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女的日常-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押解上京了,如今仍是不太平呢。”

    曼春恍然,喃喃道,“怪不得……”

    曼宁没听清,“什么?”

    曼春心不在焉地笑笑,“我都不知道这些。”

    怪不得前世时童嬷嬷送回青州的信没能送到,如果不是汪家的缘故,恐怕……就是在海上出了差错了。

    等撤了宴席,外头进来几个打扮整齐的婆子,将三间花厅门前的湘竹帘都放了下来,原本还喧闹的庭院渐渐静了下来。

    曼春坐了这半天,早就觉得吵闹,正打算叫姐姐一起去外头站一站,见此情形又坐了回去。

    又过了大约一盏茶的工夫,一群翩翩少年走进了院子,领头的少年十三四岁的年纪,相貌还未完全长开,仍旧带了些许童子的稚气和活泼,他嘴角微翘,双目熠熠生辉,头上戴了顶小金冠,插了碧玉簪,身上穿了件宝蓝色锦衣,足下一双崭新的粉底儿小朝靴,腰上挂了枚金佩,神气极了,和众少年一起站在廊下向众位太太夫人行了礼。

    原本还在帘内张望的小姑娘们红着脸掩着帕子压低了声音窃窃私语。

    两边花厅的动静并未惊动众位太太,姑娘们很快收敛神色,不像之前那样随意说笑闹出动静,便是平日里胆子大的,这会儿也不明目张胆的瞧看,不过是三三两两掩着口小声私语,目光却不由自主的悄悄追随着来人。

    唐曼宁哼了一声,挨着妹妹耳边道,“领头的那个是大姑母家的二表哥,单名一个‘博’字,为人最是促狭了,就爱捉弄人,没事离他远些。”

    盛宁县主看见儿子领着人来了,就笑道,“这都是谁家的儿郎?真是好人物!今儿这诗会办的好,他们吟他们的酸诗,我们且一饱眼福!”

    在座的太太们都笑了起来,挨个儿介绍了自家的孩子。

    一番寒暄自不必说,盛宁县主又问儿子,“早听见你们那边热闹,可是得了佳作?什么题目?”

    李博笑嘻嘻地奉上一摞诗稿,道,“既是春日,就以‘春’字为题。”

    盛宁县主拿过诗稿翻了几张,笑着点头,又将诗稿传了下去,对满屋的太太夫人们赞道,“你们看看吧,写得都不错!”

    她又道,“既是好诗好人物,不如将各自的诗文吟来让大家听听?”

    少年们互相看看,有的跃跃欲试,有的笑而不语,李博转了转眼珠,笑道,“母亲,他们脸皮儿薄,我看不如将各人做的诗散下去,请在坐的各位即兴应和一首。”

    这番话一出口,花厅内外便出现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你个促狭鬼——也好,闺阁之中未必没有好诗,”盛宁县主看看左右,笑道,“咱们不必学他们苦吟,谁有好诗作尽管写来,拿出来羞一羞他们,若是不好意思的,摹一首古诗也好。”

    众位太太夫人都笑了,还有夸赞李博的,盛宁县主笑着客气了几句,没有让少年们久留,说了会儿话就放他们回去了。

    曼春明显察觉到周围的氛围有了微妙的变化。

    婆子们又将湘竹帘卷起,姑娘们交头接耳的私语,曼宁见曼春沉默不语,猜她是不会写诗怕出丑,就朝她使了个眼色,耳语道,“没事,这些人里头能有一半做出诗来就不错了,不写也没人奇怪,我看你画的花草就不错,不行就画一幅,叫人挑不出刺来就行。”

    曼春心里一暖,失笑道,“我那不过是画花样子。”

    曼宁嗔了她一眼,“听我的。”

    曼春的确不擅作诗,勉强合辙押韵罢了,平平而已,能不出乖露丑就该庆幸了,虽然外人对闺阁女子的诗作不会太过苛求,但她的确不想给人留下话柄,因此听到姐姐的主意不免暗暗道了声“侥幸”,“我听姐姐的。”心里琢磨着一会儿该画什么才好。

    丫鬟们在屋子中间的桌子上摆了笔墨纸砚,这边花厅里的姑娘们便都去看上首坐着的石二姑娘,石二姑娘推辞不过,起身来到桌前,拿起笔来思索了会儿,轻挽袖口,不过半盏茶的工夫便写出一首,周围姑娘们看了,都笑着点头。

    有石二姑娘开了好头,后头姑娘们陆陆续续都写了,写得好的笔走龙蛇,不擅长的也尽量写得合辙押韵,也有几个只是站着看别人写,却也没人笑话,曼春留意到对面董家的姑娘们正围着桌案也在写诗,那几个富户家的千金倒少有动笔的。

    唐曼宁拽着曼春来到桌案之前,将自己早就准备好的一首小诗写了下来,由曼春在一旁画了株春柳,署上了姐妹两人的名字。

    将写好的诗交给伺候笔墨的丫鬟,转头见石二姑娘她们正拿着一沓诗文阅看,便也凑了过去。

    石二姑娘将自己手里的分给唐曼宁和唐曼春,和唐曼宁走到一边,“刚才看到你表兄的诗作,果真文采斐然,我等自叹不如。”

    听到有人夸赞李博,唐曼宁心里暗暗翻了个白眼,笑道,“石姐姐的诗若是不好,那我们写的成什么了?再不敢拿出来献丑了。”

    唐曼春看了几首,见其中有写得好的,也有寻常的,良莠不齐——她虽不擅写诗,读过的却不少,好坏还是能分得清的。

    她挑了两三首写得好的拿在手里细细品味,冷不丁身旁突然有人问她,“这位妹妹可是姓唐?”

    唐曼春一怔,转过来见这姑娘十二三岁的模样,细眉大眼,身材细瘦,身上穿了一件粉色绣金衫子,头上、颈项上、手腕上都戴了金镶珍珠的首饰,宝光莹然,想了想,才记起她是先前围着石二姑娘打转的几位姑娘之一,却不知道她是谁家的。

    那姑娘也没有介绍自己的意思,瞥了一眼曼春手里的诗稿,曼春知趣的和她交换了诗稿,那姑娘翻了翻,喜上眉梢,“就是这首!”她看看唐曼春,“我看会儿,一会儿再给你。”转身走了两步,步子一停,扭头看了曼春一眼,又回转过来,拉着曼春往角落里挪了两步,从腕子上撸了个金镶玉的镯子下来硬要塞给曼春,曼春被她这样直愣愣的“豪爽”弄得呆了一下,赶紧推了回去。

    那姑娘笑道,“我们头一次见面,这算是见面礼了。”

    要给见面礼那也是长辈给晚辈,大家年纪相差不了几岁,像这般从腕子上撸个镯子硬塞的,就有些难看了。

    唐曼春看出这不是个讲究大家规矩的,就索性道,“这位姐姐不必如此,有话直说就是。”

    那姑娘咬着唇犹豫了一会儿,脸上渐渐泛起红霞,“你表哥……”

    她刚说了半句,就有两三个姑娘凑了过来,没话找话的跟唐曼春攀谈起来,言语间总是若有若无的提起县主家二公子,急得那撸镯子的姑娘脸色都变了。

    唐曼春心道不妙,赶紧找了个理由,“我姐姐招手叫我呢,我去去就来,咱们一会儿再聊。”急忙遁走了。

    唐曼宁正跟石二姑娘说得尽兴,见妹妹过来了,点点头,就让她坐在了自己身边。

    石二姑娘说话爽利又不粗鲁,她和唐曼宁谈论着泉州地界的高门大户——曼春虽然听得有些不甚明了,却也要比先前被人围着刺探来得舒服,她原是来避难的,听了一会儿便不愿意离开了,石二姑娘见她挨着姐姐一副赖住了的样子,就打趣道,“你这妹妹可真乖,走到哪儿都粘着你——哎?见了我怎么不喊姐姐?”后一句却是对曼春说的。

    曼春看了一眼姐姐,曼宁只是好笑的摸摸她的脑门儿,曼春就老老实实地喊了石二姑娘一声“石姐姐”。

    石二姑娘还没乐够呢,就见唐曼宁伸出手来掂了掂,“既然喊了姐姐,就不要小气,快拿见面礼来!”

    石二姑娘睨了她一眼,呸道,“好个护短的!”伸手拔了只镶红蓝宝石的虫草簪戴在曼春头上。

    这下倒是唐曼宁不好意思了,“我是说笑的,这簪子太贵重了。”

    曼春一听,赶紧把簪子取了下来,这簪子上嵌了块指甲大小的蓝宝和黄豆大的鸽血红,左右两边各四根金丝,组成了蜘蛛的头身和脚爪,此外再无赘物,因宝石颜色正,雕琢得又十分饱满,整个看起来颇有几分童趣,就是曼春这样怕虫子的,也觉得十分可爱,不由细看了两眼。

    石二姑娘佯作不悦,“这是什么话,任它值多少银子,我认识妹妹心里欢喜,就觉得她配戴这个,你嫌弃也没用,又不是给你的。”

    “瞧瞧、瞧瞧——”唐曼宁失笑,“我才说了一句,她倒有一箩筐的话等着我。”

    将姑娘们的诗作收集上来,盛宁县主就安排人领着客人们去隔壁跨院歇晌午觉去了,不想歇息的也不勉强,于是花厅这边留下的都是年纪轻的小姑娘们。

    董三姑娘瞧见唐家姐妹和石二姑娘谈笑风生,暗暗撇了撇嘴,赌气领着自家妹妹把附近的花木都看了一遍,回来却发现手上的镯子少了一只。

    不由叫出声来,“我的镯子丢了!”

    这话一出口,立即聚过来几个人,问她,“是什么样儿的?在哪儿丢的?”

    听见人七嘴八舌的问她,董三姑娘心里烦躁起来,“是个金丝镯子,刚才丢的。”

    周围人听到丢的不过是个金丝镯子,就有些不以为然,一些人散开了,还有一些人仍凑在她跟前,轻声细语的猜测究竟哪里去了,许是忘在了哪里,又有劝她的,“小声些罢,今儿这么些人,闹起来宾主都怪难看的。”

    董三姑娘恼道,“若只是金丝镯子又能值什么?顶了天也不过一二两金子,那上头有颗极好的金珠。”

    那人笑道,“你家难道还就缺了这点儿金子不成?”

    董三姑娘不耐烦了,冷笑,“听清楚了,不是金子打的珠子,是南洋过来的金珍珠!有银子也买不到的东西,你当是你头上那颗鱼眼珠子呢?不懂装什么大头蒜!”

    众人纷纷侧目。

    先前劝她的那小姑娘涨红了脸,留也不是走也不是,她姐姐分开人群走了进来,“董三姑娘,我妹妹头上的是鱼眼珠子,你的那个顶多也不过是个略黄些的鱼眼珠子罢了,再说了,你说金珍珠就金珍珠?我们这些人谁看见了?”

    董三大怒,无奈她之前因为宝贝珠子,便始终用丝帕裹在手腕上,打算等到下午品评诗文的时候再亮出来让人羡慕羡慕,除了她妹妹,竟真没有人见过。

    她妹妹董六赶紧扯了她一把。

    对方瞥见了,就嗤笑一声,“别是只有你妹妹看见了吧?今日我们在这里做客,是来给主人家做脸的,可不是来得罪人的。”说完,扯了自家妹妹扭头走了。

    董三姑娘看看周围,见别人都若有若无的拿眼角扫她,哼了一声,有些下不来台。

    一旁就有人站出来做和事佬了,“董姐姐也是急了,看在平日咱们要好的份上,姐妹们别介意,这会儿下场戏还没开,大家帮着找找呗,不然董姐姐回去不好交代呢。”

    话说到这个份上,姑娘们也不好再装听不见,都把目光放到了李姿和石二姑娘身上,石二姑娘笑笑,没说话,李姿年纪虽小,却是主人,“那就叫丫鬟们找找吧——姐姐也好好再想想,别是忘了放哪儿了。”后面这句却是嘱咐董三姑娘。

    董三姑娘越发生起气来,小胸脯气得呼哧呼哧的,就想起身离开,可又惦记着自己的首饰,便站在那里,不错眼的盯着丫鬟们,似是要从她们脸上看出珠子的去向。

    曼宁很是瞧不上董三这幅做派,悄悄对曼春道,“你瞧她,作吧,作吧,把这些人得罪完了,她能有什么好?”

    曼春微微摇头,“人生得意须尽欢,咱们就是想使性子,也不像她那样能拉下脸来撒泼。”

    曼宁扑哧一笑,想了想,又叹了一声。

第35章 诗会四() 
场面有些尴尬,姑娘们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因着先前那位姑娘做了出头的椽子挨了骂,这会儿竟是谁也不肯多说什么了,三三两两的散开了。

    董三姑娘板着脸,跺着脚坐在了一旁的石凳上。

    别人可以躲,可以退避三舍,董六姑娘却是躲不开的,她又不敢多劝,石凳凉冰冰的她也不愿意坐,就左瞧瞧右瞧瞧,正看见唐曼宁姐妹两个和石二姑娘头挨着头凑在一起说笑,不由轻轻哼了一声,揪揪她姐姐董三的袖子,一指石二姑娘,“姐姐,这儿怪凉的,咱们不如去那边?”

    董三姑娘瞥了两眼,腻烦道,“我不想理那姓唐的。”

    “姐姐,陪我过去坐坐嘛——”

    “别惹我,你愿意去,你自去!”

    “……今天临来的时候父亲母亲不还是让咱们和唐家好好相处么?”她有些懊恼,揪着帕子,“真不知唐家怎么想的,要不是盛宁县主说出来,谁能知道他家竟是那样的出身?”

    董三姑娘撇撇嘴,“那唐曼宁就是个刺儿头,向来不识抬举,出身侯府又怎样?她父亲也不过是个庶子,父亲手下一佐贰官罢了。”

    石二姑娘见董家的两位姑娘过来,微微一笑,和她们打了招呼。

    唐曼宁和唐曼春也起身以待。

    董六姑娘左边是唐曼春,右边是自家姐姐,她斜着眼睛瞥了瞥唐曼春,“这位……有些眼生?”

    石二姑娘道,“这是唐家的二姑娘,以前没出来过,是个腼腆的,大家多担待。”

    唐曼春忖着该上前见礼,却见董家姐妹一动不动,她就也没有动,只是笑着点了点头,扭头见姐姐面露不悦,唐曼宁悄悄捏捏她的手背,曼春安抚的笑了笑,轻轻摇了摇头。

    几人坐下了,曼春往一旁挪了挪,免得坐不开。

    董六姑娘先前听人提起过唐曼春的身份,知道她不过是唐家的庶女,就有些不想挨着她坐,转了转眼珠,吩咐道,“我渴了,烦请叫人倒茶来。”

    曼春一愣,转头就见董六姑娘正倚在椅背上看她,显然这话正是对她说的。

    虽用了“烦请”两字,言语间的随意轻慢却让人听在耳朵里很不舒服。

    董家姑娘是客人,她和姐姐虽是李家的亲戚,却也一样是客人。

    曼春下意识的去看姐姐,见姐姐唐曼宁蹙着眉,面露不悦。

    她浅笑着向唐曼宁使了个眼色,董六姑娘虽言语无礼,不过她内心里头毕竟不是真个只有十岁,懒得跟对方计较,便招手叫了个丫鬟来,一指身旁,“董姑娘渴了,你去端壶茶来,要大杯的。”

    石二姑娘看着曼春,笑着没有说话,又瞥了董三姑娘一眼。

    董三姑娘低下了头,又极快地抬了起来,看看石二姑娘,喊住了那丫鬟。

    那丫鬟也是伶俐的,当即屈了屈膝,“姑娘有什么吩咐?”

    董三姑娘却问石二姑娘,“石姐姐喜欢什么茶?”

    石二姑娘笑了笑,“不拘什么茶,好喝就喜欢喝。”

    董三姑娘皮笑肉不笑的翘翘嘴角,吩咐那丫鬟,“有没有雀舌?不要大杯,叫人把杯子用热水烫几遍再拿上来。”又对妹妹嗔道,“你可真是的,客随主便,这又不是在家里。”

    唐曼宁冷笑。

    石二姑娘笑道,“她还小呢。”

    董六靠在姐姐耳边道,“我不要她坐在我身边。”

    董三姑娘脸上有些不好看,可石二姑娘又说起了过些日子要去庙里进香的事,她悄悄瞪了妹妹一眼,便转而说笑起来。

    石二姑娘不是个难讨好的,董家姐妹在她面前也不敢高声,场面还算和睦,说着说着,就说定了进香的事。

    石二姑娘道,“到时候你们要是得空,我就给你们下帖子,大家一起去更热闹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