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清怡了解魏欣的性情,毫不客气地答应了。
几人说说笑笑甚是相得。
唯有蔡如娇觉得坐立难安,论起女红,她基本不会,书画她倒是懂一些,可对纸笺又是一窍不通了。
蔡家是商户,交往之人也大都是行商的人家,姑娘们凑在一起谈论的大都是新做的衣裳新添的首饰,再就是东昌府哪里的点心好吃,哪里又新开了脂粉铺子。
何曾有过一同制香酿酒熏染纸笺的雅事?
先后插过几次话,都导致片刻冷场。
最后还是严清怡提到她善抚琴,她才得以大显身手,出了点风头。
大姨母有意让她们多相处,午饭也吩咐她们单独在西厢房用,并且亲自拟定菜谱,足足摆出来十二道菜。
吃过午饭,何若薰两人略坐了会儿就跟大姨母道谢告辞。
趁严清怡送她们出门的时候,大姨母叫了春兰问话。
春兰谨慎地回答:“几位姑娘很能合得来,何姑娘说等天气凉爽些就下帖子请两位表姑娘去做客,魏姑娘还答应给表姑娘送几刀她自己熏染的玉版纸。”
大姨母默默地思量会儿,又问:“你觉得蔡姑娘表现得怎么样?”
春兰斟酌道:“蔡姑娘倒不是特别能说上话,不过两位客人都很和气,并没有难堪的时候。”
大姨母点点头,自妆盒取出支银簪子,“回去好生伺候表姑娘,以后少不了你的好处。”
春兰行礼接过,回到西厢房把大姨母的问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严清怡,又将银簪给她看了。
严清怡笑道:“既是姨母赏你的,你就收着吧。”打发了春兰下去。
大姨母的打算,她隐约猜出几分,不外乎想利用她跟蔡如娇来拉拢京里的权贵。
她住在这里,花费都是大姨母给的,也愿意尽些绵薄之力,但是要让她赔上自己的亲事和将来,那是万无可能的。
她有林栝。
想起那道高瘦的,靛蓝色的身影,严清怡低低叹口气,分别已经一个月了,她着实有些思念他。
不由地掏出贴身悬挂着的那只玉指环,摩挲片刻,复又塞了进去。
夜里,陆致下衙回府,大姨母提起家里来的两位客人。
陆致惊讶道:“真是出人意外,你的外甥女倒有些本事,既然她能结交淮海侯府的人,这倒好办了。恩师所提的贵人跟淮海侯颇有些渊源,恩师生辰那日会有所安排,趁着还有些时日,你再给她们添置些衣饰,最好做身月白色绣牡丹花的褙子”
劝说()
听到陆致夸自家外甥女;大姨母有种与有荣焉的得意;可听到后面;又觉得诧异;“月白色太寡净;贺寿哪好穿这个颜色?”
陆致不耐烦地说:“跟你说你就照着做;恩师福禄深厚;什么魑魅魍魉都能压得住,还在乎这个?”稍顿顿,补充道:“多绣些花在上头;不就鲜亮了,天天捯饬这些东西,脑子一点儿都不变通?”
大姨母也没了好声气;“是让哪个穿;还是两人都穿?每人喜欢的衣裳样式不一样,你既然想行事不着痕迹;也不能强着她们往身上套。”
陆致觉得有道理;无可奈何地说:“先做了再说;要是做得漂亮;哪个小姑娘不爱?还有早告诉你找人教教她们规矩;怎么到现在还没动静?”
大姨母道:“我这天天忙得脚不点地,刚把屋里利索出来;想找人也不能一时半刻就找到。你们选官要把祖宗十八代查个底儿朝天,咱家里请人来还不得打听下底细?再有;你前阵子还说阿娇天性烂漫;不用太过拘着她,这会子又三天两头规矩规矩,能不能有个准主意?”
这一连串质问让陆致没了脾气,反倒想起刚成亲的时候,开头好的如胶似漆,过了半年就开始争吵,大姨母性格爽快嘴皮子也利索,一句接一句地辩解。
他被驳得无话可说,只能堵住她的嘴抱到床上。
磕磕绊绊风风雨雨也过去二十年了。
陆致站起来,张开双臂,“伺候我更衣,早点安歇。”
大姨母听出他话里的暗示,红下脸,嗔道:“没羞没臊的,讲不出道理就来这一套。”
却上前帮他脱了外衣,吹灭蜡烛。
已到中年,床上事情不再像年轻时候那样冲动莽撞,却是多了缠绵与温存,更让人沉醉。
酣畅之后,陆致搂着大姨母说心里话,“我这把年纪能做到这个位子算是到头了,最多致仕前能升到正五品,以后就指望三个儿子能承继家业光耀门楣了。其实抡起自在跟来钱快,京官不如外放,可抡起尊贵还得数京官。你我两家都没有显贵亲戚可以攀附,只能靠我给孩子们铺路。老大脑子活泛处事稳妥,可我瞧过他写的文章,科举这条路实在不敢抱太大希望,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个武将跟着出去混个军功,可军功哪能容易,真刀真枪拼出来的将领还巴巴盯着,岂能允许个外人分一杯羹。”
大姨母跟陆致成亲二十年,很快听出他的话音,“你想拉拢的是个武将?”
“不是,”陆致否认,犹豫片刻想开口,又咽回去了,“不一定能不能成,以后再告诉你,免得你话多说漏嘴。”
大姨母觉得不对劲,支起脑门正色道:“你可别寻那些胡子一大把没两年活头的,还有家里妻妾十几房的也不行,这两人可都是我嫡亲的外甥女,要真送到这样人家,我还怎么见我九泉之下的爹娘?”
“这你放心,绝对不会,我还得要脸面呢,真那样做了,我在衙门里也抬不起头来。可你也得清楚,位居高官的可没一个青年才俊,除去几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其余哪个不是寒窗苦读十几年,一场场考下来,一年年从底层熬出头的?咱儿子的前程总比你外甥女要紧。”
大姨母重重叹口气,“我自然分得清轻重,只是唉,阿清也就罢了,我三妹性子软和,咱们拉扯把两个外甥也就说得过去,阿娇却万万不可,蔡家就这么一个姑娘,虽说想往做官的人家嫁,但绝对不能离谱。再说,南边几间铺子还要仰仗蔡家打理,每年收益多少都着落在阿娇身上。”
陆致笑一声,拉上被子,“睡吧,不用多想。眼下先准备着,能不能成全看贵人的心思,万一他看不入眼,说什么都没用成亲这些年,你可曾见我走错过半步,放心睡。”
大姨母想想也是,陆致为官十几年,先后经历过好几次变故,不都安然过来了?他安排好的事情,定然不会出错漏。
第二天,大姨母送走陆致上衙,将严清怡两人叫到正房,乐呵呵地说:“眼看着入秋了,咱们再添置几身冬衣。”
严清怡诧异道:“才做过好几身衣裳,有两件还没穿过呢。”
大姨母道:“先前做的是夏裳,现在做秋冬穿的,正好收拾箱笼挑出两匹月白色的布,都是上好的杭绸,再搁下去怕发黄起褶子,还不如裁出来穿了。”
蔡如娇笑着点头,“我娘也这么说,再好的东西也经不起放但是月白色秋冬穿太素净,做几条挑线裙子倒可以。”
“我也在寻思,”大姨母笑道,“记得我像你们这么般大的时候,家里裁过件本白的褙子,前身、袖口还有褙子下摆都绣了成簇成簇的红梅,并不显得冷清。我觉得绣上牡丹或者芍药也会好看。”
严清怡想一想,附和道:“这倒可以,别的颜色要是绣大朵的牡丹花太花哨,用白色却是相得益彰。”
蔡如娇一听,提起了兴致,“那就绣牡丹,再配两片绿色叶子。”
严清怡笑道:“我跟姨母学,绣红梅花好了。”
大姨母装作无意地看眼严清怡,“随你们两人喜欢,不过家里绣活好的,除了姓柳的娘子外就是秋菊,让柳娘子给阿娇绣牡丹,阿清的衣裳交给秋菊绣。”
说罢,唤柳娘子来。
严清怡道:“柳娘子给表姐裁就行了,我的自己来。我也能做衣裳,以前我爹跟弟弟的衣裳都是我缝。”
大姨母笑道:“一看就知道你是个能干的,你乐表姐也做得一手好女红,在余姚时专门跟绣娘学过双面绣,可惜只刚学了个皮毛就嫁出去了。”侧头对蔡如娇道,“你跟我一样不爱动针线,但是不爱归于不爱,会还是应当会的,否则以后成亲怎么办?嫁衣、喜帕样样都得自己来。”
蔡如娇伸展着胳膊让柳娘子量尺寸,笑嘻嘻地道:“东昌府有专门绣喜帕喜帘这样东西的喜铺,各种花色很齐全,京都肯定也有,姨母不用发愁。”
大姨母嗔怪地瞪她一眼。
正说笑着,垂花门的婆子打发小丫鬟进来回禀,淮海侯府来人送东西。
大姨母忙道:“快请。”
雨荷陪了两个婆子进来。
婆子都是四十出头,虽是下人打扮,可身上穿着潞绸褙子,头上戴着赤金簪子,非常体面,恭敬地福了福,呈上一个木匣子,“里面是五姑娘应允严姑娘的玉版纸和一沓洒金五色笺,再就两只湘妃竹的笔筒,两盒墨锭是给两位表姑娘的,五姑娘说多谢陆太太和两位表姑娘盛情款待,酒曲和江米已经吩咐人准备了,过两天就能得,请严姑娘别忘记昨儿说过的话。”
“有劳五姑娘惦记,请五姑娘得闲时候再来玩。”大姨母乐呵呵地接过匣子,对雨荷使个眼色。
雨荷点点头,送两位婆子出门的时候趁机塞了两只荷包过去。
严清怡打开匣子,将一只笔筒和一盒墨锭交给蔡如娇,对大姨母解释道:“五姑娘看了二表哥借给我的几本诗集,想抄了上面注解给家里七弟看看。我还没知会二表哥,也不知他许不许。”
大姨母道:“是诗集,又不是什么紧要东西,哪有不肯的?你尽管抄给魏姑娘。”
严清怡笑笑:“还是问过二表哥为好。”
想起陆安康那副古怪脾气,大姨母叹口气,“也罢,就问他一声。这孩子,也不知随了谁的脾性,半点人情世故不懂,有时候能让他气死个人。”
临到吃晚饭时候,严清怡果然见识到陆安康的倔脾气。
却是因为陆致让陆安康回乡准备院试,陆安康不同意而争吵起来。
陆致拍着桌子怒吼:“既然你不打算科考,花那么多银子请夫子上学堂干什么?还不如趁早回去种地。”
陆安康梗着头回答:“我就是不想考,不想当官。当官整天就知道汲汲营营搜刮民财,有几个能为民做主?”
陆致怒不可遏,指着门外道:“滚,你给我滚!”
陆安康毫不犹豫地甩袖离开。
隔着窗口,严清怡瞧见他的背影,犹豫一下,终于决定不在这个时候触霉头。
等到再一次见到陆安康,已经是三天之后。
严清怡赔笑说出魏欣的意图。
没想到陆安康答应得很痛快,“书不能借,想抄却是可以。读诗比读八股文有意思多了,你读了这些日子,可有什么心得没有?”
摆出一副先生考校学生的模样。
严清怡略思量,答道:“最近读了杜子美的集子,觉得颇为感慨,杜子美既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想法,只可惜他人微言轻,如果能得居高位,未必不能造就第二个贞观之治。”
陆安康立刻沉了脸,“你什么意思?”
严清怡笑道:“表哥是管中窥豹一叶障目,只看到官员鱼肉百姓,却没看到官吏为民造福替民请命。我是觉得人居高位,能够为百姓做得事情更多。”
陆安康冷着脸道:“我对做官没兴趣,也不喜欢溜须拍马。”
“人各有志,表哥有这想法也应当,只是表哥一介白身,往后少不了跪拜官吏,就是路上遇到个差役也得敬着,最难堪的是,以后恐怕还得跪拜同窗,尤其那些书读得不如表哥的人想想就替表哥不忿。”
陆安康沉吟一番,“也罢,我去考个秀才堵住他们的嘴。”
大姨母得知陆安康回心转意打算回乡应考,喜道:“终于想通了,不枉你爹费那般苦心教导你。”
陆安康傲然道:“我就考个秀才,没打算做官,让爹不必高兴。”一句话将大姨母气得心口疼。
严清怡私下劝大姨母,“姨母别生气,二表哥喜欢读书,书又读得好,到时候那些不如他的都考中举人了,他见了自然不服气,说不定不等人劝,自己就赌气应考了。”
大姨母一把拉住严清怡,“还好有你解劝着,否则他跟头倔驴似的,八匹马拉不回来。”
过些天,柳娘子把衣裳做好了,蔡如娇迫不及待地换上去给大姨母看
酿酒()
蔡如娇平常爱穿水红、银红等鲜亮颜色;难得穿月白色;竟是出人意外的漂亮;而且因为褙子上绣着大朵大朵的牡丹花;并不显得素淡;反而更添几许喜庆。
“好看;好看;就跟画上的仙女儿似的,”大姨母仔细打量后,连声夸赞。
蔡如娇来之前已经对着镜子照过;自认为也非常漂亮,可听大姨母这般夸奖,半是得意半是羞涩地道:“姨母惯会拿我们寻乐子。”
大姨母“啧啧”两声;对严清怡道:“瞧瞧;说真话都不爱听,以后就说阿娇跟钟离春一般;她便高兴了。”
严清怡抿着嘴儿笑。
蔡如娇摇着大姨母手臂撒了会儿娇;问严清怡;“表妹的衣裳做好了吗?”
严清怡笑道:“这几天赶着抄诗集;只把衣裳做出来了;花还没绣,秋菊身上不爽利;我没让她多费神。”
蔡如娇摇头,“表妹太好说话了;花银子买下人就是来干活的;你还当小姐给伺候着?”
“这倒不是,”严清怡解释,“她平常没闲着,过上这三四日就好了,否则累出病来更是麻烦。”
大姨母一听就明白,压低声音道:“女人家每月都有这么几天,歇着也就歇着了,你们两个来了癸水没有?”
蔡如娇恍然,看严清怡两眼,摇摇头。
严清怡也摇头。
大姨母叮嘱,“以后来小日子时候可得记着千万不能贪凉,也别累着。”
两人俱都羞涩地答应了。
大姨母含笑点头。
蔡如娇与严清怡在相貌上都随薛家人,皮肤白净,又长了双大眼睛,有三四分的相似。只是蔡如娇脸盘略方鼻梁挺直,性格上跳脱欢快,严清怡则生着圆润的鹅蛋脸,鼻头有些趴,因为腮边那对时隐时现的梨涡,整个人显得娇娇柔柔的。
两人并肩而立,宛如一对姐妹花,各有各的美。
大姨母笑着吩咐,“阿娇先把衣裳换了,阿清抽空早点做出来,下个月你姨父恩师整满六十六,咱们一道去贺寿。”
严清怡好奇地问:“姨父的恩师是哪位?”
大姨母道:“是张弦张大人。”
严清怡心头一跳。
张弦是翰林出身,先在吏部为主事,后升迁至礼部任侍郎,没几年就成为礼部尚书忝作内阁群辅之一,跟祖父罗振业私交颇笃。
每年生辰,罗家都会费尽心思地打点寿礼。
而六十六岁大寿记得娘亲苏氏是带她一道去的,那天皇上赐了柄老寿星的桃木拐杖。
可巧张大人正在内院,司礼监的范大档亲自送到里头。
柔嘉公主也去了。
就是那天,柔嘉公主相中了几位世家女子,才有了来年春天的桃花会。
桃花会上,罗雁回结识了陆安平。
记忆中那些残缺不全的片段终于连在一串,严清怡既是期待又是紧张,一颗心“砰砰”直跳。
蔡如娇看出她的异样,问道:“你怎么了?”
严清怡恍然回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