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辜的人已经够多了,她不愿意有更多的人受到连累。
刘家反正人已经在大牢里头了,总不可能将他们放出来再关一次。正好是个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有了叶青之上堂的状词。
围观的人有明白也有不明白的,明白人立刻懂了叶家的意思,被自家人陷害了,咽不下这口气呗。也难怪小小年纪,能将生意做的风声水起,看看这状词,的确是聪明。
后头的事,其实已经和叶家,甚至和衙门都没什么关系了。
自然有人去找叶展鹏算帐,具体过程叶青蕊不想关心,只听最后不光把银子吐出来了,人也被揍的鼻青脸肿。
好几天家门口都有人围着,吓的全家人都不敢出门,就连叶阿婆也被打落了一颗门牙。这些人好歹都是樊城有钱有地位的士绅,他们拿周怀山没办法,对付你一个小老百姓,还怕没办法吗?
“主要是说话太难听,人家本来不会去动老人家的,结果忍无可忍,于是……”
王婆子跑来回的话,叶青蕊笑笑,却没有太高兴。这都是末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怎么救牢里那些无辜的人。
“庄子那头来了人,说今天的夏天不够热,棉桃炸的不够大,再加上多少有些减产,庄头有些着急呢。”
这是白芷,将刚得的消息说给她听。
叶青蕊点了下头,似乎愣住了,对呀,已经是夏天了,过不了多久就要到秋收的日子。她总算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今年本就是受了虫害,如果再扣着这些人不放,影响了秋收,岂不是将灭虫时的辛苦白白浪费了。
不过,似乎不够,叶青蕊转着转着,忽然想到了一件事。但是再转念一想,这个时代发生过这种事没有,还有待查证。
赶紧让白芷叫来了青哥,一问之下着实可惜,他年纪太小,好多内容压根还没读到。叶青蕊一急,写了一排书单,让青哥马上就去书行,把历朝历代的典籍都买回来。
第208章 存在的意义()
叶青蕊带着青哥翻看着典籍,堆的如小山一样的书册,姐弟俩再快也花了几天时间。而这期间,从牢里已经抬出了好几具尸体。
甚至还有年老之人,实在熬不住了,撞墙自杀的。听说脑浆迸裂,血洒了一地,现场之惨烈让狱卒都有些不忍心了。
也亏得当初士绅闹事的时候,没有触及狱卒这一块,不然只会更惨。好歹狱卒大多是本地人,找关系送点银子,能让里头的人吃点饱饭。但别的,就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这种事,叶青蕊就不能再让叶青之帮她出面了。甚至她自己也不准备出面,她根本连话都说不出来,去了也是干着急。
所以她决定写信,两封一模一样的信,分别给周怀山和元殷书送去。
她相信元殷书看了,就知道该怎么配合她了。
信被分别交到了两个人的手上。
元殷书看完信脸上露出一个古怪的笑容,他弹了弹袖子,吩咐三元,“更衣,去见周大人。”
周怀山看到元殷书,叹了口气把手里的信一放,“你也是为这封信而来的吧。”
“那你怎么看,一定要让樊城的元气大伤,株连死伤大半来立威,秋收之事我倒不在乎,反正那是你一县之长该考虑的。”
叶青蕊的信中提到的是本朝发生过的一件大事,当然,虽然是本朝,但也过去一百多年了。当时一个小城中的守官,好色又贪婪,有一回将手伸到了当地一个旺族大姓的身上。
事情的整个过程非常复杂,总之是闹了好几年,双方都损失惨重。这旺族大姓的族长一气之下,将整个宗族迁走。
而那是个小城,比樊城还要小,这个宗族的人几乎涵盖了当地所有的读书人和有名望的人。剩下的基本上就是最最普通的老百姓和农民,大部分目不识丁。
当时那个守官还挺高兴,觉得终于赶走了妨碍自己的最大竞争对手,以后老百姓只能听他的。心情那叫一个舒畅,甚至还摆了好几天的戏台唱戏来庆祝。
也许是老天爷的意思,也许是巧合,反正这个大宗族刚一搬走,小城就遭了旱灾。
百姓是很穷困的,手里根本没有余粮,大家习惯的等着大户施粥。这个时候忽然记起,最大的施粥大户已经搬走了。
得了,谁赶走的那就找谁施粥。可左等右等,就是等不来施粥,更没有开仓放粮这回事。肚子一饿,还有什么干不出来的。
立刻就有暴民围了县衙的粮仓,强行开仓抢粮。
按说粮食抢了就抢了,立刻安抚民众,也不失为亡羊补牢。可这个上官却气急败坏,立刻派人镇压。
这一镇压,就出事了。中间的过程,无论元殷书还是周怀山都非常清楚,叶青蕊也只写了最终的后果。
上官被虐杀,整个小城血流成河。抢来的粮食吃光了,又开始抢当地人的。身强力壮的,上路去外面抢,老弱病残留在城里抢,最后还发生了易子而食的惨事。
当然,最后朝廷派了兵,出去抢的人以造反论处,留在城里的人则新派了官员带着粮食来安抚。
最后一算,整个小城的人口,经过这一件事,减少了一多半。
“叶姑娘说的好,她丝毫没有拿这两件事相提并论的意思。大人是受害者,而且是个一心为民,受人爱戴的好官,也不是那等贪腐之人可以比的。”
元殷书先喂了他一颗甜枣,顺便理了理自己的思路。因为叶青蕊所表达的这个观念,至少他是第一回看到。
“小城发生惨状固然是因为上官不慈,但大的世族迁走,这个影响绝不可小觑。他们存在的意义是承接上下的一个通道。您是觉得对一个读书人说道理他比较能够听懂,还是对一个目不识丁的人说道理,他比较能够听懂呢。”
叶青蕊的核心内容,其实是在讲一个问题,就是士绅存在的意义。
士绅之所以为士绅,他们所受的教育水平肯定比普通人要高的多。他们的知识水平,对整个社会的了解都比普通要多的多。
士绅们在当地,大多会义务承担一些纠纷的处理。比如两家闹了矛盾,需要个大家都服气的人来调解。总不能为了一点口角上衙门吧,也没那个胆子。
找谁,这一片最德高望重的人,或是最有知识的人,这担子就自然落到了士绅们的头上。
在同一片土地上,一起居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能者自然就会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比如教化民众,传播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遇上什么大事了,还会出面组织等等。
最重要的还有一个上传下达的连接作用,朝廷的政令,税收,法律,普通人不了解,即不看懂也听不懂。
县令大人有时间,有精力一个一个村去跟老农解释吗?就算是全县衙的人都上,也忙不过来。更何况,依着现状,吃衙门饭的高高在上,出个通告支会你一声已经尽到了本份,哪里还会去一家家的解释。
士绅们就会帮衙门做最末节的那个传达工作,把这些通告也好,道理也好,用老百姓听的懂的语言传递下去,即解决了衙门里的实际问题,又在百姓面前巩固了自己的权威。
不管在哪个城市,都几乎形成了一样的生态链,大家相互依存,虽然有矛盾有摩擦,但总的来说,谁也离不开谁。
衙门离了士绅,政令不畅到不了田间地头。士绅离了百姓,家里的田的谁种,谁来为他服务。同样的,百姓实际上也离不了士绅,不然矛盾谁来调节,出了事我要听谁的,到底什么为错,什么为对。
回到小城,外头发生了巨变,上头那个他们一直仰望的依靠的,或者说是害怕的权威没有了。
然后饿肚子了,没人组织救助,也没人告诉他们该怎么办。
犹如一盘散沙,没有一根主心骨,这个时候没了约束和教导,人的天性就会主导一切,兽性就会回到人的身体里。原始的血液开始蠢蠢欲动,最原始的生态是什么,自然就是弱肉强食。
一旦有一个胆大的跳起来说我们抢吧,大家就会一轰而上。
第209章 新的消息()
“叶姑娘说的很对,小城的悲剧,上官贪腐是导火线,但主因却是因为这支宗族的离开,带走了当地最中坚的那股力量。因为当年同时遭受这样旱情受灾的地方还有好几个,也同样有上官救灾不力的,但没有一个象小城那么惨。”
周怀山喃喃念出一段话,“那已经不是人间,而是真正的地狱,最可怕的不是有那么多的尸体,而是活着的人已经没有了人性。他们是披着人皮的野兽,就是佛祖也救不了他们。”
这段话非常出名,不光周怀山知道,元殷书也同样知道。
“我到今天才明白这句话的含意,难怪你会那么的喜欢她。”
元殷书生平第一次被人说破心思,不自在的假装咳嗽了几下,立刻转移话题。
“周大人,我们现在说的事,关系着上百条的人命……”
周怀山叹着气,他也在纠结,关了这些人这么多天,他心里的气其实已经平复了不少。但他有些话却不能对元殷书讲,因为将军和师爷坚持要立威是有原因的。
士绅们历来都是骑墙派,因为只要不是泥腿子造反,皇家内部的争权夺利,都要笼络这些人。靠着这些人来宣扬自己正统的地位,安抚民众,这点还真是和叶青蕊所说一模一样。
“皇上病重了,很严重……”
周怀山终于还是说出来了。
樊城的位置太重要了,将军借着这个机会立威,就是希望恐吓当地的士绅,趁机除掉一批不听话的,再让剩下的好好当几年缩头乌龟。
而不是上蹦下跳,最后搞不好拿了点什么好处,把樊城给卖了。
对于这些士绅,朝廷也是又爱又恨,即离不得他们,又讨厌他们。
后头的话,不用说,元殷书只听到皇上的病情加重,什么都明白了。
将军之所以坚持,是因为他已经把现在当成了战时,在用战时的标准行事。那就是把所有有可能的苗头,扼杀在摇蓝里,哪怕鸡什么也没干,也要杀一只给猴看,更何况,他们还干了一件天大的错事呢。
“我知道你们的心情,这样吧,先让他们把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十岁以下的孩童放了。其余的人,让我再想想。”
元殷书不等他话音落地,已经是一个长揖到地。
叶青蕊没等到最好的消息,但也算等来了好消息,至少周怀山已经开始松动了。
他不仅松动,还亲自跑去见了将军,表示马上就要秋收,如果这个时候造成太大的动荡,对樊城不利。
“皇上已经下诏让大皇子进京。”
将军的一句话让周怀山呆住了,他还没有得到消息,说明是最近发生的事,军营的消息肯定比民间邮路要来的快。
不到最后一刻,皇上是不会这么做的。看样子,最后的时间快到了。
“樊城的士绅商人都不可信,他们常年去北地进货,大量的皮毛药材都垄断在大皇子手上,能拿到货的,谁知道是不是已经成了内奸。他们没错我都要给他们挑点错处出来,更何况,这次是他们自己找死。就是想闹事,他们也没个理由。”
古人讲究师出有名,如果周怀山无缘无故将这些人下狱,怕告状的人早就挤满了陵州甚至京城。但这会儿,却因为他们有错在先,无人觉得周怀山有错,只是四处求情希望轻判。
这一点,也是将军乐见其成的,即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又达到了目的。
“你可别因小失大,忘了你父亲让你来樊城的目的。”
将军轻拍周怀山的肩膀。
“我明白。”
周怀山低头,他明白自己的任务是什么,配合将军的部署就是最重要的一条。县官虽小,却是他得到的第一个实缺,也算是为政一方。
在来之前,他也曾幻想过自己成为一个得百姓爱戴的好官,将治下整理的井井有条,还能配合将军达到目的。
可这一切,现在看来,简直就是一个笑话,笑话他的天真和简单,世事岂能两全其美。
叶家的门坎再次被踏平了一层,而刘家的家主刚好超过六十岁,被放了出来。这是他第一回上叶家的门,也从未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去求一个小小的商女。
但情势比人强,多少人盯着叶家的一举一动,她前脚送了封信到县衙,后脚他们这些老弱就被放了出来。要说这中间一点关系也没有,谁会相信?
刘家的原家主已经死在了风老的家中,他是原家主的亲弟弟,又因为年纪可以被提前放出来活动。自然刘家的所有资源包括家主之位,都交到了他的手上,让他便宜行事。
他大概来之前做过很多的功课,并没有说太多虚套的客气话,先是道歉说自家亲戚心急办岔了事儿。又道谢她能在这种时候,救大家于水火之中。
叶青蕊自然说自己什么也没做,对方虽然没有纠缠这个话题,但显然是不信的。
“我们知道周大人是个爱民的好官,这件事是我的兄长做的不对,可我发誓,除了他其他人根本不知道此事。如果我知道,就是拼了命也要拦住他。”
这些话,叶青蕊都信。绑架朝廷命官,疯了才会四处宣扬。当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加上动手的,也绝对是心腹。
可接下来这位家主所说的话,就叫叶青蕊目瞪口呆了。
接下来的几天,放出来的人家陆续都来过叶家,不管开头是什么,说到最后,几乎和刘家所说的话是一样的。
那就是互相攀咬,希望借助告密,将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而把自己摘出来。
人性中恶的一面赤,祼,祼展现在叶青蕊的面前,让她颇花了一些时间消化。
她刚刚写信强调这些士绅的作用,他们在樊城是承接上下,中间的那层减震带,不可或缺。可马上就被现实给击败了,让她不得不抚额,自己是不是又做错了。
等等,周怀山一直关着他们却不判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堂堂一个将军,为什么会管在她看来完全和他无关的事呢。
她生平最讨厌朝堂,讨厌政治,讨厌算计人心。可每到关键时刻,她便发现,想处理好棘手的事,永远都逃不开这三样。
生活在这个时代,谁也没办法独善其身,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前因后果,都有背后的利益纠葛,绝不是简简单单一个孤立的事件。
她忽然明白了,她从一开始就想错了,她觉得自己已经知道了该怎么办。
第210章 杖刑()
叶青蕊急急忙忙去找元殷书,这种事可不能写信,万一落在别人手上,她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小人。
“少爷说让您回去,他不会见您的。”
叶青蕊以为自己听错了,三元居然说元殷书不肯见她,这怎么可能。
他毒舌,他阴险,他做事不择手段,可他从来没有拒绝过自己。叶青蕊惊呆了,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如果不是三元,她一定以为有人假传了他的意思。
究竟为什么?
看叶青蕊睁大的双眼,三元快速的往屋里扫了一眼,大少爷一定在看着他们,可他没有出声,就是没有改变主意。
三元很无奈的继续摇头,但压低了声音,凑近叶青蕊说道:“您别担心,我们少爷正在想办法。”
他为什么就不能听听我的办法呢,叶青蕊心里着急,却又不能说话,只好往屋里看看,走的时候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