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季不太好意思,缩缩脖子,直接找个借口出门去了。
李季今年也十六了,是个大小伙子了,要是往常,有人肯教肯定是屁颠屁颠凑上去跟着多听点。身为男人这种事情不怕知道的多,怕的反而是什么都不懂娶了媳妇洞房的时候丢丑。
可一想着跟二狗子一起听,李季就浑身不自在,为啥有这种想法其实也说不明白,大冬天李季一肚子闷火不知道怎么发泄,一路溜溜达达到了村口。
用袖子扫去村口大石头上的雪,李季抬起一条腿坐上去望着那雪白的山发呆。
那里是二狗子生活十年的地方,也是二狗子念念不忘动不动就要去的地方。
“这山上有啥好的,豺狼虎豹会吃人,又种不得田的。”李季抄着手一腿搭在石头上,佝偻着腰歪着脑袋想着这个他怎么也想不明白的难题。
坐了两刻钟,再多的热乎气也被冰石头拔没了。李季看着小雪又洋洋洒洒的下了,站起身抖了抖了雪,打个寒颤才反应过来自己这是冷了。
所以说想事情不能太入神,幸亏反应过来了。
晃荡着往回走,刚好见到李巧儿也在往他家走。
“咋了?”李季问道。
“四叔啊,这么回事,家里饭做好了,娘让我过来喊爹一声。”李巧儿笑着回答。
李季看看天儿,这还是上午呢:“这才啥时候就吃饭?”
李巧儿反应一下才道:“冬天哪有吃三顿饭的,俺们家两顿。”
冬天不干活,也就不容易饿,所以村里一入冬基本都是吃两顿饭,一来省粮食,二来大雪寒冬的,都喜欢烧热炕窝在炕上一躺躺一天,这才叫享受,谁乐意受累去做饭?
李季愣一愣,把这茬忘了,其实家里吃三顿饭也是李季太喜欢看二狗子的吃相了,再加上二狗子的习惯一旦养成就改不了,就跟上山一样,吃惯了一天三顿,到了饭点李季犯懒不做饭,他自己就去厨房把饭做出来了。
李季抖抖袖口,跟着李巧儿一起回去。
李季本以为这时候二狗子还在“学习”呢,哪成想一进院二狗子刚从鸡屋里出来。手里握着两枚鸡蛋,一见到李季就开始笑,不出声,就是牙支棱着也不知道他在美啥。
“你水生叔呢?”
“喝茶呢。”二狗子握着鸡蛋走近李季,“今天下蛋早,我听见鸡叫,真的有。”
一般鸡下蛋都是在中午或者下午,早上下的不多。
李季伸手摸摸,还是温热的,这大冬天鸡蛋凉的很快,还温热显然是刚下。
这冬天鸡蛋容易冻裂,所以随时都要听着点声音,若是晚了半个时辰鸡蛋就冻了。
“行,今晚咱们蒸鸡蛋羹吃。”
进屋李水生还在喝茶,肚子都大了两圈了,看到李季笑着开口说话都带着水音儿了。
“回来啦,二狗子其实贼聪明,两句话就懂了,亏你还这么煞有其事的把我请过来。”
李季只是笑笑不说话,李巧儿也不懂他们在说个啥,只是叫李水生回去吃饭,李水生离开后,李季端起李水生的茶碗看看,基本看不着茶色了,这两刻钟的功夫是喝了几道水了。
李季没好意思问二狗子学了啥,翻找出瓜子儿,放炕桌上嗑瓜子儿打发时间。
第17章 购买年货()
这日子过着眼瞅着就要过年了,年前的时候亲戚朋友少不了走动,越是临近过年,送礼的小辈就越多。
李季是村里的大辈,送礼的当然少不了。不过送的礼物都不是什么重礼,之前的礼物都是送给年岁大威望高的长辈,送到李季这里的基本就是个过场。
村里倒是发生了一件大事。其实村子就这么大,有点影响的都算作大事。
赵家赵钱前几年卖出去的闺女回来了,家里穷卖妻典子的事情虽然不常见,但也不罕见,谁家没饭吃了,或是想要给儿子吃点好的,就把闺女领城里找个牙婆介绍卖给城里富贵人家当丫鬟,得几两银子够家里好吃好喝好几年。
这赵钱人如其名,拢共就生了俩闺女,大女儿赵珍珠,二女儿赵翡翠,前几年家里也没病没灾的,就想去城里吃顿烤鸭,又嫌弃太贵,瞒着媳妇把大闺女赵珍珠卖了,买只烤鸭回家,家里剩下的一家三口胡吃海塞吃完了才悠哉悠哉的说是卖姑娘换来的。
为此当年村里可是闹了好一番笑话,赵钱媳妇拿着鸡毛掸子绕着村子打了两圈,哭闹了好几天。
可是人卖了就是卖了,不能追回来,孩子也已经坠入奴籍,回不来了。
若是家里条件揭不开锅了,卖个闺女村里人都理解,可像这种为了一只烤鸭卖闺女的,村里说道了挺长时间,说道是说道了,没多久也就忘了。
这赵钱也算是遭了报应,姑娘一卖婆娘肚子里再也没有给过动静,家里守着个小女儿赵翡翠,紧巴巴攒着钱寻思着等长大了招个女婿好传宗接代。
谁也没成想,这被卖了的赵珍珠回来了,而且不知道这些年经历了什么,竟然进了县丞家里伺候县丞的闺女,成了千金小姐身边得脸的大丫鬟。
在普通人眼里,当官的天,伺候当官的下人也都是了不起的贵人。赵珍珠得宠,特意让她年前回家看看爹娘,是恩典,也是荣誉。
赵珍珠带回来不少好东西,都是村里见不着的,她爹妈也是乐开了花,逢人就说他家大闺女有大出息,富贵了也没忘家里。
这种事情有的人一辈子都瞧不见,一个个都过去看看,城里给当官人家当大丫鬟的赵珍珠现在什么模样。
李季原本是不打算凑这个热闹的,可是作为村里的大辈不去有点说不过去,只好拉着二狗子过去走个过场。
此时赵钱家可以说是里三层外三层全是过来看的,赵钱夫妻俩一脸的喜气,赵钱媳妇更是头上簪着绢花,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家是在嫁闺女呢。
瞧见李季来了,站在外面的小辈自发让路,让李季进去。村里长辈本来就没几个,李季带着二狗子直接走进去。
此时的赵珍珠正做炕上,被几个女人围在中间一口一个宝儿肉儿的叫,亲昵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群亲妈。
瞧见李季来了,赵钱媳妇忙给赵珍珠介绍:“你应该记不清了,这是你李季四叔,他身后跟着的是你李嫣姑当年丢的儿子,还没有大名,都叫他二狗子,你就叫他二狗哥吧。”
赵珍珠也没站起来,礼貌的点点头,分别叫了一声。
李季打量一眼赵珍珠,她身上也不知穿的什么布料的衣服,只觉得看着柔滑反光,漂亮极了,手里还捏着一张丝绢帕子,头上簪着四五个发簪,坐直了身子叠着手,一副大户人家的做派。一双眼睛倒是带着十足十的高傲,也确实有高傲的资本。
李季在打量赵珍珠,赵珍珠同样在打量李季,看过了李季又看看李季身后的二狗子,她整个人都是一愣,好像想起了什么,可又实在想不起来。
赵珍珠喊过了人,又笑道:“当年走的时候李四叔年龄还小,现在长大了我都认不出来了。”
说话谈吐都跟村里人不一样,只是跟长辈说话站都不站起来,难免落得失礼。村里人没那么大规矩,却很重辈分。
周围站着的人似有不满却没人敢说,接着又是一番夸人的话。
李季就是来走过过场的,认了人就谎称有事回去了。其实李季倒是挺理解赵珍珠的,当爹的为了一只烤鸭就把她给卖了,换做是李季,肯定是这辈子死都不愿意回家了。
只是男女的想法终究不同,有的女子心软,心里会找千万种理由给父母开脱,然后在主子面前得脸了以后多给家里送些银子接济,不过看赵珍珠的样子显然不是这种。
被人夸着一脸高傲,面对长辈不咸不淡,那里像是回家探亲的,分明是回家报复炫耀的。多亏了她爹为了一只烤鸭把她卖给别人家为奴为婢当牛做马,否则怎么能成就她去给官家当大丫鬟?
别人家的事情李季不去参合,眼瞅着就要过年了,少凑热闹,自家过得好就行。村里人都开始置办年货了,再穷的人家也是要过个好年的,少不了吃些好的,乡里会有个小集市,能买点东西,李季也是无聊,带着二狗子一起去。
集市就一天,村里至少一半人都去,这一路上浩浩荡荡可热闹着呢。去集市上的人女的多,基本都是当妈的带着儿女去凑个热闹,看看孩子们都喜欢吃什么,买点零嘴回来,毕竟过年了,平时再拮据也要大方些。
李季跟二狗子说两句话,就听到耳边老娘们还在谈论赵珍珠的事。
“你们是不知道,那赵珍珠一回来可娇气了,爹妈叫她名字都不应声,非说她是县丞府里的大丫鬟,县城大人赐的名字叫如月。”
“还真有这事,不就是个名字吗?咋父母叫她本名就不行了?”
“哪是因为这个啊,我看那个赵珍珠根本就是不认爹妈了,她回来时拿回来不少好东西,最多的东西是三只烤鸭,这不是臊她爹脸来了嘛?要我说这丫头去城里时间长了,根本就没把自己当老赵家人。”
“啧,富贵了也不能忘了祖宗啊。”
闲话从来都不是稀罕事,特别是在冬天,没有农忙,闲来无事相互说点别人家闲话打发时间。东家长李家短的,看谁家不顺眼狠狠的骂两句就舒坦了。
要说坏其实谁都算不得坏,就是不知道积口德。
李季心里想着,这都为了只烤鸭把人卖入奴籍了,还想着人家不忘祖宗,卖只鸡还知道以后下蛋跟自己没关系了,咋,闺女都卖了还想抓着不放。
带着二狗子走的快了些,口袋里只放了三百个铜板,家里啥都不缺,这回顶多是买点零嘴。
最近家里条件好了,二人嘴巴也越来越馋了,上次在城里买的那些零嘴都快吃完了,这就到集市上多囤点。
这是乡里年前最后一个集市,尤其热闹,不光有常驻的小贩,还有一些普通人家过来卖个自己家里多出来的东西,牲口什么的都有,甚至还有几个在孩子头上插跟稻草,这意思就是卖孩子。
李季目光从那小娃娃的脸上滑过,捯饬的倒是挺干净的,只是脸上带着菜色,显然是家里快没饭吃了,所以才到了卖孩子的地步。
李季叹口气,这种事情朝廷都不管,他哪管得了。
一路走过去,卖什么吃的都有,还有一摊上是卖药糖的,什么口味的都有,瞧见里面有橘子味的,李季砸砸嘴,凑过去打听价格,两个铜板一个,有点贵,李季就买了四块,跟二狗子一起尝尝味道。
李季伸手递过去一块,二狗子想都不想就张开嘴,将药糖含进嘴里,说了声甜。
跟二狗子相处越久,李季就愈发喜欢二狗子的性格,有一说一,简单明了。虽然不爱说话闷了点,可讨人喜欢。
按理说这药糖都是小姑娘或者孩子喜欢的,只是李季小时候没怎么吃过,趁着有钱就多买了些。
又去买了蜜饯和炒好的瓜子、花生,因为俩人都能吃,所以一下子买了很多。
爆竹没买多少,李季不喜欢玩这个,买一两串定时放了就是,那些其他的炮仗就没买。幅字买了俩,大门一个房门一个,剩下的啥都没要。
有卖财神爷和灶王爷的,以往家里没买,是因为没钱,今年有钱了李季站在摊子前犹豫了一下,没买。二狗子就是家里的财神爷、灶王爷。更是家里的吉祥物。有他在李季不觉得自家还缺什么仙儿。
有什么新奇的小玩意也都买了不少,二人将铜板花的差不多了,大包小裹的满载而归。
往回走的时候引来阵阵侧目,过年是喜庆,多买点东西好,可也没见过买这么多东西的,要是孩子多,疼孩子还有情可原,俩大老爷们买这么多还都是吃的。村里不是没有条件好的,可条件好点有点银子的,也不会像他们家这么败家,都是仔细着攒着怕以后出什么事。
“我说四叔啊,买这么老多东西啊。”村里有个岁数稍大点的女人走快点凑过来。
李季笑道:“我俩都贪嘴,好这口,所以就多买点。”
第18章 我们永远一起吃饭行吗()
“那也不能买这么多啊。”说话的女人自己都替李季心疼,“这么多东西得多少钱啊,虽然我是晚辈,可好歹比你多吃两年饭,这有银子的时候不能乱花,万一以后有点啥事总要留个应急的银子,而且娶媳妇也要钱不是?”
只能说人家是热心肠,说的也是好话,不过李季打小就是个爱享受的人,穷的时候还把玉米卖了换成大米吃呢,更何况是现在有点小钱了。
“这不是头一回俩人过日子嘛,多买点好吃的,再说二狗子在山上也没少吃苦。”
这么一说那女人劝说的声音停下来了,点点头:“也是哈,再说二狗子这岁数来年十九了,该娶媳妇了,这二狗子一成家肯定要搬出去的,虽然你是长辈可也是比二狗子小两岁的大小伙子,跟新媳妇住一起说出去也不好听。”
这话让李季心里堵得慌,笑着没说话。
在旁边默不作声的二狗子突然来了句:“不娶媳妇,他就是我媳妇。”
李季脸色一变,抬腿直接踢了二狗子屁股一脚,这浑话在家里李季还能当没听见,在外面哪能乱说。
“乱说啥,亏我还找人教你咋回事,合着你还没学明白。”李季笑容尴尬的跟女人解释,“我之前跟二狗子说媳妇就是给他洗衣服做饭睡一个炕上的,他就认定我是他媳妇了,怎么教都跟没听见似的,拗的邪乎。”
那女人听了笑的合不拢嘴:“哎呦,哪个小伙子小时候不犯浑啊,二狗子也就是山里长大的还是孩子心思,想我家你侄孙子,小时候还非说长大娶我这个娘当媳妇呢,现在咋样?给他娶个媳妇都快把我这个娘忘了。”
李季心里更堵了,干笑两声打个招呼快走了两步。
距离乡里本来就不远,两刻钟的功夫就走到了。到家里把东西都放炕上,俩人先上炕暖和暖和。
二狗子看着躺在炕上的李季,轻轻的问了句:“你生气了?”
“没有。”李季的语气很淡。
二狗子更不自在了:“我以后不说了,你别生气,我都听你的。”
二狗子从来都是话不多,今天说这么多是真的怕李季生气了。
李季脑子乱,满脑子都是那女人跟他说过的。二狗子娶了媳妇二人就分开了,有了新媳妇,生个娃娃,李季说是长辈,其实就是出生晚了点罢了,放外面不知道的都以为他是二狗子的弟弟。
要是亲生的四叔,住在一起有点闲话但也不会怎样,可不是亲生的,二人相处的时间也就一年半载的,李季怎么也没资格在二狗子结婚以后还跟他住一起。
一想到这个李季就没有来的烦躁,可他又不知道咋回事,爹死的早,没人教他,他又不好意思问别人,就这么钻牛角尖似的想着,烦躁的厉害。
李季没有回答,二狗子却很执拗,伸手抓住李季的手,一字一句,十分认真的表达着心里的想法:
“你不让我说,我不说;你不让我做,我不做。我不让你生气,你别生我气,我都听你的。”
李季还在走神,听这话回头一瞧,这孩子眼睛都红了。
李季忙坐起身,看着二狗子那眼里的不安恨不得给自己两巴掌:“你这乱想个啥,我说啥了?没事了,我就是走神想事情,没生气,乖啊。”
听李季这么说,二狗子这才缓下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