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家为道,入世为儒,道门是读书人掌控的,又半独立于士林,道门武技的衰弱与明清更易有直接的关系,武学断层、不断被打压,于是后来被佛门赶超。
毕竟佛门的思想,更适合我大清统治,多有扶持。不然好好想想,佛门的本性,有研究武技之类的先天优势?
这么说吧,现在的武僧、僧兵都是吃肉的。毕竟,和尚不能吃肉是传入中土才出现的规矩,追述教义可不禁止他们吃肉。有据可依,那9可以不声张的吃肉。
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9是对这1时代的遥想,峨眉是最强的,然后是青城,5台山、佛门等等都是反派。
在某个祖上是江南士林叛徒、还靠告密出卖友人抬籍当上奴才的后代书里,笑傲江湖里的青城,倚天里的峨眉,都被黑的惨不忍睹。
少林的武技发展,朱弘昭还了解过,少林寺曾出动僧兵协助戚继光剿杀倭寇,这些僧兵是用棍的,人家第1刀砍断棍,第2刀9能要你命。
棍术,也是少林武僧此前的招牌,因为棍术被克制,才研究出狼筅战术对抗硬而脆的武士刀。
至于少林的拳术、腿法,现在才刚刚展露头角,他们已经放弃了棍术。
大明有1个小小的从9品小官,叫做武学教授,专司京师武学。可以理解为8万禁军总教头这种高大上的称呼,毕竟施耐庵的水浒说的是宋朝江洋大盗宋江36人,只是借以前的故事、背景当作皮,写的还是当今。所以林冲这个禁军总教头的原型,9是武学教授。
施耐庵用水浒这本书来显示自己的才华,表示自己的存在。他是元朝的进士也不爱做元朝的官、6岁时张士诚征辟他,拒绝;后来到江阴居住,朱元璋屡次征辟也不应,于洪武3年去世。
大明的武学教授多是选百战余生的勇士或道门的人来担任,责任9是改进军中武学。这种官本应北京1个,南京1个。因为历史因素,北京方面不喜欢南京大营有强军,故而半默认允许南京大营荒败,十余万的编制只有两万多老弱,这9是天启时的南京大营,自然武学教授也9只有1个北京的。
北京有,是青阳子的徒弟明秀;可现在南京没有,所以辽王把杨奉明送来了。
朱弘昭有1套练体术,效果很强,可辽王身体素质太差无法练习,他现在练的是峨眉山内家拳,慢慢把身体调养好了。
峨眉山的武技强,强9强在战阵方面,都是硬拳硬枪,内外兼修,是专为杀人而存在的。
武当山的武技此时还比不上峨眉,按照戚继光的话来说,1切姿势好看的武技,都是花拳绣腿,是花枪花刀。表演性质的武技,戚继光是非常厌恶的。
9连招兵时,宁愿招刚放下锄头的憨厚农夫,也不愿意要1个所谓的江湖好手。戚继光讲究的9是战阵武技,枪丛戳来,枪丛戳去的大场面,要的是整齐有规律乃至是死板配合,而不是很好看的武技。
他看重集体力量,最厌恶的9是各种引人误入歧途的花架子武技。
这么说吧,是个人练点强身健体的东西,都会自信心暴涨,觉得自己很强9该承担更重的担子,享更大的福,进而任侠纵意,走错路便搅乱地方清宁。
1切武技都是为了杀人而存在的,强身健体只是基础,想要武技强大,只能把心思放在杀人技巧上面。而杀人最简单的9是1刀1枪,扎扎实实1刀下去,又没血条,不是你死9是我亡,哪需要那么多的繁复动作,要的9是那么1刀。不是我劈中你,9你劈中我,这9是战阵武学的核心。
单兵搏杀9这么简单,军队更是1个集体,按照戚继光的兵法流派划分是兵技巧,靠人力杀敌是下乘,靠器械杀敌才是本份。
故而,军中武学的练法以强身为主,杀法9那么简练的几个套路,还是以彼此配合为主。1切武技只是为了更快的出刀命中敌人所以别指望这类武技有多好看。
所以,杨奉明的拳法非常的简朴,毫无看头。
朱弘昭看的是套路技巧,杨奉明的拳术比他差1点,杨奉明的峨眉拳术讲的是运用关节力量,短打为主。
而他因为练体术的原因,虽然没有配套武技,可1招1式能连携全身力量,故而爆发的力量更强。
武技9练法和杀法两种,卢象升练功的刀重明制1百2斤,搁到后世9是1百4斤。这么重的刀怎么可能用来杀敌?所以卢象升的作战用刀也93斤,不要觉得轻,铁锹才多重?你抡圆试试,9知道3斤的大刀有多狠了,基本上能连人带马斩成两截。
1名名宿卫3面而围,挑着1盏盏灯笼,观看着杨奉明武技。
宿卫都是军官种子,绝大多数都有基层、战场经验,自然也看得出杨奉明的拳术要义。这也是武人练武时保密,杀人时不怕被围观的原因。练法决定杀法,让人看去了练法,杀法被破解,也9成了自己的死穴。
再说练法是缓慢的,是需要不断回气的,很容易让人看明白。而杀法,都是1击致命或两3招致命,时间很短别人也很难看明白。
“如何?”
朱弘昭侧头询问,袁枢也是武技大师,道:“拳如枪,步伐稳如磐石。若是步战,或许能与金国凤将军55开。”
金国凤的勇力,基本上军中将领青年1辈最强的,骑战时谁都打不过金国凤。当然,国朝步战最强的是武善这个怪胎,没人敢和武善过招。
那边杨奉明收招,调整呼吸后拱手行礼,俯身,等待皇帝的意见。
当今皇帝的武技也是很强的,天赋异禀,也是战阵拼杀过的,1手弓术更是独步天下。
“朕听闻佛门少室山少林寺武技不俗,杨先生如何看?”
“回禀君父,草民只知少林出身大家有新都耕叟,不知他人。”
感觉说的不够全面,杨奉明继续说:“少林全不知枪,竟以其棍为枪,少林去棍则无枪也。”
“那尔峨眉如何?”
听到新都耕叟这个字号,朱弘昭挑挑眉,这可是江湖上的老字号传奇,可依旧是1个笑话,这个人早生了4年,好死不死碰上了戚继光。
程冲斗,徽商子弟,程安、程新的族老。少年时胸怀从军之梦,按家里的意思去北京做买卖历练,半途却跑到少林寺习武十年。深感棍术难以军用,又研习枪术,拜枪法名师李克复和刘光度,单刀则传自1代倭刀大师刘3峰。
当时与戚继光有过交流,他正属于戚继光看不上的那1类人,是匹夫之勇,也9分别。随后军中戚继光化,程冲斗这类人彻底没了出头的机会,地方官连举荐的心思都无。
他自己善于融会贯通,推陈出新,因而武技达到出神入化之境。族人程伯诚喻为:“其击刺时,虽山崩潮激,未足喻其勇也;烈风迅雷,未足喻其捷也;积水层冰,未足喻其严且整也。”
郁郁不得志,便回乡教授乡里子弟,并组织子弟兵保卫家乡,相当于1个保甲,1时家乡1带盗贼潜迹,百姓安居乐业。县令侯安国赞道:“宗猷所携子弟兵,虽不及数十人,然可当数千之用。”
程冲斗有耕余剩技1书流传后世,包括少林棍法阐宗、单刀法选、长枪法选、蹶张心法4部武技。现在65岁,也在南京混日子,顾梦麟还为朱弘昭推荐过程冲斗,毕竟顾家程家是姻亲,提携程家是份内之责。
杨奉明拱手回答:“峨眉之法,既精既极,非血气之士,日月之工所能学。俗家弟子中,沙家与小民之杨家2脉,专为战阵而设,乃保家卫国之武学。”
道门研究武技,也不会给自己惹麻烦,故而又有俗家弟子这类说法。不然你1个门派研究战阵武技,让人揪住小尾巴,不死也要脱层皮。
“保家卫国,这是武人之所以存在之根本。赐尔银币1百以周转度日,授尔武学教授1职,还望精益求精,宣扬武风。”
“臣杨奉明叩谢君父!”
武学教授,在官场上什么都不是,可在江湖上,是了不得的东西。杨家出1个武学教授,那意味着杨家可以开宗立派,成为江湖上的豪门。
开什么玩笑,程冲斗是世家的人比士林背景还要难缠,杨奉明是道门的人,这才是自己人。武学教授再不重要,也是京营军中总教头,也是参与厂卫人手训练的存在,哪能找个外人来担任?
第515章 革新之道()
夜,坤宁宫。
饭后,朱弘昭泛着西北急递,摸着下巴沉吟。
辽王要改战阵机制,还要以川军为主力攻掠朵干诸土司,两件事情让他迷惑。
现在的军费确实有比例支出上的问题,军饷已经不再是大头,这方面也94成左右,3成用在军粮、军装、军械补充、研发上面,另有3成是弹药消耗。
将府对这个用度配比也保持沉默,没人愿意朝自己头上挥刀子,法司这边也保持沉默,因为阵营以及配合的关系,将府与法司的关系,上上下下的关系都很好。
弹药消耗量大,他的本意是用大消耗刺激相关制造行业的技术升级,增加军士熟练度。然而,消耗量越大,意味着这块蛋糕9越大。
再说,他观念中现在大明已经领先世界进入了排队枪毙时代,正是大批量需要消耗弹药的时候。工业与军事革新,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军事需求永远是第1位的,最能刺激工业的。
他根本不知道,后世的大英帝国的龙虾兵也玩不起这样的弹药消耗,都是打上几轮后用刺刀冲锋解决问题。
辽王那边9是这个意思,现在军备的先进性带来的大威力,足以接阵之际击溃敌军,没必要白白浪费弹药去消耗敌方人命。
话说的难听了,敌人的命还比不上我方消耗的弹药。所以,现在军队的战阵基本战术要改改,击溃敌人的战阵后,立刻发动突击,最大可能的节省弹药,锻炼军队的肉搏勇气。
大明军队的肉搏勇气始终是1个大问题,这是个很简单的原因。原来朱弘昭以为只是军队待遇太差,军队后顾之忧没能解决,所以怯于肉搏白刃战。
他改了待遇后,军心在他,军队的确士气高涨了1段时间。然后配备大量与时代发展不符合的重甲,但新军怯于白刃战的习气依旧存在。
新出来的原因很简单,大明的军士有着相对丰富的精神世界,1个个不是从山窝窝拉出来的野人,他们都有各种思考。他又强制军中扫盲,军队思维能力增强,进而导致思维广想的多,让他们组成战线对耗可以不怕死,若指挥去冲阵,9会出现怕死情绪。
这是个大问题,各项待遇已经非常优渥了,这已经不是待遇问题,而是思想问题。
军法苛严,真下达冲锋军令,谁都会去冲,不冲9割耳。
主动的冲锋和被动的冲锋,给敌人造成的压力是不1样的,战果也是不1样的。
弹药浪费他不怕,军中怕白刃战的问题必须要解决。起码野战军团要有敢于白刃战的勇气和信心,毕竟以后都是打远征的,弹药补给9是个问题。
其次9是川陕联军教训土司的战略安排,辽王小家子气舍不得烧钱,要1点带线,从松藩插1脚进去,钝刀割肉慢慢磨,也让他疑惑。
杨肇基的规划在辽王看来是激进,在朱弘昭看来是过于保守,西北诸省虽然物资不充,可朝廷往西北输血的渠道是1直畅通的,预备着明年的自然灾害,也预备着西北战役种种所需。
辽王舍不得烧,那这些物资要白白消耗掉不成?尤其是弹药,开花弹这种东西真的不能长时间储存,那样会失效,降低炸响率。
还有1批运输给辽王仪卫的子弹,都是不能长时间仓储的东西。开花弹这种大家伙前线有工匠可以重新组装,子弹这种小家伙,根本划不来重新重装。
子弹的出现并不离奇,完全9是仿照后装火炮佛郎机子炮远离制造的,母炮是枪身,子炮9是子弹,这也是第1批后装火铳。子弹使用只需要回收制造难度高的弹壳,再没什么顾虑。
尽管,现在的子弹使用的是铜弹头,打出去的是铜,自然也9是钱。两瀛省那边运输过来的铜,足以支撑住钱币铸造消耗以及军械供需。
“姐姐怎么看?”
朱弘昭心里有了主义,问问1旁刺绣的李秀娘,李秀娘放下针线笑道:“这是你们兄弟的事儿,又是军国大事,问我1女子岂不可笑?”
挑眉,朱弘昭揉揉鼻子:“说说,尺寸有长短,但各有所长不是?”
李秀娘沉吟道:“辽王爷的提议是好的,军费年年增高,再疯长下去,家底9被吃空了。现在,国朝这么多军队,2郎砸的军费数额传出去,足以让天下世界骇然。大明这么强,又无势均之力敌,有些不划算。”
军费太高了,都是皇室掏钱,李秀娘也觉得心疼,可她也不反对高军费,不喜欢的是军费持续增长,这什么时候才是1个头儿?
外面没有与大明掰腕子的强敌,可内部全靠军队在镇压,皇室的钱、与稳定的天下,必须要有1个侧重点,这是本与末的区别。
她想的不复杂,而朱弘昭实际上也想的很简单,他来到这个世界有着1种使命感。大明此时的种种独霸世界的优势,都是先人积累下来的优势。他9是要扩大这种优势,如先人1样给后辈留下1个更大的优势。
如果说的扯淡1点,以后科技发展,地球上若没有1个统1的政权,无法将科研力量及有限能源物资统合起来,地球即是人类的起源地,也是坟墓。
唔,有时候他9是想的这么远,这也是应该的。他是为了全人类的未来希望而奋斗,为了全人类这个伟大目标,西夷诸国及各种很难开化的番夷灭掉也9灭掉了,为了全人类的未来,他们死自然也是伟大的,是应该的,是责无旁贷的
怀着这些简单纯粹又无比崇高的理念,朱弘昭杀任何阻碍他脚步的人,是不会有太多心理压力的。阻碍他的脚步,9是阻碍全人类未来希望的脚步。
他自始至终都有1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督促下,只有合适不合适杀,没有敢不敢杀的说法。
看着他沉吟,李秀娘继续说:“外面的事情,我们这些女子管不着。辽王爷去西南3年,也该回来1趟了。”
朱弘昭点点头,没再说什么,提笔在辽王的作战方案上写了1个‘准’。
是时候调辽王回来了,辽王回京9是1个大问题,起码辽王的家事纠纷又会让他头疼。毕竟西京再有1年9能完成大概,到时候配备西京百官体系,辽王在侧他也放心不下。
别看西北贫瘠,但架不住兵员素质好。别的地方的兵员多怕白刃,秦兵不怕,川兵从刘綎父子时代,也9不怕。
川军在此前只有浑河血战露头,其余时间都没什么存在感。西南战役时,在朱燮元指挥下只是解除成都危机后,9跟在秦良玉屁股后面接收重庆等1系列失地,然后9再没什么表现。
不是川军不行,川军老1辈人可都是跟着刘綎父子打过3大征的,尤其是播州之役,这1战灭掉西南千年土司家族杨家,改播州为遵义。遵义这两个字,字面意思很简单,却是血淋淋的警告。灭掉杨家是遵义,谁不遵义杨家9是榜样!
刘綎及其义子死的憋屈,如果说万历中后期的辽军核心是李家,那川军核心9是刘家。他们父子死的憋屈,川军军心9散了。
川军体系极有可能通过朵干战事崛起,这个不能不考虑。
夜色中,卢象升带着张同敞与1叠计算好的物资单子和调运方案来到文渊阁。
值班的史继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