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491 九天能行吗
蒸汽煮茧四个字一出,何三的头猛地抬了起来,震惊地看着苏进。
苏进绕着那机器走了两圈,道:“缫丝煮茧,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渗透。用蒸汽,的确比以前的热水渗透性更好。不过……”他拍了拍那机器,问道,“蒸汽机怎么用木制的,金属的性能不是更好吗?”
他了然地抬头,看着何三道,“因为木制的更好保密?更容易让它变成‘本门的秘技’?”
何三闭嘴瞪着苏进,半天没有说话,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吞吞吐吐地道:“你怎么……知道?”他似乎发现自己话里的歧义,接着补充道,“我是说蒸汽渗透的办法,你是怎么知道的?!”
苏进失笑摇头:“现在都是什么时代了?科技发展得这么快,蒸汽机发明都多少年了?丝绸技艺、缫丝技术早就普及了,这么多人从事这个行业,怎么可能没有人发现?”他目光湛然,中间满含惋惜,道,“越是闭门造舟,越是不知道外界发展之快,越是容易被时代抛在身后!”
何三陷入了茫然状态,两眼放空,半天说不出话来。
苏进看了他两眼,提醒道:“蚕茧的第一次浸泡只需要三四分钟,时间已经到了吧?”
何三猛然醒悟过来,把蚕茧从水里取出来,放到一个盘子上。
这架木制机器果然是一台蒸汽机,它把携带着高温的水汽送进蚕茧里,逐渐浸润整个蚕腔。
很明显,何三到现在还是有点走神,但是这一套/动作都是他做得熟了的,就算心不在焉,手上也一点错误也没有。
苏进抬头看了他一眼,似乎想说什么,但想了想,还是闭上了嘴,没有说话。
渗透过后是蒸煮。
蒸汽渗透之后,茧腔里已经充满了水份,这一个过程,就是要把茧腔里的水进一步加热,进入丝胶内部,让它膨胀软化,同时还能融解一部分。
在苏进以前的时代,已经出现了自动缫丝机,能够大批量缫丝,自动补茧,用光感技术对丝线进行监控,效率非常高。
但现在在这里,一来需要处理的丝样数量不多,二来据苏进所知,这个世界也没出现这样的高端技术。所以,何三仍然是使用手动缫丝的办法,煮完茧之后,开始取丝。
取丝这一过程,就看得出何三受过训练的熟练度了。
蚕吐出的丝,是非常纤细的。丝绸能够织得薄如蝉翼,首先就是因为丝线本身的质量。
这么纤细的丝,当然很容易断。
但它在何三手上,却好像变得非常坚韧一样。它一圈圈地从蚕茧上剥离出来,绕到了丝绞上。何三的动作看上去非常随意,每一根丝线飘飘摇摇,但始终不断,没一会儿,就在丝绞上缠绕成了细细的一团。
何三把所有的茧全部都抽成了丝,做好记号——这些茧都是从不同的保育箱里的出来的,品质都会有微妙的差别。
他这才抬头,对苏进说:“你来看看吧,哪些跟帛书的丝底比较接近?”到这时候,他突然像是刚刚才想起来一样,道,“对了,帛书的原样,我去给你拿!”
苏进摆摆手,止住了他,道:“不用,我就这样看吧。”
他弯下腰,手指捻住一根丝头,细细查看起来。
谈修之同样捻着另一根丝线,摸了几下,对着周离道:“这些不都是一样的吗?”
周离眯着眼睛,指着它们道:“这根是里面最细的一根,那边色泽偏黄……”
他只用肉眼看,甚至都没有上手摸,竟然把丝线之间的细微差别一一说了出来!
苏进听见了他的话,忍不住抬头看了他一眼,非常佩服道:“周哥,你眼力真好。”
何三一点也不觉得奇怪,他嘿嘿笑了两声,道:“那当然,周二哥从小就是超人!能飞上天的那种!”
周离忍不住露出了一丝笑意,轻轻拍了拍他的脑袋,说:“刚才干活时还挺沉稳的,现在又翘尾巴了。”
这时,苏进脸突然露出一抹喜色,直起身子,指着其中一个丝绞道:“就是这个!一模一样!”
何三马上忘记跟周离打嘴巴官司了。他的眼睛也是一亮,凑上前去看,道:“我看看……这个是b5号。对,对,之前培养的时候,我就觉得,的确是这个最有可能!”
他终于还是去把帛书的原样取了过来——之前他曾经从苏进那里取了帛书的一角,以作比对。现在,把那簇丝线跟这个小角对比起来一看,果然,两者之间极为近似,差别非常小。
苏进肯定地说:“没错,就是这个了。汉帛历经的时间比较久,接触空气时间长,所以还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是我们修复的时候,仿帛一方面是用来填补,另一方面是用来加固,不需要在时间上也做还原。”
何三托着下巴说:“但是这样的话,回头修复好了,还是能看得出修复的痕迹啊。”
苏进拍拍他的肩膀,道:“怕什么呢?我们做的是修复,不是伪造。要的就是能看出来。”
其余三人的目光一起汇集过来,周离的脸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事情比苏进想象中的还顺利,用来修复马王堆帛书的新帛,竟然这么快就得到了样品。
不过现在只是样品而已,真正要进行修复,需要的数量比这个大得多。
何三表示,一点问题也没有。他前期的记录非常详细,只需要照着同样的办法,给予相同的环境、喂以同样的食物,就能产出同样的丝线来。
苏进拿着b5号蚕种详细的记录,突然抬起头来,问道:“那九天呢?”
“什么九天?”何三纳闷。
苏进似乎也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道:“如果九天内,我就想得到这批丝帛呢?有没有办法?”
何三瞪着他,半天没说话。
苏进也觉得自己有点太过分了,他说:“嗯……我知道一批蚕从蚕种到化蛹,需要二三十天时间,九天的确不够……”
谈修之正靠墙站在一边,他突然放下手臂,问道:“九天后,就是龙抬头……难道……”他目光灼灼地问道,“你打算,用马王堆帛书修复,在龙抬头上夺段?”
谈修之本身是不会文物修复的。
但是,他既然做了这一行,也就对此进行过足够深入的了解。
所以,关于夺段,他知道的可能比苏进还多。
每个修复师专精的项目不一样,通常也不会要求他们面面俱到。
夺段虽然是修复师的特殊规则,但同样也延续了这样的惯例。
低段修复师提出夺段的对象,必须要是同门类的前辈。提出夺段之后,双方各自准备需要修复的文物,当场进行修复,最后由文物协会来评定两人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修复水平,以及最后的修复成果。
所以,在这个过程里,被修复的文物成为了非常关键的一环。
文物价值越高,得到的评价会越高;文物破损程度越严重,最后修复出来的成果越显著,得到的评价当然也会越高。
综合各种方面,再没有比马王堆帛书更合适的选择了!
它出自马王堆汉墓,这一汉墓虽然还没有完全被开掘完毕,但就现在开掘出来的文物而言,被评定为“a类项目”也是铁板钉钉的事实了。
最关键的是,新年那天,苏进他们断网,没能与外网联系。而在他们与世隔绝的时候,马王堆汉墓已经在外界掀起了一阵热潮,引发了大量的关注!
马王堆三号墓会选在新年前开掘,本身就带了“新年献礼”的意味。当时它被开掘的过程,被摄影头全部拍摄了下来。
这个世界也是有春节联欢晚会的,晚会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就是播放这一年来,华夏各地传统文化复兴的情况。这一环节一共分成六个部分,由大量视频组成。其中占据了相当份量的两个部分,一个是南锣鼓巷改建事宜引发的全民大讨论,另一方面,就是马王堆汉墓的开掘了。
马王堆汉墓有一个极大的优势,就是其中漆器非常多,而且这些漆器保护得还非常好。
它们以红黑漆器为主,很多根本不需要什么修复,挖掘出来,暴露在灯光下之后,就自然而然地散发着华贵亮眼的光芒。
这一件件漆美的漆器,以及各种竹简、木俑、兵器,以及精美绝伦的丝织品, 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
在这种前提下,出身于这一项目的帛书,天然就拥有着极高的价值和极高的关注度。
更别提,它被拍下来的样子,谈修之现在仍然记忆犹新。
那块帛书浸过水,沾成了一团,黑黑黄黄,像块烂兮兮的砖一样。如果不是出于对苏进眼光的信任,他是完全不敢相信这是一件宝物的。
老实说,他也很好奇,这样一件物品,苏进会有什么样的手段修复。更何况,苏进对它的重视、为修复它进行的准备,远超以前所有他经手过的文物。
拥有极高的价值与关注度,又破损到难以修复的文物,还有什么文物, 比它更适合用来夺段?
想到这里,谈修之也忍不住兴奋了起来,转向何三问道:“九天能准备好吗?”
——————————————————————
感谢fou4v的捧场,感谢fatfox911、书中半日闲、北天冥河的天天支持!!
0492 土豪的习惯
何三紧盯着苏进,过了一会儿才哼了一声,说:“得亏你遇到的是我。”
这口风……有点意思啊。
何三直起身子,道:“你要是碰见的是我那些师兄弟,就算他们能养出这样的丝样……要只用九天就批量产,他们也得叫你滚蛋。”他轻轻哼了一声,说,“你自己也知道,一条蚕从孵出来到成虫成茧,要24…28天。9天成蚕,这不科学!”
苏进注视着他,笑了起来:“但是三哥是有办法的,对吧?”
何三啧啧两声,点了点他说:“这小子,无事叫何三,有事叫三哥,贼精贼精的。”
这还是第一次有人说苏进贼精,但他只是笑着,没有说话。
何三向他招招手说:“跟我来吧。”
他带着苏进走上了三楼,这里一共有三扇门,他走到走廊尽头,拉开那扇门,说:“来看。”
苏进走到门口,抬眼往里一看,顿时吃了一惊。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房间,里面摆放着一片片的大型保育箱,看上去简直就像科幻电影里的实验基地。保育箱里放满了蚕,一龄的蚁蚕、二龄的、三龄的……各种不同阶段的都有。
何三满不在乎地说:“我以前不太会养蚕,所以每个种类我都多备了一点。后来技术见长,但这个习惯还是一直没改。”
苏进环视着整个房间,真心实意地感叹道:“这真是……土豪的习惯啊。”
总之,苏进需要的蚕种,何三本来就备了不少。这个部分他使用了自动饲育机,能够自动供应桑叶。虽然效果没手动饲育的好,但大部分还是顺利成活了下来。
楼下那一批,反而因为太重视,全部采用手动饲育的方式,在他不在的时候产生了更高的死亡率。
这样一来,下一批蚕丝的供应时间就被大大缩短了。就算苏进没提,何三也没打算拖到一个月再给他供货。而现在嘛……那就是刚刚好了。
何三摸着下巴说:“正好,龙抬头的时候我也要去考段,到时候可以看个现场!”他嘿嘿笑了两声,手臂搭上苏进的肩膀,道,“到时候不要留手啊,好戏就看你的了!”
苏进笑了笑,问道:“你到时候也要考段,顺利直考还是……”
何三摇头道:“我没你那个本事,还是老老实实一步步走上去吧。”
他的眼睛里闪动着冷静而明锐的光芒,显然心里早已有了打算。他嘴上说着很羡慕苏进,想看好戏什么的,心里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被动摇。
苏进看了他一会儿,突然道:“对了,刚才你在缫丝的时候,我想起我听说过一种新的蒸汽渗透方法。”
“哦?”何三有点漫不经心地问道,“经过验证了吗?比我这个好?”
苏进说得比较保守:“的确有所改进,你可以试试。”他想了想,说,“这种方法叫二次渗透蒸气煮茧法。通常来说,渗透最重要的一项,是均匀度。渗透的均匀度高,煮熟的均匀度也会增加。我看你以前的这种方法,是以煮熟为主。以前你是在蒸汽渗透的基础上,用热汤吐水,在热汤中化去丝胶。这种新的方法,是以渗透为主,结合蒸汽渗透和热汤渗透,达到二次渗透的效果……”
他侃侃而谈,把这项新技术对何三介绍了一遍。
何三一开始还有点漫不经心,但听着听着,表情就变得认真了起来。
一门技术是不是好用,通常要经过实践验证。但在此之前,还有一个方式可以参考,就是理论依据。
没有理论依据的技术,只是空中楼阁,就算其中有一部分可以用,那也是碰运气碰上的。只有有依据的技术,才是有本之木,有可能生长成参天大树!
而苏进在讲述的时候,把其中的理论解释得非常清楚透彻,何三一听就知道,的确是可以实践应用的!
他越听越是专注,突然间叫停了苏进,道:“稍等一会儿,我记一下。”
这里到处都是纸笔,他随手拿起一个本子,匆匆忙忙地记录了下来。记到一半还催苏进:“快说快说,后面呢?”
苏进微微一笑,没有马上继续,反而指出了他记录中的一个谬误:“这里不是这样的,我刚才说的是……”
他又解释了起来,何三突然怔住了,抬头看他。他有些不可思议地问道:“这技术……是你想出来的?”
苏进一怔,摇头道:“不是,我也是在别人那里学到的。”
何三一把抓住他,问道:“谁?”
苏进镇定地摇头说:“不太记得了,应该是某个缫丝厂的工人吧。”
“缫丝厂的工人……”何三自言自语着,目光再次陷入了迷茫。片刻后,他喃喃道,“果然,吕家在故步自封的时候,周围人家早就大踏步往前走了……”
他眼中最后一点迷惑散去了,他一把抓住苏进,问道,“然后呢?然后是什么样的?你快跟我说!”
他重新提振起了精神,脸上充满了对于新技术的热情与向往。苏进看着他,慢慢展开一个笑容,道:“后面是这样的……”
苏进和何三说的内容非常专业,谈修之一开始还能勉强听懂两句,但很快,他就苦笑着摇摇头,看了旁边的周离一眼。
周离也在认真听着,他面无表情,谈修之却一眼看出来了,他其实也没有听懂。
他拍拍周离的肩膀,两人一起走开。谈修之低声问道:“你之前说的那个……是老爷子的决定?”
周离道:“我不知道,我猜的。”
谈修之意外地看他一眼,心里却很清楚,以周离的个性,就算他说是“猜的”,他会把话说出口,十成里至少也有八成会成真。
他看向苏进,他还在跟何三介绍着那个二次渗透法的关键。何三平时的嬉皮笑脸已经完全消失,表情非常专注。
他出身于织物大派,按理来说比苏进更专业,但现在两个人的姿态,反倒像是反过来了一样。
苏进这个人,可真是太奇妙了。且不说他从哪里学来这么多东西,最关键的是,他的辞典里好像没有“保留”这两个字一样。他总为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