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科研领域跟其他领域完全不同。其他不管哪个领域,做一点总有一些收获。而且那些收获是可以看到的,哪怕没有成功,将自己做的东西给对方看也可以交差。
科研领域不同,很多科研成果在没有成功之前,跟无处不在的空气一样。科研人员知道空气在自己面前,但是,他们没办法将空气拿出来让对方观看。
科研就是花钱的领域,钱不到一定程度,他们就很难有收获。
而对于上级领导们来说,他们很多不是内行人,他们无法确定虚无缥缈的研究有没有价值。就好比无处不在的空气,你很难给他一个定义,说它就是自己的研究成果。
科学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没有人知道空气对人类的意义。
在上级领导看来,自己花了钱,结果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这次研究自然就是失败的。接下来想要继续申请经费的话,他们根本不可能批准。殊不知,其实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只要在多一点经费支持,就会有划时代的研究。
当然,划时代的研究有点夸张,不过研究成果会有千百倍的收益确实很正常的事情。
不只是学生,刚刚展露头角的学者,年轻教授也是如此,甚至他们比很多有才华的学生更加困难。
学生跟学者之间有两个不同的界限,学生不管怎么算都只能算是学徒,为了保证学生的成长,很多高校都有天才学生计划。只要他们表现出足够的才华,高校的资源就会向他们倾斜。
学者不同,他们已经算是出师的学徒,没有高校的辅助,只能跟其他学者竞争。悲剧的是,科研领域以实力以名气决定一切,有名气的科学家很容易就能申请到经费,甚至还有大批资金主动找上门。
至于没有名气的学者,抱歉,其他人压根不可能给他们机会。
没有了高校的帮助,学者只能一步步提升名气。怎么办?
只能参与某些大型项目,从最基层开始一步步提升。运气好一些,再某个大型项目中获得了职位,再发表了比较重要的论文,他们在学术界才算是有了一定名气。到时候,才能用自己的名义开启实验,才能申请到经费。
无奈的是,从学生到学者通常需要很长时间,三十岁之前能做到的很少。就算毕业之后,他们想要获得一定名气也需要很长时间打拼,这个时间最起码需要十年。
这才是为什么科学领域越老越值钱的原因,没办法,只有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之后,他们才能掌握大量的经验,才能被所有人尊重。
对于上级体制来说,资金投入到科研领域很难有太大的收获。通常的结果是资金花完之后,压根没有足够的研究成果。于是在上级领导看来,他们投资的资金完全打了水票。
都是打水漂,他们为什么不把资金给年长一些的科学家,有名气一些的科学家呢?
到最后就算完全没有成果,他们也可以说支持了某位知名学者的实验,只不过还没有成功而已,从表面上看,批准情况稍微好看一点。
这也是为什么年轻学者竞争不过知名学者的原因,他们没有足够的名气让上层领导同意。
当然,科学领域的严重不透明,或者说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下,科研经费往往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学者挪用、侵吞。
很多学者随便开一个高大上的项目,找几个学者做一些理论,就能堂而皇之的向上级领导申请经费。上层领导很多不是内行人,他们可看不懂复杂的项目,既然看上去不错,他们就有可能批准。
获得经费之后,别有用心的学者随便购买一些仪器,做一些所谓的实验,剩下大部分资金就装到自己口袋。等达到一定时间之后,弄一些似是而非的报告递上去,跟上层领导说,实验没有成功,不过却有成功的可能。
如果能申请到更多资金当然更好,要是申请不到的话,他们也算是填上了第一次申请的漏洞。实际上呢?大部分资金全都被他们装到自己口袋。
其实这还算有点良心的学者,他们最起码会做几次试验,也会购买一些仪器,也算是花了一些钱。更黑心的学者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申请到经费之后,直接将经费装到自己口袋,自己在外面花天酒地。
等上级领导检查的时候,他们直接找一些学者做一些结论交差。至于会不会被发现?他们一点都不在意。
就是因为有这些黑心的学者,才照成很多优秀学者的研究得不到经费,不得不黯然放弃自己的研究。王宁这次成立的基金,就是为了给那些优秀年轻学者一些机会。(未完待续。)
第784章 高校科研辅助(下)
说起大学生的名声,近几年并不算太好,吃喝玩乐,不学无术,再加上少数害群之马的恣意妄为。从前的天之骄子在很多人眼中就是笑话。
同样,不是所有大学生在校园每天混日子的,依然有一批真正的莘莘学子。他们将自己的精力完全放在学业上,不光学习专业知识,还在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加自己的底蕴。这些学子其实才是真正的大学生,真正的优秀学子。
这样的大学生在重点大学,顶尖高校并不少见,不说百分百,最起码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都是如此,他们在四年时间中给自己的人生打下了最牢固的基础。
在优秀学生之中,除了一部分社会专业学生之外,还有少部分学生专业更加严谨,更加科学。于是,他们需要很多实践的机会。
课本上的知识永远只是一部分,想要真正的掌握,需要的还有实践跟思考。比如说数学,物理,化学,医学领域,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深入实验的领域。
在学习之中,一些脑洞打开的学子开始了自己的实验以及最粗浅的研究。
说实话,很多学生的研究其实很粗浅也很简单,他们只是将日常学习中的实验复制了下来,很难有太大研究价值。外人看起来或许很神秘,实际上没有那么夸张。
就好像普通人见到天空偶尔会打雷一样,普通人会思考为什么会打雷,最多稍微考虑一下,却很少进一步实验。实际上呢,在书本上,天空为什么会打雷有很清晰的介绍。
一些学生的实验就是将书本上介绍的知识复制下来,除了能增加他们的经验之外,对科学是没有太大帮助。
然而,世界上永远不缺乏天才,或者说,某一次灵光一闪,可能就是改变世界的意义。所以很多学生脑洞之后的产物有很大意义,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一个实验,一个猜想甚至一个理论有没有价值,普通人看不出来,甚至连学生自己都看不出来。只有等研究到一定程度之后,实验的价值才能展现出来。
但是,每个实验都不可能免费,都需要巨大的代价。这个代价是时间,更是资金。没有资金就别研究科学了,还是玩点简单的东西吧。
于是,很多有价值的研究就此流产,等到十几年或者几十年之后才能重见天日。这其实对整个科学界也是极大的浪费,这才有很多高校颁布了各种辅助,各种申请。
只要能表现出自己科研的价值,不管是高校还是上级都可以进行资助。
然而这种资助力度并不大,能得到帮助的不过寥寥,剩下一些人依然要放弃自己的研究。再说,华国这种人情社会很多东西不能光看表面,很多资助,奖学金能到谁的手里很多人都清楚,根本不需要多言。
王宁现在做的事情就是在高校以及国家资助之外,再次成立一个顶尖高校科研辅助基金,这个基金为全国高校科研服务。只要觉得自己的研究有价值,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就可以向学校或者在官网上提出申请,陈述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及思考。
一旦基金会觉得这个科研有价值就会进行资助,让他们继续研究下去。
同样,根据研究价值的不同,资助金也有不同的划分。具体如何,则需要更深入的探讨。
无疑,王宁这么做是给高校送钱的,而且还能扩大高校的名气,增加学生的质量。尤其是现在带头的十所顶尖高校,他们获得的好处更多。
作为发起者,就算不会将资源向着他们的学生倾斜,在面对本校学生申请的时候,他们就可以稍微支持一下。差不多就可以获得批准,或者是稍微提高一下资助等级,这些事情都是可以做的。
当然,他们操作的范围也比较有限。高校辅助计划是王宁提出的科研计划,他会拿出百分之零点五特钢集团的股份用在计划之中,也就是说,以后每年特钢集团百分之零点五的收益归这个基金会所有。
以特钢集团的市值,这个基金会每年流入的资金最起码也有几十亿。这么庞大的一笔数字,就算王宁放心,上层也不可能放心随便扔在那里的。
其实王宁这个基金成立的时候已经获得了上层领导的默许,不光隐隐在幕后牵头拉线,更主要的是在上层的影响下,基金会最高审核人员可不简单,除了高校知名教授之外,剩下的最高审核人员全都是院士级别的大拿。
不光是中科院,几个华国最高科学界的部门全都有人参与到基金会之中,他们是最高一层的监督者。除了最基层的科研不用他们审核之外,中层资助以及高级别的资助都需要他们的认可。只有他们认可之后,才能实行下去。
不光有审核权,他们还有监察权,他们可以随时调取其他审核通过人员的资料以及研究方向。如果有什么猫腻的话,压根不可能瞒得过这群大拿的眼睛。
当然,作为基金会的发起者跟拥有人,王宁同样有监察、审核的权利,只要他想,整个基金会所有资料都要对他开放,以免混入害群之马。
除了王宁以及科学界大拿之外,各个高校的负责人在基金会也有一定的职位。虽然权利不大,却可以让他们相互制约,避免一家独大的情况发生。
除了以上内部制约之外,上层甚至将基金会挂靠到了国有部门,并且受到纪委的监督。也就是说,这项基金会相当于半国有的程度,内部出现问题的话,上层都有插手的权利。
其实对于大多数基金会来说,他们不愿意国家插手到自己的基金之中。一旦有国家的身影,他们就不可能有什么自由度。
土豪们创立慈善基金的目的可没有那么单纯,很多事情总要需要表面一层掩护,要是有国家的身影,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而这一点王宁一点都不担心,有国家的身影在其中,对于基金只会百利而无一害。(未完待续。)
第785章 来自‘公知’的挑衅
“今天很荣幸在此见证高校科研辅助基金会的成立,在感谢王宁博士对科研界巨大贡献的同时,我以及其他高校负责人,科研前辈们会做好把关,尽可能将每一笔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为每一个想要为科研而努力,想要在科研界做出一定贡献的学者们增大可能性!同时,我们也欢迎各位媒体朋友,社会各界朋友对基金会进行监督!”
清华巨大的礼堂中,田成林坐在主席台中央,严肃且认真的发言道。
他现在所说的每句话都不再是会议上的客套话,而是面向媒体、面向社会的保证,因为,现在正在进行高校科研辅助计划的新闻发布会。
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坐在礼堂中,用设备记录了这一次基金会的成立以及由田成林作为代表向外界的保证。
同时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王宁,中科院大拿,来自纪委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十所高校负责人,他们是基金会的重要组成。是荣誉工作人员,同时,也是基金会的支持者。
一群科技界大拿聚在一起本身就有很重要的意义,不管是院士本身还是高校负责人的聚集,总会有大事情发生。
没办法,科技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真正实力,科技大拿聚在一起不可能聊天打屁,总会有一定的科研发现。这种程度的聚会每个内部人员都不可能无视,他们需要知道内情。
顶尖高校负责人的集会也是如此,他们基本上代表着教育界的动态。而教育跟每个人都有关系,大众需要知道内情。
更别说发布会上还有王宁,以及王宁创立的高校科研辅助基金会,当消息传出去之后,吸引了全国各地媒体的注意,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争先赶到了现场。
现在谁不知道王宁是点击保证,只要关于他的新闻,哪怕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都能引起全国注意。现在建立基金这么大的事情,吸引不到媒体才奇怪。
于是,基本上在全国媒体的记录下,王宁在现场签署了一系列合约,并且拉开了高校辅助基金的名牌,从现在开始,这个高校科研辅助基金算是正式确立了。
确立之后,就轮到了记者采访时间。
当宣布记者可以发言的时候,所有记者全都伸出了自己的右手,想要获得提问权限。能不能吸引到读者,就要看自己能不能提问了。
而对于王宁他们来说,哪个媒体有提问权,大概有什么问题自然都很清楚,在现场主持人的带领下,一个个问题抛了出来。
“请问王宁先生,您本人创立科研辅助基金会的目的是什么呢?”
王宁其实不太想回答问题,所以才将主导权全都交给了田成林。以他现在的名气跟地位,一举一动照成的影响太大,可惜没办法,他正在话题中心,哪怕他怎么躲都没用。听到问题之后,他只能打开自己的话筒,回答道。
“其实很简单,我本人也算是一名学者,知道想要在科研上有一定成果比较困难。尤其是年轻学子,他们有思想、有能力,差的就是一些实践机会。我现在成立基金会的目的就是想要帮助他们,在学习之中可以养成思考以及动手的能力,能够不要浪费自己的天赋,能够实现自己的科研目标!”
这个问题其实早就确定,回答到现在也基本上差不多,说完之后,王宁就关闭了话筒。
提问的记者是自己人,自然不会继续纠缠,道谢之后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然后,接着又有一位记者站了起来。
“王宁博士,作为一名知名人士,您应该也知道慈善基金行业的一些乱想,您怎么能保证您的基金不会有内部问题,怎么能保证基金流向的透明呢?”
王宁再次打开话筒,笑着说道:“这位记者朋友太高看我了,不是说知名人士就知道一切。就像我,我本人对慈善行业其实不太清楚,就像这次成立高校科研辅助基金会一样,在慈善之前我根本不了解慈善行业,所以找了不少慈善行业的朋友帮我完善内容。其实就算到现在,我都不太懂慈善行业!”
慈善行业的事情很不好说,尤其是公众人物,更加不能随便对慈善行业点评。倒不是说慈善有多大的内幕,其实还是慈善行业比较复杂。
每个国家都在强调正能量,正能量是什么?是正确的三观,是能帮助他人的行为,而慈善则是正能量中很重要的一环。
慈善的根本是什么?取得一定地位的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种目的不管放在哪个国家都没有问题。所以慈善事业没有任何问题,也很难有什么问题。
然而慈善毕竟是一个行业,是行业就有内幕,就有潜规则。更别说慈善这种不太透明,又很容易掌控大量资金的行业,其中有太多太多漏洞可以钻。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