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老师是首辅-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拜托大夫,一定要救下这孩子。”青辰有些紧张道。

    大夫便拟着药方边道:“不瞒大人,这孩子患的不是一般的发热之症,所幸大人您发现及时,喂他喝了些桔梗汤,这才缓解了些。否则便是神医李时珍在这,怕也是回天乏术。眼下这情形,草民也只能尽力而为,好不好得了,便要看他的命了。”

    “孩子还小,拜托大夫务必尽力而为。”青辰说罢,又吩咐了衙役去辅助他熬药,然后便将谢文元拉到了一旁,轻声问:“外头情形如何?百姓们可是都进来了?”

    谢文元犹豫了一下,还是无奈地点了点头,“都在堂里赖着不肯走,非要大人开仓放粮……”

    “我去看看。”

    谢文元忙拦到她面前,“大人莫去!人群中怕是有些不怀好意的……”

    青辰按了按他的肩膀,声音平静而坚定,“我是元江知府,是这些百姓的父母官,岂能害怕直面百姓?”

    说罢,她理了理官袍,然后便往公堂去。阳光落在她的身上,投下一道纤瘦却显得坚定的影子。

    青辰到了公堂,衙役们立刻便挡到了她的身前。她站到了案台之后,明镜高悬的牌匾下,面对着百姓。

    人群中有几人见知府大人终于现了身,嚷嚷道:“元江受了雹灾,官府如何还不发放赈粮,难道要眼睁睁地看我们这些百姓饿死吗?”

    “是啊是啊,身为元江知府,却不理我等死活,算什么父母官?”

    “我们要开仓放粮!开仓放粮!”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青辰见此情景,只忽地拍了一下惊堂木,道:“大家先静一静,听我说。”

    百姓到底是百姓,只听这一声惊堂木,本能地便安静了下来。青辰便顺势道:“元江府出了事,虽是天灾,但只要是发生在元江府,就是我元江知府的责任。是我的责任,我就会给大家一个交待。不管用什么办法,你们相信我,我都会尽最大的努力,不让你们饿肚子。但是,请你们给我一些时间。”

    此时,人群中有冒出一个声音,“听说知府大人是靠巴结宋阁老才坐上这个位置的,你有什么能力不让我们饿肚子?”

    话音落,百姓们窃窃私语声立刻响起。大家齐齐看向眼前这位清隽的知府大人,目光中透出疑惑和不信任之色。

    青辰的睫毛微微一眨。她猜到了直面百姓并不容易,尤其还有白莲教徒从中作梗,但她没有想到,他们会如此直接地出言羞辱她,从她的人格和能力上对她做出最直接的打击。

    孟歌行,果然是够狠。

    谢文元一听就急了,“住嘴。公堂之上的岂容你等胡言乱语,造谣诬陷。给我将这些造谣生事的人拖出来,杖责五十!”

    “等一等。”青辰却是开口拦住了他。她不愿意以权势和武器来迫使他们屈服。

    “宋阁老是我的老师。”她微微吸了口气,而后继续道,“但他也是大明的内阁次辅。他的能力和品性毋庸置疑,这一点全天下皆知,饶是有一万张口,也诬陷不得。本官受朝廷之命,赴这元江任知府,能不能治理好此地,本官也不必与你们以口舌相争。只你们有千千万万双眼睛都可以看着,倘若我治不好这元江府,叫你们大多数人饿了肚子,我必当着你们面,摘下头上这一顶乌纱帽。”

    停了一下,青辰继续道:“我不瞒大家,官仓里三年前就没有粮食了。但是现在没有粮食,并不意味着以后没有粮食。我答应你们,会尽最大的努力让大家有粮过冬。”

    人群中的大多数人被说动了。

    一个人说的话是不是打心底发出来的,从她的目光其实很容易看出来。

    可还是有人要继续闹事,“大家莫要听信他的缓兵之言,总之今日见不到粮食,我们就不走!”

    “我不是让各位走,只是担心你们站久了会累。大家就地坐下吧。”青辰说罢,竟下令让人端来了水,分给百姓们喝。而她就坐在公堂上,开始处理她的政务。

    眼前的这一幕,不仅百姓们看傻了,闹事的白莲教徒看傻了,府衙里的连谢文元在内的官员都看傻了。

    百姓们坐下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保持了安静,他们虽对这位知府大人是否能让他们吃饱过冬还心存疑问,但他们开始愿意相信她了。因为他们没有忘记,在田埂间,他们总能看到这位知府大人的身影。

    如果她不是心系百姓,又怎么会三天两头跑到田里去呢。

    府衙内的情景,白莲教的人很快便转述给了在门外悠哉喝酒的孟歌行。

    孟歌行听了,眼睛都有些直了。

    这个沈青辰异于常人他是知道的,但不知道她是如此异于常人。

    开了门让大家进去不说,竟还让大家都在公堂里坐着,她甚至还能够安心地办理公务?

    官仓里没有粮食他是知道的。早在去年他就打过官仓的主意,没想到一探之下竟发现一颗粮食也没有。所以他知道沈青辰是放不出粮来的。

    放不出粮来,她就没法向百姓交待。

    他原以为她会以其他理由来狡辩拖延的,可没想到,她竟然对百姓们都说了实话……堂堂一个知府,跟全府的人说自己没有粮食,那他这官威还往哪搁?

    不过,他倒是佩服她敢说真话的勇气。比起那些欺上瞒下,谎言误国的官要好多了。

    有点意思。

    日头渐渐西斜。

    知府衙门内,打后院来了人来向青辰报,孟歌行的弟弟,治好了!

    青辰点了点头,搁下笔,对着堂下的人群道:“我知道你们当中有白莲教的人,去告诉门外的孟歌行,他弟弟生了病,现在治好了。我会把他送到府外,让他把他接回去吧。”

    凭孟歌行喜欢闹腾的性格,这么热闹的场面,他应该是不会错过的。此刻必是在门外某处看热闹呢吧。

    谢文元很是不忿地补了一句,“再一并告诉他,他今日所为,叫大夫进不了府衙,差点耽搁了他弟弟的命!”

    门外的孟歌行很快就收到了消息,脸上的笑意瞬间便收了起来。

    她打开了大门,原来是为了让大夫进去给他弟弟治病?

    “吩咐下去,让百姓们散了吧。”孟歌行沉思片刻后,凝眉道。

    不久后,公堂内的百姓们终于散去。

    随后,按青辰的吩咐,一个身材强健的衙役背着孟歌行的弟弟出了门,将那孩子还给了孟歌行的手下。

    孟歌行扶着弟弟上了马车。临走前,他在马车里回头看了一眼知府衙门。

    人潮退散后,通过大门终于能看到里面的情景,只是他看不清里面的人。夕阳斜斜地落在屋瓦上,吊起的兽首檐角微微泛着金光。

    沈青辰,算我孟歌行欠你一条命。

    依旧坐在案几后的青辰看着府衙由喧闹恢复平静,终于长长地舒了口气,揉了揉两侧的太阳穴。

    “大人劳累了。”谢文元边说着,边奉上一杯热茶。

    青辰接过茶,啜了一口。今日却是真是太疲惫了。为官不易,她今日可算是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

    讨要粮食的百姓们虽然走了,可是缺粮的问题依然存在,亟待解决。

    没有存粮,又借不到粮,眼前的难题,就只剩下最后的一条路。

    “去帮我把袁松请来。”

    谢文元知道她本就在为粮食的事烦心,经过今天这事后,她心里一定更加着急,“大人还是先歇歇吧,这粮食的事总不是一时半刻能解决的,莫要累坏了身子……”

    青辰摇摇头,看向他,“我想到解决的办法了。”

    谢文元疑惑地看向她。

    “一年,两稻。”

第139章() 
所谓一年两稻;即是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内种两次稻子;能得到两次收获。稻子的生长和成熟;与日照关系很大;日照时间越长;成熟越快。如今的大明朝;在最南端的海南岛地区已经实现了一年收获两次甚至是三次稻子。

    而在云南省;百姓们虽也有尝试,但很少有成功的。这与稻子的品种、气候、种植方式等等都有关系。因为成功是偶然现象,所以大多数百姓并不指望一年能收获两稻;因此也并不选择成熟期较短的稻子品种,之前他们所种的稻子,就是得等到秋末才收获的品种。

    而现在青辰要做的;是要保证一年两稻在元江府的土地上都取得成功;而不是只有偶然。只有这样,元江府的百姓们今年才有粮过冬。

    一年两稻;通常是夏天收获一次;到了秋天再收获一次。可如今已是快到九月了;离过冬仅剩三个多月的时间。也就是说;现在播下去的种子若是不能在入冬前成熟;那等气温低到了一定程度,稻子依然会被冻死。

    青辰面对的难题是;她必须说服百姓们再种一次稻,而且要保证这一次种植可以获得收成;否则元江府的百姓就将再一次经历绝望;这将是比遭受雹灾还要巨大的打击。

    因为人的信心,是经不起再三的摧残的。

    若真的到了那一步,青辰这个知府,就很难再取得百姓的信任了。以后想要在治理这个地方,那便是难上加难。

    打定了主意,青辰便请了两位擅于观看气象的人来问询,得知今年云南的冬天来的不早也不晚,但所幸气温应该不会很低。有了这个前提,接下来便要尽人事了。

    谢文元很快就把袁松领来了。

    青辰跟袁松说了自己的想法,“一年两稻势在必行,只是我们的时间有限。所以,我要你尽快改良稻子的品种和种植方案,务必在九月初让秧苗下地。”

    袁松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元江府这么多百姓今年有没有粮过冬,就看这一条路走不走得通了。他低下头,声音沉稳地应了句:“是,大人!”

    云南的四季不似京城那么分明。

    到了九月中,草木的叶子也都还是绿的,秋风也并不那么萧瑟。云南的时光流转好像比京城要慢,季节的过渡也是慢悠悠的。

    元江府本年的第二茬秧苗已经下地了,袁松到底没有辜负青辰的期望。

    元江府的稻田放眼望去,又是绿油油的一片。雹灾时没有被砸死的稻子也进入了最后的成熟期,稻穗一条条结得十分饱满,杆子都被坠得弯弯的。

    这样大片的绿和金黄并有的现象,在元江府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见到。

    百姓们起初听到官府要他们再种一次稻子时,心中是疑惑与不信任的。他们从小就生长在田地上,从来也没听说到了九月这原本该收获的季节,还可以再行插秧。

    可当青辰将袁松培育出来的秧苗分发给大家,并让大家种下地,教他们如何种植,半个月后这些秧苗长势飞快时,他们开始有一些相信了。

    一年两稻,也许真的可能。

    三个月后,时值十二月,岁末。

    京城已经开始飘雪,天空总是灰蒙蒙的。紫禁城的朱色城墙,在多雾寒冷的空气中,已是不复鲜艳。

    而在千里之外的云南大地上,虽气温有所下降,天气却依然晴好,常常有艳阳高照。

    在孕育希望的稻田里,元江府的百姓们九月才新种下的稻子,成熟了!

    在与青辰开了一次雹灾的玩笑后,对于她的绝处逢生,老天爷没有再插手干预。原本就属于她、属于元江府的丰收,这一次,终于如约而至。

    不但是丰收,还是大丰收。粮食把百姓们家里的粮仓填满了,把空置了三年的官仓也填满了,便是连田鸟、田鼠的肚子都填满了。

    谢文元向青辰汇报统计数据的时候,整张脸都笑成了一朵花,这几年来,元江府何时报过丰?年年欠收,最怕的便是统计结果出来的这一天。可今年,不一样了。

    现在沈大人走到哪,都有百姓夹道欢迎,给她送菜送鸡蛋。他们还给她编了段歌谣称颂她,街头巷尾的孩子都在传唱。

    云南巡抚程远志收到元江的喜报后,也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不仅仅是因为他借出去的三百两银子,还因为心中感到了欣慰。

    本来就该是这样子的。愿意努力的人,就总会得到回报。

    今年是他到云南的第一年,沈青辰算是给他送了份大礼——元江府一年两稻全面种植成功,也便意味着云南省明年都可以借鉴复制,这对于百姓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此时的程远志还不知道,对于他自己来说,也是大大的好事。在云南省的奏报由快马送到京城后,京城的旨意很快就下达了——程远志治理云南有功,着其升任兵部尚书,即日赴京上任。

    青辰把三百两银子送到巡抚衙门的时候,宣旨官刚刚宣完旨,程远志还有些反应不过来。他刚到云南才几个月,马上要回到大明的权力中心了。

    “下官给程大人道喜。”青辰道。

    程远志笑笑,诚恳地实话实说道:“沈大人,是你的功劳,我这是沾了你的光。”

    “下官只是做了份内之事,不敢居功。这是下官向大人借的三百两银子,现在连本带利,如数奉还。”青辰边奉上她欠的三百两银子和利息,边道。

    程远志看着她平静而清隽的脸庞,摇摇头道:“不必给我了,你留着就是。”

    青辰正有些纳闷,一旁的宣旨官接着道:“沈大人也在这,那正好了,我便一道把旨都宣了吧。元江知府沈青辰,跪下接旨——”

    青辰愣了一下,转头看了眼一旁的程远志。

    程远志只但笑不语。

    只宣旨官宣完了旨,青辰才知道,她又升职了。

    程远志原是云南巡抚兼布政使,现在他被调回京城,这两个职位便空了出来。而她,就接任他的是下一任的云南布政使!是正三品的官员!巡抚是个临时的官职,云南省因地处偏远,通常由布政使来兼任巡抚,或是不设巡抚,只以布政使来统管一省。

    青辰年纪轻轻,却已是封疆大吏!

    等宣旨完毕,程远志立刻笑道:“方才是沈大人恭喜我,现在换我给沈大人道喜了。”

    回元江府的路上,青辰的心里一直是乱的。

    她不知道,元江府如何遭受了雹灾,百姓们如何到府衙来闹事,她如何施行一年两稻,最后稻子又是如何丰收,这些情报都已在第一时间送到了京城,送到了皇帝朱瑞的手里。

    程远志和沈青辰都是朱瑞赏识的人,兵部尚书之位有了空缺,他第一个想到的接任的人就是程远志。而青辰在云南立了功,又是他打算好好培养的人才,接替程远志也就顺理成章。于是也没有跟内阁商量,两份升迁的旨意由朱瑞自己拟好并下达了。

    青辰年纪尚轻,任巡抚恐难以服众,他便先让她任布政使,只要他不派新的巡抚来,那她就是云南的一省之首长。

    程远志依照圣旨,匆匆收拾了一番,便拖家带口离开了巡抚衙门,往京城去了。而青辰也在谢文元的帮助下,由元江知府衙门搬到了更大、更气派的云南藩司衙门。

    变化之快,连她自己都还没能回过神来。

    直到她站在藩司衙门的石阶上,看着北面的远山没入落日的余辉,无数人家的炊烟袅袅升起,才反应过来,她的肩膀上有了更大的责任。

    ……

    大丰收后,云南省很快就彻底入了冬。

    不同于京城的大雪纷飞,这一块南方的大地上还是晴天暖阳居多,只是气温也降得要穿上厚厚的衣裳了。

    青辰当上云南布政使后,将谢文元提升了一级,带到了布政司衙门。管一府与管一省是不一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