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的活儿往往也是共享的,比如某商家低价出一笔钱,打包一堆小艺人过去表演或是做广告,人也不在乎请来的到底是谁,反正就图个热闹,演完了大家一起分钱。被人提起都是“超级声音那帮人”,仿佛他们是以组合的形式出道的,连个属于自己的名字都没有。这种待遇就像是吃大锅饭。
左天扬又问:“我听说前几天你把你们公司大经纪人的脑袋开瓢了?”
还在整理头绪的朱筱桐听到此言顿时一惊,立刻打起精神来。
李希幸坦然地点头:“他缝了三针。”
“是潜规则。”左天扬扭头对朱筱桐解释。
朱筱桐长长地“喔”了一声,了然,对李希幸竖起大拇指:“干得漂亮。”
潜规则这种事,在娱乐圈并不新鲜,其实在哪个圈子里都不新鲜。这说到底是一种交易,只不过交易的载体不是金钱而已。总有人愿意,也总有人不愿意。
左天扬看了眼她竖起的大拇指,凉飕飕地补上一句:“被他开瓢的金勇是郭辉的表哥,他们公司艺人经纪部的总监。”
朱筱桐:“”
她虽然没自己混过娱乐圈,但跟着左天扬混了那么多年,娱乐圈,尤其是选秀圈那些事情她清楚得很。左天扬这么简简单单一点,她马上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李希幸这一酒杯子砸下去,砸开花可能的不光是一个好色老男人的脑袋,更有可能是她自己的前程。
她立刻紧张地问道:“那你们公司怎么说??”
“金勇一进医院就放了话,一定要她吃不了兜着走。”——这话是左天扬说的。
朱筱桐顿时睁大了眼睛。
李希幸看着她的表情,不由一哂。这分明是她自己的遭遇,她却反倒以安抚的语气宽慰起朱筱桐来:“不用担心,他现在被拘留了。”
“哎?”
就在出医院的第二天,金勇兴许是心情不痛快,找了一帮朋友到家里嗑药。此事遭到朝阳区正义群众的举报,那几人被当场抓了个正着,现在还在还在局子里没出来。公司现在都乱成一团了。于是酒会上的闹剧暂时无人有心情来管,阴差阳错的,倒叫李希幸逃过一劫。
这个神转折把朱筱桐听愣了。
她不知道该不该恭喜李希幸的运气还不错,该不该感叹恶人自有恶人报这个风波虽然暂时躲过了,可她隐隐约约有种不太好的预感,或许此事会给李希幸未来的发展写下了麻烦的伏笔
左天扬问道:“公司高层有要封杀你的意思吗?”
“给我下了一些禁令吧。”李希幸有问必答,“没到封杀的程度。”
左天扬了然。所谓的禁令,应当就是短时间内减少李希幸的活动,以及对她下达封口令主要是为了防止她将这件事情泄露出去,造成对公司的不良影响。
到了这会儿,朱筱桐已经大概明白李希幸现在的处境了。
她低头沉思了一会儿,问出了自己的第一个问题。
她问李希幸:“你为什么要找职业粉丝?”
这个问题让李希幸微微挑了下眉。她调整坐姿,从面对左天扬变成了直面朱筱桐。
“我想一辈子做音乐。”她看着朱筱桐的双眼,语气轻松却坚定,一字一顿地说,“所以我得让我的音乐被人认可,并且,赚得到钱。”
朱筱桐愣住。其实这个问题即使她不问,她也能大概猜到答案。而李希幸所说的,分明没有出乎她的意料,却还是让她略感惊讶。
——因为李希幸的这句话说得直白,坦荡,而且至少在那一瞬间,朱筱桐的的确确地被打动了。
如果把这句话换成“我想红”,意思分明还是一样的,效果却完全不一样。至少从李希幸简简单单的几个字里,朱筱桐听得出来,她是真的喜欢音乐,而且她还非常清楚这个游戏的规则——有人认可,有钱赚,她才玩得下去。她有自我,却又没有“我玩爽了就好,你们不认可我都是你们没眼光”的天真。
——她正在为完成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对不起,打断一下。我有点好奇。”左天扬插话:“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索性答应金勇呢?”
金勇好色,被人拒绝了也不奇怪,但被人接受就更不奇怪了。因为他开出的条件的确够诱人——他来当李希幸的经纪人。从一个不受宠的大锅饭成员一跃变成公司力捧的对象。不说一定会大红大紫,至少,给了她一条实现梦想的捷径。但她非但没有紧紧抱住这根粗壮的大腿,而是一酒杯把大腿砸进了医院。
这个问题问得有些冒犯,李希幸却没有生气。她淡淡道:“我对艺术是有追求的。”
左天扬挑眉。片刻后,他笑了笑,说:“喔,我明白了。”
他摊手,表示自己想问的问题全都问完了。
“可就算我答应做你的粉头,我能为你做的事情也很少。”朱筱桐说,“职业粉丝,再怎么也就只是粉丝而已。”
如果打个比方,粉头就像是古代男人娶的大老婆,在后院负责管家,把一众小老婆看看好,把日常生活打点清楚。而经纪人就像是古代的大管家,负责对外的经营,打理外面的生意。如果大管家把家底亏空了,大老婆再贤惠也变不出躲花儿来。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说金勇是一根粗壮的大腿,那朱筱桐可能只是一根腿毛而已。
她说的这一点,李希幸显然很清楚。
李希幸凝视着她的双眼,认真地说。“有,就比没有好。”
——有,就比没有好。
朱筱桐怔怔地看着那双写着认真的眼睛。。
她忽然想起新约马太福音里提到的一个故事。
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去做生意。第一个仆人赚了十锭银子,于是国王奖励他十座城邑;第二个赚了五锭银子,于是国王奖励他五座城邑;第三仆人害怕丢失那一锭银子,一直放在手帕里没有拿出来,于是他带回来的还是只有一锭银子。国王非但没有赏赐这第三名仆人,还命令这第三个仆人将唯一的那锭银子交给第一个仆人。
这个国王做完了自己的赏罚决定之后,说了一句名言。
——他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这个故事常常被人称为马太效应,在经济学中也有类似的原理,叫做“赢家通吃”。
其实刚刚参加完比赛的选手们,互相之间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比赛名次和目前暂时的人气差距所带来的真正影响是——公司给的待遇和资源的区别,会让他们未来的差距越来越大。于是弱者越弱,强者越强。
——倘若不愿意就此坐以待毙,他们就必须比别人更加努力才行。
第七章()
朱筱桐一觉睡醒,看见一条未读消息,点进去一看,是李希幸发来的。
李希幸给她发了一首歌。
朱筱桐于是点进去听。
那是一首李希幸自弹自唱的歌。
李希幸的歌很有特色,就像她这个人一样。她的音乐里没有那些流行的、嘈杂的元素,又或者是因为录音条件比较简陋,旋律是她自己用吉他弹奏的,所以加深了这种印象。她不是愤怒呐喊的摇滚歌手,也不是情感浓郁的爵士歌手,所以她很难在相遇的第一秒、开口的第一句就牢牢地吸引人们的目光。可假若静下心认真倾听,她有时阳春白雪,有时明媚鲜活,她的音乐真的能够打动人心。
听完之后,朱筱桐问她,这歌是你自己写的?
李希幸回答,是。
朱筱桐捏着手机纠结了一会儿,打下一行字:为什么给我听?
但她打完了却并没有把这个问题发出去。过了一会儿,她删掉了这行文字,重新打了几个字发过去。
“很好听。”
李希幸回她:“谢谢。”
昨天晚上,李希幸发出邀请,希望她能做自己的职业粉丝,但是却被她拒绝了。虽然从理智上来说没有什么比职业粉丝这份工作更适合她,既有趣,又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而且也有钱赚但她还是拒绝了。
因为她已经不想再涉足这个圈子了。
可虽然她拒绝了,李希幸却并没有就此放弃。李希幸说,希望她回去之后能再考虑一下。而今天,她又给她发了一首歌。
朱筱桐等了一会儿,以为李希幸还会再说点什么,但是李希幸并没有。她们当天的对话就这么结束了。
第二天,李希幸又发来了另一首歌。
从那天开始,李希幸每天都会给朱筱桐发一首自己的歌。
朱筱桐总是在晚上洗完热水澡以后,打开音响,播放李希幸今天发来的歌。李希幸的音乐就像是阵雨过后清亮的溪水,缓缓流淌着,洗涤她一天的疲惫和烦躁,有时候还会给她带来一些创作的灵感。
她只是听歌,并不多说什么。李希幸也只是给她发歌,没再提过职业粉丝的事情。
就这么过了一个礼拜。
朱筱桐收到了六七首新歌之后,在某个周末的晚上,她忍不住了,主动给李希幸发了一条消息。
朱筱桐:“你到底写了多少首歌?你写一首歌要多久啊?”
李希幸很快就给她回复了。
李希幸:“看灵感吧。有些歌是以前写的。”
朱筱桐:“哦厉害!”
李希幸:“如果你再不答应我的话”
朱筱桐:“啊?”
李希幸:“那我就只能”
朱筱桐:“什么?”
李希幸:“把我的黑历史都翻出来给你了。”
朱筱桐:“”
朱筱桐看着聊天记录,忍不住笑了。她回想起了自己曾经的那些黑历史。
就在不久以前她刚翻出过早年的文档,她曾经用四五百字描写男主角美丽的容貌,用的辞藻那叫一个魑魅魍魉,以至于她自己重看的时候吓得直打哆嗦,根本不敢细看就马上关掉了。
几句调侃的交谈,让李希幸在朱筱桐心目中的形象已经不再是电视里的艺人那么遥远了。
李希幸正在给吉他调音,手机震动,她拿起看了一眼,是朱筱桐发来的。
“你的黑历史是啥?有点想听啊。”
李希幸微微一笑,想了想,打了一行字给她回过去。
——“听了要负责的。”
信号另一端的朱筱桐看到这条消息,吓得脸一热手一抖,手机掉在了床上。
然后她开始对着手机出神。
她本来以为她拒绝了之后李希幸的邀请之后这件事情就该结束了,却没想到李希幸出乎她意料地执着。这让她不由想起以前曾经看过的一些香港警匪片。
那些警匪片经常有类似的套路:一个曾经在黑道叱咤风云的人物,金盆洗手退出黑道之后,又被看中他才能的黑老大挖掘出他尘封的过往。为了拉他入伙,黑老大以破坏他现在的宁静生活为要挟,逼他见面。见了面以后,又用威逼利诱的手段让他重新入伙。
当然,她不是什么黑社会,追星也不算什么黑历史。她只是不想再重来一遍了而已。
她想着刚才和李希幸的聊天记录,一会儿笑出声来,一会儿又忍不住叹了口气。
=====
酒会上的事情发生之后,李希幸被公司取消了短期内所有的活动,并且暂时控制了她的所有公共平台社交账号。一来公司希望她好好冷静冷静,二来也是担心她乱说话,造成对公司不利的影响。
即使李希幸在比赛中的名次不拔尖,然而她的才华是有目共睹的。金勇在江湖上摸爬滚打那么多年,早已混成了老油条,并不是个不学无术的裙带之臣。他看人的眼光和捧人的手段都可谓老辣。他愿意将李希幸收之麾下,并不是见色起意,甚至应该倒过来说——他看准了李希幸是可塑之才,想要把她挖到手里,然后才是利用职务之便顺带占点便宜。却不曾想,在某些方面,他还是对李希幸看走了眼。
这世上有人妒能,有人惜才。于是有人落井下石,就有人雪中送炭。
李希幸第一次听说职业粉丝这个词,是从公司法务部某大姐口中听到的。
大姐从比赛时就很欣赏她,她出事以后,大姐给了她不少建议,其中有一条就是建议她找个职业粉丝来管理她的粉丝群。
大姐说:“你可别小看了粉丝经济。往俗了说,粉丝就是你的衣食父母。往雅了说,谁不想被更多的人欣赏和认可?你要是能找个靠谱的人帮你打理粉丝群,就算你的事业暂时不如意,曝光率低,好的管理者也能帮你维持住粉丝的粘性和活跃度。”
大姐说,要找人打理粉丝群,重要的就两点。一个是能力,一个是人品。有能力的难找,但人品好的就更难找。
大姐说,为什么说人品好重要?因为在粉丝群里,接触金钱的机会太多太多。那些居心叵测的人,追个星都能发大财!她做了十几年法务,这种事情看得多了,她自己还经手过几个案子。
以前还没有“众筹”这种经过美化包装的词汇,大家都很直白,就叫“集资”。选秀明星的粉丝是最有机会集资的。
零几年的时候选秀比赛采取直播的形式,选手晋级要靠观众们花钱投票。于是粉头们都在贴吧里公布一个号,让全国粉丝汇款,说好了集到的钱全部用来投票。比赛每周一次,人气高的艺人的粉丝一周就能集个上百万。钱是收到了,实际上集了多少,怎么用的,用了多少,都很难说。因为根本就没有人监管,大家全都靠爱发电。
追星的粉丝们大多年纪小,天真,不懂人心险恶。某选秀艺人的粉丝砸锅卖铁集了许多钱,可比赛的时候该艺人还是因为票数太低被淘汰了。还没等汇了钱的小粉丝们生出疑心,负责集资的粉头竟然率先振臂高呼,坚称电视台有黑幕,票数作假!他们明明集资了上百万用来投票,最后的票数却只有几十万,一定是电视台黑心昧了票数,要给其他的艺人让路!于是小粉丝们群情激奋地在网上发帖开骂,到处宣扬黑幕论,团结地把炮口对准了电视台!电视台不肯背这个黑锅,一怒之下发了封律师函,那个振臂高呼的粉头立刻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比赛的时候投票要集资,比完赛也有许多集资的机会。
为了应援偶像,粉丝们需要设计、制作统一的应援会服、灯牌、横幅等等道具,这都需要筹集会费。这些账目倒是会在网上公开,可随便贴一张转账的截图,或是拍一张的照片,也没人会去求证。全国后援会统一制作的会服,一口气跟服装厂下了上万件会服的订单,竟能卖到单价五六十元一件。利润之巨,真不知活活气死多少白手起家的淘宝卖家!
集资的名义五花八门,只要有创意,天天都能想出新的名目来。集资给偶像送礼物、集资买广告位贴偶像的照片、集资雇花车给应援活动增加气势等等等等小粉丝们出不了力,于是出钱总是格外积极。
这种事情虽然肮脏极了,经纪公司也不是全然被蒙在鼓里,可只要不涉及他们自己的利益,大多时候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毕竟管起来也麻烦。
但有的时候事情太严重,就变成了能上社会新闻的诈骗案。
以前某公司办一场拼盘演唱会,几个人气特别高的选秀艺人都来参加。这种多艺人参加的拼盘演唱会,粉丝群往往都集资一起订票,为了保证座位能连成区域,方便给自家偶像造势。某粉头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