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姜银宇即将摸到金允浩裤脚的时候,他拍了下桌子,及时制止了姜银宇的举动:
“你交不交带其实都无所谓,也不用拿这个做什么交换,更不用做出这幅姿态。
因为只要对李美罗的尸体进行尸检,就能够得出结果,查出到底是谁跟她发生了性关系。
所以,不用你交代,我们也能知道。
在李美罗生前。你跟她发生过性关系。在她体内留下了精液。也是最后一个见到她的人。你说,你自己的嫌疑大不大?
如果我是你,就不会去考虑饭碗的问题,而是应该考虑怎么洗脱自己身上的嫌疑。谋杀罪可是比丢掉饭碗严重的多。”
“冤枉,真的冤枉啊!我没杀人,我连鱼都不会杀,怎么能杀人啊。”姜银宇再次哭腔喊地,说着说着。他突然想到了什么。
“对了,赵瑞荣!是他杀了李美罗。
他之前就暗地里追求过李美罗,但是却被李美罗拒绝了。他一定是不堪受辱,这才动了歹意杀害了李美罗,一定是这样!”
——
韩有利和姜银宇同时指出了一个嫌疑人,赵瑞荣。
赵瑞荣,男,28岁,从资料上来看,相貌一般。家境一般。是上个月刚刚入职的。之前在别的企业工作,因为不知名原因主动辞职。来到了这里上班。
可是当金允浩要找这个赵瑞荣时,却根本找不到这个人。人不在单位,电话也关机。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最后调查监控发现,他在12点30分离开了公司,并且有人反映那时的确看到了赵瑞荣神色匆忙的离开了公司,
难道真的如韩有利和姜银宇猜测的那样,是赵瑞荣因为被拒绝,最后恼羞成怒杀害了李美罗?
本案又多了一个嫌疑人。
——
信息一条一条出现,将整个案情弄的乱七八糟。
死者李美罗的下属兼好友金孝善,上司张美琳,同事兼竞争对手韩有利,顶头上司兼情人姜银宇。
金允浩在盘问这四人的时候,发现他们都存在嫌疑。
还有最后这个追求者赵瑞荣,更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彻底消失了。
金允浩在快速思考,回想、总结着这些信息。
身旁,郑宇圣也在苦事冥想。
不过,他显然没有金允浩那么专注,一会看看这,一会看看那,有时还抓耳挠腮。
他以前从来没遇到过如此情况,从来没有。
因此他现在整个人觉得有些束手无策。
不是郑宇圣此人笨,也不是他专业知识不丰富,而是他非常不习惯这种办案模式。
韩国是资本社会,仿造美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在这种大的背景下,韩国的司法体系借鉴、融入了非常多的美英法法系的特点。
其中很有特点的一项就是:一切罪名的审判,必须要依据相应的证据。
比如: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同处一间密室,女人非正常死亡。那么所有人都想到了,这个男人就是凶手,而真实情况也的确如此,这个男人就是凶手。
但因为是在密室中,没有目击证人。同时现场和尸体上也没有留下任何他杀证据。
最后,法官在判决时,因为没有证据,宣判这个男人无罪,将其释放。即便法官也知道,这个男人就是真正的凶手。
这种情况属于一个极端假设,但道理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在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无法给嫌疑人定罪。
因此,所有司法工作者学习的时候,他们都会被反复灌输一个思想,那就是注重证据。
在这种思维下,检察官办案也是先要找到相关证据,然后根据证据做出推断,找出办案方向,从而进一步查明事实。
这是正常的,也是最普遍的办案方式。
也是郑宇圣熟悉的办案方式。如果给他一天或者两天时间,等待将物证都收集全,他在根据这些物证分析判断,办理此案,会非常简单。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现在是要求他和金允浩必须在夜里12点之前破获此案。
而金允浩又因为约会的事情,又将这个时间进一步缩短,将最后破案时限定在了下午6点前。
如此,好多证据都来不及收集,严重缺乏物证支持,这才是郑宇圣遇到的最大难题。
“真的能在下午6点前破案?”郑宇圣现在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而那位准将男子现在也抱有同样的想法。(未完待续……)
PS:目前还欠更是在按时间顺序,一项项来,三二一这都有账目。
二百五十七章 谁是凶手(一更求月票)
单独审讯结束后,金允浩便将4人同时安排到一个闲置的办公室内。
而他,就站在窗门口,注视着屋内的4人。
身后,郑宇圣思考良久,最终放弃,开口询问道:“金次席,您现在有什么好的建议?”
他现在只初步判断消失的赵瑞荣有重大嫌疑,其它的暂时还看不出,他想听听金允浩的看法。
金允浩还在思考,没回答。
男子有些着急,出言提醒道:“现在是4点32分,距离你给出的时间,还剩1小时28分。”
时间一词无疑是敏感的,金允浩瞬间惊醒。
他随眸一眼,传达给男子一个简单的信号:你急什么。
随后,他转头对郑宇圣问道:“对消失的赵瑞荣,你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郑宇圣快速回复道:“我通知了警方,让他们到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等寻找,同时调拨了一批人到他之前的住所搜查。
另外,也通知了大田警方,让他们到赵瑞荣的大田老家调查一番。”
回答完,郑宇圣追问道:“您也认为他就是凶手?”可惜,金允浩却摇了摇头,跟他的想法并不一致。
金允浩斜眸他一眼,唇角微勾:“他不是真正凶手。”
“诶?”郑宇圣诧异,他就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男子诧异更甚,简单的逻辑推理,他没问题。正因为这样,他才会凭借现在的情况推测赵瑞荣就是凶手。
听到金允浩完全相反的推论。他当然提出反驳意见:“他不是凶手。那他为什么消失?”
看到男子和郑宇圣好奇的神情。金允浩不紧不慢的回答:
“当然,赵瑞荣也是要抓的,他也牵扯其中。
但是等到警方抓住赵瑞荣,或者了解到详细情况,至少需要几个小时,甚至更多。而我没那么多时间等这种肤浅的结果。”
郑宇圣听出了金允浩话中的意思,惊异的反问:“您是说,他参与了作案。但不是真凶?”
金允浩点了点头:“记得之前陈赓法医官给出的尸检结论吧?凶手是从被害人的身后下手的,因此李美罗的尸体才没有出现放抗的痕迹。
既然凶手是从背后下手,那么此人的关系与李美罗一定非常密切。但是赵瑞荣不具备这一点。
他是新入职的员工,在这里工作还不到一个月,根本无法与李美罗做到关系密切。另外,其他人也提到过,李美罗曾经拒绝过赵瑞荣的疑似追求。
综上,两个人的关系不但不密切,反而是冷淡。
李美罗刚刚与姜银宇发生过性关系,这个时候如果赵瑞荣出现。她会异常紧张,并且高度提防赵瑞荣。又怎么会给赵瑞荣机会。将自己的身后留给赵瑞荣?”
解释完,金允浩看了看男子,举例道:“看看,我们俩关系就属于很冷淡的那种,我们俩一直保持着一个必要的距离,大概2米远。
如果这位准将突然暴起,准备杀掉我。在这个距离,我完全可以做出身体反应,出现放抗的动作。”
郑宇圣道:“所以,凶手一定是与李美罗关系极其密切的人:在那种情况下,也能让李美罗放心,将身后将给他。”
对于这个推理,军人出身的男子并不十分认同:
“你说的有一点道理,但并不能刨除其它情况,比如赵瑞荣偷偷接近被害人,或者赵瑞荣用什么方法转移了被害人注意力,偷偷溜到被害人身后。”
金允浩清冷一笑:“拿所有人都当做是特战队员么?还偷偷接近,转移注意力?!不用辩驳,你认不认同没关系,因为这只是第一个疑点。
第二个疑点,他杀害李美罗之后的疯狂举动不合乎情理。
他认识李美罗不到一个月,被拒绝就要杀害李美罗?而且不止这样,在李美罗的尸体上疯狂的补刀,最后还将李美罗尸体拖到外面,同时将她的裤子脱掉,故意让人发现。
这些是一个正常人能干的出来的?就算是赵瑞荣心里扭曲,可也不会扭曲到这种程度。
这里牵扯到犯罪心理学,解释起来很麻烦,总之告诉你一个结论:严重的心里扭曲,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不到一个月时间,根本不够。”
听到这话,男子有些郁闷:这算什么?欺负我不是内行?
另一边,郑宇圣点了点头,他也认为这一点很可疑:“所以,如此变态的凶手,应该是长时间与李美罗接触的人。”
金允浩赞赏的看了一眼郑宇圣,接着转过头透过门窗看向屋内:“与李美罗长期接触,并且有着重大情感纠葛的,就是屋内的这4位。”
“是谁?”男子注意力立马被转移,追问道。
金允浩莫测一笑,头也不回道:“郑宇圣检察官,你来猜猜。”
“金孝善?”郑宇圣不确定道。
金允浩嘴角的笑容骤然:“正确。”
“啊?”郑宇圣惊讶。
“……”男子虽然没说话,可他攥紧的拳头以及皱起的眉头,显示着内心的惊讶。
金允浩悠悠的解释道:“第一,她同李美罗关系极其密切,是李美罗的下属兼好友。符合作案条件。
第二,她在案发时,并没有证人。
第三,她的口供问题最大。”
“口供的问题出现在哪里?”郑宇圣猜测凶手是金孝善,就是因为他感觉听金孝善陈述时感觉很不对劲,可是哪里不对劲,他一时间还没有琢磨出来。
金允浩指点道:“翻看一下口供档案,看看其他人都是怎么说的。
张美琳:想不到她那么好的一个人居然会……
韩有利:哼,她死了也是活该……
姜银宇:我实话实说吧……
郑宇圣复述后,金允浩解释道:“她们每个人在回忆李美罗的事情时,都是从情感方面说起,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因为情感,才是引导一个人回忆的最重要的条件。情感才是让人记忆最深刻的。
我们来做个小实验,请问这位准将,请你说说之前我们争辩时候的事情。”
男子配合道:“哼!有什么好说的,你占理,所以你赢了。”
想了想这是个小实验,男子又补充道:“经过就是我希望宪兵侦办朴金志的事情,而你不让,经过10多分钟的协商,最后我们达成了一致……”
“停。”金允浩挥手打断:“听听看,准将在回忆具体事件的时候,首先是‘哼’了一声,他在表达自己的情感。
因为我让他记忆犹新,他在对我表示不满。之后,他才开始解释具体经过。
这是正常人的叙述方式——靠情感引导。
如果是靠时间引导,那么回答就是:我遇到了一位次席检察官,我要带走朴金志,他不让。然后我感到很气愤,开始对他不满。我决定要参与此案,盯着他办案。
听听看这种以时间为引导的回答,是不是感觉非常别扭?”
男子想了想,确定的点了点头。
而郑宇圣想到的更多,他立刻重新翻看口供记录,在开头部分,他找到了金孝善的回答:11点多,我和李系长收齐了员工下个月的餐饮费,然后…
金孝善的回答方式很特殊,完事是按照时间轨迹来说,而并非是情感记忆。
不过,这只是其中一个疑点。
金允浩继续解释道:“再看看她之后的回答。”
金孝善:我先给自己泡了杯红枣水,过了十多分钟才感觉好些,随后我将空杯子到桌子上,之后才躺下休息……
“这份波澜不惊的口供最大的疑点就是最后几句话。
解释的太详细了,就连将杯子放到桌子上,她都要说的清清楚楚。而正常人,是不会这么回答的。
金孝善说的这么详细,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口供听起来更加真实、可信。
也只有真正的凶手会特别在意这一点,她希望获得别人的信任,从而隐瞒犯罪事实。”
金允浩说出了金孝善身上最大的一个疑点。
其实在分别审问4人的时候,金允浩一直在留心观察他们的表情。
看到金孝善伪装出的痛苦表情,看到她谈起李美罗时流露出隐隐的恨意,那时金允浩就对此人上心了。
之后金孝善回答时,出现了非常多的说谎表情,尤其是在复述不在场证明时,说谎表情更是集中出现。
所以,当时金允浩就对金孝善产生了严重怀疑。
至于其他3人录口供时也出现了说谎的表情,但这些谎话却与本案无关。
比如:张美琳在复述不在场证明时就说谎了:她上午10点到12点并不是去休息,而是去跟其他人幽会去了。
这点也从后来的监控录像中得到了印证。
这些说谎的表情跟李美罗的死没有必然关系,因此金允浩就没放在心上。
而只有金孝善的谎话,与李美罗的死有直接关系。
“所以…你现在推测金孝善就是真正的凶手?”男子问道:“可是你要如何证明这种猜测?”
金允浩嘴角微勾,自信道:“问她一个问题就行。”(未完待续……)
PS:感谢:“独钓离愁”大大的万赏,及时雨般的支持,多谢。
二百五十八章 令人唏嘘的真相
推开办公室的房门,金允浩走进房间后,余光刚好看到靠窗而坐的姜银宇拿着一把裁纸刀正刮着玻璃。
金允浩好奇的问道:“姜银宇课长,你这把裁纸刀跟死者李美罗的那把很相像啊。”
姜银宇慌张的解释道:“误会、完全是误会。我这把裁纸刀的确跟李美罗的一样,可不只是我,其他人手中也有这样的一把裁纸刀。都是一样的。
因为我们财务的工作性质,很多地方都要用到裁纸刀,因此我就向公司打了申请,单独定制了一批高质量裁纸刀。然后分给了每位财务科的职员。”
怪不得一把裁纸刀能当做凶器,原因居然在这里——是特别定制的。
金允浩转头看向张美琳,问道:“请问,你也有这把裁纸刀吧?”
张美琳立刻从包中掏出了一模一样的裁纸刀,展示道:
“嗯,这把裁纸刀质量非常好,不但工作时会经常用到。对我们女性财务工作者也是一个防身利器。
因此我们还特意规定过,让财务科每一位职员都随身携带这把裁纸刀。以防不测。”
金允浩再次看向另外一名女性:“韩宥株女生,请问你的那把裁纸刀随身携带了么?如果丢失了怎么办?”
韩宥株点了点头,也从挎包中掏出了同款裁纸刀:
“我们这些人都会随身携带的。如果丢失了,那就没办法了。这些特制的裁纸刀很贵,都是按人数下发的。丢了就丢了。没法再申领。”
金允浩莫测一笑。接着看向屋内的最后一人,金孝善:“请问,你的那把裁纸刀能展示一下,让我看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