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只有小学文凭的检察官,居然妄想推广一门新学科?这是学术界的耻辱。”一位保守派学者率先对金允浩开炮。
“微表情学?没听说过!不是他自己捣鼓出来的名字吧?”一位学者在接受采访时,讥讽的回答道。
“推广一门新学科,要看推广目的,有没有社会价值。目前我没听到相关解答,所以对此事暂不予评价。”一位大学教授在接受记者提问时回答。
在学术界,充斥着反对金允浩的声音。
一个新学科的崛起,必然会分散社会资源,包括教育资金投入、生源等,而这相当于变相减弱自己学科的资源。
因此,大部分学者都不愿意看到新学科的出现。
所以,学术界大部分人或直接反对金允浩,或保持沉默。
另外,金允浩最近被爆出只有小学文凭,而这样条件的他居然要推广新学科,这无疑是对高学历专家教授的一种打脸行为。
如果金允浩是硕士或者是博士,那一切好说,大家身份相仿,帮你一把无所谓。
可偏偏金允浩只有小学文凭,这让那些高学历的人感到无比别扭。
难道韩国的高学历人才都死绝了?非要一个小学文凭的人推广新学科?
对低学历者的偏见,使得大部分高学历者都不愿与金允浩为伍。
两种原因共同影响下,才出现学术界对金允浩和微表情学的冷淡态度。
但是与学术界不同,司法界对于微表情学的出现,却是持支持态度。
首先,金允浩是司法界的人,自己人当然要支持自己人。
其次,学术界和司法界存在严重的隔阂。
学术界经常批判司法裁决缺乏理论性。
而司法界认为,学术界对司法裁决的批判往往过于理论性,很多法官对这些学术话语不予理会,认为其晦涩难懂且脱离实际。
说白了,两者的隔阂主要源自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矛盾。
在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双方隔空论战。
既然你们学术界批判。那我们司法界就支持。
同样是在两种原因共同作用下,司法界相关人士大力支持金允浩和他推广的微表情学。
一位资深司法工作者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微表情学有助于识别说谎行为,在刑侦工作中,可以发挥很大参考作用。所以,这门学科理当应该受到重视和普及。”
一位**官发也表自己的看法:“虽然微表情学不能直接作为证据被法庭采纳。但是人们却不可以忽视其存在的价值。
它可以为刑侦工作者提供重要参考,缩短办案时间,节省司法资源。从这个角度来讲,这门学科是有很大社会价值的。
另外,我个人料想,在遇到重大紧急案件时,微表情学可以发挥更大作用。例如,在受到恐怖威胁时,快速辨别嫌疑人说谎行为意义重大。”
司法界相关人士在表达对金允浩支持时。往往描绘微表情学的实际应用前景,更形象、易懂,更便于民众接受。
因此,虽然司法界力量相对较弱,但却能跟学术界战个平分秋色。
一时间,关于是否应该推广微表情学的讨论,甚嚣尘上。
双方展开大规模辩论,互不相让。好不热闹,也在无形中帮助微表情学做了一次免费推广。
正当双方僵持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候,一封来自美国心理学会的邀请函,打破了这种平衡。
美国心里学会是美国最权威的心理学学术组织,是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的主要成员,也是国际上规模最大的心理学组织,拥有近20万会员。
这种国际性学术大会发来邀请函。韩国学术界自然极其重视。
美国心里学会每年举行一次交流大会,期间会有超过1万名来自世界各国的会员参与。
往年,美国心里学会邀请韩国参加大会的人数都是固定的,可这次,人数却增加了一位。且点名邀请金允浩参加。
看到这份邀请函后,韩国学术界一片哗然。尤其是韩国心理学界,更是炸锅了。
邀请名单在网上公布后,韩国网名也晕乎了。
一个小学文凭的人,居然受邀参加这种至少硕士学位才能参加的大会?
开玩笑吧?
金允浩的学历问题就如同他的身份一样,也是个奇葩。
金允浩是检察官出身,可现如今却被警方借调,担当警方的代言人,搞得民众不知道应该将金允浩看做是检方的人,还是警方的人。
同样,他的学历也是奇葩的存在。
他确实只有小学学历,但是他又通过了韩国2006年的司法考试,并在法学研究院进修,后来又被保送到美国深造。
如此一来,韩国民众也不知道如何看待金允浩的学历问题了。
说他是小学学历?不妥!有贬低检方的嫌疑。
检方也不会允许这种说法的存在。
说他拥有高等学历?也不妥!他没有相关教育机构颁发的证书。
也不知道怎么搞得,金允浩在美国深造时,并没有获得相关文凭。
金允浩给出的解释是,他还在读,处于实习阶段,没有完成相关学业,因此还没有获得美国方面颁发的文凭。
于是,便出现了现如今这种奇葩现象。
也正因如此,政府方面才没有出面正式回应金允浩逃避兵役问题。
因为他们也不知道如何看待金允浩的学历问题。
但是不管怎么说,美国心里学会确确实实向金允浩发来了邀请,其它人最多只能议论,无法干扰这一决定。
于是,奇葩现象再次出现:金允浩要顶着小学文凭的刺眼光环,跟一帮博士赶往美国参加心理学大会。
现在,不止将要同行的一众博士感到别扭,韩国民众也感觉怪异无比。
太奇葩了!
但是,关于金允浩绯闻、学历问题、微表情学的种种讨论很快便嘎然而止。
因为韩国政坛发生了一起九级地震,强势碾压了一切社会新闻。
金允浩也借此摆脱了困扰。(未完待续……)
四百七十八章 出国避难
金允浩的绯闻出现后,关于他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歇过。
当微表情学出现后,关于他学历问题和逃避服兵役的话题讨论便甚嚣尘上。
美国心里学会发出邀请函后,相关讨论达到顶点。
但是整个过程中,金允浩并没有正式出面澄清,更没有解释。他完全采取回避的态度。
金允浩三番五次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也让一些关注他的人大失所望。
“这种手段根本无法彻底解决目前的问题,他到底在搞什么?”
类似的话,金裕文已经不知道说过多少次。
他甚至向金允曦提起过,想借此引起金允浩的注意。
毕竟他现在跟金允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金允浩考虑,也是为他自己。
可惜,金允浩听完金允曦的转述后,依旧无动于衷。
他有自己的想法,不会轻易改变原有作战计划。
他回复金裕文只有一句话:“此事无关大雅,安心静等结果便是。”
金裕文收到消息后,狐疑的等待了一整天,而第二天发生的事情则让他目瞪口呆,震惊无语。
一夜之间,社会上其他新闻统统消失不见,第二天整个韩国媒体都在报导一件事——朴渊次贿赂案。
朴渊次是韩国泰大实业的总裁,在今年年初被检方秘密逮捕。
在受审期间,朴渊次陆续供出许多位行贿过的政府官员。
2009年3月31日,朴渊次再次供出一份贿赂名单,其中既有政府高官,也有韩国前总统卢武铉的亲信。
随后,韩国大检察厅召开记者会。正式宣布对前总统卢武铉展开调查。
听闻这个消息后,举国哗然。
一场强台风正式登陆韩国政界!
一时间,韩国政界风声鹤唳,人人自危,尤其是亲卢武铉的人,更是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
看到新闻后,金裕文差点惊掉了下巴,久久无言。
“他一直有恃无恐,原来早就知道会发生这种事,民众注意力会被转移?
这就是他的依仗?是他打探到的消息,还是他背后的势力策划的此事?”
金裕文开始胡思乱想了,这也是商人、政治家的一贯通病。
想来想去,金裕文都觉得金允浩深不可测。
不论是哪种可能,都表示金允浩能力巨大。
经过此事后。在金裕文眼中,金允浩越来越神秘了。
但真实情况却没有金裕文想的那么夸张,金允浩能打探到这个消息,实属偶然。
其实娱乐圈就是一个消息海,各种消息应有尽有。只要细细观察辨听,就能发现很有价值的消息。
也正是经过此事后,金允浩才意识到娱乐圈中暗含的巨大价值。
他决心花费精力,针对娱乐圈做一些布置手段。
但这些都是后话。现在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美国一行上。
虽然关于他的讨论被强行压制了下来,但仍旧是个隐患。
在参加美国心理学大会期间。他要顺便将学历问题搞定。
一旦获得博士学位,那么关于他兵役的讨论便会立即停止,这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而没有获得美国方面办法的学历认可,其实是他故意卖的破绽。
原因,自然是为了获得更大利益。
他在保罗博士手下学习时,原本可以获得硕士学位。可是他故意拖延了文凭的颁发。因为,一旦颁发学位,他就只能是硕士,无缘博士学位。
攻读名校的博士学位,绝非易事。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金允浩志不在学术研究,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浪费在这上面,于是他便想到了一个捷径:让外部力量将他推上博士学位。
一旦有了博士学位,就可以为将来获得教授身份打下坚实基础。
而教授身份在韩国非常尊贵,有很多特权,对他来说是一种生命保障。
所以,金允浩一定要获得博士学位,最终成为教授。
虽然博士学位是难以获得,可是在政治需要面前,也是可以妥协的。
这就是金允浩的机会和计划方向。
现在,事情有了一些眉目,但想要达到最终目的,还要好好谋划一番。
——
在外界风起云涌之时,金允浩的电话也频繁响起。
朴国权打来电话,通知他尽快离开韩国,启程赶往美国参加心理学大会,进而躲避这场政治风暴。
现在的金允浩太弱小了,无意间的余波就能将其掀翻。
而且金允浩的位置又比较重要和显眼,容易成为攻击目标。
所以,此时出去避难,是最佳选择,也是最为稳妥的选择。
紧随其后,大检察厅也打来电话催促金允浩尽快启程,并将硕士学位的事情落实下来。
否则一个只有小学学历的人担任中级检察官,对检方来说也是一种抹黑,面子上就不好看。
当然,如果金允浩能混上博士学位,那就更好了,可以一举解决金允浩服兵役的问题。
博士学历的人可以免服兵役,一旦金允浩有了博士学位,那么民众就不会再有异议了。
大检察厅的人也暗示金允浩:如果有需要,他们会帮忙。
当然,金允浩也清楚,这个帮忙的力度有限,主要还是靠他自己。
继检方之后,警方也来电,催促金允浩尽快启程,并落实学位的事情。
《我结》即将播出,有很多关于吴载玄绑架案的办案内容,警方想借助破获这个大案宣传其正面形象。现在金允浩陷入舆论风波,影响不好。
警方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让金允浩尽快消除那些不利影响,专心做好代言人这个角色,为警方好好宣传正面形象。
至于绯闻的问题。他们还真没当回事。
毕竟当事人都出面澄清了,都是误报。民众都不拿绯闻说事,他们也不会多管闲事操心这种琐事。
毕竟金允浩现在是单身,可以恋爱,没人可以干涉。
当然,如果金允浩已经结婚。或者宣布恋爱,那一切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情人问题,也是政治斗争手段。
不过现在还没到那个地步。
挂断警方的来电后,金允浩又接到韩国法务部的电话。
这次,对方没有在电话中交代他工作,而是将他叫了过去。
韩国检察厅虽然是独立行政机构,但名义上归属法务部。检方的老大需要法务部提名,检方在政策上也要归法务部领导。
可以说,法务部是金允浩的老大的老大。
法务部叫他去。金允浩不敢不去。
法务部召见金允浩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让他尽快解决兵役问题,不能给法务部抹黑。
这下全了,法务部,检方、警方同时通知金允浩尽快解决身上的兵役问题,从客观上来讲,也是在逼迫他尽快启程赶往美国。
而此举正中金允浩下怀。
可以说,他出国是众望所归。有完美且正当的理由,外人无法阻止和干涉。
有法务部这个大佬支持。其他人不会为了他这个小虾米大动干戈的。
另外,唯一能调查检察官的大检察厅也希望金允浩尽快出国,如此一来,就更没有人能阻止金允浩出国了。
可以说,到现在,金允浩的第一步计划已经完美达成。
美国之行。已成定局,他可以躲避这场政治风暴了。
现在,就等着韩国心理学会那面的启程通知了。
与此同时,韩国心理学会对于金允浩的安排,那是相当的头疼。
主要是一众心理学博士。对跟金允浩同行都比较反感。
跟只有小学文凭的金允浩为伍,这些人都觉得十分的别扭。
可是美国方面已经发出了邀请,他们也不好私自取消金允浩的名额。
最后无奈,韩国心理学会韩大友会长亲自打电话跟美国方面沟通,询问能否将金允浩的名额让给别人。
可是这个电话打出去后,却弄出一个大麻烦。
美国心理学会那面态度非常强硬,他们称定下的名单不容更改,要么乖乖来,要么你们一个都别来,以后也不用来了。
听到这话,韩大友冷汗直流,不断道歉,并声称一定按照美国方面的要求去办。
不是韩大友太窝囊,而是形势所迫。
美国对韩国方方面面的影响太大,大到韩国人在美国人面前矮了不止一头。
另外,韩国心理学并不发达,影响力很低,主要是照办美国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拾人牙慧而已。
自身没有话语权,自然底气不足,自然怕惹怒师傅大佬。
因此,美国方面发狠话,韩国心理学会和韩大友自然惊恐。
事后,韩大友发动了一些关系,偷偷打听为何美国方面对金允浩如此照顾。
最后打探的消息,让韩大友后怕不已。
现年75岁的保罗。艾克曼是美国心理学会的核心会员,曾获得美国心理学会办法的杰出贡献奖,在美国乃至国际心理学界,地位极高。
而保罗正是金允浩在美国的老师,曾带着金允浩攻读微表情学。
怪不得美国方面会特意邀请金允浩参加心理学大会,怪不得美国方面听到要取消金允浩名额时,态度那么强硬。一切都因为有保罗这个老师罩着。
老师照顾学生,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