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女惊谋-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氏微微叹气;心想着,应该要让下人去备些白幡以备不时之用了。

    “二婶母,您一回府;怕是要操劳了。”出了院门,陈满芝对裴氏道,“我最近身子有些不舒服,府中之事就拜托您了。”

    她说这话的时候;眉眼似掠过一抹笑意。

    裴氏当即点头,自是知道她这话的意思,只是看陈满芝面上的笑意,似乎明显了些。

    不过不用想就知道,她无心智的这七年,只怕过得不太好,现在沈氏要死,她必定要为其守灵,而身子不好的就是最好的推脱。

    二人各怀着心思,回了各自的院子。

    到了晚上,陈满芝派去打听消息的人才回了府,那人一进门就直接道:“表姑娘和李娘子在京兆府衙里被杖打了一顿。”

    “被杖打了?”陈满芝闻言惊愕起身,“那现在她们人呢?”

    那人点了点头,“两位娘子进去后小的就没见她们有出来,小的想他们应该是被关了,具体什么情况小的打听不出来。”

    李家一案具体情况陈满芝不知情,但是林家的案子她知道与沈太后脱不了关系,可如今徐萧年却让她们直接去击鼓鸣冤,意味着直接状告沈太后,如此做法是不是太过儿戏了些。

    按徐萧年的性子,理应不会让她们二人如此冒险,那么他是不是做了其他准备?

    “那你在路上可发现还有其他异常?”她问那下人。

    下人就回道:“最近小的都有出府,没发现什么异常,不过今日街道上倒是热闹很多,今日刑部府衙那两条街,全堵满了人。”

    陈满芝蹙眉,二人直接拿着血书去击鼓鸣冤,李林两家都是大案,且又跟废太子和沈太后有关,势必有很多围观者,道路拥堵是必不可免的。

    只是下午,她忙着安排几个小孩见面熟悉,没有空出府,如今再想去时,天色已暗。

    “娘子,早些歇息。”周妈妈看她皱眉的模样,有些心疼,不过近十四的孩子,什么糟心的事都给遇上了。

    “明天一早,咱们再去打听消息。”

    陈满芝微微颔首,“府中之事都对接好了吗?”

    周妈妈点了点头,“后面老奴都把府里的管事叫去荣华院给二夫人认了一遍,又说了府中之事,二夫人是个聪明的,一说便记住了。”

    “父亲那里,护院可有回音?”

    周妈妈摇头,“暂时没有,这样没有方向的找,只怕很难找了,娘子您看要不要报官?”

    陈满芝几不可闻的笑了一声,“暂时不用,就这样先继续找,官府指不定现在还没咱们的人得力。”

    沉吟半响,周妈妈点了点头。

    —*—*—*—*—*—

    五更的梆子才敲过,天还未亮,宣武候府已经灯火通明。

    屋内,几人面色深沉,一副肃然之色。

    今日是徐显上朝的日子,距上次上朝已过去很久,他朝徐萧年伸了手,“东西给我,如果我回不来,不用慌,先看看情况再说。”

    徐萧年意会点头,他们的人都已经进城,如果突然袭击,就皇城内的兵力会有胜算,但一旦京内的兵力集中起来,他们几乎的胜算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乐观,但如果陶一明此时愿意一助,兴许他们跟本不用动这些人。

    他将东西手里的信件全部递上去,道:“您且放心,一切之事孙儿会做好安排。”

    徐良琛看着自己的父亲,觉得应该说点什么,他犹豫了很久,缓缓开口,“父亲,眼下才过四更,咱们离皇宫又近,不用那么急。”

    徐显白了他一眼,转脸问徐萧年,“她们二人在牢里还好?”

    徐萧年点头,“受了点皮肉伤,性命无碍,那孩子孙儿打算这两时就去接过来。”

    徐显知道徐萧年说的是什么,他颔首,而后迈步出了大厅,他的步子沉重,脊背挺直,似松柏常青,威风凛凛。

    马车辘辘,行不久就到了午门。

    午门前,有不少已到的朝臣,天色还未大亮,彼此都看得不清,他往候宫队里侧边一站,拉开了与那些人的距离。

    候了有些时间,天渐放亮,人群里陡然一声,“候,候爷?”

    这声音带着几分不确切。

    刘岩松定眼看着站在一边的古稀老者,“您怎么来了?”

    他的这一声喊,众人看过去,顿时纷纷低语。

    徐显微微一笑,对其道:“趁着身子骨还硬朗,来看看陛下。”

    “侯爷今日上朝,莫非对昨日击鼓鸣冤一事起了兴趣?”群中有人问。

    昨日,那李林二人击鼓鸣冤状告当今太后的消息不胫而走,京里怕是无人不晓。

    “竟有这等事?”徐显惊讶,而后道:“老夫不知道有此事。”

    那人心中冷哼一声,暗骂了一声老匹夫,随即道:“侯爷不知晓这事真是离奇了,据说那臻娘还是候府的常客,而那林什么又是燕王保下的人,那二人击鼓鸣冤您怎么会不知道呢?”

    “按你这么说,难道老夫应该要知道吗?”徐显问。

    他的态度有些敷衍。

    成治一笑,“如此大事,难道徐世子就没跟您提起过吗?”

    “成尚书这话说的怎么这么邪乎?”刘岩松瞥了他一眼,“侯爷知不知道与你有什么关系?你不关心国公爷了吗?”

    成治听着这话,心中隐隐一股气流窜,太后闭朝不见,信国公这事根本无从问起,这个刘岩松,没事总是拆自己台,上次的账还没跟他算。

    “那我问什么又与你何干?”他沉着脸朝刘岩松道。

    见语气有些不对,众人忙劝说二人。

    徐显几不可闻的笑了声,正色望着对面的重檐黄瓦,心如潮涌。

    一声钟响,众人纷纷肃立,重重的几声嘎吱响,午门被打开,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迈步。

    在身后的人不见徐显动身,疑惑问道:“侯爷您,不进去?”

    徐显一笑,“你们先去,老夫不过想看看陛下,待你们忙完了老夫再去也不迟。”

    那人微愕,转头跟着众人入了门。

    金銮殿内,灯火辉煌,朱红双龙毡毯铺地,金漆雕龙宝座上坐着一道小身影,昏昏欲睡。

    迷糊间,景隆帝看到下首两列朝臣嘴里翕翕合合,争论不休,殿内喧嚣如市。

    他微微转头,看着坐在一边的母后,希望能从她嘴里听出‘无事退朝’这四字。

    只是,今日有些不一样,母后不仅不说,且脸色比前几天更加难看。

    “那你们说,应当如何?”沈代禾淡问。

    殿内瞬时无声,寂静半响,刘岩松手持朝笏出列,直接道:“臣以为,那二人在天子脚下击鼓鸣冤,而案情又涉及废太子和先帝,理应受理,这样才能显我大康律法公平公正。”

    成治凛然一笑,瞥了刘岩松一眼,“废太子一案经先帝之手定夺,你这番话是在异议先帝的处置结果?”

    “成尚书此言差矣。”刘岩松不紧不慢道,“不过审理罢了,结果如何这不还不知道吗?”

    “兴许又是跟先帝处理结果一样呢?你这么反对,莫非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这个小人!成治心里狠狠的啐了一口,朝上首道:“陛下,太后娘娘,臣以为此二女定然受人挑唆,故意大闹一番,理应用重刑使其供出幕后之人。”

    刘岩松嘲讽一笑,“刑部手段果然厉害。”

    成治气急,冷冷的看过去,“刘岩松,你为何总是针对刑部?”

    “我有吗?”刘岩松一脸无辜,“如此大案,众所周知,成尚书竟然想动私刑了事,置百姓于何地?”

    “你”成治语噎。

    王少阳看着窃窃私语的众人,犹豫一番,而后道:“臣以为,两案关系重大,又涉及广泛,理应受审,以显天威。”

    “臣附议。”刘岩松附和。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寥寥几声附议,缭绕在殿内,沈代禾唇角微勾,燕王以三支护卫队保下林敏夕的命,原来是为了今天。

    她抿唇淡道:“李吉被废太子连坐,是经先帝之手,而林葛弋弑君,经哀家之手,涉及之广泛,几位大人附议重审,并没有不对。”

    她顿了顿,扫了一眼众人,“只是若是案件重审,审理结果一样,这二女的罪名要如何定才好?”

    成治看着方才附议的几人,心里一阵冷笑,他道:“自然是立即处斩了。”

    殿内寂然无声,而后有个内侍缓步进殿,道:“禀陛下,太后娘娘,宣武侯爷求见。”

第126章 重审() 
沈代禾蹙眉;徐显不上朝已有多年,今日突然求见,只怕是昨日之事;这二女背后果然是宣武侯府。

    “宣。”她冷道。

    内侍后退;转身出殿,嘶着嗓子;“宣,宣武侯爷觐见。”

    陶一明垂首恭敬在立;他始终想不通;宣武侯府的目的;要说他们想为废太子翻案,又不见大动作,而先帝的死;他们不过也是蜻蜓点水罢了,此时突然求见,莫非之前自己漏了什么?

    殿内,朝员低语交耳;眼神不时的瞥向门外,不多时,有个身影入大殿;那人双手捧着金券,面色微沉,缓步至殿当中,叩首跪安。

    沈代禾看着他中捧着那物;心口倏然一跳,她敛目问:“徐侯爷这是为昨日那二人提前送来了免死金书?”

    徐显垂首,“禀太后娘娘,臣今日觐见,与当下之事无关。”

    “哦?”沈代禾惊讶,“你起身说话。”

    徐显抬头,视线看向沈代禾一边的陶一明,缓道:“谢太后娘娘。”

    陶一明一怔,那人深陷的眼眶里,深邃明亮,仿若有一道明光,将自己内心的黑暗,照得透彻。

    这个眼神,似曾相识。

    那年他八岁,父亲带着老者来看他和母亲,老者也是如此眼神,看着他和母亲,而后道:“你母亲是军。妓,这事若是被他人发现,你父亲也会被贬官,甚至还会连累整个家族。”

    他当时心凉似落雪,以为他跟母亲永远得不到承认了,可后来那老者又道:“不过,既是蒋家的血脉,现在虽不能入你父亲这一脉族谱,待入了旁支,再再个由头过继过来。”

    老者的话,让母亲喜极而泣。

    随后战事一起,入谱之事耽搁,接着赤禹一战,蒋氏被灭族,他跟母亲,永远没有机会了。

    而后母亲在瘟疫中不甘逝去,他往南逃,最后活了下来。

    沈代禾睨了一眼下首,“候爷手持金券上朝既不是为了那二人,哀家倒是好奇,你如此作为是为了何事?”

    陶一明被陡然的一声问话打断思绪,他的心突然有些不安,敛了神色看着下首。

    徐显沉吟片刻,从怀里取出一叠信件,捧放在金券上,沉道:“臣手中这些信件皆是近十三年来我朝中某位大臣与胡国往来的书信,恳请陛下,太后娘娘重审十五年前,英国公通敌叛国一案。”

    他的话,似一颗石子,狠狠掷入湖中,溅起了水花。

    众臣惊讶,十五年前,英国公通敌叛国,灭九族,三百多人口,斩于市,那场面血腥非常。

    沈代禾猛然站起身,景隆帝被她的动作吓了一跳,只觉得这殿内,似有一股暗火,在燃烧。

    “母母后。”景隆帝有些结舌。

    沈代禾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缓缓落座。

    “徐侯爷,哀家没听错?”她不确信问了一声,“你说要陛下和哀家重审十五年前英国公通敌叛国一案?”

    “是。”徐显抬头,看着陶一明,“恳请陛下和太后娘娘重审十五年前英国公通敌叛国一案。”

    “臣手里的信件可以有力的指证,通敌叛国的是当朝信国公。”

    他的话落,众臣哗然,殿内的朝臣,纷纷看着他。

    “徐候爷,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殿内有人问。

    “这十五年前的案子,早就证据确凿,你如今再翻出来,是觉得先帝枉杀无辜吗?”成治怒道,“你现在不仅指控先帝,还把污蔑信国公,你意欲何为?”

    “就是啊,英国公通敌叛国证据确凿,当时来往的信件过了三司之手,你这么一说,那岂不是打整个朝堂的脸吗?”有人附和着成治。

    “他就是倚老卖老”

    “”

    “臣手中的信件还请太后娘娘过目。”徐显口中慢道,视线依旧落在陶一明身上。

    陶一明脸色煞白,耳中嗡嗡嘶鸣,他不着痕迹的退了一步,直到沈代禾的一声轻咳才缓了神。

    他迈了步,脚下似栓了铅,沉重非常,他没想到,自己一直猜不到他们的目的,竟然是为蒋家。

    他走到徐显面前,看着他捧的金券上面放了一叠泛黄的信件,他伸着有些哆嗦的手取下,缓步返回。

    “太后娘娘,要奴婢念吗?”陶一明敛了神色,将手中的东西双手奉上。

    沈代禾看了他一眼,接过东西,“不必了,哀家自己看。”

    徐显看着上首,开口道:“臣奉上的信件中,有信国公之长子沈立奎私人盖印,当中不少也有信国公的私印,信的内容有谈互市、赋税等各方面,俨然已经把暨洲当成诸侯国与胡国往来。”

    他又看了一眼身后的众人,“高祖后期三国恶交,高祖已严令我朝与两国往来,而在赤禹一战后,这类不应该出现的密函代表着什么,老夫想在朝的各位应当知道意味着什么。”

    “徐侯爷突然拿出一叠信件要指控国公爷,只怕太儿戏了?”有人开口。

    陶一明寻声看过去,他微蹙眉,是沈家的人。

    “你们君心叵测这些年,可谓辛苦啊。”那人继续道。

    “太后娘娘。”还有朝臣上前,“臣以为,此事关系信国公,理应找其询问。”

    沈代禾垂首看着手里的东西,神色微变,这些信白纸黑字上的朱红私印,不少还是父亲和哥哥的。

    十五年前的通敌叛国到底是谁她不想去计较,可这些信件,正如徐显所说的那样,俨然已经暨洲当成一个诸侯国。

    国公府跟胡国买马,又克扣军饷,存大量私银,最终的目的,还不是为了她手里的江山吗?

    兜兜转转,最后她跟小皇帝,才是他们口中垂涎已久的鲜肉。

    沈代禾咬牙,紧紧捏着手中的信笺。

    朝臣又有人上前解释,“太后娘娘,那种信件随便找个人仿照即可得到,不可当真。”

    “臣看宣武侯爷为了自己的私益污蔑他人,罪不容赦,理应抓起来”

    “”

    成治看着不少众臣已开口,会心一笑,“太后娘娘,前几日国公爷进宫后便不见人影,不知他被宫里何事被耽搁?”

    “是啊,太后娘娘,宣武侯爷如此污蔑,理应宣国公爷觐见”

    “够了”沈代禾神色一怒,手狠狠拍着凤座,这朝臣中一遍都是国公府下的门生,父亲几日不见,他们几人便借着由头质问自己,“这信件真伪哀家自然会派人查询。”

    徐显袍子一翻,双膝跪下,沉声再道:“臣恳请太后娘娘重审英国公通敌叛国一案。”

    他的声音,苍老却不失威严,似战场的号角,在殿内长鸣。

    “此案当初过审过于匆忙,且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若此今重审,必发现有端倪。”

    沈代禾淡淡看着他,“徐侯爷带着金券上朝,是以自己全族人的性命担保此案会是冤案吗?”

    徐显抬头,看向二人,“是,所以臣,恳请太后娘娘重审此案。”

    殿内有了一时的安静,气氛有些诡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