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辞,先生这般做,也是为了你好,她若是不罚你,如何让你多读些书,有先生这般管教你,阿娘也好省点心思”
崔清漪见母亲也帮着白玉枝说话,知道秦夫人这次就不会惯着她了,便委屈的皱了皱新月眉,娇声咕哝道
“阿娘,女儿可没有平白诬陷好人,若是白先生当真对女儿和别人没什么两样,为何半月前七姐姐背错了也没有被罚,今日我反倒背出来了,她还要罚我抄论语”
秦玉容眸光冷了几分,倒并不是针对白玉枝,七娘是三房的独女,三房的郑夫人不满她这个二嫂压她一头,妯娌之间没少闹过矛盾,三房处处喜欢同二房比较,七娘和九娘年龄相差一岁,七娘各方面表现都比九娘要优秀,郑夫人可没少在她面前炫耀。
这白玉枝是今年才被老太爷请到府上来的,两人也没见过几次面,加上白玉枝此人清高孤傲,平时日也不愿意与府宅内的夫人来往过多,因此她对她也不太了解。
不过听女儿这么一说,她倒是对这白先生留了心眼了。
秦玉容安抚好女儿,崔清漪虽然娇气了些,可也并非蛮横不讲道理,跟阿娘说了一会话之后,心中的气也渐渐的消了。
第8章 春庭月()
崔清漪说完之后,心情舒畅了不少,她起身跽坐在秦玉容的对面,在自家母亲这里,自然不需要太过拘束,这点心是王嬷嬷才做不久的,专门等着散学回来的崔清漪来吃的,只见她葱白的手指儿拧着一块芙蓉桂花酥小小的咬了一口,王嬷嬷见她吃的模样很是香甜,心里头也极欢喜。
不多时,外头又进来两个人,正是秦夫人的两个儿子,长子崔成珺已经过了弱冠之年,去年中了榜眼,短短一年,便从正八品升职为从六品的大理司直,奉旨巡查四方,复合各地的案件,是年轻一辈中的翘楚,今日才从咸阳回来,这边匆匆赶来给秦玉容问安了。
次子崔成瑾则与兄长不同,他自幼活泼好动,不好读书,成立日只喜欢玩耍打架,拳头大力气大,崔安知夫妇怕管束不住他,只得将他送到云都王府跟着义兄云都王李潇学武,没想到这次子在习武一事上颇有天赋,如今只有十七岁,便精通十八般武艺,去年在皇家围猎比赛中,夺了个第三名,皇上不仅赏赐了他黄金百两,还封他做千牛备身,负责保护皇帝安全,随身还带着皇上御赐的“千牛刀”。
转眼间,两个儿子已经到了跟前,两个儿子个子虽然差不多,容貌却略有些差异,崔成珺温雅清俊,浑身上下透着一股书卷味,面若白玉,五官俊美,实在当得起“君子如玉”这几个字,次子常年习武,比兄长略略高出一些,体格健壮英武,浑身都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气,他脸上有两道凌厉的剑眉,双眸炯炯,直鼻薄唇,容貌倒像是秦玉容战死沙场的阿耶。
二子同时给秦玉容行礼后,崔清漪将嘴中的糕点吞下,声音脆脆的叫了“三哥,四哥”
两人的目光齐齐朝崔清漪看过去,带着点宠溺之色,崔成瑾瞧着妹妹那张粉嫩可人的小脸,心都软了,去云都王府之前,妹妹嚷嚷着要他教她射箭,如今终于得空了,就赶紧跟她说道
“九妹,今儿四哥回来的早,一会儿四哥带你去校场练射箭!”
崔家乃书香门第,族中大部分都是文官,习武之人不多,然而,二房的几个孩子都会些武艺,秦玉容出身将门,自幼便跟随阿爹习武,她生性聪明,不仅知书达理,武艺也十分了得,嫁到崔家之后,几个孩子在她的熏陶之下,自然也跟着从小练武,长子崔成珺的功夫虽然比不上次子,可对付三四个人是毫不费劲的,至于崔清漪,毕竟是个女儿家,学着舞刀弄枪倒是不雅,因为秦玉容只教了她一些防身的功夫。
崔清漪的性子随外族,不好读书,对于骑马射箭却颇为喜欢,因此才隔三差五的嚷着让崔成瑾教她练箭。
听到四哥要教她箭术,崔清漪眼睛一亮,可瞬间眸中的光芒又暗下去,她耷拉着小脸,微微蹙着眉道
“今日不能随四哥一起去”
这时候,崔成珺也到了跟前,同样对自家妹妹宠爱的紧,比起大大咧咧的崔成瑾,他能体察入微更懂妹妹的心事,知道妹妹为什么烦心,他柔声道
“我可听说了,新来的先生甚是严厉,莫非在族学里面被先生罚了”
崔清漪抬眼将他瞧了一眼,自家三哥真是有一颗七巧玲珑心,什么事都瞒不过他的眼睛,撇了撇小嘴道“三哥为何如此聪明,又被你说中了”
崔成瑾一听被先生罚了,脸上便现出怒容,他不满的说道
“她才来不到两个月,就罚你好几次,成心跟阿辞过不去么?若是这样,我改日里去禀明阿翁,将她辞退算了!”
崔成珺看了鲁莽的弟弟一眼,正要开口,却听到秦玉容冷静的声音道
“此事你们兄弟二人不要插手,先生严厉是件好事,你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即可,府宅内的事情切莫多管”
两人知道母亲这都是为了他们好,何况这事情他们插手的确有些不妥当,躬身应允下来。
几个人孩子临走时,秦玉容又交待一句
“今晚是咱们崔家的家宴,老太爷想要和府上的晚辈们一起吃顿饭,咱们二房一个也不能缺席,免得让老太爷不高兴”
三人齐声回应“孩儿知道”
因为崔清漪不能跟着自个练习箭术,崔成瑾便兴致缺缺的一人独自去了校场,崔成珺也不多留,和母亲与妹妹道别后,回了自家院子,吃了些糕点,秦玉容又将女儿劝慰了一番,这才将她哄回自己的院子里去。
待崔清漪一走,秦玉容的脸便冷下来,王嬷嬷瞧着主子是动气了,九娘子是夫人的心肝肉儿,平日里来说句重话都舍不得,如何能看着旁人来欺负她,她略斟酌一番,说道
“娘子,奴才瞧着这白先生的做派与其他的先生不同,九娘子是咱们二房最宠的女儿,其他先生都看在夫人和老爷的面上,对九娘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白先生似乎并没有将二房当一回事,打这白先生进了咱们崔家,老奴就听到一些闲言碎语,也不知当讲不当讲!”
秦玉容斜睨了一眼自己的乳母,见她吞吞吐吐,微微哂笑道
“你在我面前,还有什么不好说的,尽管说便是”
王嬷嬷左右看了一眼,随后弯身,覆在秦玉容的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说完之后,秦玉容脸色就冷下来
“嬷嬷你让人去打听清楚了,这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
王嬷嬷见主子动怒了,忙往旁边一退,躬身下拜道“是,奴才这就派人去查!”
不多时,崔安知便从衙门里回来了,申时就快要到了,秦玉容伺候夫君换了燕居的常服,自己收拾妥当之后,两人便一起去了前堂。
桃夭院中,崔清漪将那论语,述而篇抄了一段,然后便搁下笔,又看了会话本子,将那抄写的功课交给紫繁去做了,她身边如此伺候的丫鬟有四个,都是秦夫人千挑万选出来的聪明伶俐人,紫繁擅长琴棋书画,杏靥最擅厨艺,瑞香习武,桐馥拿手的是女红针线,紫繁跟着她这么多年,早就将她的笔迹模仿的惟妙惟肖,因而崔清漪只要是被先生罚抄,大部分都是紫繁代劳。
等紫繁抄写完,崔清漪看完之后觉得很满意,收起来等来日拿给先生看,随后在丫鬟的伺候下换衣裳,桐馥正在立式紫檀卷草纹柜子中替她挑选衣裳,一边挑一边回头问道
“九娘,穿这身月白的百蝶度花襦裙好,还是这粉裾缠枝莲纹襦裙?”
白嫩的手指托腮,懒洋洋的倚在美人榻上,闻言,她淡淡瞥了一眼,不假思索道
“就穿那身月白襦裙好了”
于是桐馥便将那粉裾缠枝莲纹襦裙放下,拿着另一套过来
桐馥正伺候她换衣裳,隔着一扇渔村小雪图六扇落地大插屏,外头瑞香已经催起来
“小祖宗,你可要快一点才行,可别误了时辰,若是去晚了,老太爷可要不高兴了!”
崔清漪原本还慢吞吞的,听到老太爷几个字,想了想她阿翁平日里严肃的脸,顿时精神起来,低声跟桐馥说了一句“动作快些”
桐馥加快动作替她穿衣,回头对着屏风外头又啐了一口“小蹄子,你就别催了,就快出来了”
换了衣裳之后,崔清漪从屏风里走出来,瑞香看着眼前的小娘子,呆了一呆,九娘子身姿轻盈,束腰的月白襦裙贴着身子,那腰肢细软如柳,仿佛不盈一握,原本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女面容,诃子下却有鼓鼓涨涨的两团,这两年的功夫,九娘已经慢慢长开了,这身子也越发出落的好看了
杏靥呆怔片刻之后,回过神来道
“九娘,咱们走吧”
崔老爷崔有静为中书令,为两朝元老,辅佐皇帝,掌管国家机要,发布政令,十分得皇帝器重,他一生只娶了一个女人,崔老夫人出自荥阳郑氏,家族显赫,与崔家是门当户对,崔家三房皆是嫡出,长子崔安延,是正五品的中书舍人,掌事政奏,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亦为要职,次子崔安知为正四品的吏部郎中,掌管秦国官员的升迁,调任,考核等事务,幼子崔安乐年少时略有些散漫,虽然不如两位长兄,可也是进士出身,如今供职礼部,负责科举及藩交往来之事。
因为长房的赵夫人前两年得了病,一直不见好,身子渐弱,因此掌管中馈之事才交给秦玉容,为此,三房的郑夫人一直不服。
妯娌间虽然有些小小龃龉,但对外却是齐心协力的,因此在众人眼里,崔家的这三个媳妇皆贤惠,一门五进士的佳话也在长安城内流传甚广,崔安知与秦玉容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话更是家喻户晓,崔家不仅门第显赫,家中的后辈更是钟灵毓秀,才貌具佳,因此天下的寒门学子皆对崔家充满敬仰之心,贵族家的子弟们甚至皇家皆以娶崔家女为荣,崔清漪生长在这样的大家族里,即便她什么也不愿意学,也照样可以在崔家的庇佑下,享尽一生的富贵。
第9章 春庭月()
崔家的家宴设在正堂内,开宴的时辰在申时一刻,崔清漪住的桃夭院离正堂约莫一刻钟的路程,她可不敢耽搁时辰,领着丫鬟一路前行,等她到的时候,其他房里的人也都来齐了,崔清漪进门之时,朝正中间的主位上望了一眼,老太爷和老夫人还未来,松了口气,款款走进去。
和各房长辈以及阿哥阿姐们见礼之后,崔清漪便走出去和崔清溪坐在一块。
崔清漪瞧着身边的六姐端端正正的跽坐着,不由得也一改以往散漫的姿态,双膝跪地,臀压着脚后跟,上半身挺的笔直,双手自然垂放在腿上,完全一副端方的大家闺秀模样。
她的目光在众人身上掠过,长幼有序在这个百年望族表现的尤为明显,自她记事以来,长房大伯崔安延及带病出席的大伯母赵氏便坐在下首右侧第一位,她的阿爹和阿娘坐在左侧第一位,第三便是小叔崔安乐同小婶郑氏,往后依次是大房的两位了郎君,长子崔成珏,次子崔成玉,二房三子崔成珺,四子崔成瑾,三房五子崔成璋,崔清湖兄妹,崔清漪和崔清溪排在二人之后,最末才是三房和大房的姨娘以及大房庶出八娘的崔清沐。
等她将目光收回,便听到一阵脚步声,随后便便老太爷和老夫人一前一后进来了,老夫人郑氏由两个婆子一左一右搀扶着,老太爷昂首阔步往前走,众人齐齐站起来,给二人行礼问安。
待两人在主位上坐下,婆子分立两侧,老太爷崔友静已年过六十,可看着仍然精神矍铄,双目炯炯有神,他头戴幞头,身穿万字纹右衽大袖长袍,目光在后辈们的身上一一掠过,捋了捋胡须,随后便微微颔首道
“老夫平日里公务繁忙,难得与你们见面,不过,尔等所作所为老夫都听说了,我崔家门和顺,骨肉相亲,老夫心中甚慰,今日是家宴,大家也别这般拘着,都坐下吧!”
博陵崔氏传承几百年,历朝历代人才辈出,在朝为官者不可胜数,家族鼎盛这么多年,追其根本便是崔家治家严明,子孙后代都秉承家训,修身正德,克己复礼,奋发图强,才能让家族经久不衰,崔友静为一族之长,在官场沉浮数十载,不仅忠君,而且懂得明哲保身,加上他在任期间,也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他为两朝元老,至今仍得皇上器重。
老太爷声如洪钟,字字如同千金敲打在每个崔氏子孙的心头,众人听到老太爷对府上的人都很满意,不禁欣然一喜,应了声“是”
都规规矩矩的坐下来,虽然是家宴,可老太爷贵为中书令,久居上位,身上自有一种威严之气,加上他又喜欢乖巧懂事的人,所以今日大家的一举一动都表现的很好。
待坐下,侍女们捧着厨房做好的饭菜走进来,依次在没人身前的案上摆好,随后又倒满酒,然后大房长子崔安延朝老太爷举杯道
“阿爹,儿子们公务繁忙,未曾在阿爹和阿娘面前尽孝,今日儿子和两位兄弟,来敬阿爹阿娘一杯”
说罢,崔安知夫妇以及三房都举起杯盏来,给老太爷敬酒,老太爷朗声一笑,道了声“好,好”
待喝完酒,众人将杯盏放下,老夫人郑氏慈祥的目光朝着下头的孙子孙女们看了一眼,崔家人才辈出,孙子孙女们各个都是钟灵毓秀,让人看着喜欢,崔家三房皆是嫡出,在她心中,待三房都是一视同仁,没有丝毫偏颇,她的目光落在最小的崔清漪身上,三房的孩子都好,只不过这小孙女年幼最招人疼,让人忍不住就喜欢,郑氏朝她招招手道
“阿辞,来,到阿婆身边来坐”
崔清漪听到老夫人的召唤,眼睛转了转,从容的站起身来,朝主位上走去,府上,老太爷是个严厉的,可老夫人郑氏却是宽厚温和,不爱计较,和几个儿媳妇之间也没什么龃龉,大房媳妇赵氏进门不到一年,她便将掌管后宅的权利交出去了,让她学着打理府宅内的大小事务,只可惜赵氏身子不济,只得将手中的权利移交到二房手中,而秦氏出自将门,作风严厉,将府上管理的仅仅有条,除了三房郑氏之外,倒是没几个敢不服的。
崔清漪到了跟前,在老夫人身边的跽坐,叫了声“阿翁,阿婆”
小姑娘声音清甜娇软,听着分外舒服,模样又十分乖巧,穿着一身月白的襦裙,小脸蛋上都是恭谨之色,出水芙蓉一般的模样,就连崔友静看着小孙女,那张严肃的脸上也有了微微的笑意,他将崔清漪上下的打量了一眼,点点头道
“阿辞,阿翁可是许久不曾见到你了,发现你又长高了不少”
崔友静常年忙于公务,无暇顾及府宅中的事情,见面自然就少,上个月家宴之时,他见过崔清漪,才不过一月的功夫,他便发现她又有些不同了。
崔友静虽然严厉,可崔清漪自小就是个不怕事的,她眼珠转动,仿若明珠光转,扬起嘴角笑道
“阿辞虽许久不见阿翁,可阿辞每日都铭记阿翁的教导,不敢忘记,阿翁忠信孝悌,忧国忧民,阿爹常说,咱们崔家男儿们要以阿翁为榜样,以天下为己任,在阿辞心中,阿翁是最敬佩之人”
崔清漪虽然不喜读书,可对话本子里面许多生动之处却记得,于是便将话本子里写关于忠臣良将的词都拿出来,这一番溜须拍马说的十分顺畅。
小姑娘嘴跟抹了蜜糖一般甜,这一番话讲出来将崔友静哄得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