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戚夫人去给柳心捎信儿的时候很不好意思,因为几天前她还答应柳心让心纯晚点儿出嫁呢,可是人生老病死是无法预料的,老人就这点心愿,又怎能不成全。
柳心的心一下子沉入谷底,原本觉得婚姻离她好远好远,却不想着一下子就要出嫁了,乐悠悠的心纯也一时慌了神儿,丫丫更是舍不得心纯,直叫着姐姐别走,结果没等正式商量婚期,柳心娘几个倒觉得像天塌下来一样。
戚夫人看着有些不忍,好在柳心和心纯只是发泄一下,事情该办还得办。俞家的人没在这里,也就柳心和戚夫人坐下来,找了登州有名的“神算子”给挑选了黄道吉日。
因为俞府在京城,所以心纯和俞云峰要提前从登州出发。
柳心前几天给心纯准备了零零碎碎的小东西,本想着一点点地挑选,几年也就攒够了,可现在时间如此匆忙,柳心一时倒不知如何是好了。
不过京城到这儿路途遥远,真要是有些贵重的物品,大件儿的还真是很难搬运。而且心纯和柳心的性子差不多,都是喜欢极简生活的人,希望实实在在过日子,不喜欢这些奢华的东西。
柳心于是干脆除了一些生活必备日用品外,就到了登州的金饰店给心纯打了全套的金、银、玉和珍珠头面,在绣坊挑了四季衣裳,其他的家具、床什么的,虽然是这个时代女子出嫁必备的陪嫁,但柳心可不想这么麻烦,数着家里的银票,勉强凑出五万两,让她到京城自己去买。
柳心在登州和秦家岗分别安排的流水席作为嫁女的婚宴,秦家岗的老老小小都参加了这淑人府大小姐的婚礼,感恩秦家的登州府的官宦乡绅也纷纷入门道贺。
一忙乎就到了年底,柳心打发俞云峰和心纯赶往京城,又把心纯随身的丫头、几个小厮和几个秦家护卫给心纯当作陪嫁送过去。
崇祯九年在指尖哗哗的流过了,转眼迈入了崇祯十年的门槛,年前送节礼的时候,克鲁往江南送的信终于辗转到了柳心的手里。
柳心也惊讶她自己和克鲁竟然得了同样一种病,中了同样一种毒,实在是太巧合了,而且自己恰恰是克鲁的解药,简直不敢相信。
克鲁在信中诚挚的向柳心道了歉,说了当时特殊的情况。柳心没有怪克鲁,相反那悬着的受伤的心终于放回了肚子里,原来克鲁还是那个克鲁。
而此时的克鲁,已经来到了归化城的附近。自接到克鲁康复回来的消息,归化城就洋溢着一种欣喜的气息。
按着探子的回报,娜木钟计算着克鲁的行程,这日带着部众在归化城二十里外迎接了克鲁的到来。
部众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看到克鲁到来,娜木钟带头,后面跟着全体部众向克鲁施礼,齐呼:“欢迎大汉归来!请大汗继承汗位!”
以前娜木钟就称呼克鲁为大汗,甚至很多部众也这么称呼。但是克鲁都没有答应,可这次不管是以前称呼为主子的、王子的,这次都统一称呼了大汗,看来是在克鲁走的这段时间内,娜木钟已经召集部众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在克鲁和娜木钟他們往回返的时候,在离城十里处,居然有很多黄教教众,甚至还有红教的人,连弘池法师也亲自来迎了。
弘池走上前和空悟大师、克鲁见礼,并也真心祝愿克鲁能登上汗位。
离城五里,漠南的各个部落首领已经在此恭候了,在这两年内漠南的大小部落或者投降了克鲁或者被克鲁打败而被迫投诚了,但不管怎样,现在大家都做足了架势恭请克鲁称汗。
众望所归,归化城就期盼一件事,那就是他们的城主,林丹汗的儿子,给他们安定富足生活的克鲁能称汗。
第229章 秦明武定亲()
归化城的部众正在积极的为克鲁称汗做准备,谁知青海那边传来消息,说有一伙明军在向青海逼近。
青海在名义上说也属于克鲁掌管的范畴,毕竟当年林丹汗被皇太极追逃,败去青海,在那儿经营了一段时间,而且最后还在那儿去世的。
虽然最后林丹汗的骨骸挪回了归化城,但是青海对于克鲁来说还是有着特殊的意义,而是也有一些蒙古部众在那里生活和驻守。那里有异动可是大事情,克鲁赶紧带着五万部众向青海进发。
实际上进入青海引起异动的这伙人正是闯王李自成这伙人马,他们是被秦明武和白杆军追到这里来的。
李自成怎么和秦明武他们发生了关系。这不得不提提这几年秦明武进川后的事情。
当年秦良玉进京求取良种,崇祯没办法,后来经过徐老夫人和柳心取得联系,柳心不但提供了良种,而且秦明武自愿跟着进川去推广农作物。
川地和京城、山东都离的太远,秦明远走了大半年后给柳心捎回了一封书信,再之后一年也就一封信,平时基本没联系,谁也不知道秦明武具体在哪,是什么情况。
秦良玉丈夫马千乘,世袭石砫宣抚使俗称土司,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土司也并非四川本土,但因为秦良玉和中央政府关系良好,而且本身是汉人,所以她这个土司部落没有像其他土司那样特立独行,而是和汉民族友好相处。
秦明武进川后就投入到了种番薯的大业之中。秦良玉的儿子马家几个兄弟都是军旅中人,对于研究种植实验这些事,自然不太擅长,所以在整个种植过程中,秦明武几乎整天都在地里一身水一身泥的,和白杆军以及周围的老百姓混在一起。
石柱这一带气温高,四个月多一点,番薯就成熟了。秦明武到这儿四个月基本没有清闲,大家看着这个少年郎这么卖力气,都是人人夸赞,等到第一茬番薯成熟,大家才知道真是小瞧了秦明武。
这个产量是以前的作物根本无法比的呀,而且不久后玉米也丰收了,这都是以往这一带没有种的。不但白杆军兴高采烈,老百姓也直念阿弥陀佛菩萨保佑。
田地里的事儿告一段落,秦明武也换下了下庄稼地的衣服,这一打扮俨然一翩翩少年郎,而且因为和白杆军混的熟,种地的时候没时间,现在稍稍空闲起来,看见军队里这些操练的把式,秦明武也上了手,毕竟在秦家岗的时候跟着克鲁也是练过的,秦明武绝不是柔弱书生,虽然秦明武的那一套和白杆军训练的这一套不一样,但是殊途同归,一看都是练武的架子,这下马家几个兄弟可乐坏了,没想到小小的秦公子秦大人,现在居然也能变成了战场上的兄弟,就自然加深了袍泽情意,很快秦明武和马家几个兄弟成了好友。
以前秦明武也去马府,但主要是和秦良玉讨论一下土地种植的事情,每次都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归。现在有了点时间,和马家几个兄弟因为兄弟情谊,马府去的就多了,在那儿有时也吃吃饭,甚至留宿过。
很快秦明武就结识了马家的小姐马若兰,这马若兰原来并不是马家兄弟的亲妹妹,而是马家兄弟姑姑家的,应该是表小姐。可因为马若兰的母亲在生产的时候难产而去了,所以马若兰小的时候就被抱回了马家,也就随之改了马姓。
秦良玉对马若兰非常疼爱,就像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所以府里也没有人把她当作表小姐,而是当作了真正的马家小姐。
马若兰十八岁,花朵一样的年龄和样貌,在石柱这一带是人见人爱。可惜马家门第高,秦良玉也不想委屈了马若兰,也想再好好挑选一下,所以现在还没有定亲。
秦明武在石柱当地,由于农作物的大丰收,大家对秦明武是颇具好感的,在大姑娘小媳妇心目中,那都是好男人标准典型。石柱这一代不像中原内地那样男女大防,男女有了心意就会通过唱山歌或者赠礼物的形式表达出来,不管是拒绝了还是接受了,都不会受到别人的嘲笑。大家并不知道秦明武有没有成亲,有没有定亲,而且因为秦明武是官身,而且还是汉族,大家还有着一丝惧意,也没有人贸然的向秦明武提亲。
秦明武在马家出没的次数多了,自然就认识了马若兰了,秦明武是大方性子,没有其他中土大家公子那么矜持,马若兰也是笑盈盈的回应着,听着秦明武和哥哥们一起说话。
熟悉了以后。大家自然知道了秦明武原来还没有定亲,马若兰就上了心,马家几个哥哥也乐意促成,所以秦明武和马若兰就有意无意地碰到,聊聊天儿说说话儿,也都有些爱慕的意思,就是一直差着这张窗户纸没有捅破。
按照土司这边的规矩,秦明武应该是和马若兰对山歌、赠礼物的,可秦明武哪里知道这些规矩,他还是信奉着中原地带的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所以两个小少年虽然内心都有着期盼,但是却各怀心事没有捅破。
马若兰在香闺里独自发愁,以为秦明武是没有看上她,要不怎么这里每次的情歌节,秦明武都没有去。马若兰的丫头香草也为自家小姐抱不平,心想大小姐这如花似玉的样貌在石柱这一带哪个不是捧着哄着的,怎么着?秦大人就不动于衷。
女孩子的心思,马家几个哥哥自然不知道,最终还是被秦良玉知道了。
秦良玉到了这么大年纪,而且是汉族出生的,自然明白了两个人的误会在哪里。
既然秦家没有长辈在这儿,秦良玉把秦明武请来,就单刀直入的问了问他的婚事安排,也提到了马若兰的事情。
秦明武自然不反对,甚至不好意思地脸红了
秦良玉见此也就应诺下秦明武和马若兰的婚事,不过要求秦明武还是按着石柱这边的规矩给马若兰唱情歌。
知道了这个消息,马家几个兄弟和一干将士一阵好笑,不过几个哥哥也够意思。整宿整宿的教秦明武唱情歌,终于赶在下一个情歌对唱的夜晚,秦明武半是羞涩,半是稚嫩的唱着首最简单的情歌,在石柱老老少少哄堂大笑中,马若兰对上了情歌,接受了秦明武的心意,算是承认了这桩婚事。
第230章 红娘子出场()
经过几茬番薯和玉米的种植,石柱终于保证了粮食的安全,虽然灾害还是不少,不过不论是白杆军还是老百姓,心里都有了底儿,饿死人的事儿应该不能发生了。
一年以后。秦明武和马若兰在石柱举行了场面盛大的婚礼,只闹腾了三天三夜。
而在这一段时间,秦明武也培养出大量能够进行番薯和玉米种植的技术人员,新建了杂学院,柳心的雕像也被安置在学院的广场内,受到全体学员的膜拜和致敬,秦明武做了杂学院四川分院的首任院长。
番薯和玉米的种子也快速的向周围推广开来,秦良玉不仅在土司中威望日盛,而且在四川本土很快聚集了极高的人气,连带着秦明武,这个秦良玉的名义女婿也被神化了,被传成一个神仙下凡般的人物。
秦明武原本在白杆儿军中就混的很熟,现在因为是马家女婿的身份,白杆军重要将领中也有了秦明武的位置。虽然他还是朝廷官封的七品农学使,可实际上他已经和马家其他的兄弟一样,能够独立带领一万白杆军了。
马家几个兄弟不觉得秦明武在夺权,相反觉得他就是马家的一员,理应承担起统兵的责任。
经过两年多的历练,秦明武颇具英武之气,而且中间马若兰生了一儿一女两个宝贝,秦明武算是正式在四川扎了根落了户。
几个月前,秦明武和马若兰正带着自己这队白杆军在丛林训练,突然丛林中闯进来几百人,不太像兵士,倒像是逃难的百姓,为首的居然是个女子。
看到丛林中密密麻麻的白杆军,那女子护着惊恐的众人,从手中拿出一串飞镖,随时准备战斗。
马若兰看是位女子,倒没有立刻发动攻击,而是吩咐手下拿些水袋和干粮,送到女子面前。马若兰看那女子有些狐疑的目光,倒是和秦明武相视一笑:“你们一定好几天没吃没喝了,我们白杆军不是恃强凌弱之辈,你们吃点东西喝点水好好休息一下再赶路吧!”
“白杆军,可是秦良玉将军的部下,红娘子在此叩谢大恩大德,等有一日定会相报!”那女子一听马若兰的话赶紧上前几步抱拳施礼。
“红娘子,不必客气,后会有期!”马若兰和秦明武就要转身离去,谁知这红娘子说完话刚要转身,不想噗通一下栽到地上,她身后的人顿时惊呼“红娘子!红娘子!”
马若兰和秦明武一看情形,赶紧上前救人。
红娘子等几百人被带到白杆军大营,马若兰让军医给红娘子整治一番,醒来后红娘子对马若兰的救命之恩深表感激,也如实相告了自己的身份。原来红娘子这些人是闯王李自成的手下。
在关内剿匪大军的层层重压下,闯王的队伍是节节败退,红娘子和丈夫李岩领着不到一千人跟随在李自成旁边,在四川边境,为了生存红娘子领着几百人穿小道而行,而丈夫李岩追随李自成走了另一条道,双方走散了。而红娘子在这过程中也负了伤,加上又累又饿,这才在碰到马若兰后昏迷过去。
红娘子和这伙难民就是一群可怜人,要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也不可能走上这条路,马若兰对这几百人动了恻隐之心,和秦良玉商量后,就让他们在石柱安心的呆下来。
红娘子因为武功高强入了白杆军,那几百人被秦良玉给了些救济的粮食,然后安排去开荒。
红娘子性子刚烈,在白杆军中拼了命的训练,让秦良玉和马若兰都很是欣赏,不久几个女人就惺惺相惜起来。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是几个月,赶巧不巧地李自成大队人马也辗转到了石柱。
秦明武的白杆军和闯兵碰到后,双方没等交手,红娘子倒是恳请秦明武让她回闯营去说服李自成接受诏安,能给手下留条活路。
红娘子带着两个白杆军来到闯营,见到李自成后,红娘子说明了自己被救的事,也恳请李自成放下刀兵,为手下考虑考虑,李自成沉吟一阵,答应了红娘子,让两个白杆军先回去,并让红娘子与丈夫李岩相见。
接到红娘子传来的消息,白杆军也放松了警惕,结果半夜里李自成率众突然发生攻击,打了个白杆军措手不及,造成了一定伤亡。这下秦明武和马甲几个兄弟不干了,带领各自分队和李自成打在一处,同时也认为红娘子是叛徒。
而红娘子和丈夫李岩相见后就争吵起来,下边人的死活,李自成和李岩已经不放在心上,他们已经改变起义的初衷,完全被野心和权势迷住了眼。
李岩劝红娘子回来就不要走了,直接就把红娘子软禁了,此时她才知道自己上了李自成和丈夫李岩的当。
红娘子一怒之下,深夜仗剑闯出,返回白杆军,和闯兵战在一起。
李自成他们毕竟是远方而来,疲惫作战,白杆军虽然被偷袭一把,但很快鼓舞了士气,李自成他们根本不是对手,结果连战连逃。
秦明武和马家几个兄弟率兵在后边追击,这样一追就追到了青海边。
柳心还不知道,历史上最后推翻明王朝进了北京城的闯王李自成,此刻却面临着被淘汰出局的大风险。
青海的干枯的草原上,为数不多的闯兵被困在中间,
一边是克鲁带的五万蒙古兵虎视眈眈,一边是白杆军怒气冲冲。
李自成虽然在关内几次被围剿时,也都成为丧家之犬。可那毕竟是大明的武官作战,大家都是老相识了,多少年就是边剿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