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空巢-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喜欢妙玉。”“什么?一尼姑,有没有搞错哦?” 
“你呢?”梅问。 
“薛蟠。” 
“那个呆霸王?”梅笑了,我很少看见她笑。“为什么?” 
“他懂得生活啊,尽管作的诗狗屁不通,却晓得男女通吃。”我在这边邪笑。 
“下流!”梅在电话里啐了我一口,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搁了电话。   
妙玉与薛蟠18(2)   
我凭直觉判断,梅心里一定隐藏着巨大的秘密,她一个人正在承载着某种沉重的东西,尽管不堪重负,却仍踽踽独行。   
厕所 乐园 上海滩19   
厕所,一个散发着臭气的地方,一个容易被学校领导、老师、保卫遗忘的角落,之所以会成为逃课学生的乐园,原因我想大概是这样的。 
尽管臭不可闻,但是,对于问题学生来说,那里容易逃出老师监管的视线,干一些违纪的事情相对比较安全。一句话,世外桃源,福地一方。 
老师之所以会忽视那个地方,是因为不愿去,那里面臭得熏人。 
造成奇臭无比的原因是厕所的构造。现在一般的厕所都是一人一坑,便后打开水龙头一冲,就干干净净了。而我们河阳中学的厕所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当中,大批的初中、小学硬件都得到了全面的改善。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教师宿舍、学生宿舍全面改观,一间间造型美观、功能完善的厕所改变了传统的卫生习惯。而我们学校由于是高中学校,不属于普及义务教育的范畴,所以还没有享受到政策的优惠,资金相对紧张。 
当初建造时,由于资金不足,同时也为了节约,争取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设计者于是就把粪坑改成了长槽。一来蹲的人多,二来节约用水,两全其美。 
投入使用后就成了这样一种状况,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厕所,在十分钟内抢夺那有限的位置。 
于是,只见一百多人同时蹲下,屁门大开,咚咚咚,大炮连天。一批人结束,另一批又上,很有点像当年战场上打小日本轮番上阵的架势,其场面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也称得上蔚为壮观。 
于是,“战场上的弹壳”越积越多,没多少天工夫,槽里的粪便就堆得快要顶到屁股了,要到晚上才放水冲。全校千多男生,一天下来,生产的“弹药”快把槽都撑爆了,发酵产生的臭气,可冲斗牛。 
我们学生,在那里待久了,便不觉得臭了。有诗为证:久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久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也。甚至一节课后不到那里去报到,就有点心慌。 
另外,蹲位之间没有隔板,解手的时候,人们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看着彼此的畅快淋漓劲,学生倒没有什么,彼此小孩,光着屁股,哼哼嗯嗯,率性而为;抽烟的学生,彼此借个火;还有那些拉屎不带纸的,向同学讨点,资源共享,倒还方便。 
学校领导、老师、保卫可就不同了,你想,光着个屁股,有学生在,还拉得出来吗? 
所以,除了检查卫生,他们一般是不来这里的。他们要解决内部问题,大都选择到自己的宿舍,这样一来,就给了学生可乘之机,这里就成了问题学生的天堂:解决烟瘾,逃课,躲债,避难,敲诈低年级同学不多的生活费,解决纷争,显示青春期所谓的实力,争夺年级乃至全校老大的宝座……统统都在这里进行。 
学校里有一句口头禅:厕所见。 
此话一出,必有好戏看。这里既有点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有着无穷的乐趣,又有点像解放前的旧上海滩,充满了惊险与刺激。   
醉酒的除夕20(1)   
大年三十,太阳照在山坡上,暖洋洋的。几团大大的白云悬在天空,把天衬得蓝汪汪的。 
家家户户忙着办团年饭,人们脸上洋溢着喜气,暂时忘却了一年的辛苦和不顺,在熊熊燃烧的炉火里,加柴般加进自己的希望和憧憬。 
远处山坡上、树林里,鞭炮声此起彼伏。那是家家户户在举行的一种祭祖仪式——挂祖坟,给祖坟挂上五颜六色的纸条,再放上几挂鞭炮,以表达对先人的追思。世代相传,年年如此,成了乡下老家过年时一道热闹景观。 
但是近年来这种祭祖仪式变了味,成了各家各户借此炫耀门庭的一种手段,只要听听鞭炮声的大小,或者看看坟的规模,就能判断这家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鞭炮声大而且响的时间长;坟占地宽而且装修豪华,大都是子女在外打工挣了大钱,或者是做了一官半职,衣锦还乡,生怕乡亲们不知道,虚荣心得不到满足而做的变相广告。 
这种家庭去挂祖坟,大都倾巢而动,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队伍拖得很长,前前后后达几十人。年老的一脸的骄傲和满足,年幼的蹦蹦跳跳,女人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找了钱或做了官的男主角呢,包里有钞票,头上有官帽,腆着个肚子,脸上泛着红光,见了谁都递烟,不管认识或不认识。在一声声“祖坟埋得好”“祖坟冒青烟”的恭维声中,简单地谦虚一下:“哪里,哪里”,然后就是一阵爽朗的笑,惊得林中的鸟扑棱扑棱乱飞。 
一家大小围在老祖宗坟墓四周,开始听爷爷或者是奶奶,再不就是家里年龄大的伯伯叔叔,讲家族发展史。从祖宗八辈一路道来,辈辈都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至于那些当了乞丐,遭人白眼,做了强盗,遭了牢狱之灾等有辱门庭之流统统从家庭史中抹掉。然后就是教育后代,好好读书,长大当官,努力挣钱,光宗耀祖。争取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走向辉煌。 
为了怕年幼的晚辈不相信,德高望重的长辈还会搬出风水先生几十年前的预言为证:据那瞎了一只眼的风水先生说,埋在这里,既发人又发财。因为这里是一方宝地,后山稳固,来势绵长,对山圆润,作合抱之势。山于中途突然小部分断裂,却断而未断,似断非断,如苍龙饮水,又如老骥伏枥。在断裂之处埋上一坟,谓之“壁上挂灯”。当初埋下你太祖公,家里公鸡一起长鸣,是为吉兆,从此家里百事顺溜,人丁兴旺。 
你们二叔公一连生了八个丫头,第二年就一胞生下两个带把儿的。你老子读书开始歪如狗屎,只知道爬桐子树,考试回回不及格,可是到了初中高中一路飙升,高考终于夺得学校头名状元,成了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后来跻身官场,步步高升。怎么样,都看到了吧,不假吧。说得小辈觉得仿佛天上明天就会掉下馅饼来,一脸的神往。 
至于那些靠打工、经商暴富的,无光荣家史可吹,就直接来得干脆,买它个几百、上千的鞭炮,在坟前叮叮咚咚一阵乱放,以显示自己的财大气粗。像是翻身农奴把歌唱,只是跳不来舞,否则就要在坟前且歌且舞。 
最后虔诚地烧上高香,以感谢祖宗在天之灵,保佑他继续发财,第二年照旧来此恭贺新禧。祖先活人彼此双赢,皆大欢喜。 
爷爷带着我,拿着坟飘儿,穿行在山林中,也去给我们郝家的祖宗拜年。 
爷爷老了,背驼得更狠了,一路上不停地喘气、咳嗽。由于爸妈回来得少,寄的钱也不多,爷爷似乎觉得愧对郝家的列祖列宗,变得沉默寡言,一路上很少讲话。 
我跟在爷爷的身后,觉得这山林里阴森森的,一股透人的寒气。 
梅的奶奶和父亲也埋在这山林里。此时,别家祖坟上的坟飘儿挂满了,而梅的奶奶和父亲的坟头除了杂草之外什么也看不到。 
我不忍看到这荒凉的一幕,赶紧把头调转开,假装去看远处的风景。而那远处,除了长满衰草的山岭和灰蒙蒙的天空,什么也没有。   
醉酒的除夕20(2)   
常言道,几家欢喜几家愁。有在外升了官、发了财,但更多的是在外打拼了一年,挣钱不多,或工钱不能按时领取,或被黑心老板携款潜逃,一年血汗钱打了水漂的农民工。 
他们家里的情形,与上面两种人相去甚远,较之他们的热闹;显得冷清多了。 
家里只有老人和小孩,人气不旺,年货准备得也没有那些人充分,大大的老房子里,只有老人在悄声无息地置办着年饭。炖了腊肉、烧了猪头、磨了汤圆,该办的都办了,只是屋里缺少了热闹的气氛,不像个年,缺少了年味,心里总觉得不是个滋味。 
这时候就特别想在外的儿女,想他们小时候在这个家里啊,每逢要过年了,跑进跑出、疯来疯去,屋里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一个木板做的滑轮车,一个小小的鸡毛毽子,就足够他们乐一天。哪像现在,想着想着,眼睛就有些潮湿,但一想到马上就要过年了,为图个吉利,就不敢再想了。 
孩子呢,大都守在电视机前,不喊他吃饭,三天两晚不晓得饿。灶膛里的柴都快燃尽了,都没有人帮忙传一下,只好停下手里的活,添把柴再做。 
院子里的张麻子家闹哄哄的,几个儿子在外找了钱,都赶回来过年了;小女儿找了个广州老公,也带回来见丈人和丈母娘。那仔操个广东腔,老两口听不懂,儿子和女儿充当翻译,一会儿重庆话,一会儿广东腔,忙得不亦乐乎。 
老两口为了更好地和广州女婿交流,也来学说广东话,结果跑了调,惹得一家人哈哈大笑。整个院子里都能听到刺耳的笑声。 
夜色降临,家家户户点了灯,开始吃团年饭了。祭过死去的先人之后,一家人围上了桌子。 
人多的,要围两三张,小孩最是迫不及待,首先抢占有利地形,哪方菜好坐哪方,上去就伸手,抓个鸡爪就啃;没有抢到好位子的就哭,不肯上桌,大人千哄万哄好不容易才收了声,一家人开开心心。 
男人喝酒,女人和小孩就喝可口可乐、雪碧、豆奶等饮料。弟兄回来齐了的就很较劲儿,酒倒多倒少是要绝对公平的,多一点不行,少一滴不行,要比了才开喝;几杯酒下肚,嫌不带劲,就来划拳。 
请就请啊 
咱哥俩好啊 
好得不得了啊 
一条龙啊 
是二逢喜啊 
“咦;你输了,喝。”老大说。 
请就请啊 
咱哥俩好啊 
好得不得了啊 
三桃园啊 
四季财啊 
“咦,我赢了,喝!”老二说。 
每个弟兄的媳妇都来劝自己的男人少喝点猴儿尿,半是责怪,半是喜爱。屋里人声鼎沸,好一派除夕风光。 
我和奶奶在灯下吃团年饭,奶奶不停地给我夹菜,说多吃点,平时在学校又没吃个好的。碗里都快堆不下了,奶奶还在往我碗里夹,我想奶奶是看爸妈过年没有回来,想把那份我们这个年龄应该享受的亲情加倍地给予我。 
我也给奶奶夹了几块她最喜欢吃的蒸肉。奶奶老了,许多菜都吃不动了,桌上的菜大都是为我准备的。我们的团年饭桌上,没有亲人团聚之后的畅谈和热闹,吃饭的声音却格外地响。老屋显得好静啊!与这大过年的情形格格不入。 
我看着奶奶牙齿脱落后瘪下去的嘴,眼睛有些湿润。奶奶连肉都嚼不烂了,却在风烛残年伺候着几亩薄地,伺候着我。 
爸妈为了怕院子里的人说闲话,曾打电话回来让她别种庄稼了。奶奶说,不做吃啥,喝西北风啊。奶奶说得不错,爸妈在口头上是这么说过,但没见他们真的有什么举动来安排奶奶的晚年和我的生活。这很为难爸妈。 
我边吃饭,边瞟着奶奶,那一刻,我发现奶奶头上的白发又多了几根,背更驼了。我喉咙里像有什么东西堵着,我说:“奶奶,我吃饱了,不想吃了。”就进了里屋睡下。奶奶问:“今天怎么不看电视啊?”我说:“不想看。”   
醉酒的除夕20(3)   
我关上门,打开柜子,拿出一瓶奶奶生日时亲戚送的酒,拧开盖子,一仰头,咕咚咕咚,灌下去半瓶。然后拉过被子盖住脸,一种冰凉的东西滑过我的脸庞。 
这时,隔壁的电视机里,传来一首歌:《爱像巢一样温暖》遥远的夜空星星在眨着温柔的眼小屋的窗前寂寞的人对着孤灯一盏归巢的鸟儿相互偎依着呢喃外面的夜已深天好寒我们的爱就像巢一样温暖我们的爱就像巢一样温暖遥远的夜空星星在天幕一闪一闪小屋的窗前映着回家的人儿幸福的脸归巢的鸟儿头枕着松涛入眠外面的夜已深天好寒我们的爱就像巢一样温暖我们的爱就像巢一样温暖   
奶奶的守望21   
“奶奶,我饿了,什么时候吃饭啊?”正月初二,大年的第二天中午,院子里的人都已吃过午饭,有的在院坝里吹牛,有的搬了张桌子在院坝里打起了麻将。那些回了娘家的女儿及她们丈夫、孩子的到来,为这山村院子增加了不少热闹与喜气。 
“吃、吃、吃,就只晓得吃,早上吃那么多汤圆就饿了啊?”奶奶边训斥我,边张望着院子外边那条弯弯曲曲的山路。 
奶奶早把饭做好了,还炒了很多菜,都温在锅里,用盖子盖着,就是不端出来吃。 
奶奶系着围腰,一会儿到外面张望一下,一会儿进屋摸摸锅里有没有热气,然后再往灶膛添把柴火。从做好饭到现在都过去了一个多小时,我估算了一下,她这样来来往往、进进出出都跑了十几趟。 
三爷爷家的大女婿问我奶奶:“幺婶,你还没有吃饭啊?”我奶奶就回答:“早上汤圆吃得多,不饿。”我知道奶奶在说假话,她早上才吃四个汤圆,早该饿了。 
三爷爷家的大女儿问我奶奶:“幺婶,你在望什么啊?”我奶奶就回答:“我在看天下不下雨。”奶奶这话更离谱,这样红火的大太阳,哪里来的雨! 
奶奶的心思别人不知道,可瞒不过我,她在望我的两个姑姑,看他们两家人什么时候到来。而事实是自从我两个姑父下岗后,我的两个姑姑已经有几年没有回过娘家了。 
都说女儿是母亲的贴身小棉袄,做母亲的总想女儿在过年这样的大节气风风光光回来,一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 
我奶奶是个普通的农村老人,她也脱不了这个俗,所以,每到过年,就在潜意识里做好了两个姑姑回家的准备。 
可是,由于姑父下岗,姑姑家的经济情况大不如前,原先下岗的一次性补贴成了一潭死水,再就业门路又不好找;特别是大姑父,下岗时都四十多岁了,又没有个技术,人又生得呆笨,下了岗像霜打的茄子,整天闷在家里。下岗补贴那点钱本就不多了,这样坐吃山空,日子渐渐紧了起来。 
后来有个在江西的熟人约他到那边去开饭馆,大姑父、大姑就把正在上初中的表弟小飞留在家里,由他奶奶照管,然后把所有的积蓄带到那边去,准备投资开个小饭馆。 
谁知是个骗局,那人是个搞传销的,大姑父、大姑俩身陷传销组织,被搜光了身上所有的钱还挨了顿揍之后被轰了出来。 
他俩身无分文,流落异乡,只好打电话到广东,我老爸寄了路费过去,他们才又辗转到了广东。 
到广东后,由于年龄大了,进不了厂,后来托一个当主管的老乡帮忙,姑姑才进了一个小制衣厂,每月工资七百元。姑父就闲着了,租了个房子在家煮饭。 
大姑一个人的工资除去房租、生活、水电,再寄二百元给在家读书的小飞,只能算是勉强度日。 
虽然钱不多,过得紧了点,可是生活还是比较有规律,日子又恢复了下岗前的平静。   
没回家看看22   
大姑父、大姑暂时在广州稳住了脚。可是,新的问题出来了,由于大姑父、大姑不在家,缺少了父母的管教,小飞变得像脱缰的野马,开始逃学、旷课,并与镇上的一些辍学少年混在一起,从抽烟、酗酒发展到帮人打架、收取保护费等。学校在数次通知家长到校未果的情况下将其开除。 
那个时候,失业之后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的大姑父、大姑,怎么舍得放弃刚刚找到的工作而回家配合学校教育小飞呢?再说,从广州到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