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年们在崩坏的天堂扬起的烟尘里嬉戏,飞奔,老人们在警戒线外眉头紧锁,老泪纵横。
    真的是应了那句用滥的诗,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人生艰难,爱情脆弱,天堂也会崩塌。
    好在电影里永远是夏天…
    天堂电影院之所以能够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是因为不同的人能够从中得到不同的东西。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或许一千个观众也有一千个天堂电影院。
    最喜欢艾佛特说的那句‘每天呆在这里,会把这里当成全世界,会相信事情一成不变,离开之后,过个几年,一切都会变,你会断了牵挂,不再追寻,不再拥有。’
    人,总要出去走走看看,或许会遇到更好的人,或许会闯出更好的天空,或许什么都不会改变,但至少能改变那颗浅薄的心。
    ……
    电影结束,整个放映厅雅雀无声。
    即使是一开始抱着看一场动作片的观众也都沉浸在那种难以名状的感动之中…
    半分钟后,所有人站了起来,掌声雷鸣!
    每个人脸上带着愉悦的表情!
    电影是黑暗中的欢笑和泪水,电影是废墟之上绽放的玫瑰,电影是少年懵懂的梦幻,电影是恋人在光影中的回忆,电影是你我生活中最美好瞬间的定格,它永远只应该和我们的美好生活与心灵联系在一起,而不仅仅只是一串串的数字。
    《天堂电影院》让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感受到了属于电影最传统的美好!
    所谓情感共鸣,这才应该是电影叙事之外的最大要素!
    掌声间歇,所有观众、嘉宾、媒体采访者都没有离场,他们在等待主创们交流心得。
    嗯,戛纳最不成为的潜规则,只有你的电影赢得了满堂彩,才有可能有交流心得这样的事情,否则,观众会很不给面子的直接离开!
    这里是法国!
    许辉撑了全场瞩目的焦点,他有点不太习惯,两个半小时前,很多人对他的看法还只是借助好莱坞大拿光彩的幸运儿…
    “…我觉得最应该感谢的是阿尔帕西诺先生。”
    许辉笑着把阿尔帕西诺推了过来:“三年前,我带着《天堂电影院》去找他,本来以为说服他会很困难,没想到,他看了剧本之后,直接就同意了,甚至帮我找来了马特呆萌!”
    记者们根本不想大搭理阿尔帕西诺,他们把话筒直接对准许辉:“导演,能谈谈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吗?”
    炮辉有点受宠若惊,但还是很快整理好语言:“呃,我一直觉得电影是上帝遗留在人间的天堂!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意大利,电影院不但是人们娱乐的场所,也曾经是人们生活的重心,人们在这里可以尽情体验快乐,向往美好,如同生命中的“天堂”…”
    “为什么艾佛特可以强行干涉多多的人生?拆散了他的爱情…”
    “…我觉得艾佛特把多多当成了自己的梦想,他知道多多的能力,一直待在小镇,对他不利,‘当你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你就会以为这里就是全世界。’这句话也许就是一个真正希望你独立成长起来的人对你说出的心里话。”
    “作为一个长者,一个喜爱多多的人,艾佛特实在不愿意看见多多屈居在这个小城市荒废人生,因此在多多第一次想要因为当上了放映员休学的时候,他阻止了他。在多多失恋后茫然无措时,他又开导了他。艾佛特对多多倾尽了心血,他教授了多多一切关于电影的知识,给了多多关于电影梦想的最初启蒙,但是却不想他只做一个碌碌无为的电影放映员。”
    “你可以把他当成父亲对儿子最殷切的希望!”
    “可是,因为艾佛特的阻扰,多多失去了爱情!”
    尼玛,西方记者真特么让人头疼!
    “首先,《天堂电影院》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主题,爱情也不是,有些电影就是一场梦,你沉进去,哭过,笑过,就刚刚好。其次,我觉得不完美的爱情是人生的主旋律,爱情是一瞬间,人生的价值是永恒!”
    “那电影最后的吻戏代表着什么?”
    “…你认为呢?”
    许辉看了看提问的记者。
    很多时候,关于电影的解读最好由观众完成,如果导演给了标准答案,会影响作品的美感…
    “我觉得是梦想,那卷胶卷实际上就是当年多多小时候想要得到又不能得到的东西,那就是梦想。还有就是把爱情交还给他,或许艾佛特没有想到多多居然用情至深…”
    “嗯,你说的很好…”
    许辉点头。
    “许辉导演,我想知道《天堂电影院》出现的电影,您都看过吗?”
    “…都看过,别以为我们中国有多落后!”
第三十七章 好的电影应该是所有人都觉得出色
    这个回答显然有点出乎这帮记者意料。
    托一帮第六代的福,很多欧洲记者眼里,中国既贫困又落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们想象不到原来中国人居然也能看电影!
    采访不可能持续太长时间。
    卢米埃尔大厅待会就有电影放映。
    按照戛纳的规划,待会放映《了不起的盖茨比》…
    ……
    西方很重视精英,引申到电影,他们很重视导演!
    电影节交流的对象是导演,但重中之重还是对好电影的渴求。要么是主流经典,要么是小众尖端的。
    但是说实话,作者电影的观众已经大量减少了,费里尼和伯格曼以前能在法国吸引到80万的观影人次,如今可能只有5万了。
    《天堂电影院》当然不是作者电影,或许托纳多雷177分钟版本寄托了很多他自己的故事,但是经过国际发行商剪辑之后的版本,绝对不是属于托纳多雷本人的故事。
    是这样的,任何一个导演有机会拍摄一部有关自己本身的作品,他不会舍得剪辑掉其中的一点点。
    所以,大部分电影最精彩的版本都是国际公映版本!
    “这是一部经典电影,许,感谢你把它带到了戛纳!”
    戛纳电影节主席吉尔雅各布很感动的握住了许辉的手。
    吉尔雅各布首先是个影迷!
    在他的带领下,戛纳开始越发国际化,虽然商业氛围变浓了,但是戛纳始终有自己的底线,他们会把最主要的关注点放在艺术上…
    《天堂电影院》这样的电影,没有人生阅历的人会觉得平淡,但是,像吉尔雅各布这种人看来,就是最深层的对电影的热爱!
    “…谢谢!”
    许辉有点受宠若惊。
    能被主办方这么夸奖,是不是意味着金棕榈稳了?
    “许辉,我听说你们公司在做一个独立电影扶持计划?”
    许辉微微一愣,但还是回答:“…也不是独立电影,算是文艺片…”
    这消息已经传播到国外了?
    “有好电影的话一定要推荐给戛纳…”
    “这个当然,必须的!”
    说了半天,原来是想给电影节增加片源,顺便把许辉收为嫡系…
    别以为经营一个电影节是很简单的事情,没一点嫡系,可能吗?
    威尼斯、柏林、戛纳,三大电影节相互相成,又互相竞争!
    戛纳之所以那么牛逼,最主要的原因,人家招收的大导演多!
    好莱坞四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科波拉、马丁斯科塞斯都跟戛纳的关系不错,包括乔治卢卡斯,《宇宙怪客》也曾经参加1988年戛纳电影节…
    ……
    《天堂电影院》放映结束,一些专业的评论开始发表。
    首先是《帝国》杂志:这部电影看过之后,只有一种感觉,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整部电影都沉浸在一种温馨、感伤的氛围中,虽然没有人生的大起大落,但包含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时时刻刻都触碰着心里每一处柔软的地方。通过男主角的回忆,看着他的成长以及天堂电影院的变迁,我们体会着人生的悲欢离合,也品味着人间冷暖。
    《综艺》:《天堂电影院》与其他电影相比,没有阴谋、没有正义与邪恶的对抗、没有仇恨,也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有的只是那沁入心怀的一丝丝感伤、怀旧与回忆。看这样的电影,即使个人经历与男主角千差万别,也一样可以感同身受,找到感伤与共鸣之处。看这部电影就像品一壶茶一样,需要细细回味着电影中的情节,而电影所带出的感动,也正是由此而来。
    《好莱坞报道者》:光影恒流转,爱情载华年,电影中令人难忘的相拥相吻瞬间…
    很明显,《天堂电影院》征服了不少媒体!
    第二天出炉的一堆报道中,很少有看到给这部电影打低分的情况。
    叶柠的助理收集了不少专业的媒体评论还有评分,清一色的满分,最低的评分也有九十分以上!
    媒体可不是那帮影评人,它们的评论对公众能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果不其然,主委会临时决定加映三场《天堂电影院》…
    许辉正坐在梳妆前,有专业的化妆师帮忙化妆。
    待会,他要去参加《天注定》的首映。
    都是中国电影人,互相帮忙站台是应该的。
    小助理木华端了一壶绿茶走了过来,先是给他倒了一杯,然后坐在了距离许辉几步远的藤椅上。
    “这么快?有什么好消息吗?”
    助理嘛,总要做点应该做的事情,比方说帮忙收集情报。
    许辉带着《天堂电影院》参赛,目标就是金棕榈!
    了解对手很重要!
    “刚才叶总给我打了电话,戛纳的合作方,《帝国》、《卫报》、《综艺》之类的杂志对《天堂电影院》都很看好,平均评分是95分!”
    “95分?”
    许辉微微有点动容!
    这可不是一般的高分!
    虽然媒体并不代表观众,更不代表评委,但是,不可否认,媒体评分会给评委会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尤其是斯皮尔伯格这么重视口碑的电影人。
    “国内方面的消息呢?”
    “…暂时还没有消息传播,不过不少影迷表示期待…”
    虽然许辉在微博上表示《天堂电影院》是一部不适合院线放映的剧情片,但是依旧阻挡不了一堆想要一探究竟的影迷殷切的内心…
    毕竟是许辉的电影!
    “还有,刚才我们的人发来消息说《天堂电影院》未来的十天内会有六个场次的放映,目前,票已经全部售空!”
    木华脸上带着得意的微笑。
    这代表什么?
    再清楚不错了,观众也喜欢《天堂电影院》!
    “…《阿黛尔的生活》,你打听出了什么没有?”
    呃,原时空,拿到这届金棕榈的作品就是《阿黛尔的生活》,一部反映百合的作品。
    lgbt,正好符合如今时代的潮流,而且故事的两位主角正好是北非移民!
    简直不要太政治正确!
    许辉很讨厌这样的作品,完全就是为了拿奖而拍摄的,关于《阿黛尔的生活》,三小时的剧情,有一半都是床戏,尺度方面基本上就是一部a片…
    跟《断背山》比较起来,差了太多!
第三十八章 戛纳剪影(上)
    lgbt,越来越流行了,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断臂山》当初在老美引发巨大争议,仅仅过了五年,一堆反应同性恋的电影成了主流!
    真特么的讽刺!
    这几年的作品都一样,即使是《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里面也有同性,似乎不拍摄同性恋题材的作品就不是好电影了!
    “《阿黛尔的生活》后天展映,我们要去看吗?”
    “…你去吧,我就算了…”
    炮辉想了想,补充了一句:“有没有可能安排我跟斯皮尔伯格单独见面?”
    “…不太可能,毕竟咱们是参赛方!”
    “也对,还是应该避嫌一下!”
    自嘲的笑了笑,许辉收回了目光,把注意力重新转移到了正在拾掇发型的化妆师身上。
    ……
    距离许辉下榻酒店的不远处,滨海大道有很多露天的咖啡馆。
    电影节期间挤满了世界各地的游客还有影迷。
    这些影迷都是最忠实的电影爱好者,但是戛纳期间会有八十多部电影放映,很多电影的时长都超过三小时!
    即使不眠不休也不太可能把这些电影全部看完。
    所以,需要选择性观影。
    露天的咖啡馆、酒吧就成了很多影迷交换信息的好地方,他们会在这里彼此涛谈对于电影的看法,然后从一堆展映的作品中挑选到自己喜欢的种类!
    石头一个人坐在咖啡馆的角落。
    他的表情有点落寞,他的mr right甜甜重新找回了自我,某天清晨,甜甜发现自己居然不是同性恋,然后就离开了石头!
    人生真的很艰难!
    幸好他还有电影!
    戛纳,他肯定要参加,所以,他来了。
    再说了,有许辉!
    自从看了《黄飞鸿》之后,石头就应是许辉不择不扣的忠实影迷!
    只是,因为没有订到票,所以,第一场首映,他没能赶上…
    妈蛋,女盆友因为性趣不合离开,最喜欢的电影人又没能第一时间支持。
    一时间,石头觉得自己做人好失败,活着干什么,去死好了。
    不过,生活还是要继续,所以,他随便买了票,今天早晨,他看了一部叫《大电站》的电影,本来以为这是一部反应核电力威胁的作品,谁知道居然是…偷情的作品!
    核电威胁跟偷情三角关系…
    脑洞不错!
    只是电影很垃圾,看着一男一女各种翻滚,石头不禁有些恶心!
    导演绝对是拍a片的好手,还是无码的!
    感觉整部电影就是讲述如何偷情…
    电影拍的无比难看也就算了,导演还特么很不要脸的说什么‘这是一部青欲包装下的艺术品’…
    艺术你一脸!
    这年头真是什么玩意都敢说自己是艺术家!
    照这么说,陈老师绝对是大师级别!
    石头各种郁闷,本来来戛纳就只是为了看电影,好让自己从失去甜甜的郁闷中走出来,没想到看了一部电影之后,更郁闷了!
    真踏马的!
    前来露天咖啡馆的人越来越多,有三人组坐在了他旁边,听口音,
    “excuse me,我们可以坐下来吗?”
    “…当然!”
    “哇,你也是中国人?”
    “嗯…”
    应该是胡建人…
    石头提起精神跟他们聊了几句,然后他们三自顾自讨论起来:“昨天没买到许飞的票,真郁闷!”
    “没戏,待会我们去看贾章柯的《天注定》,我听说这是一部很吊的作品!”
    “可我还是想看许飞的电影,《天堂电影院》,你们看了杂志介绍吗?他们说这是一部称得上经典的作品!”
    “…你英语水平过关了吗?能听懂电影说什么?”
    “应该还好吧,去看看呗,好不容易来了趟戛纳,当然要支持一下许飞!”
    “呵呵,我刚刚去排队了,根本买不到票!”
    “那怎么办?四呆,你不是说认识组委会的人吗?想办法弄几张票啊,我们可以发钱买的!”
    “我试试吧…”
    听到这里,石头果断加入了讨论:“你们都想看《天堂电影院》?”
    “当然,我们来戛纳除了玩就是看许辉的电影,我们都是他的影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