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丫家十几年都没有在家办过大事,自家到别人家随礼多,这么多年帮助的人也多。好不容易赶到她家有这么个大喜事,不管小虎有没有送喜蛋报喜,凡是得到消息的全都赶了过来。
二丫虽然不能起床,但是从这出出进进过来看望她的妇人们,就可以知道今天来客多到什么程度。早知道这样把待客场所放在镇上就好了,王家庄能够接待这么多客人的地方只有晒场那一块露天场所。
好在老天给面子,并没有阴雨绵绵的缠人,太阳美好的让最辛勤的老牛也懒洋洋的躺在老树根下,扑打着尾巴,惬意的嚼着微黄色的干稻草,有人经过时,也只是眯眯眼一动不动的晒着太阳。微微的小风如同缥缈的丝绸,轻轻的滑过脸庞,让人心里痒痒的,纠结着如何才能留下这撩人的温柔。坐在露天餐桌的客人们,一边享受着这美好的春天,晒着温暖的阳光,一边笑谈着终于如愿过上衣足饭饱的好日子。(。)
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管事的难处()
二婶的娘和大伯娘的娘坐在一张饭桌上,范家老太太看着一直乐呵呵的朱家老太太,问道:“老嫂子啊!早点生意做的还好不?”
朱家老太太呵呵笑道:“早点生意让给儿媳和儿子做了!我跟老头子两个老了,眼睛发花看不清东西,孩子们嫌弃我们老头老太太弄的不干净,不吃我们做的呢。”
范老太太乐的不行:“现在这孩子都这么挑剔了啊?以往哪个不是黑乎乎一双手,抓到吃的就往嘴里塞。念了几年书就讲究起来啰!”
朱老太太也跟着嘿嘿的直笑:“可不是呢!我给煎饼撒上香菜沫,他们非说里面有虫子。大妹子你说说,哪有香菜生虫子的?后来我家老头子跟我商量:干脆让儿子、儿媳过来做吧!这些孩子肯定是嫌弃我们两个老的不讲究。我们现在就给儿子、儿媳打打下手,其他的都不管了。”
“您儿子、儿媳都过来了,那家里的田怎么办啊?”
“家里田都给孩子叔种着呢!我们现在一个月也能挣个几两银子,不差田里的那点出产,只要给我们一家老小一年的吃食就行。不过,孩子叔两口子还算讲究,去年还另外给了我们十个咸鸭子、两个咸鹅、十条活鱼、五十个年粑粑、一个猪后臀。我家老头子高兴的不得了,说他弟真给他涨面子。”
范老太太笑着说道:“现在日子好过了,家家都有结余,要不然就是想给也没得给。老嫂子说:是不是?!”
朱老太太可不赞成这话:“大妹子!这还是要看各人的心肠好坏。你可知道,小虎媳妇又安排了一个老太在这儿卖烤红薯?”
范老太太一听这话就是有故事,立马精神一震,神秘秘的探头问道:“老嫂子!这老太有啥故事不成?”
朱老太太唉声叹气的摇着头:“要说这婆婆吧!可真不好做。这老太年轻的时候对她两个儿媳太厉害,两个儿媳记仇呢!现在老了干不动活了,两个儿媳妇就不愿意养她了。他们家日子过得可不差,再说,一个老婆子能吃的了多少?可她两个儿媳就是宁愿被人指着脊梁骨骂。也不愿养着婆婆。这老太性子也强,饿极了也不找亲戚、本家去要口饭吃,大半夜的拿着裤腰带跑去村口的大树上上吊。幸好她隔房大侄子大半夜从外地回来看到了,要不然就真没命了。”
范老太太可不是好性子的人。当即就生气的问道:“那她怎么不去找族长?让族长好好管教这不孝的后辈,干嘛要寻死?”
“找了!没用,她那两个儿媳人前好的很,人后就不给老太饭吃。族长也不能天天就盯着她家这点事,再说这一天天的总是这事。谁都会烦,不是?!她孙儿孙女都大了,又不能休了他们的娘。这老太只怕也是知道这事没个尽头,才想着寻死,一了百了。”
“那小虎媳妇怎么没有直接把她安排到镇上跟那些孤寡老人在一块,怎么给安排到这儿卖红薯呢?这么几个学生又能挣到几个钱?”
“这老太要强啊!她说她有两个儿子却要跟无儿无女的一样靠别人养活,这还不如让她去死。正好她有个侄孙女就嫁在这王家庄,然后小虎媳妇就让她在学堂门口卖红薯。吃住在她侄孙女家,红薯、柴禾都有她侄孙女给弄好,她只要坐在那儿看着火头。别烤糊了,有人买就收个钱。倒是不用她做什么吃力的活,一天也能挣个上百文钱。这不!去年年底的时候,她那两个儿媳听说她挣了钱,又跑过来假惺惺的要接老太回去。她这两儿媳我也看到了,一看就是心肠不好的人。说婆婆以前待她们不好,所以才不愿意养婆婆,我看就是找借口。再不好,也没见她们被打死、逼死,一个个还长得结实的很。可不像是被孽待过的人。”
范老太太对于这种不赡养老人的事情很气愤,但是也知道这是别人家的事,她们管不着,只能在背地里议论议论。不痛不痒的骂两句。
朱老太太又说起去年发大水的事情:“你们那地界高,去年发大水没影响吧?”
“我们住家的地界高,但是有好些田的地界也很低的。我家被淹了三亩田的秧苗,好在补苗及时,倒是没影响收成。就是在稻田旁边开了一小块菜园子,里面的豇豆、小菜、黄瓜都给大水冲的光光的。一样都没收回来。还是你们好,做这生意,旱涝保收!”
朱老太太笑呵呵的回道:“哎!比种田是强多了,人也轻省。吃好穿好,每年还能存上百十两的银子。老婆子我临老临老还能过上这样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心里满足了!”
“现在我们这儿种田也好,进工厂也好,基本上家家都能不愁吃不愁穿。去年那大水听说好些家的稻田秧苗都给淹了,后来又没有多余的秧苗补上,秋收的时候听说只收了一半都不到的人家很多。不过,到现在也没听说谁家缺吃缺喝,上税的时候也没见谁家吵着闹着要少给。”
朱老太太想起一事,猜测道:“今年听说朝廷要各地大修河道,只怕会增加赋税呢?!”朱老太太跟女儿、女婿住一块,因为镇长就在这个村里,有些官府上的消息得到的比较早。而范老太太还不知道有这么回事,她吃惊的问道:“各地都要修河吗?我们家的劳动力基本都在小虎家做工,可找不到人出工去,这可怎办?”
“我家也没人,我们已经打算好了到时候出钱,实在不行就到别处找人回来顶工。”
范老太太听了这个好主意,便不再惊慌。她家现在存银也有不少,拿银子代工她家是出得起的。要是银子顶不了工,就跟朱家学,去远处花钱请人回来顶工。现在有钱了,徭役就没有以前那么让人惊慌失措了。
她们还在聊着,远处的客人也陆陆续续的赶到了。陈掌柜已经老的不愿意走动,就连这么好的水泥路,一个时辰都用不了的路段,他都没能亲自过来。是陈大公子两口子带着女儿过来的。小姑娘跟她娘进内屋看过二丫之后,就到处跑着要找文超玩。陈家娘子和二丫对对眼笑笑,两个做母亲的谁也没有说什么,那意思都是由着孩子自己处。真要处好了,两人都不会反对。
春林堂赵掌柜自己也没有过来,新春之后的二三四这几个月份,病人因为各种原因总是猛增很多,一般这个时候都是药店最忙的时节。代表春林堂来的是他大儿媳。是在二丫托他们代卖薰衣草精油、玫瑰精油的时候相识并且结交的。当时赵家这大儿媳认识的有钱夫人太太们多,就帮着二丫把薰衣草精油、玫瑰精油推销给那些女人,卖的又贵又快,二丫要给她提成她死活不要。二丫是个实诚人,自然不会让她白帮忙,就按照记忆中的首饰样式,设计了一整套珍珠系列送给了她。没想到今天她竟然会带着这一套首饰来,金黄色的托底点缀着白亮的珍珠,华贵中带着一股清冷,甚是夺人眼目。可惜的是。这样的首饰并不适合在王家这样平民居多的场合里佩戴。二丫当然也明白,来她家做客特特穿戴她送的礼物,这是摆在明面上的示好。
当年的秦知府一再的升官,现在已经进入京城,成为京城三品官中的一员。秦大公子却被放在庐州府,做了庐州府的钱粮师爷。今天他的夫人也带着小女儿过来了,看到二丫又生了一个儿子,满是羡慕的说道:“你看吧!你想闺女却总是生儿子,我想儿子却总是生女儿,这都怎么回事嘛!”
其实秦夫人是有一个儿子的。只是觉得一个儿子太单薄,就想要再生两个,结果后面几个全是女儿,不免有些着急。
二丫只能抿着嘴笑。什么安慰的话都不能说。这种情况说什么都不好,就跟人常说的一样,站着说话不腰疼!儿子多没有女儿的时候,所以才会觉得女儿也很好。要是赶上全是女儿没有儿子,谁敢说没有儿子也不错的话?你自己以为是在安慰人,但是在人家听来就是充满着森森恶意!
在附近的县城、府城的一些管事。基本上都过来了。原来的李老板,现在的李大管事竟然亲自来了。他没进内屋与二丫见面,不过在外面跟小虎谈了不少的事情。
二丫开的许多火锅城、烧烤店的地方,差不多都会有李管事的分店在那儿。一方面二丫是想靠着李管事这样的关系,减少麻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与李管事的餐饮商铺,共同消耗原材料。这样,自家在当地置办的小田庄出产既能卖出高价又不会有过剩的问题发生。
而李管事今天会特地赶过来,却不是因为与小虎家合伙的几个火锅店,而是冲着他们去年接回来的五只大船来的。
他接管皇上的产业原本没有多大的野心,只想着把皇上现有的生意做好,盈利不下滑就行。谁知那些原有的掌柜们见他这样,就以为他没有经商的本事,甚是看不起他。他们虽然不敢贪污皇上的银钱,但是对皇上任命的这个大管事却是一点儿也不合作。就连查账都会当面给他不好看,从来就没有好好的配合过。这迫使他必须拿出野心出来,开拓皇上产业的新疆界,并且培养新的管理人才。
他很想和小虎家一样,也弄几个部门,也弄一个专门培训人才的场所。可是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来运转,而皇上是不会出钱给他的,只有靠他自己去各个商铺里收回来,或者自己想法去挣回来。这各种原因的叠加,使他想到了挣钱最快、利润最高、但是风险也最大的远洋生意。
自打去年年底听说小虎家弄了五只大海船回来,就开始琢磨这事。他想以自己的名义跟小虎合作跑海商,或者是借小虎家两只船自己组织人跑海商。现在他终于打定了主意,便借着这个日子跑过来,至少不会让小虎两口子觉得他突如此来的唐突。(。)
第四百七十五章 谋算()
至于李管事打主意的海船,二丫虽然没有办法亲自去大江码头看看。不过据小虎的描述,她也觉得那船要是跑远洋的话完全没问题,如果就这么出手卖出去确实是可惜。然后她就盘算着,干脆就多找几家合伙组织一个远洋商队,做海洋生意。不能跟三叔一样,因为怕危险就杜绝了这条路,最主要的是能够让陈鑫他们经常带孩子去海外学习,与那边始终保持联系不脱节。
再说,这种商业上的合伙不比其他生意那么复杂,还要股份分成什么的,很容易造成各种各样的纠纷。这个生意二丫想得很简单,大家自己各备各的货、各找各的下家、各卖各的价、谁也不干涉。只要所有人的总备货量加起来不超出五只船的承载量就行。来回行程的费用各家按照货物承载量来均摊,不以谁家挣多挣少算。如果有谁觉得自己这一趟挣得不错,愿意给一些船员的打赏,王家当然欢喜接受。
这事,李管事和二丫正好想到了一块儿,他跟小虎一提这话题,小虎立马就表示有的谈。让他等客人们都走了以后再详细的谈谈。
外面的客人还在络绎不绝的上门,不过,小虎家里已经站满了人,后来的只好被安排到晒场上的饭桌那坐下,喝茶吃糕点。陈鑫他们是上午散了学才慌慌张张的跑过来,并且还带了个怪物来。
他们从海外回来就被二丫任命为学堂的先生,兼研发组骨干人员。因此他们比一般先生要忙,忙于教学、忙于研究发明新事物、忙于蒸汽机的一次次的改正数据、一次次的失败实验。
这个蒸汽机并不是二丫想象中那样容易做出来的,内环封闭套不管怎么做,最终的结局都是漏气,根本达不到顶起一定重力的气压。所有的原因都找了,就是找不出其中的技术原因,二丫只能归咎于大民朝炼铁的纯度不够,在超出它们能够承受的气温和承压时就会变形,从而出现缝隙导致漏气。他们便又开始忙着研究铁的冶炼技术的改进!不过他们忙着蒸汽机的时候。也弄出了不少的小发明,还创办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生兴趣班。
二丫怀孕犯懒不怎么去镇上,他们也没有时间过来,那些小发明二丫都还没有看到。今天带来的也只有一样。是他们认为所有小发明中最了不起的一样——脚踏车(自行车)。
这些小伙子也没个忌讳,大伯娘她们拦都拦不住,就这么直愣愣的推着脚踏车进了二丫内屋。原本里面就坐着的、站着的一屋子人,他们十个再全都挤进来,再加上一辆超大的两轮脚踏车。房间的拥挤程度可想而知。
可是里面的人都舍不得出去,谁都想听听这两个轮子的玩意是什么。二丫一看这东东就知道是自行车,惊呼:“天啦!你们把自行车给弄出来了!快推到这边来我看看。”
看到这种不同于自己常用的传统链条式自行车二丫更加敬佩孩子们的高智商。便猜测的问他们:“你们这是把马车传动轴做了改进,用在自行车上了吧?”
主导这个发明的带领人赵明阳、刘健、范允中三个很惊诧的看向二丫,赵明阳直接问出自己的疑问:“东家娘子怎么一看就知道是什么,而且还知道怎么做的?”
二丫好笑的回道:“这有什么难猜的?我自己早就在琢磨这自行车了,只是一直想用链条来带动后轮滚动。只不过,我想的那种链条实在不好生产,就到现在都没有弄成,没想到你们竟然会想到用传动轴的方式。带动后轮滚动。比我想的简单多了!你们再多试试,这个自行车有很多地方都需要大力改进,等你们做的合乎我要求了,就立马投入批量生产。”
几个小伙子眼睛亮晶晶的问道:“真的?”异口同声的音量太大,一下子把熟睡中的小宝宝给惊醒了。
“哇!——”大哭!
房间里其他人都在忙着看那新奇的自行车,小宝宝的嚎哭也没有人理会,只有二丫作为亲娘不得不赶紧抱起来哄着。陈鑫他们很没有熊胆的偷溜了出去,然后在晒场的饭桌上兴奋的说着批量生产的喜与忧。
自己的东西能够达到认可并且批量生产,将要获利,这是每一个研发者都会欣喜激动的事情。忧的是车行忙不过来。根本接不了这活!
新式马车前几年的订购并不是很多,车行还能做出多余的马车存库。从大前年开始,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外形与他们家马车很相似,但是只有两个轮子的马车之后。他们家的车子生意反而越来越好了。
通过调查之后才知道其中的原因。原来有些有钱人家,老一辈子的人看到那种外形与王家新式马车除了一个是四轮一个是两轮,其他的几乎一样,而价钱还不到王家马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