,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瓦剌军又一次被打败了,弃盔丢甲而逃。 
于谦指挥明军奋勇向前:冲啊―― 
明军如潮水般涌向前去…… 
15、也先营帐 
也先带着一身的硝烟,气喘吁吁回来,一把将盔甲扔在地上。 
伯颜:太师,这仗是不能打下去了,明军可是越战越强啊! 
也先摆摆手,不让伯颜说下去。 
伯颜只得告退:太师,那……老臣先告退了。 
也先:慢。 
伯颜停住,默默看着也先。 
也先毫无表情地:立刻召徐大人,本王要见他。 
伯颜点点头:老臣明白。 
伯颜带着徐珵进来了。这一次,伯颜的神态恭敬了许多。徐珵也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摆出一副高傲的样子。 
也先:徐大人,请。 
徐珵:太师诸事繁忙,今日怎么有空,想起来接见在下了? 
也先:哦,本王确是万事缠身哪,不过徐大人是大明朝廷的使节,本王岂能不见?嗯? 
徐珵:既然如此,咱们就言归正传吧。在下这次来的用意,想必太师已经知道了。这是皇上给太师的信函,请太师过目。 
也先接过信,看了起来。 
徐珵:在下奉皇上之命,特来迎回太上皇,请太师…… 
也先却连连摇头:不对吧?徐大人,你们皇上在信里不过是表示大明和瓦剌重修旧好之意,根本就没提迎回太上皇嘛。 
徐珵:太师,且听在下说…… 
也先把脸拉下来,厉声地:徐大人,你这是何用意啊?莫非是戏弄本王不成? 
徐珵:太师误会了,皇上在信中不提迎回太上皇,那是为太师你着想啊! 
也先冷冷地:此话怎讲?还请徐大人示下。 
徐珵却岔开了话题:太师别忙,在下今儿个在营里,听见远处炮声隆隆,喊杀声时起时伏,在下猜测,我明军和太师又交上手了。唉,可惜啊,如果在下猜得没错,太师,这一仗你是又打败了!   
十 迎回英宗(6)   
也先异常恼火,脸上的肌肉都抽搐起来。 
徐珵恍若未见:依眼下的局势,这仗再打下去,太师,你以为占得了便宜吗? 
也先:放肆! 
徐珵:太师不想回答,那在下替太师回答了,这仗再打下去,太师不但占不到便宜,反而会继续损兵折将,祸及自身!到那时候,太师要后悔恐怕都来不及呢。 
也先大怒:徐大人,你是要教训本王? 
徐珵:在下说的是实话,太师不可不听。眼下的战局,不要说是太师,就是局外人都看得明明白白,所以,我朝皇上对迎回太上皇,不在信中提上一字,那是为太师着想。太师想想,如皇上明说了,岂不变成我朝向太师索要太上皇了?太师不管答不答应,情面上也不会好看吧?皇上的意思是,太师自会主动送回太上皇,太师,你说呢? 
也先冷笑:徐大人,你果然巧舌如簧!只是你这一套,在本王面前却行不通,哈哈哈哈。 
伯颜见状,乘机一挥手,当即有两个带刀的士兵围住徐珵,似乎要吓唬他。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徐珵有点害怕了,但仍硬着头皮豁出去:在下是耍嘴皮子的,何必动刀?太师要为难一个手无寸铁的人,胜之不武啊,反倒让人误会,太师的气量是不是太小了! 
也先一愣,随即对士兵发火:谁让你们上来的?下去! 
士兵唯唯诺诺退下。 
徐珵松了口气,继续侃侃而谈:本来,土木堡一战,我朝英宗皇帝成了太师的阶下囚,太师还想有所作为,现今我朝有了新主,英宗皇帝成了太上皇,对太师又有何用?我朝皇上宽厚仁慈,想太师所想,让太师主动送回太上皇,以示两国和好,如此一来,天下人对太师莫不敬佩有加,太师这面子上,岂不是更好看了吗? 
也先被说得心动了:不瞒徐大人说,送回太上皇,本王早有此意了。 
伯颜见状,忙向也先使眼色。 
也先领悟过来,嘿嘿干笑:只是…… 
徐珵暗喜:那太师还等什么呢? 
也先:徐大人,本王直说吧,太上皇本王可以放回,但本王也得有条件哪。 
徐珵:条件? 
也先:太上皇在本王这儿,本王给吃给穿,待他不薄,何况这些仗打下来,本王所费甚巨。你们皇上真想要回太上皇,为何不赔偿给本王一些金银财宝?他这信里头,也是只字不提嘛。 
徐珵哈哈大笑起来。 
也先又拉下脸来:徐大人,你笑什么?难道本王的话错了吗? 
徐珵:在下素闻太师乃英雄豪杰,太师既然愿送太上皇回朝,就当成人之美,好人做到底,那才是大丈夫所为。可惜太师却把好事做成了坏事,太师想想,你开口闭口就是索要金银财宝,这事传将出去,天下人该如何议论太师你啊? 
也先一愣:那又怎样? 
徐珵不慌不忙地:天下人会说,原来太师不放太上皇,那是为了敲诈金银财宝。太师,你听听,这话不是说太师乃是见利忘义之徒吗? 
也先异常尴尬:这个…… 
徐珵:我们有句老话,叫送佛送到西天。太师既然有心与大明媾和,又何必斤斤计较?反显得太师不豪爽了。在下知道,太师是最讲名声和交情的,现今太师如不要财物,还主动送太上皇回朝,天下人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