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城略-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民百姓听说不过叹一声红颜薄命,感慨一下这位传说中肖似先皇后甚至如果活得久一些说不定就成真皇后的绝色美人怎么跟她姨母一般短命?算上独孤秀和废帝的皇后独孤如意,这独孤氏的女子莫不是跟皇宫犯冲?要不然为何这一个个跟“皇后”俩字搭边的都没好下场?

    对于司徒凝冰的命运,大多数人也就是看个热闹,唯有少数人明白司徒凝冰的死意味着什么!徐又功就是这少数人之一,他比任何人都希望司徒凝冰能多撑几年,至少要活到他的新主公李嘉懿正式登基,否则她这一去,连接司徒氏与李氏的纽带就断了,她又没有一儿半女留下,掌握着天下大半兵马的司徒信还会放着唾手可得的皇位不要让给已经沦为外人的李嘉懿?徐又功以己度人,换了是他,便是自己女儿活的好好的也是放不下这九五尊位的。若司徒信真起了这个心思,最后鹿死谁手就难说了!

    “世子会不会想到这一点?”徐又功不怀疑李嘉懿的智慧,只是……想起司徒凝冰的容貌,他着实有些吃不准,那样天下无双的美人,又有叫万千男儿惭愧的智谋胆略,天妒红颜伊人早逝,便是世子也会伤心的罢?万一伤心太过,一时不察也不无可能。“要不要提醒世子一声?”徐又功为此苦恼不已。

    为此苦恼的并不止徐又功一人,依附李嘉懿的官员门客们有不少都看出了主母亡逝给自家主子带来的危机,他们也同徐又功一样犹豫着要不要提醒自己主子?当然,有人能看出危机也有人能从危机中看到机遇。司徒凝冰还没死,已经有不少人家瞄上了安国公世子夫人的位置,甚至想送自家女儿给李嘉懿做妾的也不在少数。

    这些人当中最活跃的非陈国公元天保莫属,他自忖有一个姿容端丽,德容俱佳的女儿,纵然出身比不得原配,可怎么说也是当世名门,给李嘉懿做填房亦够了。况且司徒氏和李氏从前是盟友,可皇位只有一个,司徒信手握六十万雄兵,怎肯轻易让人?在他看来两家如今已成对立之势,只不过暂时没撕破脸罢了。便是司徒氏不死,李嘉懿也会寻求新的联盟,他们京兆元氏够不上联盟当个得力臂膀却绰绰有余,自家女儿的希望还是十分大的。就算当不上正室只要能进李府,生下儿子,以后的富贵前程谁又说得准?

    元天保的算盘打得不错,想法也合情合理,可惜他千算万算终究输在不了解李嘉懿,也小看了司徒信。

    他派去李府名为探问世子夫人实为探李嘉懿口风的使者直接被管家打发了,连李嘉懿的面都没见到。元天保以为李嘉懿这是碍着在司徒信眼皮底下,不能人家女儿还没死他这做女婿的就与人商量续弦之事,司徒信翻起脸来说不得这长安城又要换主人。

    于是元天保自认体贴的要替李嘉懿寻一个好借口,也不用多复杂,古往今来还有什么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名正言顺?安国公病了这么些时日,谁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他是指望不上的。元天保便将目光投向了安国公夫人王氏。

    要与王氏接触自然不能他亲自出马,且王氏远在陇西,叫元夫人胡氏千里迢迢奔赴陇西不仅吃相难看,说不得还要叫李嘉懿看轻,为长久计元天保再心急也只能旁敲侧击。

    名门士族的好处就是亲戚多姻亲多,元夫人不宜出面,可元家大奶奶卞氏正是陇西太守祝夫人的外甥女,由祝夫人出面当这个传话的人是再好不过。

    元天保与妻子胡氏商量好对策,由胡氏出面对儿媳妇卞氏耳提面命了一番,卞氏有意在公婆面前卖好,自然是满口答应,回了自己院子就迫不及待的给祝夫人写信,写好后又送去给胡氏过目,由胡氏出言修改了一番才命人快马加鞭把信函送去陇西。

    虽然如今的天下分崩离析群雄割据,不过幸运的是胡氏的信函还是顺利送到了祝夫人手上。只可惜对于胡氏所求之事,祝夫人实在爱莫能助。倒不是她顾忌与司徒凝冰的那几分交情,而是胡氏的信来晚了一步,王氏这会儿已经离了陇西正在赶往长安的路上。祝夫人哪怕再想跟安国公府攀上转折亲,也拉不下这个脸拔腿去追王氏。不过祝夫人不想白白错过这个不仅能与王氏攀亲而且还能卖个大人情给陈国公府的机会,于是乎她立刻给胡氏回了一封信,命人务必以最快的速度送去陈国公府。

    祝夫人是这样想的,既然王氏动身去了长安,自己来不及与她提元家小姐的事,那就索性让元夫人与元小姐在路上候着王氏,装作巧遇的模样。王氏那性子最好糊弄不过,只要元小姐好言好语的把她哄好了,等她回府见了快死的儿媳妇自然就能想起元小姐来,到时候无需陈国公府倒贴,安国公府自个儿上门提亲,岂非更有脸面?待两家成了亲家,陈国公府怎么会忘了自己这个出谋划策之人?

    不得不说祝夫人的算盘比起元天保也不遑多让,只是可惜她跟元天保犯了同样的错误。正如元天保不够了解李嘉懿,祝夫人也并未真正了解过王氏。司徒凝冰确实不是王氏理想中的儿媳妇,或许王氏曾今盼过她早死以便能再换一个合乎自己心意的儿媳妇,然而相处日久,王氏越明白司徒凝冰这个儿媳妇的好,甚至在知晓了李嘉懿的“隐疾”之后,王氏对司徒凝冰一直都心存愧疚。这时候的她听闻儿媳妇命不久矣的消息,估计要难过怜惜那么一会儿,随后才能想起给李嘉懿续弦之事,只是这人选怎么也轮不上陈国公的嫡女。

第二百六十一章 摆布() 
王氏未到长安,李嘉责率领的五万兵马却在日夜兼程之下赶到了定襄,与守城的司徒霁华内外呼应把周兴所率十万乱军和五千突厥骑兵一起包了饺子。司徒霁华没想到援兵来得这样快,本来打得是坚守城池耗光周兴粮草,待他不得已撤军之际再出城追击痛打落水狗的主意,李嘉责这一来也不用等了,司徒霁华当机立断打开城门。一场血战下来周兴五万兵马只剩下不到五千,随着所剩不多的突厥骑兵一起仓皇北逃,找他干爹突厥人去了。

    打了胜仗,李嘉责却丝毫不敢怠慢,在城内休整一夜,第二天一早就率军奔袭雁门关,兵贵神速他要在突厥人还未反应过来之前把他们赶回草原!

    不过李嘉责之所以这么急着夺回雁门,大部分确实是出于战略考虑,中原再怎么乱也绝不能叫外族趁虚而入,这是底线!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李嘉责的姨母,当年在长安司徒氏家庙中忽然消失的无忧,也就是王七小姐——王珏就在雁门关!

    当初他被嫂子打发到雁门关,机缘巧合之下竟遇上了七姨母,更发现了她和如今的突厥可汗阿史那咄吉世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阿史那将姨母从长安掳出,原本是打算带她回突厥王庭,不想姨母刚烈誓死不出雁门关,阿史那无可奈何只得将她囚禁在雁门关内一户民居中,由突厥细作看守,却被他误打误撞不仅抓住了细作还救出了姨母。可怜姨母半生飘零,自觉少时做下的荒唐事无颜再回中原,死活不肯离开雁门,李嘉责拗她不过只得顺着她的意思将她安置在雁门关平宁庵。那时候李嘉责以为自己起码也要跟司徒启明一般在这边关之地历练个三年五载的,说不准等他离开那天姨母也就想通了。历来心宽的李嘉责便没去烦恼无忧的将来。直到周兴作乱突厥铁骑踏破雁门关,李嘉责这才担忧起姨母的安危。

    而让李嘉责记挂的无忧,此刻正被囚禁在雁门郡太守府中,除了没有自由之外,旧情人史毕可汗将她奉若上宾。若是在戏文里两人定然能谱出一曲可歌可泣的旷世之恋,可惜他们之间隔着国仇家恨,有些烈性的寻常女子尚且不会委身突厥可汗,何况无忧出身诗礼传家的太原王氏,名节比性命更重要!

    在太守府的这些日子里,无忧总是时不时的扶一扶发髻上的玉簪,那是她头上唯一的饰物,是她托了这世上唯一还肯认她的亲人——李嘉责,寻能工巧匠把玉挖空了,制成了一柄小巧的匕首!非是伤人只是用来殉国!

    二十年前,作为女子为爱丧节,让王氏蒙上污名,无忧虽愧却不悔。二十年后,面对外夷入侵山河破碎,她却决意以身殉国!私节可丧大义不能丢!这是她的底线!

    只是。。。。。。

    无忧心中始终记挂着一件事,未完成之前她不愿就此了结一生。此事与阿史那有莫大的关联,而此时的处境,他是唯一可以相求之人。犹豫再三,无忧终于唤来阿史那,道出她隐藏二十年的秘密。

    “你说什么?!”阿史那咄吉世豹眼圆睁,又惊又喜的望着无忧,“我们还有一个女儿!”他儿子不多女儿却有五个,他历来不怎么放在心上,左右她们的用处不是和亲就是用来拉拢大臣,好吃好喝的养着就可以了,不像儿子将来要继承他的王位,需要用心培养。然而当无忧告诉他,她给他生了一个女儿,这种喜悦竟比所有儿女加起来都要高兴。

    兴奋之下,阿史那得意忘形的抱起无忧在屋子里转圈,“玉儿!我太高兴了!我们竟然有一个女儿!待我打下中原就封她为公主,赐她最富饶的封地,让她成为我王朝最尊贵的公主!”

    被他抱着,天旋地转中,无忧恍惚回到了二十年前,那时她还是天真烂漫的王家七小姐,而他只是一个萍水相逢却有着致命吸引力的异族人,他们之间有说不尽的话,尝不尽的快乐与甜蜜,足够她坚持二十年甚至一辈子。。。。。。

    只愿来生,他们不再生在异族,也不要生在王庭世家,就做一对青梅竹马的普通小儿女,相守一生!

    无忧无声的落泪,泪珠滚落到阿史那的脸上却如一场冷雨,浇醒了满腔的兴奋。他忽然就停住了,放下无忧,轻柔笨拙的为她拭泪。“玉儿,你怎么哭了?你别难过,我一定会找回我们的女儿,再不让你们母女受颠簸流离之苦!”

    粗粝的指腹摩挲着无忧已爬上细纹的眼角,隐隐的刺痛感让她保持了清醒,不至于沉溺于此时的温柔旖旎。她目光坚定的望着眼前的男人,伸手握住他为自己拭泪的手,“一日见不到我的女儿,我就一日不离雁门。”

    “玉儿你别这样犟,寻找女儿跟你留在雁门压根是两码事,你不肯离开故土与我回突厥就罢了,何苦非要留在雁门这险要之地?你难道不想与我一起征服中原,看我建不世之功成一代英主名垂青史!”

    他把自己说得热血沸腾,无忧那边却已怒膺满腔。她不可置信的望着昔日的情郎,“征服中原?你用什么征服?无非是铁血二字!你眼中只有功名利禄,何曾想过你铁骑踏碎的是我的故土,屠戮的是我的同胞,你还要我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阿史那咄吉世,你何不杀了我!也好过承受这样的酷刑!”

    阿史那不知道自己哪一句话说错了,惹来无忧这样的指责,他妻妾成群哪个敢与他这样说话最少也要挨一顿鞭子,然而无忧是不一样的,那是他做了二十年的梦,放不下舍不得,他只能笨拙的哄着。

    他沉迷于自己的梦中,全然失去了对危险的嗅觉。阿史那咄吉世与王珏还有一个女儿活在世上的消息没用多久就经细作传到了可敦靖成公主耳中。

    丈夫与别的女人有私生女,靖成既不愤怒也不伤心,只想尽快找到这个女孩子。可不是她贤良淑德,而是靖成深知王珏对于阿史那的影响,只要自己把她女儿握在手中,王珏就会任她摆布,摆布了王珏就等于操控了阿史那咄吉世!

第二百六十二章 共同利益() 
靖成长公主的一生可用“无可奈何”四字概括。她生在皇室,贵为公主,然而活得可能还不如一个小家碧玉幸福。她是先帝杨英的妹妹,圣文帝的女儿,可惜她没有妹妹南昌长公主那么好的命,从嫡母独孤皇后的肚子里生出来。相反她的生母十分卑微,只是一介宫女,照着起居注上的说法,就是圣文帝喝醉了,稀里糊涂的宠幸了一个宫女,十个月之后宫女生下靖成难产而死。

    这也就骗骗无知百姓,稍微了解些宫廷内幕的谁不知道怎么回事?不就是圣文帝背着皇后偷腥,提起裤子又不认人。皇后不能明着找皇帝算账,自然把气撒在无辜的宫女身上,能让她留下孩子就不错了。亏得是个公主若是个皇子,估计死的就不止一个宫女了。可即便如此,跋扈了一辈子的独孤皇后也没大度到对别的女人生的孩子一视同仁。

    所以,靖成长公主名为公主处境可能还比不上宫里得脸的奴才。好不容易熬死了已经升级成为太后的独孤皇后,等待她的也不是苦尽甘来,而是被同父异母的兄长像礼物一样打发去了突厥和亲。先嫁给了都能当她爹的染干可汗,生下了阿史那伊,苦熬了二十年,把染干熬死了,她的苦难却还没有结束,她又不得不遵从突厥野蛮的规矩,如同牛羊一般,作为遗产嫁给了继承汗位的咄吉世。

    生活的不幸,磨净了靖成身上所有女人的感性,她如一个溺水之人拼命的想要抓住权力,可是命运对她的耍弄好似没有尽头,她在突厥将近二十年,嫁给了前后两任可汗,数次有孕却没能生下一个儿子,膝下唯有一个只能用于和亲的女儿。没有可以继承汗位的儿子,哪怕她是可敦背后站着一个强大的王朝,也依旧改变不了屈辱的命运——要么死在咄吉世之前,要么在他死后继续嫁给下一任可汗!

    不甘心就这样服从屈辱的命运,靖成选择了跟旧情人韩素联手,劝说始毕可汗对中原用兵。反正那个她为之牺牲了青春年华的国度没有给过她一丝温暖,她又何必在乎这个冰冷国家的存亡?何况,中原的江山已经渐渐不在杨氏的掌控中,既然注定要毁灭,何必假外人之手?毁在她手里不是更好?

    一半为了自保,一半为了复仇,怀着这样的目的靖成义无反顾的搅进了这天下的纷争之中,如一只扑火的飞蛾!

    既然同韩素联手,靖成自然将刚得到的消息告诉了韩素。两人的都是一样的想法,抢在始毕之前找到王珏的女儿!

    正如始毕未料到靖成竟然能在他身边安插眼线一样,韩素做梦也想不到,司徒凝冰的细作此刻正大摇大摆的坐在他身边,光明正大的听着他与靖成的密谋!

    “爹,药已经凉了一会儿,可以喝了。”被杨炎的属下梁中元从司徒凝冰手中“救”出的“玉荷”,她恭顺却又疏离的将要端给韩素。

    自从被靖成以劝说始毕出兵帮助周兴为条件向杨炎换回来之后,玉荷对韩素和靖成长公主这一对“生身父母”并没有太多的亲近,反而一直保持着不远不近的疏离态度。这样的态度叫牵挂了女儿二十年的靖成有些失望,却叫韩素放下了戒心,甚至着力培养玉荷成为自己的接班人。

    他没有儿子,只有这一个女儿,一生奔波只为光复陈国。原本听从姐姐的意见,一力扶魏王上位,杨家的帝王有他陈国的血脉,也算是一种安慰。不想苦心经营二十载,最终却功败垂成!更可恨司徒氏一番话,竟离间了他与魏王!

    魏王占得先机,囊尽江南陈国旧地,他哪敢再回去?说不得他这心狠手辣的外甥为面他日后利用陈国皇子的身份夺权,直接要了他的命!

    走投无路之下,韩素只得出关来突厥寻旧情人,靖成长公主。有了突厥人的帮助,趁着魏王在南边闹得欢,割据河东进而挺进长安,与魏王南北呼应,瓜分中原并非不可能。唯一的问题是他没有儿子,辛苦一生总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