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种田之美食大亨-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大哥,你快看,我会写我的名字了!”常浩将木盘端到正在摘菜的余清泽前面,问道:“你看我写得对不对?”

    “我看看。”余清泽看了一眼,小少年写的字还有些散,形状也还不是很好看,但是确实写对了,他便伸出大拇指,表扬了他一下,“写对了,很棒!”

    这两天,有空闲的时候,俩兄弟都在地上写写画画的,余清泽是知道他们已经学会了的。

    常浩高兴昂头,问道:“我哥也会了,那晚上可以教我们新的字吗?我哥的名字?”

    余清泽:“可以啊。”

    等到吃完晚饭,常浩拿着一块木板和柴火头欢快地奔向余清泽。余清泽提笔,哦不,拿起柴火头准备写的时候,忽然想到‘乐’是有繁体字形式的,不像‘常’和‘浩’,繁体字跟简体字是一样的。

    他下不去手了。纠结了一秒,他转头看向常浩期待的小眼神,问道:“不如我们先学爷爷的名字,等我办完事回来,我再教你哥的名字?”

    常浩想了一下,爷爷的名字也是要学的,便道:“好。那今天可以学三个字!”

    常爷爷名叫‘常大山’,简繁一体,非常适合拿来教学。

    余清泽愉快地在木板上将‘大山’俩字和笔画顺序给写了出来。

    “爷爷的名字笔画这么少呀?”常浩很惊奇,‘大山’耶,加一起才六划。

    余清泽笑,“对,因为这两个字都是象形字,你平常比划东西很大的时候,是怎么比划的?”

    “就这么啊。”常浩张开双臂做了个大大的动作。

    余清泽道:“你看你把你的胳膊伸直,再把双脚打开一点,是不是就跟这‘大’字很像了?”

    常浩将脚打开一些,看看自己的身体,又看看木板上的‘大’字,很震惊,“一样的!”

    正好这时大健来叫余清泽。

    “好好写,我出去了。”余清泽笑着摸了下小少年的头,出门去了。

    村长已经将秀才老爷请来了,此时正在堂屋里喝茶,家里的其他人村长都让他们先到老屋或者厨房里待着去了。

    余清泽这是第一次见到秀才老爷余家耀。

    斯斯文文的长相,身材清瘦,肤色比其他村民要白皙不少,但因为最近农忙,脸上能看出有着挥不去的疲惫,即便这样,他身上那种读书人特有的文雅气质,却仍是能让人一眼就清清楚楚地感受到。

    村长给两人做了介绍。

    余清泽客客气气地拱手道了一声:“见过秀才老爷。”

    余秀才轻轻一点头,并没多说话。

    三人坐定。

    此时,余秀才将手边的茶水放到一边,然后从身边的箱子里取出自己的文房四宝一一摆到桌上,一边磨墨,一边道:“村长,这位小兄弟,你们将你们商定的具体内容先说一遍给我听,一条一条地说清楚,我再给你们写出来。”

    村长去请人的时候就将事情跟余秀才粗略说了。于是,村长主要述说,余清泽在一旁补充,余秀才不时问一问,最后大约用了一个时辰,将合作契约书一式两份写好了。

    两人看过没问题,各自签上了名字,按了手印,达成合作。

    完成后,余清泽又不好意思地请余秀才给他写了个‘乐’字,还请他写了一首这边常见的用于启蒙教育的诗。

    余秀才好奇地看着他。

    余清泽便解释了一下是给常乐常浩识字用的,但自己水平有限希望他能答应。

    闻言,余秀才想到学堂外那个总是探头探脑的身影,没再问,唰唰唰提笔写了一首诗。

    余清泽拿起来一看,囧了,咏鹅。

    确实很适合用于启蒙教育,没毛病。只是不知道这个异世写这诗的人,是不是名字也叫骆宾王?

    带着一份契约书,一份‘教科书’,余清泽信心满满回到家。

    有这两样东西,就可以用一段时间了,不仅能用于教常乐常浩,还能自学!

    等什么时候去县城,再去书店买一本书回来自学!繁体字什么的,对于有了基础的余大厨来说,还不是手到擒来!

    想象总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繁体字这种东西,你看着都认识,不多写几遍记住了,就永远是你的眼睛认识它,你的手却并不认识。

    总之,余清泽乐呵呵回家教了俩兄弟常乐的名字,三人都非常高兴满意。

    如此又过了两天,余清泽的脚伤好了,终于不用再借助‘第三条腿’,非常轻便。

    这两天,常乐家剩余的两块田的稻谷也已经割完了,就剩下插秧,可是,常爷爷却病倒了。

    起先是食欲不振,总是要喝水,后面开始头昏想吐,虚弱无力,脸色也变得苍白。

    “爷爷,你怎么不吃了?这酸豆角真的很开胃啊。”这天中午,常浩见爷爷只喝了小半碗粥就放下了碗筷,便问道。

    昨天中午,余清泽看酸豆角可以吃了,便炒了一碗,受到了他们的热烈欢迎。

    虽然余清泽做的菜好吃,但这盛夏的鬼天气,闷热闷热的,他们又连续劳累,他们的食欲也都下降了一些。正好酸豆角腌好了,这开胃神菜,将他们的胃口一下又提了起来。

    可是常爷爷从今天早上胃口却还是一直没恢复。

    常乐也担忧地放下碗筷,比划着手势问爷爷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没事,就是天气太热,没什么胃口,苦夏,往年不是也有过吗,你们别担心。”常爷爷擦了下额头上的汗,笑着道。

    余清泽觉得常爷爷的样子不太对劲,很像是中暑了,便问了下常爷爷一些症状,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余清泽立马对常乐说道:“爷爷这情况不对,像是中暑了,得请大夫来看看。”

    闻言,常乐点头,比了个手势,让常浩去请。

    “诶,你们别瞎操心,我没事的,不用请大夫,小浩,你回来”

    常浩小短腿跑得飞快,眨眼就消失在了院门外。

    余清泽让常乐把凉席铺上,让常爷爷躺到地上,自己则去厨房打了盆冷水回来,让常乐用湿布巾给常爷爷擦汗降温。

    然后,他又返回厨房,调了杯淡盐水给常爷爷喝下。

    常爷爷看着两人忙忙碌碌,还在一边安慰他俩自己没事。

    等到大夫来了,把脉检查过后,道:“中了暑症了。你们这处理方法很好,我开服药给他服下,要多休息。阿叔年纪大了,外面这么热,不可再去田里晒了。”

    常乐急忙点头,他也不敢让爷爷再出去晒了。

    大夫开好方子,然后又问道:“家里有绿豆吗?有的话和金银花煎水给阿叔服下,可以降暑。”

    常乐摇头,然后又表示马上就出去买。

    大夫走了,常浩跟着去拿药,常乐立马出发去城里买绿豆了。余清泽和常浩在家给常爷爷煎药看着病人。

    一直到傍晚,常爷爷才好些了,人看着也精神多了。

    晚上,等常爷爷睡了,常乐很认真地向余清泽表示了感谢。要不是余清泽及时发现爷爷不对,还不知道爷爷已经自己强撑了那么久了。

    此后的两天,常乐只让常爷爷在早晚太阳没那么烈的时间去田里,一看日头高了,他就赶紧将爷爷赶回家去。

    常爷爷是既好气又好笑,又舍不得骂心疼他的乖孙子,只好无奈回家。

    幸好,只剩下了两块田插秧的活儿,在余清泽的帮助下,顺利在两天里插完了。

    “终于忙完了!可累死我了!”常浩小少年仰天大叫了一声,将这段日子累积的辛苦感受都叫了出来。

    这时,天都黑了。

    余清泽和常乐看他那样儿,也忍不住笑。

第69章 (改bug,看过勿点)() 
您的v章购买比例不够;请耐心等一会儿吧色、香、味,俱全。

    四人上桌后,余清泽先报了下菜名:“这是剁椒鱼头。”

    常乐家三人都很好奇地看着那盘鲜红鱼头,不过三人看的关注点又不全一样。

    常爷爷是想着这鱼还能这么做,常乐是好奇怎么做的;常浩则完全想着开饭吧开饭吧快开饭吧

    “爷爷。”常浩咂吧了一下嘴,眼巴巴望着他爷爷。

    常爷爷笑道:“吃吧。”

    常浩欢呼一声,筷子就伸向了鱼头下面多留出来的那一点肉,凭着吃货本能;他还沾了一下碗里的汤汁。

    “哇!好好吃!”感慨完一句;常浩扒了一大口饭吞下去;然后说道:“爷爷,哥;你们快尝尝!”

    三人看着他摇头失笑。这两天;常浩的这句话已经成为了饭桌上的常用语了。

    常爷爷和常乐也尝了一口后,顿觉惊奇。

    “是不是很好吃?都没有那种土腥味了。嘶;好辣;但是,很送饭!”常浩被辣得嘶哈嘶哈的;但是筷子也一点都没停歇;不一会儿就扒下了半碗饭。

    对;就是没有河鱼里的特有的腥味了!

    反而有一种奇怪的味道;淡淡的清香;跟鱼肉和辣椒的味道混合着;口味很独特。而且鱼肉还很鲜嫩,再沾上一点汤汁,鲜香满口。

    常乐就很好奇了,那股味道是什么?是那味道掩盖了鱼肉的腥味吗?

    随后,他发现了盘子底部已经煮软了的紫色叶子。这不是路边的野草吗?

    他用筷子夹了一块起来,看了看,没错,就是路边长着一片一片的那种可以入药的植物,原来这个可以用来吃的吗?

    “咦,这是什么叶子?”常浩好奇问。

    常爷爷认得一些草药,说道:“这不是治风寒的紫苏吗?”

    余清泽点头,道:“是紫苏,可以去腥味的,做鱼虾、肉类都可以用这个去腥味。”

    原来如此!

    常乐眼神灼灼地看着这一小片叶子,非常开心自己又学到了一个小秘招。

    余清泽又给他们科普,“除了紫苏,酒、醋、姜葱蒜都是很好的去腥材料,另外,八角、桂皮、橘皮等也可以,特别适合处理羊肉这种膻味较重的。”

    常乐听得津津有味,吃饭的动作就慢了点。常浩小嘴巴不停,不一会儿就扒完了一碗饭,还提醒他哥,“哥,你快吃呀,我都吃完一碗了。”

    常乐有点儿羞窘,瞪了他弟弟一眼,默默吃起来。

    余清泽眨眨眼,好像,乐哥儿对做菜挺有兴趣?

    午餐被一扫而光,连剁椒鱼头里面的剁椒汤汁都全被送饭吃掉了。

    做晚饭的时候,余清泽就留意了一下。

    他摘完菜,转回厨房洗好就准备开始炒,然后就看到正在收谷子的常乐进来,将在灶前烧火的常浩弄去了收谷子。

    余清泽:说起来,好像这两天他炒菜的时候,只要乐哥儿在家,都是乐哥儿在烧火了?

    晚上吃红烧鱼和素烧冬瓜。

    余清泽熟练地热油锅,下料翻炒,而余光则一直在观察着常乐的动静。

    这一注意,还就真让他发现了一些事。

    常乐在偷学!

    看他那小心翼翼地观察,又怕被发现,看一会儿又装作转移视线,一会儿又忍不住转回来的眼神,余清泽很肯定,他在偷师。

    要是别人,可能就直接看着了,余清泽也习惯了那种被盯着看的目光。可常乐这人,据余清泽这几天的观察,其实挺容易害羞,又不好意思直接问出口,便只能偷偷学了。

    余清泽觉得挺有意思,默默看了好一会儿,心中闷笑。

    等欣赏够了,在冬瓜放水焖煮的时候,他对常乐说道:“乐哥儿,现在火可以烧旺一点了,焖煮十半刻钟多一点,煮软了冬瓜看起来好像透明了,就差不多了。”

    本来想说十分钟,却忽然发现古代没有分钟的说法,也是很心累了。

    常乐点点头,加了两根柴火,忽然又后知后觉地发现,余清泽刚才是在教他做菜吗?

    之前都是‘乐哥儿,麻烦火烧大(小)一点’这样的,可刚刚他把冬瓜要煮多久煮到什么程度怎么分辨都说出来了。

    常乐疑惑地望向余清泽,却正好碰上他带笑的双眸。

    常乐:难道偷学被发现了?

    等到后面余清泽每操作一步都作出了说明的时候,常乐脸一热,想着定是被发现了。

    下一刻,余清泽证实了他的想法。

    余清泽含笑问道:“乐哥儿可是对做菜很有兴趣?”

    果然被发现了。

    常乐脸腾一下红了,赶紧别开眼,有些难为情,不过还是点了下头。

    想做好吃的饭菜给爷爷和弟弟吃。

    然后

    然后余清泽就给了他一个惊喜。

    “那你可愿意跟我学?”余清泽问道。

    常乐双眼一亮,睁得很大,嘴巴不由自主地微微张开,很惊讶。可很快,他就反应过来,急忙点头,双手还飞快地打了两个手势。

    “等等,乐哥儿,我看不懂。”余清泽急忙朝外面喊了常浩小翻译进来。

    常乐明亮的眸子一瞬间黯淡了一下,有些懊恼,自己这毛病,以后跟余清泽交流的话必须要爷爷和小浩在身边,否则师父听不懂的话,那也太不方便了,会影响到以后学厨艺。

    常浩哒哒哒跑进来,问道:“啥事?让我试吃吗?”

    “不是。”余清泽失笑,道:“你给我说说你哥刚说了啥?”

    “噢。”常浩转头问他哥:“哥,你刚才说了啥?”

    常乐将手势又打了一遍,常浩给翻译了。意思就是,常乐非常愿意跟余清泽学做菜,问会不会太麻烦余清泽。

    余清泽摇头,笑道:“不会,你放心。”他以前也带过几个徒弟,熟练工老师傅了,没什么麻烦的。

    常乐听了高兴了,表示自己一定好好学。

    常浩惊讶问他哥:“哥,你要跟余大哥学做菜呀?”

    常乐点头。

    常浩就很开心了,“太好了!”以后就算余大哥搬出去了,他们也还是可以吃到一样好吃的饭菜!

    然后他就飞奔着出去,将这好消息告诉他爷爷去了。

    常爷爷表情就复杂了,又开心又惊喜又庆幸又有点点唏嘘。

    这年轻人,能干,品行还好!

    随后,余清泽就一边做一边教常乐,烹饪的手法,要求的火候,注意事项等。

    常乐听得很认真,生怕漏了哪点没记住,又要麻烦余清泽。

    吃完晚饭,余清泽去了村长家商谈合同的事。

    合作条款并不复杂,很快就商谈好了,他们又说好明天请秀才老爷将契约书写好,然后再签字画押。

    搞定了这件事,余清泽就咨询了一下户籍的事情。

    村长答道:“现在建朝十五年,入籍的管理比以前严格一些了。刚建朝那会儿,朝廷为了安抚流民,都是直接发放田地让他们安家,像常家那十几户就是那会儿安在这里的。不过现在入籍的话,也还有三种方法。”

    余清泽仔细听着。

    村长道:“其一,可以在入籍的地方买田地,不用多,一亩田就可以了,就可以入籍到那个地方;其二,找一户人家接收,不过因为你是男丁,到时候那户人家的田赋就要多征收一份。还有其三,”

    村长顿了一下,说道:“其三,如果你想快点办好,你可以花笔银子买,他们就不会管你是哪儿来的,想入到哪里就哪里。当然,就是平民户籍和市籍。记着,不可张扬。”

    余清泽想了想,问道:“买的话要多少银子?”

    村长摇摇头,道:“这就不知道了,只曾经听说有个人花了八十两。”

    “那买田地呢?要多少银子?牛头村的田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