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老师是首辅-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在等待。

    ……

    另一头,宋越出了赵府的大门;上了马车。

    可马车并未驶回宋府;而是朝京郊去了。车轮辚辚碾过一路秋尘,最终停在了京郊的一间房舍前。

    这是一间很普通的房舍,坐落在一片绿竹旁,朴素,有些萧凉。

    两年前,宋越曾带青辰来过这里,渡过了他们之间最难忘的一次亲密时光。

    这房舍定期有人打扫,虽是近两年没人住了,但还是很干净整洁,仿佛时光凝固在了他们上次离开之时。

    宋越下了车,在门口静静立了一会,“老张,你到村子里的农家去歇脚吧。今夜我住在这里。”

    车夫看着他的背影,只觉得那背影有些孤独,“大人,我帮您先升起炉子,烧了水吧。”

    “不必了,我自己来。”

    车夫走了。宋越进了屋里,看着这熟悉的一切,又想起青辰在时的情景。

    窗边,案几前,圆桌旁,床上,仿佛都有她的身影。打开窗子,那个他特意为她做的秋千也还在,静静地悬在空中。

    经历两年的风雨侵蚀,它看起来已经有些旧了,就像褪了色的回忆。

    他在屋里静静坐了一会儿,然后起身,卷起了袖子。他到院子里劈柴,把柴火抱到灶台旁,又取了打火石,准备生火。

    可昨夜一场绵绵秋雨,让柴火变得很是潮湿,他点了很久都没有点着。

    最后,还是没有点着。火没有升起来,他没有热水喝,也不能做吃的。

    茫然地看着这些,后来,他只在屋门口的台阶上坐了下来。

    从夕阳渐渐落下,到月亮慢慢升起,再到浮云逐渐遮了月,星子亮了又暗……他坐了很久很久。

    车夫悄悄回来时,看到的就是这般独坐的他。

    在他的印象里,宋大人的时间很宝贵,从无功夫像这样浪费。他几乎没有缺点和弱点,处理任何事情都冷静而游刃有余,好像总是能立于不败之地。

    可现在的他,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任秋风把他的袖子吹得飒飒响,看着孤独而脆弱。

    他看不清大人的表情,只是能在夜色中,隐约看见他眼眶旁,有什么东西在微微发亮。

    两年前,大人与沈大人来的时候,脸上满是笑容,心情不知道有多好。可现在的他……

    他能感觉得到,不论是两年前沈大人离京,还是这次回京,宋大人都会变得心情低落,不爱说话。

    旁人也许看不出来,可他日日接送大人,清楚得很。

    今日到赵府前,大人还是一切如常。可到了此时此刻,他就变成了这样,难道又是因为同样出现在赵府的沈大人吗?

    大人这段时间很忙,会经常见宫里的那位,感觉好像是要做什么事情了。而且,那应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唉。”躲在一旁的车夫轻轻叹了一声,别过头去。

    大人这般久坐吹风,对身子不好的,他看了心疼。

    *

    自赵府一场不成宴的聚会散后,青辰再次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公务上。

    每天,她都把自己弄到又累又困才入睡,不许自己去想其他。

    作为户部侍郎,她回京以后推行的粮政已经初见成效。各省按着《袁氏农书》上的方法去耕种,稻子的长势都很良好。

    《袁氏农书》经过三次修订扩编,对栽培方法、耕作制度、果树嫁接、施肥、防虫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让百姓们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一年两熟在南方的大多数省份都实验成功了,在果树嫁接上,也已有人成功实现了李树与枣树的嫁接。总之,大明的生产技术得到了全面的改进。

    可以预见不久后的将来,全国的粮食亩产会比以往的任何一年都要高。

    朱瑞看到各省的奏报,很是开心,专门召户部的人去表扬了一番,尤其是对青辰。

    青辰回京五个月了,朝中对这位新晋大员已经很是熟悉。她在户部梳理了很多问题,提出了改进办法,随着政绩的积累和皇帝的一次次表扬,青辰已经成为朝中名副其实的新贵要员,举手投足都引人注目。

    甚至是,朝中已有传闻,她将是明年补入内阁的热门人选。若真是能入了内阁,那她将会以二十四岁的年纪成为大明历史上最年轻的阁老,比当年宋越入阁时的二十七岁,还要早三年。

    大明朝堂,将会又出一个奇迹。

    当然,朝中也有其他呼声很高的入阁人选,那就是徐斯临。作为当了二十年大明内阁首辅的徐延的儿子,子承父业似乎也理所当然。

    不过对于入阁一事,青辰并没有放在心上。

    她关心的,还是山东夏粮报欠一事。

    半个月前,赵其然去了山东。得知他走的消息时,青辰才突然想起来,到赵府谢恩的那天,宋越曾说过他要走。只是那日情绪起伏太大,她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如今想来,却觉得有些凑巧。

    山东夏粮报欠的问题,她已经研究了一段时间了,却是没看出什么名堂来。赵其然此番去山东,显然不是表面上向朝廷交待的那样,去查某个官员。

    那宋越让他去山东做什么呢?

    还有,徐斯临前些日子正好也去了山东,他与此事又有什么关联,她也很想弄清楚。

    ……

    这日,青辰去了都察院,找到了徐斯临。

    徐斯临这阵子好像有些忙碌,她几乎没怎么见到他。

    他坐在官署里,原是在写着什么,见到她来了,立刻搁下笔。

    “看看这是谁来了。”他站起来,咧着嘴对她笑,迎她进屋。

    待青辰坐下后,他假装看了看周身,“今日出门前是不是嬷嬷给我塞了什么招福的灵物,把你送到我这来了……想我了啊?”

    只她还没有说话,他就说了一箩筐,看他夸张的模样,她不由笑了笑,“徐斯临,你的高兴也太隆重了。”

    他嘿嘿一笑,漏出洁白的牙齿,“换了旁人是不会的。你不一样。”

    线条分明的笑脸,眉眼依旧俊朗。

    回京后,两次见面,青辰总觉得他比从前要成熟了许多,也从容了许多。以前他的情绪都写在脸上,高兴,不高兴,别扭,生闷气,紧张,让人一眼就看得出他的心情。

    现在他褪去了不少冲动稚气,让人觉得他的人也变得柔和了。虽然还是爱开玩笑,但这种半正经的玩笑,并不让人觉得反感。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是奇妙的。曾经与他相处时,青辰常会觉得紧张,不知道接下来他会做什么。奇怪的是,两年过去,她感觉与他相处轻松多了。

    “徐斯临,我有封信,想让你帮我交给明湘。”

    昨天夜里想完山东的事,青辰就连夜写了一封信。一是她很久没有与明湘写过信了,二是她想借机试探一下徐斯临,看他与山东那边到底有什么关系。

    他笑着点了点头,“我猜也是因为明湘。父亲管得严,她如今还不太方便出来,要不还能与你见一面,我再想想办法吧。”

    青辰摇摇头,“不要为难了。明湘如今是你的姨太太,只要她过得好就是了。我知道你很照顾她,谢谢你。”

    “又来了。”他叩了叩桌面,“沈大人能不能换一句口头禅,别这么见外啊?”

    青辰抿了抿嘴,“好。”

    “刚才的话没说完。”徐斯临道,“虽然猜到了你来找我是因为明湘,但我这心里,还是忍不住要失望啊。跟你商量一下,下次见面,能不能不先说明湘?”

    “……”青辰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

    “不说话是默认了啊。”他笑笑。

    “好吧。”青辰的心思还在试探上,便道,“听说你最近也挺忙的,在朝里也没怎么见到你。”

    他点点头,“嗯。都察院最近事儿有点多,有时候还得出外派,我不常在官署里的。今天是你……是我运气好。”

    说罢,他自顾一笑,然后好像忽然想起什么,“该不会你之前还找过我,我却不在?这就亏大了……以后要是想找我,还是到我家去吧。散了朝后我一般都在家,戏园子酒楼那些地方都不去了……我是不是变得很乖?”

    他笑得眉眼弯弯,一双眼睛又黑又亮,闪着光。

    青辰不置可否,只又问:“好像我刚回来的时候,你就在山东,一个多月才回来。山东那边有什么事吗?”

    他摇摇头,“也没什么事。以前的一个案子,最近大理寺重审了要改判,我去了解些情况。十多年前的事了。”

    “噢……”青辰又道,“我还没去过山东。山东那边好吗?我刚去云南的时候,云南有些乱,贫民不少,白莲教的人也多……”

    “每个地方总有些贫民的。山东,还好吧……”

    “哦。”

    后来,青辰与他又随便聊了两句,接着就告辞了。

    徐斯临有些不舍得她走,问她要不要晚上一起用膳,她委婉拒绝了。

    他也没再强求。

    眼下他还得处理一些事情,等把事情都处理好了,明年顺利地入了内阁,他就可以把精力都放在她身上了。

    青辰离开了都察院,脑子里却还在想着她与徐斯临的对话。

    徐斯临看起来一点问题也没有,可就是这一点问题也没有,反而让她觉得有问题。

    夏粮报欠,徐斯临身为都察院佥都御史,在面对青辰这户部侍郎时却只字不提,好像是要刻意避开这个话题……

    难道真的跟徐家有关系吗?

    如果山东省今年不是欠收,而是丰收,那山东省以丰报欠,除了能少向朝廷缴纳税粮外,还不用把粮食缴入山东各地的官仓。更甚者,他们还可以以救济百姓为名,开仓放粮,放多少,百姓又得到了多少,这其中的可做的文章就大了。

    山东承宣布政使司不仅包括山东,还包含了辽东半岛,是个大省,这丰收和欠收相差的粮食,可不只是百石千石……

    赵其然此时去了山东,一定也是因为这件事。而他,向来是听宋越的。

    那她要不要去找宋越问清楚?

    与感情没有半点关系,纯粹为了公事,为了大明,为了吃不上饭的黎民百姓……

    可是,只要看见他,心里又会疼得不得了。

    *

    有一封信打山东寄到了宋越的府邸。

    是赵其然来的。

    ——山东六府,两府欠,四府丰。

    宋越派赵其然去山东,就是让他查山东今年粮食所得情况,果然,与他料想的相差无几。

    山东今年虽经历了几次小灾,但对粮食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今年总体而言是丰收的!

    而他们报给朝廷的情况是欠收,很显然,是有人中饱私囊。

    山东省那么大,下辖近一百个县,虽赵其然是都察院佥都御史,对于查探这些事情经验丰富,人脉也广,可查得具体情况并不容易。其一是各县亩产不同,有丰收的,也有欠收的,不好统计,其二是官府对百姓征税的比例也不同,无法按所征之税倒推粮食产量。这么多的县,要是一个个统计再精确计算,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得到的结果还未必准确。

    因为,无法保证没人造假。

    有人既是要贪,况且贪得还不少,那势必需要自上到下的相互配合。山东省的大部分官员,早已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利益链条。身在这链条中的人,骄奢淫逸惯了,谁也不愿意将到手的利益再让出去,故而一个个嘴里的话真假难辨。

    赵其然之所以能了解到情况,那是因为原本处在这个链条中的一个人——郑贵妃。

    郑贵妃来自山东,郑家是山东的百年世家,祖辈许多人曾任山东的官员。现在,郑家虽已不是这链条中重要的一环,但还是了解了很多情况。

    这就是宋越当初要与郑贵妃合作的原因之一。

    郑家能从这里面分一小杯羹,有利可图,按说郑贵妃不至于如此。可对于她而言,钱财不是最重要的,那大明的皇位才是。

    又因为宋越手中握着她曾写下的情诗,所以她只能先为他办事,以表合作的诚意。

    对于她来说,徐延太老,且太过老奸巨猾,他的势力盘根错节,是个很不好掌控的人。就算他日徐延扶持她儿子上了位,到时候这朝中是她说了算,还是徐延说了算,那都是未知数。

    况且,徐延是惯贪,是奸臣。他日她儿子当上了皇帝,这天下所有的财富就都是她儿子的,徐延要贪他们娘儿俩的钱,她不允许。徐延想要坏了娘儿俩的社稷,她也不允许。

    与其这样,她不如选择比徐延聪明,比徐延年轻,又没有徐延那盘根错节的势力的心系天下的宋越。自从宋越以情诗反将她一军起,她就知道,她没有选错人。

    还有就是,宋越有欲望,他想要扳倒徐延,想要大明海晏河清,甭管是为公还是为私,有欲望的人最好利用。

    郑贵妃不知道,对于宋越来说,同样如此。

    在他眼里,她一样是个充满欲望的人。

    山东以丰报欠的情况,其实不是第一次了,早在三年前,他就已经察觉了这个情况。只不过在今年之前,山东确实接连大灾,没有给想要贪的人多少可乘之机。今年就不同了,今年风调雨顺,可贪之财只多不少。

    所以,郑贵妃这枚棋子,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而至于山东的贪污与徐延有何关系,如何利用这件事扳倒徐延,郑贵妃与赵其然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全盘计划,只有宋越自己清楚。

    如今已经摸清了山东的情况,接下来他还需要办一件事,这件事也需得郑贵妃帮忙才行。

    把信笺搁到了灯盏上烧掉以后,宋越就站了起来。

    他要见郑贵妃。

    ……

    宋府门口,青辰犹豫了很久,还是叩响了大门,“麻烦通传一下……我找宋大人。”

第158章() 
看门的小厮进去通报了;不久后出来;道:“沈大人;宋大人出门了;不在府里……”

    “不在?”青辰回头看了看门口的马车;“可宋大人的马车还在这……”

    她告诉自己;今日来找他;只为了公事,再无其他。

    既来了,就得见上面;问清楚。

    “噢,”小厮有些措手不及,但还是很快答;“大人……大人今日是乘别的马车出去的。”

    别的马车?他方才明明不知道宋越出去;又是如何知道他乘了别的马车?

    种种细节,实在不是她想留意;只是真的漏洞百出。

    青辰苦笑了一下;不想见她;所以从不曾撒谎的他也撒谎了吗?

    也罢。

    那一个“好”字;于他来说;应该就是话已说尽了。

    是她着急,失了分寸。

    不过就是绝情二字;倒叫他演绎得如此认真,如此细腻。

    “多谢;那我先走了。”青辰对那小厮笑笑;转身上了马车。

    马车里,她一言不发。

    沿途的银杏早已变成金黄,只等有缘的风一刮,叶子就四散飘零。

    过了一会儿,她撩开车帘,对车夫说了声:“去镇抚司衙门。”

    马车启动,驶离了这一处熟悉而又陌生的府邸。青辰想,他们足足用了近三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一段“擦肩而过”。

    真是让人心力交瘁。

    宋越,如你所愿,从此以后,你我再无瓜葛。

    ……

    此后不久,宋越出现在了门口。小厮见了他,只道:“大人,已按您的吩咐跟沈大人回了。”

    “她可还说了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