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人记-第4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王自责道,“儿臣远在封地,路远不知帝都事,倘知母后受此怠慢,儿臣与兄长们早来帝都为母后讨要一个说法了。皆是儿臣们疏失,至母后受此苦楚。”

    太皇太后拍拍赵王的手,赵王那双漂亮的桃花眼淡淡的扫了阿念一眼,向太皇太后施一礼,方出宫去了。

    阿念随太皇太后到偏殿说话,阿念心意即定,还是请太皇太后打发了无关宫人,阿念方沉声道,“当年,先帝召臣回帝都,曾吩咐过臣,倘有皇位震荡之事,便让臣将此事交予太皇太后。”

    话毕,阿念上前一步,将这封他珍藏了足有四年的密信双手呈上。

第515章 帝都风云之六七() 
第515章 帝都风云之六七

    第515章

    别看阿念保存这封信长达四年的时间; 实际上; 他对这封信完全没有半分好奇; 也从没有过打开来瞧上一眼的冲动与欲望。

    相对的; 因此事是先帝叮嘱过; 倘帝位震荡方可呈上。阿念一直把此信当做烫手山芋。

    阿念送上信; 便欲告退。

    太皇太后却道; “你不同于别人,不必如此避讳。”

    太皇太后身边仅留了一位贴身的女官,那位女官瞧着年纪与太皇太后相仿; 想也知必是太皇太后心腹中的心腹。女官验过漆封,方打开信,取了出来; 恭恭敬敬的奉予太皇太后。

    信写得不算长; 太皇太后看过后却是难俺伤感,这种伤感; 比先时处置曹太后与商议今上的时候真诚的多。太皇太后良久方道; “你也看一看吧。”

    女官将信送到阿念面前; 阿念此时却真正有些好奇了; 他本是外臣,负责保管此信; 他先时还犹豫要不要把信交给太皇太后; 却未想到; 自己竟也能一览此信。接到这封信的时候,他甚至想像不出; 先帝写的是什么样的内容,太皇太后如此不避讳的令他同阅此书。难道先帝信中还提他了?阿念想想就觉着不大可能,他与先帝君臣之义更甚于兄弟之情。

    阿念修过先帝年间的史书,曾有幸看过先帝的一些手书,认得出,这是先帝的字迹。而且,这字迹虽不算清透有力,却也字迹飘逸,可见先帝在书写此信时身体尚可。先帝的信并没有什么客套话,开信便是:

    儿思量许久,方决定留下此书,以备万一。

    皇后有娠,儿一喜一忧。倘皇后能誔下皇子,则此子为嫡子,纵儿一朝离去,有母后辅佐,皇后贤白,只要此子资质尚可,纵日后守成,儿亦无可忧心之处。倘皇后诞下皇女,则为公主,儿曾笑言,倘有公主,必要与行云姨妈做一回亲家。行云姨妈曾随儿远赴蜀地,对儿悉心辅导,儿以嫡公主相许,料得必是一桩上好姻缘。

    儿今有七子,长子煊年方十一,尚是年少。倘无嫡子,储君之位如何定夺?诸子尚小,资质难辨。皇子尚幼,诸臣必以长幼而论,母后胸襟,亦会倾向立长之说。依儿私心私意,长子煊并无过失,其他诸子亦难辩贤愚,不立长子,日后长子如何自处?倘立长子,煊年幼,其母曹氏却非□□之人。

    儿欲郊仿父皇当年所为,惜煊与曹氏母子情深,儿若令曹氏随侍儿于九泉之下,煊将来难免受小人挑拨,反误会母后与皇后,旦有此意,必为大祸。倘留曹氏,煊心绵意软,忧之为曹氏所误。

    儿,左右为难。

    儿深思多日,此时儿心中之为难,他人不知,母后必知。

    儿与煊父子之情,血脉之恩,倘煊为后继之君,儿望其英明仁和,做一有为之君。儿时日无多,未料将来。倘其不堪帝位,又当如何?

    万里江山,乃父祖先人血汗所成,儿于帝位十载,战战兢兢。父于帝位十载,倾尽心力。母后辅佐儿与父两代帝王,于江山所用心血,更胜儿百倍。儿纵有私心,亦不能不虑祖宗基业。

    母后看到此信,定是煊铸就大错之时。

    煊少年登基,儿已有所安排,内有母后内阁共同辅政,外有柳家为援,待来日亲政,理当顺遂。若煊不堪造就,上有母后教导,下有韦相忠心,外有靖南公所摄万军,皆不能安稳帝位。可知此子非帝王之材,母后倘有明君人选,可令他子取而代之。

    倘母后一时难决废立之事,儿有一议,不知可否。

    母后辅佐父皇数十载,辅佐儿十载,母后之才,决断天下,更甚帝王。母后可暂摄朝政,令煊病退后宫,以此,则外安朝政国事,内全煊之性命,亦是儿为父者之私心。

    其他诸子,儿祈母后细度其才,倘有可堪教导之人,请母后不吝教导,以备为后世之君。

    儿今不过而立之年,一朝故去,帝室衰落,再所难免。诸藩王非儿之兄长,便为儿之叔伯,倘藩王之子有天纵之才,儿无话可言。倘无此惊才绝艳之辈,望后嗣之君,仍取自儿之血脉。不然,儿之血脉,断难保存。

    父皇临终,将儿与江山托付母后。今儿不孝,先行离去,无可托付,唯付母后。

    愿母后千秋万年。

    落款是,儿穆梵亲笔。

    阿念看后,不禁落下泪来。

    这种感觉,不知是因与先帝的兄弟关系,还是君臣之义。阿念就是觉着,心中一阵又一阵的酸楚与伤感令他泪湿衣襟。阿念轻轻拭泪,抬眼时见太皇太后依旧是那样笔直的坐在玉榻之上,这位至尊有一双洞悉世事的眼睛,此时,这双眼睛一样难掩悲伤。阿念哽咽道,“还请娘娘节哀。”

    “江翰林,你官职寻常,才干亦不过中上,但,你其实是个很有运道的人。”太皇太后又道,“我这一生的心血,三去其二。”

    太皇太后这样的地位,其实与江翰林当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太皇太后也不过是伤感之下方有此感叹罢了,摆摆手,令江翰林退下了。

完结章() 
完结章

    第516章

    阿念回家的时间并不晚; 他的精神头儿也不错; 较之宫里刚出事时六神无主的焦急样; 阿念重新恢复了往日风采。

    何子衿看他这气色; 就知道那信定是已交予太皇太后; 不然; 断不能这般轻松。

    阿念换了衣裳; 打发了下人,方与子衿姐姐道,“先帝之深谋远虑; 常人所不能及啊。”然后,与子衿姐姐细说了慈恩宫之事,包括先帝信中所写内容; 阿念探花出身; 基本上看了一遍便记了下来,故而说的十分详尽。阿念道; “先帝能得帝位; 以往; 不少人都说; 是因先帝为太皇太后所养育的缘故。这样说,也没差。可是; 先帝能有这样的才干; 可见太皇太后在先帝身上花费了多大的心血。”

    “这样的心血; 便是亲生母子,怕也多有不及之处。”阿念不禁感慨; 道,“当初我还小人之心,担心太皇太后谋权。我的眼界,还是太窄。亏得先帝临终前提点于我,让我只管跟着太皇太后走。先帝目光长远,心胸豁达,不愧一代明君。”

    何子衿递了温水予阿念,道,“正因太皇太后对先帝悉心教导,方有今日先帝托付江山哪。一还一报,大抵如此。”

    阿念正在喝水,听到“一还一报”四字,险些呛了,摆摆手道,“快别说这一还一报了。”悄悄将曹氏当年干的事说与子衿姐姐知道,阿念道,“这蠢笨妇人,就一门心思的钻营,当初能用催产的药物,如今做出这种灭绝人伦之事,也不为稀奇了。”

    何子衿有些不解,道,“太皇太后可不像那样心软的人。”一码归一码,太皇太后心胸才干世间少有,而且,为人性情不可谓不宽和。但,宽和与圣母是两码事,像这种替曹氏瞒下催产之事,要是别个人一时不忍心瞒下来,有可能。何子衿的认知里,太皇太后从不是这样的人。”

    阿念略一思量就明白了,道,“姐姐你没留意,当初曹氏产子之时,是昭和八年,彼时,先帝身份尚只是皇子。我听说,当初仁宗皇帝是病重之时方择定皇储,曹氏产子时,先帝并非储君。先帝只是幺子,秦王是长子,倘先帝内闱暴出催产之事,这是有伤颜面之事,更有甚者,说先帝内闱不谨,都是轻的,倘有心人拿此事做文章,先帝风评必然下降。”

    何子衿恍然大悟,“想来,当年太皇太后为着先帝的储位,方将此事瞒下的。”

    “我猜这是第一原因,”阿念道,“太皇太后的城府,深不可测。她虽将此事瞒下,太医院院使的秘档中,此事却是有当时窦院使的签押,还有太皇太后亲自用了印的。这件事,倘当年太皇太后全为私心,何必要用凤印,毕竟,这就坐实了太皇太后瞒下此事的事实。可反过来,又让人觉着,太皇太后此举也不算不光明正大了,起码,没让太医院背锅。我猜,当时是为了先帝,先帝毕竟是太皇太后一手抚养长大,先帝才干出众,太皇太后希望能推他一把,故而瞒下此事。这些年,先帝在时,曹氏还算乖巧,太皇太后也就没再提这事。但没想到,先帝因病过逝,诸皇子年少,最终立皇长子为新君。机缘所在,这件事就成了太皇太后手中的一个把柄。”

    阿念道,“太皇太后说一还一报,当初她一时心软,为曹氏隐下催产之事,遂有今时曹氏毒杀之事。但,何偿不是太皇太后知催产之事,故而,防范曹氏甚深。说真的,叫谁想,谁能想到太平盛世,敢有太后毒杀太皇太后这样的事呢。”

    何子衿道,“还是咱们小百姓家太平些。”

    “是啊。”

    曹家伏诛后,紧跟着就是一批官员的落马,朝中地方空出好缺无数,阿念都想着是不是再谋个外放。不过,通政司通政出缺,吏部直接调了阿念到通政司做了四品通政,虽然与先时做翰林一样是四品,但,通政司何其要紧部门,简直是直接从冷板凳到了热炕头儿啊。因有了新的职司,阿念只得息了外放之心,三家却是不想放过这等机会,凑到一处商议,阿念道,“机会难得,现在但凡曹家一党,最轻的都是丢官,先时曹家伙同李尚书安排的那一批,都是好缺。如今空出来,抢的人可不少。想外放,现在是绝佳机会。”

    沈素道,“是啊,阿玄阿朱都有意谋一外任,我想着,全在帝都呆着,帝都职司有限,我熬这些年,还算有些运道,如今在正四品上。他们愿意外出看看,做些实务,倒也好。”

    何恭想了想,道,“这话说的是,我看俊哥儿、兴哥儿的心也活了。”

    阿念道,“重阳在大理寺两年,也算有些经验了,我瞧瞧,有没有知县,纵是个小县,能做正印官也好。”

    沈江何三家能看到的机会,帝都大部分人都看得到,好在,三家谋的都不是低品官缺,陆续的也都有了消息。重阳那里,也谋了北昌府下头的一地知县,就是地方有些穷,比当年沙河县还要差些。不过,重阳在北昌府多年,父母也都在那里,重阳是极愿意去的。尤其,这可是做知县,正经一地父母官儿。

    三家人既高兴所谋职司都有了着落,却又要面临着又一次子孙兄弟的分离。

    何老娘约了女眷们一道去西山寺上香,给即将外放的孩子们烧几柱平安香,何老娘还去地藏王那里烧了香,悄悄与自家丫头道,“听说,曹家三族都杀完了。哎,你说,我以前来西山寺烧香时,心里诅咒过他家,还求菩萨让他家倒霉,如今他家算是倒大霉了,是不是我诅咒的缘故啊。哎,主要是他家先时太可恶了,咱家这些人做着官儿,他家使绊子,评的都不是好评,多可恨啊。可我也没想到这么灵,他家这都死完了。”虽则曹家可恨,但死的这样断子绝孙的,何老娘上了年纪,心下也并不全然都是欢喜。

    何子衿立刻道,“祖母你可真会想,曹家做的坏事多了,难道就你一人咒过他家?再者,他家干的事儿,不是谁咒出来的。儿媳妇毒杀婆婆,寻常人能做得出来?这事儿是你烧几柱香给烧出来的?”

    何老娘道,“要不老话说,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要天底下媳妇都跟前太后似的,这做婆婆的,早死绝了。”

    “可不是么。”何子衿顺着老太太的话安慰了一番,老太太心下宽敞不少,起码不会认为曹家倒霉是她老人家当初烧香烧的。

    下山时,何老娘坐的是滑杆,秋风送爽,何老娘解了心事,精神头儿很是不错,与沈老太太道,“你说孩子们哪,为着孩子们的前程,咱们也不能拦着孩子们不叫外放,可这心里地,到底心里记挂。”

    沈老太太笑,“是啊,只得多添几两香油钱,请菩萨好生保佑他们,做好官,一辈子顺顺遂遂的。”

    何老娘很是认同老亲家这种说法。

    沈氏江氏在后头说起孩子们各自放外的情形,要怎么收拾行礼,几年一任,何时便可归来。总之,孩子们还没走,做父母的已开始掐着手指计算归期了。

    分离的日子来得很快,何沈两家再加上重阳,五人都要外放。如今朝廷是抓了人立刻就得有官员补上,故而,就职文书办得飞快,当然,你赴任的日子也得抓紧。

    好在,家里在谋外放时,就提早就开始收拾东西,聘请师爷,安排忠心的下人,随着孩子们一同外任。何子衿也忙着准备给弟弟和表弟、表外甥路上用的东西。阿晏就急吼吼的家里来了,满面春风的跟他娘道,“娘,岳父答应把吴姐姐许配给我了。娘你赶紧去跟岳母商量我跟吴姐姐定亲的事吧。”先时城里戒严,双胞胎也很紧张了几天,如今家里一切平安,他俩就重新开始往郊外跑了。

    何子衿正看单子呢,道,“我跟你说,多往外祖家、舅祖父家去,你这又往吴家去了?”

    阿晏道,“外祖母、舅祖父知道我在筹划娶媳妇的事儿,都叫我抓紧哪。”

    看小儿子一幅急的了不得的模样,何子衿只得放下礼单,先说小儿子的事,“吴夫子真的答应了?不会是哄你吧?”

    “怎么是哄我,当着曹家的面儿,岳父亲自说了,把吴姐姐许配于我。”阿晏口齿伶俐,接着就把事俐俐落落的说明白了,道,“娘你不晓得,吴婶婶的娘家曹家不是跟帝都曹家连了宗么。这回帝都曹家夷三族,他家真是险之又险,好在没牵连上他家。不然,真不知要怎么着呢。就这样,曹老爷的官儿也丢了,曹公子的功名也革了。他家就又往吴姐姐家去,说天说地的赔礼道歉,想重续姻缘,岳父不大乐意,正赶上我在呢,岳父就说,已是把吴姐姐许配于我了。娘你先去把这亲事定下来,不然,岳家的面子不大好看,毕竟,岳父把这话儿都说出去了,咱家不能不接着呀。”

    何子衿听曹家这事儿,都觉着稀罕,有什么脸再去吴家求姻缘呢?

    何子衿早也相中了吴姑娘,见吴夫子都主动说了,阿晏又这样的喜欢吴姑娘,何子衿笑道,“成,咱们这就过去。”立叫丸子备了四样礼,一样首饰一样衣料一样茶一样酒。

    何子衿便携着小儿子往吴家去了,何子衿到时,曹家人还没走。何子衿一来,曹家人原本不大好的面色就更难看了。只是,如今江家彻底翻了身,曹家则是丢官儿的丢官儿,丢功名的丢功名,两家已不可同日而语。

    吴太太见着何子衿,连忙出来相迎,面儿上很有几分尴尬,笑道,“嫂子来了。”吴姑娘随着母亲一并出来,更是忍不住的羞窘。

    何子衿笑道,“还叫什么嫂子,该叫亲家了。”

    吴家其实有些不好意思,吴家这样的人家,当真是人品正直,要是江家正倒霉的时候许下儿女亲事,如今江家重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