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年头,一线歌星的出场费也就是刚刚六位数,而名气稍微差点的明星的出场费,也只有三四万块钱而已。
其实这个数字,放在三年前,还要少很多。
而如果再过十几年,这些明星的出场费,动辄大六位数,甚至七位数,也是够吓人的。
算了算王家打算用来请明星花的一百万,合同签完,请了十五个明星,也才花了八十多万而已。
至于说谁开场,谁压轴,王铮扫了一眼名单,心里面也有了数。
开场的明星,自然就是给他们家代言的于文华和尹相杰两位了。然后压轴的呢,王铮决定多一点,这个年头,最火的明星就是毛阿敏、杨钰莹、毛宁、李春波、黄格选、那英等人了。然后这次跟王家签约的明星里面,就有杨钰莹和毛宁两个人。这两个在当时可是非常火非常火的金童玉女,然后王铮决定压轴大戏就让这两个人来唱。不过有件事王铮还是记得很清楚的,杨钰莹只能暂时用用,以后就不能用了。
这次王家请的明星,因为是借着央视领导的面子请来的,所以港台那边的明星暂时还请不动。像刘德华、张学友、潘美辰、郑智化、姜育恒、王杰、赵传、罗大佑等等,在当时大陆已经非常火了,然后王铮打算下一步还得找机会请过来。
97年快来了,下一步港台明星到大陆发展的是一波一波的,所以说以后王家要想把“斗虫大赛”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请更大的明星是大势所趋。
港台的明星当然要贵一些,但是王家也不差钱不是。
第二天,王铮坐飞机去了趟泉城,然后到电视台了解了下演播厅那边的布置情况,然后接着就回了桃花岭村。
王铮着急赶回桃花岭村,是因为马上就到奶奶的生日了。
今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就是奶奶的七十九周岁生日了。七十九周岁,也就是虚岁八十了。农村里面所说的八十大寿,实际上并不是指八十周岁,而是指七十九周岁的这个生日。
也就是说,今年可是奶奶的八十大寿了,一定要好好庆祝庆祝。
奶奶年纪轻轻地就守了寡,然后拉扯着三个姑姑和父亲长大成人,非常不容易,所以王家现在有钱了,一定要风风光光地给奶奶庆祝庆祝。
王铮回到家的时候,是农历七月十九,距离奶奶的八十大寿还有四天的时间。
实际上整个桃花岭村,已经开始嗅到了王家要大办喜事的味道了。
为了准备奶奶的八十大寿,王家可以说是不惜重金。
奶奶喜欢听戏,然后王铮回家的第二天,王向忠便和儿子开车来到了大寨乡大寨村,找到了大寨村鲁中梆子戏班子的班主徐勤堂。
徐勤堂的家就在大寨村老油坊东边的第一家,然后王家的车子停在大寨村村里面老油坊门口的时候,村里的孩子都好奇地在远处看着王家的小轿车。
进徐勤堂家门口的时候,王向忠指着大寨村老油坊对王铮说道:“王铮,看到没有,我小时候呀,每年过年都会跟着你大姑到这里的油坊来打油。”
王铮点了点头,看着有些破落的油坊木大门,皱了下眉头。
“爸,我小时候不是也跟着你进去过吗?”
王向忠一听,连连点头说道:“对对对,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你两岁那年,还跑到榨油屋里去了。”
王铮笑着说道:“榨油屋里面,全是光着腚子的大老爷们,俺那时候进去吓得哇哇大哭,后来榨油的师傅给了俺一块花生饼,俺一边哭着一边出来的。”
“哎,只可惜现在榨油都用机械化了,原先那些木头的榨油设备早被淘汰了。现在用机械榨出来的油啊,可没有以前用木头榨油设备榨出来的好吃。”
王铮看到老油坊的门关着,然后问道:“油坊现在搬到哪里去了?”
“现在搬到大寨乡集市上去了,咱们家过年时候发福利的花生油,就是让这家油坊的老板给咱们送的。不过,我觉得这家油坊的花生油有问题,炒菜的时候,味道不正。”
王铮忽然想起来,难道说是这家油坊的老板,卖给自己家的油是地沟油?想到这里,王铮不由得担心起来。
再下去几年,要想吃到健康卫生好吃的油,可就有点难了。不是转基因的油,就是地沟油,哎……
“爸,我看下一步让赵方路的生态农业发展加上用以前老的木头设备榨油这一块,你看怎么样?”
然而王向忠却摇着头说:“用老设备榨油,出油率太低,效率也太低,没有账算。”
“咱们不算这个账,就是说榨了油咱们自己用也行啊?”
“这倒可以。”
两个人站在老油坊门口说了几句,然后王向忠便走到徐勤堂家的门口,敲着门喊道:“老徐在家吗?”
第0332章 戏班班主的家()
♂
徐勤堂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头发全白了,不过面色很红润,开门之后,满脸堆笑得看着王向忠父子俩,皱了下眉头,忽然脸色大惊得说道:“这,这不是桃花岭村的王总么!”
王向忠的名号,响彻整个大寨乡,大寨乡的村民都以认识王向忠为荣。现在王家的总公司就安在了原先大寨乡供销社的地方,所以王向忠几乎每天都到大寨村来,而大寨村的村民,也几乎都认识王总。而现在,王总竟然到徐勤堂家里面来了,这能不让他感到激动么?
“唉呀妈呀,老婆子,王总来了!快进来,快进来。”
王向忠点着头,然后领着儿子便跟着徐勤堂向里走去。
“老徐,打扰了啊。”
“你看王总说的哪里话?王总到我家来,那是给我徐勤堂脸上贴金了。”
进了大门,是一个门楼走廊,门楼走廊的两边,各有几排木头搁板,搁板上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戏服和各种乐器。
过了走廊,是一面影壁墙,然后绕过影壁墙,便到了徐勤堂家的天井。
徐勤堂家的天井不大,东边靠墙的地方被开辟成了一块菜园,然后西边则是一个小棚子,里面堆放着柴禾,垒着锅灶。徐勤堂家的小院很干净,在小院南边,种着一排榆树,都一搂粗了。【零↑九△小↓說△網
然后王铮父子俩走到天井的时候,便看到一个裹着小脚的老妇人,扶着屋门口的门框,看向王铮他们父子俩。
王铮心里琢磨:这老两口的年龄也就六十来岁,也就是说老两口应该都是三几年出生的。那个年代,很多地方已经不兴妇女裹脚了。
徐勤堂的老婆一边笑着,一边帮着王向忠掀开了挡在门口的门帘。
天热,苍蝇蚊子横行,所以这家的主人便将纱网缝起来,然后在纱网的下边坠上一些石头,而将纱网的一边用钉子钉在门框上,另一边的门框上面贴上一些铁皮,然后再在纱网的另一边绑上一些吸铁石,这样一个既通风又能挡苍蝇蚊子的门帘就做成了。
看着这家的门帘,王铮忽然想到,当年他们家不就有这样的门帘吗。
而现在,自己家的小洋楼里面已经都安上了纱窗,不会再像以前那般寒酸了。而这个年代,大寨乡里面许多老百姓,实际上还是很穷的。
听到说王总来了,徐勤堂的老婆还纳闷是哪个王总,一看,来的是个面相和善的人,便也高兴起来。
徐勤堂家的正堂屋屋门前有三层台阶,台阶不高,三四岁的小孩抬腿就上去了。然后台阶的两边垒着两个水泥台子,然后水泥台子的东边,是一池长方形的沙坑,沙坑里面长着几棵爬秧的地瓜。这池子是用来育地瓜苗的,所以在当地又叫地瓜池子。
大寨乡因为山地多,灌溉不方便,土地也不是很肥沃,所以每家每户都有种地瓜的传统,而这个地瓜池子,也是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东西。
水泥台子的西边,则是徐勤堂家放煤炭的地方,煤炭怕焚了,现在被塑料布盖着。
跟着父亲进了屋之后,王铮觉得顿时凉快起来。
徐勤堂家的房子是青砖红瓦的老瓦房,得有个十来年的年头了。
进了屋里,会看到地面上铺着红砖,然后红砖上刚洒了一层凉水,水汽蒸发,带走了热量,起到了空调的作用,所以屋里要比外边凉快很多。
“王总,怎么有空到我家来呢?”
王向忠坐到徐勤堂家的马扎上,然后笑着说道:“老徐,我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呀。”
“哦,是不是找我老头子有什么吩咐?”
王向忠点了点头,然后说道:“老徐,七月二十四是我娘的生日,我想着请你们戏班子到我们家唱三天戏,你看有功夫吗?”
王铮不等徐勤堂回答,便说道:“爸,我到外面院子玩儿了。”
王铮才没有心情听父亲刚戏班子的老班主讨价还价商量曲目的事情呢,然后他便走出来,走到院子里面,然后看了一眼徐勤堂家西边小棚子和正房中间用来放煤炭的小池子里面,煤炭堆得挺高,快接近院墙了。
王铮看了一眼,然后便从水泥台子上跳下去,然后便爬上了盖着塑料布的煤堆上。
爬上煤堆之后,王铮便能看到徐勤堂家西边的大院子,以及大院子里面的野草和被人打碎了玻璃的窗户了。
这个大院子以前可是王铮小时候最向往的地方了呢。
这个院子,原先是大寨村老油坊和大寨村冰糕房所在地。不过,现在老油坊搬到了集市那边,而冰糕房则早就关门大吉了。
前世的记忆里,在自己上二三年级的时候,夏天如果有机会跟着父亲母亲到大寨村来的话,父母总会偏偏路到冰糕房里面,花两毛钱给自己买一支麻酱雪糕,吃过之后,简直幸福死了。
看着这破败的院子,王铮有些伤感起来。
哎,前世里面,虽然清苦一些,家里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钱花,但是王铮觉得,前世里面自己小时候的快乐,其实一点都不比现在的自己少。甚至于说,前世里面清苦的自己要比现在还要快乐一些。
或许,快乐只是一种境界和心态,与金钱的多寡并无多大的关系。
人越老,快乐越少。
真正能做到像老顽童那样快快乐乐的,问世间能有几人呢?
“王铮,你在干什么呢?你那样不踩坏了大爷家的塑料布了吗?”
王铮正看着西边院子里面的情景而感慨,猛不丁被后面的父亲喊了一声,吓得差点从煤堆上掉下来。
“爸,那边院子里面草都长满了。”
“都两年没人住了,当然长满了,儿子你快下来,小心别摔着。”
王铮见父亲出来了,便小心得从煤堆上面下来,然后有些遗憾的说道:“哎,那边全慌了,也不知道老油坊里面的木头造的榨油设备还有不?”
跟在王向忠身后的徐勤堂一听,笑着说道:“有,都在里面呢,头几天我还想着把那堆破木头劈开当柴烧呢,可惜那东西太结实,我自己一个人拆不了。”
王铮一听,吓了一跳:“大爷,您可千万别那样做。哎对了,大爷,那边你能进去。”
徐勤堂说道:“当然能了。”
王铮心说,能进到那边原先老油坊的院子里面看看,真是太好了。
第0333章 老式的木制榨油设备()
♂
徐勤堂拿着他家西边院子里面的钥匙,开了门,然后王向忠和王铮便跟着他走了进去。
院子里面,长满了荒草,看得出来已经好久没有人来过了。
几棵野生的枣树、榆树、杨树,五股八叉地生长,因为没有修剪过的缘故,很难成材了。
这里曾经是大寨村大队驻地,后来又成了大寨村老油坊,然后头几年这里又开了一个冰糕房。不过现在,都已经成为了历史。
大寨村老油坊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曾经是鲁中市范围内三家古老的油坊之一,不过后来,老油坊成为私有之后,渐渐败落,到最后直接关了门。
踩着荒草,走到原先老油坊门口,门框上的“老油坊”的牌匾还能勉强辨认,牌匾上的红漆早就剥落,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徐勤堂费了好大劲,方才将门锁打开,然后用肩膀扛了扛门,砰地一声,门开了,由于用力过大,徐勤堂往里连走了三四步,方才停下来。
“王总,这就是原先老油坊的木头榨油机器,都没用了。”
这老油坊,进门之后是一个三间屋大的大房子,屋子的最西边是一个水泥池子,池子角落到处是老鼠打的洞。
进门的时候,有两个探头探脑的老鼠一看有人进来,嗖的一声便跑回到自己的窝里面去了。
那个水泥池子,原先是用来存放榨油用的花生、大豆和花椒种子的。老油坊主要就利用这三种农作物进行榨油。
然后在大屋子的正中间,是一个挖下去的一米多深的大坑。这个坑,大约有一米五成,一米宽。坑底下摆着水泥垛子,坑上面悬空的是一根六十公分直径的圆木。圆木的表面被刨的很光滑,上面油兮兮的,发黑了。
圆木的一头悬在大屋子中间大坑的正上方,另一头穿过一面墙,然后在大屋里套间里面的屋子里面。
从大屋子走进套间,正对着套间门的,是一口很大很大的大铁锅,然后套间屋的正中间,是那根大圆木的另一头,圆木的这一头绑着一个很大的木槌。木槌下面,是一个三合土夯成的方坑。然后木槌的东边,是一个主体框架是木头,中间有铁箍的榨油设备。
那口大铁锅是用来炒料的,炒好的料,放进木槌下面的方坑里面,然后另一头需要三四个大汉,用绳子绑着圆木,将圆木从快到房梁的顶上拉下来,接着再快速的放下来。另一头,被拉到半空中的木槌砰地一声落在方坑里面,将已经炒好放到方坑里面的花生、大豆活着花椒种子砸碎。接着,另一头再拉起来,而木槌这边,有人用铁铲不停地翻动方坑里面的料,这样如此反复,差不多半天的时间,这个用来榨油的料就砸好了。
接着,砸成泥状的料,用铁铲铲到一层一层的铁箍里面,用草绳绑好,然后再在最上面盖上一块跟铁箍严丝合缝的铁板,然后,再利用杠杆原理,转动摇把,收紧铁箍,在铁箍最下面的一个出口里面,便会看到油流出来了。
油榨完了,松了铁箍,就是一块块圆形的花生饼饼,用来喂猪是最好的饲料了。
这一套设备,需要七八个左右的人才能操作,炒料的,拉绳的,紧箍的,翻料的,接油的,所有人分工合作。一天,七八个人可以榨七八十斤的花生油出来。
因为效率底下,这种设备已经被淘汰了。
现在所有的油坊都已经使用了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将花生放到传随带上,然后电闸一拉,另一边就可以生产出花生油来了。
原先七八个人才能干得了的榨油工作,现在两个人都绰绰有余,而且生产效率还比原先高了好几倍。
不过,在王铮看来,这种最原始的榨油工艺,才能够榨出最好的花生油来。
看着这些再有几年的时间就要失传的传统榨油设备,王铮忙问道:“徐大爷,原先那些榨油师傅现在都干什么呢?”
徐勤堂笑了笑,说:“原先的榨油师傅啊,现在最小的也得快五十岁了,还能干啥?都在家哄孩子呢。”
王铮看着王向忠说:“爸,你看这设备怎么样?”
“这些木头上面全是油,烧火的话肯定很旺。”
徐勤堂完全赞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