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丫鬟迷糊了一阵之后,清醒过来,想起来小姐还在危难中,再想想自己忠心的使命,还想奋力去解救小姐。
旁边的婆子凉凉的说:“你这丫头,知不知道什么叫闺房之乐,不要再添乱了。”
转过去暗自嘀咕,这种未经过人事的小丫头最是麻烦,跟她解释,还解释不清楚。
第145章 离别()
第二天,刘三牛在二门口求见妹妹妹夫,说是虽然妹妹送出去了,但是刘家的亲戚还是要见的,刘家的长辈还是要认的。
云亦丝挺吃惊,刘家在京城还有亲戚,她在刘家那么多年,怎么不知道?
杀神没问,直接开始穿外出的衣服,让管家备上礼物,他信任自己的亲兵,刘三牛说有亲戚,那就必然是有亲戚的,他才是新婚,没有请亲戚来喝酒,已经很失礼了。
刘三牛当马夫,轻车熟路的带着三姐夫妻,到了王德的外宅。
他从兰州休完假期,直接到京城来当值,帮副将迎亲就是他此行的任务。
长兄长嫂安排他带了几车瓜果给王德,知道王德好这一口。
他想着既然这里有个老哥哥,妹子又孤身一人在京城,离兰州实在太远了,能有个老哥哥,平时照顾一下,妹妹总是过的轻快些。
他昨天认了妹子,就跑来约时间了,要在走之前,把妹子安置好。
当然他提前说了这个亲戚有点残疾,让三姐夫妻千万别使脸色。
王德在刘家人面前始终是一个慈祥的老哥哥。这辈分是从刘大牛那叙起来的。
看着刘三姐和刘三牛那稚嫩的脸庞,王德有点后悔了,当时应该和刘大牛认成父子更好些,看看如今这些小丫头小小子居然叫他哥。
可惜刘大牛当时那张沧桑的脸欺骗了他,看看这弟妹,就知道刘大牛的年纪肯定也没多大。
王德还要慨叹,刘家人运气就是好,几年前连饭都吃不饱,妹妹都送人了,现在不仅刘大牛靠着丈母娘的手艺起来了,养的一手好瓜果,种得一手好庄稼,看看他的弟弟妹妹,还有这妹夫,你说人家咋嫩好的命呢?
从六品的妹夫,还有这弟弟一脸英气,虽然百户不是官职,可据说给他请功的折子,还没有批下来。
想到这,王德暗暗提醒自己,要关注一下这小子,催着兵部赶紧把玉门关请功的折子批下去。
看着王德院里开出来的菜地,刘三牛一时手痒,上去拿着铁铲,像模像样地堆垄。
三姐帮着把豆角和西红柿这样爬秧的菜,重新搭了架子。
王德和杀神两人笑眯眯地坐在石凳上,看着这兄妹俩耕种。
王德本就喜欢这种田园生活,而杀神则是不得已,他自幼习得就是谋略武功。这园里种的是什么他都分不出来,做熟了还能认出来。
从军之后,就算有屯田,也没轮着他去种,所以他只能装模作样的坐在这里,陪王德聊天。
“二公子,这次战功赫赫。”
“哪里,是李将军指挥有方,末将只是一切听从指挥。”
“既然两家是亲戚,不要再称呼末将了。三姐都称呼我为兄长,你以后也可以称呼我为兄长。”
王德很喜欢杀神,太监最讨厌就是别人看似亲热,其实鄙夷的那种目光,凡身体有疾之人都非常敏感。
而在杀神的眼中,只有两种人:敌人和自己人,他很单纯,单纯得让王德觉得这种人,根本就不应该在官场上混,大概只有战场上才能发挥出他的优势。
杀神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与王德是亲戚,对他而言,是怎样的机遇。
王德暗自下定决心,这样纯净的人,就让他在战场上成神吧,还是不要回到这污浊的官场中被淹没、被磋磨。
看着刘家兄妹在园中嬉闹了半晌,在王家吃了午饭才回转。
新娘三天回门。云十三娘看着女儿女婿琴瑟合鸣,两人之间的情谊瞒不过她这个过来人,老怀大慰。
按照规距,云亦丝与家中还未出嫁的姐妹们相聚,可惜捻酸吃醋的人多,真心为她高兴的人少。
这也可以理解。一个人处处都不如自己,偏偏嫁得比自己好,地位比自己高,让人哪能心服呢!
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一晃十天过去了,杀神和他的亲兵们都要归队了,云亦丝才恍然,自己才刚刚尝到爱情的甜蜜,就要独守空闺了,她舍不得!
这两天小夫妻俩难舍难分,吕家的长辈们也很有眼色,免了两夫妻的请安,明面上的说法是让云亦丝给杀神好好收拾行李,准备即将到来的冬天的衣物,暗地里家中的老人都紧紧的盯着新进门媳妇的肚子,希望在这短短的十几天里,能给吕家带来新的生命、新的活力、新的血液。
夜晚云亦丝的贴身大丫鬟,在晚上值夜的时候听到房内传来小姐呜呜咽咽的哭声,还有姑爷的叹息声时,她出离愤怒了,吕家竟然敢虐待小姐。
小姐虽说是个养女,但在云家也没人敢动她一根手指头,贴身大丫鬟想起小姐临出门时云十三娘对她的嘱托,挽起袖子,鼓足勇气,想冲进去的时候,被吕家婆子们捂住嘴巴,剪了双手拧下去。
这些婆子们都是吕家将的妻眷,她们也都盼着吕家小少爷的到来,哪能让这个贴身大丫鬟一而再再而三的坏事儿。
即便再不情愿,杀神和亲兵们出发的日子到来了,云亦丝一直觉得自己很坚强,可是没想到,这个时候自己能哭成这个样子。
她不仅要离别丈夫,还要离别多年未见的兄长。就算刘三牛再三跟她保证,已经捎信给长兄长嫂,他们会派人时常来探望云亦丝,可是,她还是哭的不能自己。
多情自古伤离别,吕家人都聚在门前,送别杀神吕二,老夫人照旧站在最前头,吕家人经历过无数送别,有生离有死别。每一次送别,吕家人都当最后一面对待,送行酒总是最好的,送行饭总是最丰盛的,送行的人也总是最全的。
全家上下只有大丫鬟很高兴,姑爷终于走了,不能再折磨小姐了。可小姐为什么哭呀?
旁边看不过眼的婆子拧了她一把,疼得她眼睛都红了,终于和旁边的气氛相融了。
“敬礼,上马,走。”杀神此时仿佛又回到战场,只有最简单的指挥语句,话音未落,一群人乌泱泱骑着马飞奔而去。马蹄踏在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噔噔声。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云亦丝的心上。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第146章 双喜临门()
熙熙攘攘的空间里,农民们在收割玉米,必须先收玉米,再收下面套种的土豆、紫菀,由于空间里地方有限,刘家专门选了一个小庄子,做药材后期的干燥处理。还有空间林荫里种的人参、灵芝,那些贵重的药材是不出售的,只是种在边边角角不起眼的地方,以备自家不时之需。
虽然刘大妈一再要求,以钱为本,向空间要经济效益,药材比粮食值钱多了。
可是李小红持不同意见,既然空间有产量,就要出产最好销的东西。在这个时代,最好销的就是粮食啊。刘家现在风头已经够劲的了,需要低调,打牢基础。
刘家在府城里开了一家粮店,生意不好不坏,主要是这家店以杂粮为主,而且只卖自己庄子里产的东西,物品单一,好在不限售。
刘家各庄子里,佃户们都在忙着先把干旱盐碱地片早熟的庄稼先收回来,熟地上的庄稼还需要再等十天半个月才能收。
虽然还未正式开镰收割,随着小部分、分片区的收割开始,府城的人心趋于稳定,各行各业恢复了繁荣,饥民们能留下的留下了,不愿留下的开了路引发还原籍了。
随着朝廷对各地官员不作为的惩罚力度加大,当官的人人自危,赈济力度加大,各地的灾民有了恢复生产的信心。
今天天气很好,李小红在忙着准备婴儿的小衣服,被褥,刘二牛和杨大哥同一天来报喜,陈大姐儿被婆婆和亲家打架几天没回家吓了一跳,当天就发动了,挣扎了一夜,生了个女儿。
刘白氏回家一见就骂开了,生个赔钱货,还一天到晚那么厉害,有本事生个儿子再厉害。
气得陈大姐不顾刚生完孩子的身体,和刘白氏打了一架,这次没闹太大,从兰州跟去的那个婆子桓娘直接把刘白氏关起来了,说是啥时候想明白啥时候再放出来,那婆子现在就是庄子总管了,上下都听她的。
刘白氏闹腾了几天,刚开始还有劲,吃饱喝足就开始高声喝骂,骂丈夫无能管不了家,害她被个仆人欺负关起来;骂儿子眼里只有媳妇,大逆不道,不孝顺亲娘;骂儿媳骑到她头上,让她这个做婆婆的没脸;骂那婆子没上没下,谁家老夫人会被仆人关押。
刘老实和刘二牛来探望她,听她中气十足,骂人一个时辰都不带换气的,放心地各忙各的去了。
刘白氏连骂了几天之后,发现根本没有人听到她的喊叫。她的屋子周围根本就没有人,除了一天三餐送饭的婆子,连个人声都听不见。
她恐慌了。可以随意服软,是刘白氏的优点,察觉不对,她立刻开始认错,对着外面的空气大声地承认自己不对,不应该重男轻女,不应该不让二媳妇好好坐月子,更不该不听桓娘的话。还发誓保证下次再不犯错了。
桓娘真狠,说空房就是空房,旁边硬是连一个路过的人都没人,连刘白氏求送饭的婆子给带个话,她居然直接把送饭的婆子开除了。
这下没人敢听刘白氏说一句话,更别说传达了。
生生把刘白氏关在个空房子里,半个月才放出来,等她放出来的时候,刘二牛的女儿已经满月了。
考虑到陈大姐儿娘家没有亲娘,李小红给她准备的收生喜包里面,应该姥姥准备的,褪毛衣褪毛裤都备好了。
收生喜包里的东西摊了一炕,陈大姐儿一样一样仔细看着,有小银锁、小袜子、小手套、小衣服、小被子,还有一个小米枕头。
衣服都是棉质的,没有用老土布,害怕磨着孩子细嫩的皮肤,都用的松江细棉布。
针脚细细的放在外面,连一个线疙瘩都没留。就算是自己亲娘在世,做的也不过如此了。
陈大姐儿放下手中的小衣服,心满意足地感叹,就算家里有一个不着调的婆婆,可还有一个如此知道疼人的嫂子。
相比较陈大姐儿,刘大姐儿那边儿就热闹得多了,那天她刚发动,杨大哥就慌手慌脚的把李小红请了去。
李妈妈也要去凑热闹,非要看着新生儿诞生,说是沾沾喜气。
杨大哥感激得不行,这是他第一次当父亲,什么经验也没有,当然娘家人来的越多越好。
李小红一进杨家,就进到产房,李妈妈指挥杨大哥烧热水。
刘大姐儿毕竟是有过生产经验的,阵痛的间隙还要吃点东西,补充下体力。
她不喊也不叫,极力配合接生婆,每一次呼吸,每一次用力。她盼这个孩子盼得心都疼了。接生婆都说这是她见过最省事的产妇。
孩子出生得很顺利,才一个时辰就落了地,是一个健康,漂亮的小男婴。
刘大姐儿虽然疲乏,硬撑着不肯睡过去,非等到接生婆把孩子洗好包好,放到她枕头边儿,定定的看了半晌才睡过去。
杨大哥开心地到父母的牌位跟前汇报去了,“杨家终于有后了。”
李妈妈从头到尾领着小壮壮。所有的人都在欢欣鼓舞,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孩子的心理,虽然只有六岁,但是他知道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他早早的便已记事了。
李妈妈一直陪着他,跟他说,小弟弟来了以后,阿娘还会再生更多的弟弟妹妹,壮壮做为哥哥,一定要带领好弟弟妹妹。
壮壮懂事的点头,信誓旦旦的跟李妈妈承诺,“我一定会照顾好弟弟妹妹,也要照顾好阿娘,有阿娘,才有壮壮的家。”
李妈妈看着这样懂事的孩子,想起在空间里,只顾自己享福,根本完全遗忘了还有一个孩子的壮壮娘,心里酸酸楚楚。
虽然空间里又安置了一大批年轻农妇,可是这一次壮壮娘运气真好,她找的那个男人不仅有本事,居然还不花心。
壮壮娘已经有了身孕,每天笑容就没有离开过她的脸庞。
每天笑着下地,笑着回家,笑着洗衣,每次在空间里见到壮壮娘的时候,她总是一脸幸福。
李妈妈侧面打听过壮壮娘的丈夫,显然这个男人不知道妻子以前的经历,壮壮娘显然是想把这段黑历史完全抹去。
生活就是这样,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人,有时真的觉得命运捉弄,有的人其貌不扬,一副农村老大妈的样子,胖的要死,偏偏嫁个老公飞黄腾达,又有钱又有势,儿子又孝顺听话,真真是人生赢家。
还有的人,明明自己做精做的什么样,周围的同事都不搭理她,可是人家还偏偏就嫁个有钱人,老公还忠心不二,处处为她鞍前马后的奔波,不服气真的不行。
再回头想想自己,又聪明又听话,学历高长得又漂亮,偏偏就找不到个好老公,这也是人生常态。
第147章 文曲星要独立()
看着这样可爱的孩子,李妈妈又动心了,她悄悄地跟壮壮商量:“你阿娘刚生个小弟弟,自己也需要人照顾,壮壮不如到姥姥家去住一段时间,姥姥家有个小姐姐,还有两个小弟弟,你就跟他们一起上学堂读书,一起回家写字,有不会的,小姐姐都会教你。”
小壮壮犹豫再三道:“我得跟阿娘阿爹说一声。爹娘同意才能出门玩。”
李妈妈心疼地搂住了小壮壮,这么懂得体贴父母的孩子,哪找去?
杨大哥立马就同意了,在他看来,男孩子就应该摔打着长大,以后才能立马横刀闯四方,能出门就多出门,能走多远就走多远,他自己本来就是这样长大的。
李妈妈看着刘大姐儿母子平安,放心的带着小壮壮回庄了,李小红则留了下来,过了洗三再走。
刘大姐儿醒来看到小壮壮到姥姥家去玩儿,倒也放心,她自己还需要人照顾,这种时候,亲友愿意伸手帮她照顾壮壮,感激还来不及。
洗三完毕后,李小红看刘大姐儿身子恢复的挺好,可以自己照顾孩子。又雇了个婆子,照顾大姐坐月子,李小红放心的回去了。
从头至尾,不管是刘大姐、李小红还是杨大哥,没有一个人想起来要给刘白氏报个喜捎个信。
当亲娘当成这样,可谓失败彻底。
又到了月底,李小红开始盘帐。
她做了好几个分类账簿。田庄的、空间的、帐房学堂的还有几个铺子的。
先在分类账簿上体现各自的盈亏,再汇总到总帐上,这样才能区别出那一块儿盈利,哪一块损失。
她真没想到所有的产业加一起还是入不敷出啊!
瓷窑现在只有投入,没见到一分钱利润。
账房学堂,也是勉强持平,今年受到兵役和饥荒的影响,生源大幅下降,持平已经是大徒弟竭尽全力的结果了。
糖坊,本小利薄,还打出没名声。
粮店,卖的是自家产出,谈不上收益。
农庄,大都今年才收上来的新农庄,收成连往年的一半都比不上。佃户的生活还得有保障。冬天的口粮还要发下去。
空间,唯一有收益的就是空间了。空间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种苗,而且还收了很多的粮食,药材。但如今空间里有4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