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娃是国之大事-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为三品金紫光禄大夫的唐大人在朝十多年,平日里几乎没什么正事做,这么些年给陛下拟过奏章、写过草案、掌过御膳、盖过行宫

    金紫光禄大夫一职本就是个闲缺,为散官,大事用不着他,小事缺人手的时候拿他去补个漏。唐大人管了多年杂务,至今也没分清自己的职权是啥,能上朝听政都算得上是陛下仁慈。

    正这么神游天外,平时摸鱼从没被抓住的唐大人今天却忽然被年轻的皇帝点了名:“唐大人意下如何?”

    前后左右一小片散官队伍立马挺直了肩背,各个精神抖擞。唐大人把临到嘴边的呵欠硬生生咽下去,心中不由惶恐:陛下我错了,您刚才说什么来着?

    身为朝中的老油条,唐大人深知满朝文武只有自己一个姓唐的,念及此处忙稳住心神,脑子飞快一转——方才议的是江南水患的事,虽他走神了,没听到陛下说了什么,可知道议的是什么事也足够了。

    陛下一向心善,百姓遇上天灾自然是要拨款赈灾的,绝无第二种可能。想明白这点,唐大人向左行出两步,恭恭敬敬答:“臣以为此举甚善。”

    年轻的陛下一向冷面严苛,今日竟破例地在朝会之上微微勾了勾唇,面上浮起一个冷淡的笑,声音也是淡淡:“甚好。今年夏末的选秀名录一事就交给你整理了。”

    唐大人:“”方才议的不是江南水患之事吗?什么时候成了选秀一事了!

    晏回微一沉思,又叮嘱道:“不必大肆铺张,只选三人,填满四妃之位便可。”

    下了朝的唐大人有点心累,走在太和殿前长长的白玉阶上,平时都有好几位同僚上前跟他唠嗑,今天却一个都没有,如避蛇蝎一般离得他远远的。

    这扩充后宫放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件好事,除了一种情况会是例外:皇帝老得不行了——这种情况谁也不乐意送自家闺女进宫,没准刚进宫皇帝就崩了,落不着孩子不说,还得守一辈子活寡;若是受老皇帝宠爱,被带上殉葬那就更苦逼了。

    然而今上年仅二三,身体康健,还是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这点不成立。

    陛下只有他登基那年,后宫被塞了六个姑娘进去,可其中身份最高的也不过是一个正二品特进的次女,被封为德妃。唐大人掰着指头算了算,如今是文和八年,离陛下登基已经过去八年了,这六位妃嫔却没一人提过位分,至今后位空悬。

    八年来,这还是陛下头回亲自提选秀的事。按理说众臣应该上前来可劲跟唐大人套近乎才对,然而此情此景却大相径庭。

    那么陛下想选个秀,为何就没人乐意呢?

    因为这位英明的陛下年十五登基,登基八年,后宫六嫔,却至今没一个子女,也没一个能怀上的妃子啊甚至坊间有传闻说,德妃每每归宁,被双亲问起此事时从来都是避而不答,笑得发苦。

    唐大人不止一次地揣摩“笑得发苦”这词的深意。

    以前陛下还会抬出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天下未安,朕无心顾及小家。”后来边疆在陛下的英明指导下平了叛,中原越来越有钱,各地人民安居乐业。陛下似乎再找不出新的借口了。

    大臣们每每提到立后或是扩充后宫或是传宗接代的事,年轻的陛下就黑脸,众老臣组团苦苦相谏,陛下被逼急了,有那么几次甚至甩袖退朝,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慢慢地,众大臣悟出了味道,同为男人自然明白男人的苦衷,再没一个敢提扩充后宫的事了,却各自起了些歪心思,朝中局势也渐渐看不清了。

    如今陛下忽然提这选秀的事,难不成是多年的隐疾治好了?

    可选秀是要从大臣家中挑姑娘啊,谁家姑娘乐意身先士卒地去试个水?要将秀女名录列出来呈上去,这明显是个得罪人的苦差事啊。唐大人越想越愁,眉尖拧成了深深的川字。

    他正这么胡思乱想着,此时却听到一道女声唤他:“唐大人?唐大人留步!”

    唐大人回头去瞧,见来人是一位身着蓝裳的女官,约摸不惑之年。能在外廷行走的女官不多见,不知是哪位娘娘身边的得意人。想到官员不能与内廷私交的规矩,唐大人心中一凛,立马退后两步,躬身行了个礼,扭头快步就要走。

    却听身后的女官追出了两步,压低声音道:“唐大人,我是太后娘娘身边的菏赜,奉太后口谕与您问两句话。”

    唐大人停下脚步,半惊半疑地望着她。

    这样的情形在一连过了两天之后,唐宛宛便没心情腹诽了,而是逆来顺受:陛下说什么做什么,她都不假思索地应下,反正她说什么都没用。

    连跟陛下同用一个砚台都用顺手了

    李大人的折子里所写的又是弹劾新臣一事,每回都能找出各种鸡毛蒜皮的理由来,晏回拧了眉,眸光极冷。

    大盛建朝二百余年,几大世家树大根深。他们在天子脚下还能收敛着些,可在其故里,百姓只知有世家,竟不知有天子。

    他父皇在位时便大兴科举,拔擢新臣,可多方掣肘之下,只打起个轻飘飘的水花。曾经的新臣熬成了老臣,如今都在太和殿最后排垂首敛目站着,年轻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抱负都被磨了个干净,变得油滑世故,如何能委以重任?

    晏回五年前在外廷建潜渊阁,专挑殿试之上口若悬河文思敏捷的寒门子弟,如今已有十余人,世家出身的一个不要。只可惜这些新臣资历尚浅,晏回纵是有心拔擢也得悠着劲儿来。

    他将这封折子丢到一边,又翻开一本,竟还是弹劾新臣的内容。晏回翻回案首瞧了瞧,果然是李大人的亲家上的折子,妥妥的一丘之貉。

    心中有了两分火,晏回正在暗自思索“天凉了,李氏集团该抄家了”这般吓人的事该如何实施,却见右侧忽然伸过一只白嫩嫩的手来。

    唐宛宛伸笔过来,在他的砚台中饱蘸一笔,滴滴答答在桌案上留下几点墨点子,她随手拿起一张宣纸噌噌擦掉了桌上的墨点,一副驾轻就熟的样子;刚一提笔就写错了字,她也不重写这张,而且将那字涂成个大黑块,眼也不眨地继续往下写。

    这要是放在晏回身上,铁定是不能容忍的瑕疵;可放在唐宛宛身上,晏回连眉头都没皱一下,只瞧着可乐。

    他一笑,唐宛宛便是呼吸一滞,生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对,仰着头小心问:“陛下笑什么呢?”

    晏回未答,心神一恍惚,倒是记起另一事,他发现上回见她时那种怪味道没有了,唐宛宛面朝他说话的时候,还有点贡菊|花茶的淡淡清香飘入鼻尖。

    于是他问:“那丹药你服得如何了?”

    丹药,自然是上回赐下的那治疗口臭有奇效的除臭丹了早被她爹当作御赐之物供了起来,就放在老祖宗的牌位旁边

    唐宛宛慢腾腾眨了眨眼,寻思着自己若是回答“服了丹药”,那就是欺君;若是回答“没服”,那上回自己吃生蒜装口臭的事情就要败露了,结果还是个欺君。

    飞快地权衡了利弊,唐宛宛打掉牙和血吞,挤出一个笑:“已经服了两瓶,陛下赐的丹药自然是顶顶好的。”

    晏回甚为满意:本就是个漂亮姑娘,性子欢实心思浅白,如今连唯一的瑕疵都没了,真真满意得不得了。他又善解人意地补上一句:“回家的时候与道己说一声,再捎上三瓶回去,彻底除了根才好。”

    唐宛宛深深吸了一口气,乖乖应了是。

    *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三回被召进宫,唐家彻底没了精气,连瞧见唐宛宛回了家都有些恹恹,问得没有前两回那么细致了。

    毕竟就算是放到普通人家,相看三回,也就意味着板上钉钉了。何况这又不是普通说亲,哪有转圜的余地?

    离学堂开课还有半日,唐宛宛补完了课业,趁着这最后半天养精神,将妙笔书屋新上市的话本子一口气买了回来。都是新瓶装旧酒的老套路了,她还能看得津津有味。

    “宛宛,你做什么呢?”

    听着这声,唐宛宛一骨碌从凉榻上翻身坐起,赶紧把小话本坐在身下。

    “别藏了。”唐夫人叹口气,唐宛宛动作一顿,微微瞪大了眼睛。她看话本子专爱看苦情女鬼配本分书生、朝中才俊配妖艳狐狸精这类的,以前唐夫人每每瞧见她看这些都会训上两句,非得拿去一字一字过了目才肯还给她,若是里边有一句半句的香艳描写,得,甭想再拿回来了。

    这回却没训她,竟连眉头都没皱一下,唐夫人只满目怜惜地摸了摸女儿软软的发。“娘以后不说你了,你多看点小话本也有益处。”

    唐宛宛嘴巴张得能吞下鸡蛋,深深怀疑她娘糊涂了。

    “前两日我听你三姨母提起她相公的小侄女,就前年还与你一起玩过投壶的那个香叶。”唐夫人唏嘘道:“多好的姑娘啊,却被一个花言巧语的教书秀才骗得团团转,偷拿了家中的银钱补贴那穷秀才,愣是把家里人瞒得死死的。”

    “若那秀才是个好的,把父母之命媒妁之约凑齐,这也就罢了。可这几日却有一个妇人闹上门来,才知那秀才竟是个有妻室的!那秀才在鹿鸣学馆教书,他娘子瞧见秀才换了荷包,心中起了疑,去学馆闹了一通,又顺藤摸瓜找上了门去。”

第74章 夜雨() 
独家发表。防盗比例50%;时间为24小时。唐夫人心神不宁;怕闺女嘴笨不会说话;怕她惹太后生气;更怕她招太后喜欢。心中扭成了一团乱麻,子时的更声响过了,她仍是辗转反侧,怎么都合不上眼。

    “睡不着?”唐大人也没睡着,睁开眼问她。

    “你说太后娘娘召宛宛进宫,到底是为了什么呀?无亲无故的;又不是世家姑娘;太后见她能做什么呀?”

    唐夫人心中没底;越想思绪越混乱,声音发紧地问:“难不成太后从哪儿听说了咱家宛宛嗜睡的名声;觉得女子这般懒散不好,喊宛宛进宫训她两句?”

    唐大人忍俊不禁:“你这想的都是什么?太后娘娘哪有这么闲?”

    唐夫人只能换个方向继续猜;想到上午丈夫说那姑姑问宛宛可许了人家的事,犹豫着问:“会不会是太后想要给她家中小辈说亲?”

    “并非如此。”唐大人眉心拧着;徐徐道来:“太后她老人家生母早逝,并无同胞兄弟;与继母势同水火。当年她入宫后有了今上;一年之内两次提了位分,程国丈不说为女儿欢喜;反倒送了两个庶女入宫;间接使得太后娘娘落了第二个孩子;亏了身子,此后再无子嗣。”

    “这些年陛下无子,程国丈一直都不安分,前些年传出的那‘另立新帝’的风声也与程家脱不了干系。太后娘娘与程国丈几次翻脸,闹得一发不可收拾,与程家几个庶兄关系也差得很。你就说她每年中秋归宁,却从不回程家,一向去的是她外祖怀家,对程家简直是啪啪打脸,如何会为了家中后辈说亲?何况是这坏人姻缘的事?”

    唐夫人悚然一惊,先前便生出个苗头的揣测此时彻底压不住了,脑子里只剩下最差的那种可能,颤着声说:“不会是要给宫里的那一位说和吧?”

    这是唐夫人昨日便有的猜测,昨天她还安慰自己,兴许是自己想多了。可太后今晨便唤宛宛进宫,这又留了宿,怎么看都不寻常。

    唐大人和她想到了一处去,长叹一声:“我怕是啊。”

    “咱家宛宛已经定亲了!三个月后就要嫁人了!”唐夫人气得眼眶通红:“外臣之女哪有留宿宫中的道理!太后娘娘她、她”唐夫人不敢妄议皇家,只好避重就轻斥道:“这不是坏咱家宛宛的名声?”

    唐大人见妻子掉了眼泪,忙温声安抚:“你先别往坏处想,兴许太后就是闲得无聊了,想找个姑娘进宫逗逗趣,住上几天也就回来了。”

    这般轻飘飘的安慰劝不了唐夫人,见妻子仍在掉眼泪,唐大人一咬牙:“若是事情真的成了那样,老爷我就是拼着头上的乌纱帽不要,也得在圣旨颁下之前把咱宛宛嫁出去!”

    “这样不合适吧”唐夫人惴惴不安,一会儿觉得此法会得罪皇家,一会儿又想着女儿的幸福为重,彻底没了睡意。索性翻身坐起,越过丈夫下了床,挑亮了灯芯,坐在灯下看了一整晚的黄历,想着如何才能将原先定好的大喜之日往前挪挪。

    *

    唐大人这话说得硬气,然而世事变幻无常,指不定哪儿就出了差错。

    次日一早,唐宛宛还没回来,唐家人刚吃过早膳,便迎来了一位客人。来人是个约莫不惑之年的妇人,穿着一身绛紫色衣裳,打扮规矩,却显得有些老气。

    这家便是跟唐宛宛定亲的人家,姓冯,两家是去年定的亲。

    “亲家母怎么上门了?”唐夫人昨夜几乎一宿没睡,脸色有些差,勉强挤出个笑迎了上去。

    唐宛宛及笄前两年就时常有人上门提亲了,可她的性子却被哥姐几个惯娇了,又有点缺心眼,唐夫人掌家多年,知道这大宅院人情往来,做什么都费事,不愿女儿去那大户人家拘着性子,便专门往那落魄些的书香门第挑拣。

    这一来二去三般说和,便挑中了冯家。

    一来这般的书香人家明礼知事,一切按规矩来,那些大宅院的腌臜事就少些;二来冯家人事简单,跟宛宛定亲的冯知简乃是家中嫡次子,上头只有个嫡亲兄长;三来冯夫人与唐夫人多年手帕交,各自成亲后虽来往少了,可总比寻常人家亲近;四来唐宛宛乃是低嫁,将来也省得受气。

    唐夫人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算准了女儿嫁去冯家不会受委屈。冯家自然也乐意,最大的原因便是一条——京城传闻:唐家的姑娘各个福相,据说有得道真人给唐家的姑娘批过命,说她家的姑娘都是实打实的旺夫旺子旺宅相。

    甭管这等传闻是从哪儿传出来的,也甭管是不是真的,有个喜庆的说法总是好的。再加上唐宛宛看着娇憨可爱,跟时下流行的清冷孤高不是一个款儿,冯夫人真是越看越喜欢。

    然而,这对未来儿媳的喜欢也到此为止了。冯夫人今日就是来退婚的。

    刚坐下,冯夫人便做出一副为难的模样:“淑华你也清楚咱俩的交情,若不是我实在没了法子,也不会为了这事上门给你添堵。”

    “到底是何事?你直说便是了。”唐夫人忙问。

    冯夫人又是为难:“我当真是想与你家结亲的,可昨日有个跟知简同岁的姑娘忽然上了门,说是老太爷过世前给知简定下的娃娃亲。十几年前的事了,谁知道是真是假,我真是死活不想让她进门,可当家的不同意啊!淑华,你瞧瞧这可如何是好?”

    唐夫人的目光先是诧异,后又慢慢转凉,紧紧抿着嘴角望着这个多年的手帕交。

    冯夫人被她这眼光看得有点怵,可儿子的婚姻大事半点不能马虎,有了这等决心,便梗着脖子说:“我听闻昨日宛宛被太后娘娘传进了宫?还留宿宫中了?这一留宿啊定是被陛下瞧上了,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啊!”

    不待唐夫人回话,冯夫人便噼里啪啦说了好一通:“宛宛就要进宫当贵人啦,她被太后传进宫是昨天,正好我家昨天也来了个跟知简指腹为婚的姑娘,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这等巧合定是天意啊!”

    “你”唐夫人心中又恨又恼,脸色青青白白,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昨日的荷赜姑姑一行人纵是再轻车简从避人耳目,可终归是从宫里行出来的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