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傻子都不会!
    学生摸了摸瘪瘪的钱包,有点心疼。
    张庆之胸有成竹等待导演组的答复。
    只是,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
    导演组竟然就像是没人听见一样,连看都没往张庆之那边看一眼!
    张庆之傻眼了。
    打赌的大叔也傻眼了。
    学生则略微泛起一丝希望。
    “冯导,我再说一遍,只要你……”张庆之以为导演没听见,加重语气准备再说一次。
    谁知,话才起了一个头,就见冯导蓦然一招手:“老师,您能否过来一下?”
    张庆之一喜,看来这导演还是识时务的!这不冲着自己招手了?虽然主动过去有点丢面儿,但是比起留下王庸这个大祸害,丢点面子算什么?
    张庆之抬脚,准备走过去。
    可是导演接下来的一句话,让他如遭电殛,愣在原地。
    “王老师,对,我叫的您。”
    王庸微愣,随即笑了。他冲张庆之一摊手,道:“看来我走不了了,那会是谁走呢?张老师,你知道吗?”
    张庆之怒哼一声,不接茬。
    王庸则快步走到了导演面前。
    “王庸王老师是吧?您好您好,久仰大名。我是《华夏好先生》的总导演,您喊我冯导就好。”导演主动伸出手,说。
    王庸跟导演握了一下手,落落大方说:“冯导好。今天的行为有点轻率了,给贵节目带来不良影响,很抱歉。”
    “哪里话,一点也没关系!王老师肯主动来我们节目讲课,那才是我们的荣幸呢!下面我给王老师大致介绍下节目流程,然后腾出一个小时来给您整理课稿,怎么样?”
    导演这番话,显然是同意王庸当这期的主讲嘉宾了。
    对于这种态度的前后变化,王庸虽然没问,但是心中也差不多猜到了一些。
    应该是韩粒说了什么,才让导演对王庸信心大增。
    感激的扫一眼韩粒,王庸回答导演道:“冯导客气了,贵节目能给我一个上镜的机会,我才应该感谢呢!至于一个小时准备课稿,就不用了。我向来不用那玩意。”
    王庸说的是实话,他讲课只会提前准备好讲课的主题跟粗略纲要。剩下的全都是临场发挥。
    而今天这期节目的主题已经很明显了,庄子。
    王庸对庄子有过很深的研究,做一期节目简直太轻松。甚至专门拿出来做成三期、四期都没问题。
    “不用稿子?王老师你这有点托大了吧?”有个副导演质疑道。
    导演也是不太相信。他接触了那么多的教授、学者,领国家津贴的都有,连那些人做节目都做不到脱稿讲课。王庸怎么可能做到?
    面对质疑,王庸的回答很简单,也很有说服力:“现在已经快九点了,再拖延两三个小时就到了深夜。您觉得这些观众们会陪着我们录到那么晚吗?这档节目是文化真人秀,关键还在真人秀三个字上。没有了现场观众的互动,节目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必须赶在观众离场之前录制完。相信我,没问题的!”
    导演脸上闪过一抹犹豫之色,随即变得坚定:“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相信你,王老师!各部门准备,《华夏好先生》本期节目正式重新开录!”
    啪!啪!
    几声机器调校声音响起,光束打到了舞台上。
    观众们见此情景,全都有些错愕。
    “这是怎么了?继续录制了吗?”
    “继续个头啊!看不见那位王老师正跟导演说话呢吗?显然张庆之被放弃了!导演组准备启用一个没有节目经验的新人了!”
    “卧槽,这导演胆儿挺肥啊!真不怕砸了招牌?”
    “谁知道,反正不管咱们的事情。准备看乐子吧!”
    打赌的大叔跟学生两人同时懵了。
    大叔一脸的难以置信:“不可能,不可能……我这么多年的经验判断,怎么可能出错呢?”
    学生则满满欣喜:“大叔你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饭多,那是你口味太重!走过的桥比我走过的路还多,只是因为我懒得动!还有,大叔您年龄不小了,得注意饮食健康。以后可别吃那么多盐了,有时间多做做大宝剑!今晚您准备请我去哪儿?”
    “你个臭小子!”大叔气得伸手给了学生一个爆栗。
    不过还是说话算话,准备节目结束爷俩一块潇洒去。
    王庸缓步走向舞台。
    然后在主讲台后站定。
    他看看周围布景,看看灯光,再看看观众。嗯,一切就绪,可以开录了。
    咦,不对,好像有什么不和谐的东西还在舞台上。
    王庸转头看见了张庆之。
    张庆之正目瞪口呆看着发生的一幕,兀自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是怎么了?怎么一眨眼剧情走向就变了?这跟想象中的不一样啊!
    张庆之真的想大喊一声“我不信,这肯定是梦”,可是他的嘴唇张到一半,却喊不出来。
    他眼睛中的踌躇得意瞬间熄灭,变成了满满失落。表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颓败下去,如丧考妣。
    “保安,请把与节目不相干的人员请出场外。”王庸故意喊道。
    张庆之气得肩膀一抖,手指着王庸哆嗦几下:“你……你……”
    只说出两个字,就两眼一翻,却是又气晕了过去。
    一个保安跑上来,二话不说拖着张庆之就往台下走。
    一边拖,还一边用王庸的法子掐着张庆之面部三角区。
    “咦,怎么还不醒?难道我用的劲儿太小?那我再使点劲!”保安自言自语着,转眼间把张庆之的人中掐出来几道血印子。
第七百三十二章 节目效果爆棚
    舞台上。
    王庸首先冲着观众们一鞠躬。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新主讲人,王庸。”
    哗啦啦!
    台下响起一片掌声,跟之前张庆之的待遇完全两样。王庸的上位之路可以说是观众们一路见证走过来的,观众们对于王庸有一种天然亲切感,所以鼓起掌来也不遗余力。
    何况王庸这人损人相当有一套,说不定做节目也一样出色呢?
    观众们眼里都冒出丝丝期待。
    导演组则个个神色紧张,更多是担心王庸作为一个新人会怯场,会卡壳,会弄砸了。
    谁知道,王庸接下来的话语跟表情都无比自然,就像是在自家一样,丝毫没有一点紧张感。
    比上过n多舞台的大明星们还要淡定自如。
    “这人好像专门为舞台而生一样,言行举止真的很上镜啊!我这么多年的节目制作经验都挑不出一点瑕疵来。”导演感叹。
    导演却是不知道,他这句看似夸奖王庸的话语,却是把王庸的格局说小了。一代特工之王,什么大场面没见过?如果上个舞台就会怯场,那未免太侮辱“龙麟”这两个字了。
    “就是不知道他要讲什么,说实话没有稿子,真的有点担心他。”制片人插话道。
    倒是韩粒在旁边一直没走,为王庸说了一句话:“相信我,他一定会让你们惊讶的。”
    这边导演组小声交流着,舞台上的王庸已经开始了讲课。
    “今天的题目是庄子,庄子是一个很广很深的题目,我觉得我作为一个末学后辈是讲不透他的。所以我们不如讲讲张庆之老师。”
    “啥?”台下观众一脸懵逼。
    讲不透庄子就要讲张庆之?这人好像挺记仇啊!
    “没错,正如你们想的那样,我这人有点小心眼。关于张庆之屡次攻击我的原因,我得解释一下。
    从前,有一位贤人外出游玩,走到一座山脚下。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溪水旁。这位贤者就问伐木者:这么高大的树木,你怎么不砍伐呢?砍了可以卖号多钱的啊!
    谁知伐木者却不屑一顾的回答: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这树的材质根本就不中用。用它来作舟船吧,则船容易沉水;用来作棺材吧,棺材会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器具用不了几天就毁坏;作门窗,则水分不干,不结实;作柱子,很容易遭受虫蚀。这种树就是传说中的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所以才能长这么大这么粗。
    贤者听了此话,不由感叹: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不成材的人,当然不会有人攻击他,不会遭受到同事莫名的挤兑,不会招来嫉妒。而那位贤者就是——庄子。”
    “我靠,绕了半天原来关键在这里!跟今天的讲课主题契合上了!”有观众恍然大悟。
    “这话说的很有道理啊,确实,没用的树木就不会被砍伐。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越是优秀的人才就越会被嫉妒。我终于明白我为什么老是被排挤了!”一个年轻人也是若有所悟道。
    而旁边跟他一起来的同事却一脸嫌弃:“得了,你被排挤哪里是太优秀,根本是太抠门好么?同事聚会轮流请客,每次轮到你了就老婆难产、丈母娘去世。这一年加起来你老婆都难产八回,丈母娘去世十一次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月月换媳妇呢!”
    “……你不知道有句话叫看破不说破吗?你这人真讨厌!”
    导演组那边。
    冯导刚才还皱着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来。
    他听到王庸第一句话,真的以为王庸要在节目上报复张庆之,抖搂两人的那点小恩怨呢。直到王庸最后一句话落下,他才明白,原来王庸藏了一个包袱在里面!
    这个包袱不用问,一下抖响!观众们反响很好!
    “咦,这人有点意思啊。我都听懂了!原来庄子也没那么高深,说的也都是咱们说的大白话啊!”制片人念书不多,就是有钱。他感慨道。
    旁边几位导演组成员则憋着笑,不敢笑出声。更不敢提醒制片人,王庸只是把文言文转换成了大白话,通过自己的叙述将庄子的道理讲了出来而已。
    不过几乎所有导演组人员都认为,王庸这种方式很好。通俗易懂,又不乏吸引力。
    毕竟观众们最爱听的还是故事,而不是枯燥的文化理论。
    舞台上,王庸看着观众们的反应,笑了。
    看来他赌对了,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听故事。这是人类潜藏在骨子里的猎奇心理在作祟,大段的说教永远比不上一个有趣的故事有用。
    就像是“实践出真知”的哲学道理,仅仅用一篇《小马过河》的课文,就完成了最潜移默化的教育。相信很多人遇见同类困扰的时候,都会想到课文里的松鼠、老牛、小马。而不是大段的说教言论,跟哲学道理。
    “当然,庄子后来还说了一句话,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意思是,人们只看见了有用的东西的用处,却没看见‘废物’的用途。其实所谓的废物也是有用途的。在没有人发现你真正价值时,这种无用恰好可以保护你韬光养晦,不被外物干扰。你可以尽情的蛰伏,积攒实力。等到时机成熟一飞冲天,然后面对暴风雨。所以,暂时没有发光的同学不要沮丧,你只是在蛰伏。只要你肯努力,就会迎来春天。”
    王庸又道。
    “听了这个老师的话,我怎么一下子充满了力量呢?难道我真的是大隐于市的超级英雄,终究有一天会拯救宇宙?”
    “切,白日做梦!麻烦你今年先把英语四级过了再说!”
    “呵呵,英语四级而已。你看着,我回去就努力复习,绝对一次过!”
    王庸见观众讨论的差不多了,话锋一转,又拿张庆之说事了。
    “其实张老师攻击我,还有一个原因。他怀疑我踩着他上位,抢夺他的名利。对此,我只能再用一个故事回答。
    庄子有个好朋友叫做惠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他。有人急忙报告惠子:‘庄子来,欲代子相。’说庄子来梁国不怀好意,是想取代惠子的相位。惠子一听自然很慌恐,就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大梁城里搜了三天三夜。结果什么都没搜到。
    正当惠子懊恼的时候,庄子却不慌不忙的来拜见他了。庄子什么也没说,只是给惠子讲了一个故事:老铁啊,你听没听过南方有种叫做鹓雏的鸟?这鹓雏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一路上它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而这时呢,一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的吃着只死老鼠。猫头鹰看见鹓鶵从头顶飞过,吓坏了。急忙用翅膀护住死老鼠,仰头冲着鹓鶵发出一声恐吓的叫声:‘吓!’老铁,你现在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唬我吗?”
    “噗哈哈!原来庄子玩起冷幽默来也牛的一比啊!”
    “王老师这一口一个老铁,乐死我了!不知情的还以为庄子是东北银呢!”
    “王老师这跟庄子一个德行啊,损人不带脏字。庄子用鹓鶵的故事损惠子,王老师这也是在损张庆之。说张庆之看的很重要的名利,在王老师眼里不过是一只死老鼠。”
    “老王头,这年轻人讲课很有意思啊。比之前那些什么专家教授讲得好多了。我竟然都听懂了!”
    “嘿嘿,跟说书先生一样,我喜欢。下次要是能讲红拂女私奔的故事就好了!”
    ……
    现场气氛热络起来,观众们的互动也变得多起来。这在一档文化类节目里是很少见的。
    王庸无疑取得了成功。
    而王庸见状,趁热打铁,又开始了第三个故事。
    “诸位可能不知道,不光我看不惯张庆之,就连两千年前的庄老先生也看不过他呢。”
    众人闻言全都不解。庄子在两千多年前就预知未来,知道有个叫做张庆之的人了?
    吹牛比!真以为庄子是神仙啊!
    有观众撇嘴,不信。
    王庸则不慌不忙解释:“有一天庄子到鲁国见到了鲁哀公。大家都知道,鲁国是孔子老家,所以儒士特别多,满大街都是。哀公很得意,对庄子说:看,我们这里没有人信奉你的学说,到处都是儒士,谈的是儒学。
    庄子也不翻脸,只是说:确实牛比。不过依我看来,鲁国儒士不是多,而是少。
    鲁哀公不懂,问:怎么会少呢?
    庄子回答:因为名符其实的太少。你看儒服样式,圆冠方殿。圆指的是天,方指的是地,也就是说儒士当知天文地理。国君你不妨下一道命令:没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敢穿儒服,立马赐死。你看还有多少人敢穿。
    于是鲁哀公真的下了一道命令,结果整个鲁国只剩下一个人敢着儒服上街。鲁哀公赶紧召见了那个人,发现确实有真才实干。
    看吧,庄子不就看不惯张庆之这种伪学者吗?放到两千年前,张庆之早被抓紧大牢砍头了。所以他得感谢新社会,给了他活着装比的机会!”
    “哈哈哈哈!”
    笑声顿时充满整个演播大厅。
    不光观众笑得前仰后合,就连导演组的人也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冯导指着摄像机里的王庸,道:“这个王老师,太坏了!这么一来,观众们想不知道张庆之是坏人也不成了!张庆之得罪王老师,算是他这辈子犯下的最大错误。”
    而此时燕京电视台休息室里,张庆之有气无力躺在床上,异常凄凉。
    “阿嚏!”张庆之忽然连打两个喷嚏。
    “谁在骂我?!”
    张庆之转头四望,找不到一个人影。
第七百三十三章 装比不成的庄子
    时间过得很快,《华夏好先生》一期的节目是40…4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