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家五两银子,这次又要借十两银子,确实有些多。而且郑兄弟说的欠条的事情也很合情合理。
罗老爷子知道村长这样说,那就代表着村长也支持让文名打欠条的事情,这么一说就等于拍板了嘛,自己还怎么反驳啊。自己原先心里可不是这样想的,不仅十两银子缩水一半变成了五两,几个月后还要把年前的五两银子一块还上,竟然还让文名来打欠条。怎么能让文名来打欠条呢。这要是自己打欠条,那就相当于罗家的欠条,几个儿子都有份,到时候大家一块还上。要是文名打欠条,这可让文名怎么还上啊,到时还是自己先帮着还上。这姓郑的嘴皮子可真利落,就给他那个婆娘一样,说话一大堆歪理,还硬是让人反驳不出来。这次的事情只能这样了,唉……这么多银子可怎么还啊,不由得一阵苦笑。
这边不近罗冉在关注一个人说话,那罗有孝一家也在关注。听到自己爷爷节节失利沾沾败退,这罗文名恨不得上前来亲自说道借银子的事情,只是被赵氏给拉住了。这都是爷爷辈的人,文名可不能随意插话,省的被那不安好心的人给随意安了“不敬长辈”的罪名。这借银子的事情从来都是罗老爷子来出头,可不能让自家文名来担着,这姓郑的竟然几说几不说就能说服村长让文名来打欠条。没错,在赵氏心里感觉,这姓郑的真是不是个简单的。没想到郑氏这么蠢的人,竟然有个这么精明而且坏心眼的爹。要是文名去说银子的事,那坏心眼的不得让文名更吃亏。(不得不说,赵氏你真相了。)
这罗冉心里总结,这一通商谈下来,自己姥爷完胜爷爷啊。期间不是罗老爷子口才不好,而是罗老爷子一方面在乎面子,另外一方面理亏心虚不像郑姥爷理直气壮,而且村长还是作为债主之一呢。看来这卖萌是会遗传的,这战斗力是后天形成的,需要锻炼的。姥姥姥爷那就是身经百战,估计舅舅舅母也不错。再看自家人,真需要想姥爷姥姥看齐。
不论罗有礼一家心里怎么不情愿,最后,还是郑姥爷借了五两银子,由文名打了两张五两银子的欠条给郑姥爷,打了一张五两银子的欠条给村长,欠条都有罗老爷子画押做保,村长画押做公证。(虽然村长没有提到给他打欠条,但是既然都给郑姥爷打了,总不能不给村长打。)
欠条一事完毕,三个老头子和罗氏三兄弟郑家两个舅舅又继续说话。其他人都一一不再打扰。郑姥姥拉着女儿回了西院,从兜里掏出五两碎银子,说:“你爹虽说说的有些夸张了,但是你也知道家里的情况虽不那么紧巴巴那也不至于那么富裕。不过这五两银子还是有的,不过你可得有个主意,要不然多少银子都得没了。别什么都傻兮兮的,可得多想着自个,即使你不在乎自己,你这做娘的那几个孩子总的心疼吧。幸好我看这几个孩子不随你,还都心里有主意。说不得都是你们做爹娘的立不起来,才让这几个孩子成长起来的。”郑姥姥知道郑氏的性子,这样的扎心窝子的狠话说出来确实太狠了,但是,为了女儿好,没办法不得不说。稍微缓了缓,又说:“我看,文宣冉儿也大了,你这做娘的也听听孩子的意见。而且,你看文宣抱着那几本书不撒手,那可是喜欢读书的样子,你们总得存些银钱,即使不能让孩子上学堂,但是总得识几个字不做个睁眼瞎,省的到外面吃亏。平时多为孩子们考虑考虑,自然而然就明白过来了。我说这些话虽然不好听,但就是这个理。你自己的孩子自己不疼,还想让你公公婆婆大哥大嫂疼不成。”
郑姥姥说到这,郑氏已经泪流满面了。郑姥姥也知道这次说得也差不多了,也心疼自己的女儿,“别哭了,你看几个孩子都在呢。女婿要是看到了还以为我怎么教训你了呢。”
郑氏用帕子抹了抹眼泪,红着眼睛说:“娘,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我就是想着,这一段时间我也想明白了,这几年孩子跟着我们也吃苦受罪,我是个没用的但是以后怎么着也得护着几个孩子。”
“你只要行明白就成,也不枉我这次来,也不枉几个孩子的孝顺。”郑姥姥知道自家女儿是个聪明的,就是是个性子懦弱的,只要想明白些就会好些。
母女二人又是说了很长时间的话,看天色不早了才开始出来。这时候郑姥爷带着两个儿子和女婿也过来。
看时间不早了,郑家几人就开始要走,罗有礼郑氏苦留不住,只得送出了村口,才依依不舍的回来。
相比郑氏的不舍,罗冉几个人反而很高兴,因为郑大舅说下次还来,而且借银子的事情也算是基本解决了。最最重要的是,当时郑姥姥给郑氏的五两银子被罗冉保管着,正放在罗冉的小金库里呢。当时还是罗冉趁着郑姥姥说的话,就撒娇说道,既然姥姥那么信任自己,自己就替娘亲甚至替家里保管银子,得到郑姥姥罗文宣罗文生的大力支持,最后,郑氏也只得同意了。至于罗有礼,当时不在场,没有权利发言,因为罗有礼挣的钱都被秦氏拿着呢。
第036章 欠条后续()
第036章欠条后续
郑家几人走了之后,快到傍晚,一早回娘家的刘氏(罗冉三婶)回来了。
东院里,罗有富拉着刘氏絮絮叨叨把今天的欠条一事给说了,说完之后,还感叹了一句:“我看着这郑家几个人都不是个善茬”接着又说:“我听说昨天文宣他姥姥可把老太太说的满脸通红的,以老太太的性子最后竟然没有闹起来。老爷子平常多能说都被文宣他姥爷给说的接不上话,最后还让文名打了欠条。那咱们这,早知道一块把银子借给他们一块打欠条了。”
刘氏听到罗有富这么说,想了一会,说:“即使不和他们一块,也得让文名给咱们打欠条,这种事情可不能厚此薄彼。而且,二嫂娘家拿出五两银子,咱们怎么着也不能越过二哥二嫂拿出把两银子不是。咱们也借五两银子,到时候欠条我替我娘家收着,有机会再给他们。”
“行,就按照你说的办,有了这借条,以后文名做了官还怎么能撇下咱们。不近是这一次,下次无论借多少都得让文名打借条。这可真是个好法子。”说着“嘿嘿”了起来。
这老大一家也在屋里,罗有孝连连骂了好一阵子郑家几个人,外带这郑氏罗有礼。罗文名也坐在看上不说话,这次借银子实在不是很顺利,不近数量不够,还让自己白白打了十五两银子的欠条,想起来都让罗文名烦躁。赵氏看父子两个人心情十分不好,等这两父子把火气发出来想明白才只在旁边小声劝着。
“孩子他爹,文名,这次老二家都打了欠条,我就怕那老三家,就刘氏那个难缠的不更得闹腾着要打欠条。”赵氏说完之后,心里气得只暗暗磨牙。
罗有孝:“也是,这欠条肯定是跑不了了。今天刘氏不是回娘家了吗,现在回来了没?”
“三婶刚回来了,我看她怀里还揣了一个碎花布包裹,肯定拿到了银子。”罗萍在旁边插话。
罗文名知道这三婶的欠条必须得打,就说道:“正好,一会晚饭后把银子拿过来,还是早拿到银子好,省的夜长梦多。还有这次郑家少借了五两银子,那就还差五两。”罗文名看了看自家爹娘,知道爹娘存了不少银子。
“这次少的娘给你补上。万不能耽误了你的考试。”赵氏知道文名的意思,这次凑不足银子,只能自己补上。虽然心疼好几两的银子,但是总不能耽误了儿子考试。
果然,饭后提起了银子的事情。不过不是罗有孝一家提,是秦氏提起。不出所料,最后罗文名打了五两银子的欠条给刘氏。罗冉在旁边看着就像是看戏一样,十分有趣。不过,感觉到对面罗文名罗萍的偶尔狠狠地盯着自己人看,罗冉心里开始不平静起来。难道这罗有富一家因为欠条的事情记恨自家和舅舅家?这恨不得吃了自家人的眼神让罗冉害怕起来。本来以为这大伯和罗文名就是那种自私没有担当靠着爹和兄弟养活的人,没想到还是个心胸狭窄容易记仇的人。这次把自家人给惦记上了,只求他们别来报复。当时就应该让刘氏现提出借条的事情,然后姥爷顺其自然就会拿到借条,也不用让罗文名惦记自家记恨自家(这完全是死贫道不如死道友的想法。)。万一这罗文名考上了秀才当上了举人做了官,那会不会报复?又看了一眼罗文名,还是那罗家人都有的较好的一张脸,只是之前的书生气息消失的无影无踪。
暗自摇了摇头,是自己想左了。不说罗文名能不能考上秀才,就是考上,那还得考上举人、进士,这概率有多小,而且那都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到时候自家也应该不怕他们了。像这种自私自利不知感恩的人,只要你不满足他的要求,他都会记恨你的。欠条的事情已经发生了,自己也不会后悔的,以后只要注意下就行。
现在已经凑了十五两银子,再加上秦氏公中的八两银子,除去文名舅舅的十两,还差17两银子。地里的粮食要是打出来除去交税的和必须留的半年口粮能卖差不多七两银子。这几天罗老爷子一直在张罗这这件事,毕竟还有一个月粮食才能出来,现在只能找谁先垫付或者借银子,回头卖粮后再还银子。
只是毕竟每年新粮下来之后都会降上那么一两文钱,唉。罗家庄村里,出了村长和几户人家手里有些银钱外,其他人家要是一时拿出七八两银子还是很困难的。村长家已经借了五两银子,不能再去了,只能去另外几家。罗老爷子几趟回来,拿回来了七两银子,是借了四户人家才凑齐的。
赵氏看罗老爷子拿回来的银子,想着现在还差十两。本来这十两应该是二弟三弟拿的,但是没想到都被那姓郑的几个人给搅合了。知道罗老爷子尽力,肯定不能在拿出多的银子了。不过,罗老爷子没有银子,那秦氏不一定没有,虽然没有十两,但是三四两应该总拿得出来,随即给罗文名使了一个眼色。
“爷爷奶奶,这现在所有的凑一块还差十两银子。这马上就快要考试了,可怎么办啊。我几个镇上的同窗说最多能帮我凑出六两银子,那还差四两。”罗文名一副眼巴巴可怜兮兮的摸样立刻呈现在老两口面前。那六两银子实际上是赵氏拿出来的,不过只能借着罗文名同窗的由头来说,要不然没法说清楚银子的由来。
罗老爷子看着大孙子如此为难,只恨自己没本事,又怨郑家人不多拿出来几两。
“奶奶——孙儿要是这次没能考上秀才,那就不能让奶奶过上好日子,是孙儿不孝没有出息。”
这时罗老爷子也看向秦氏。秦氏听到自己大孙子这样说,也不得不心疼肉疼的拿出四两银子来。已经拿出了八两,这次又四两,这些银子都是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种出来的。这几年都是吃糠才野菜的苦日子节省出来的。(这些都是几个儿媳妇孙子孙女吃野菜糠节省下来的。)不过又一想,这文名是个有造化的,肯定能坐上官,到时候自己就是官家老太太,顿时感觉这银子出的不那么肉疼了。
第037章 夏收()
第037章夏收
罗有富一家人拿到四十两银子,第二天就去了罗文名舅舅家。
院试考试将近,这罗文名和舅舅一块去了镇上,又回来,开始准备秀才考试的事情。最后罗老爷子又凑了五两银子给罗文名让去县城考试。
罗文名走后罗家又归于平静,只是看着罗老爷子这一段时间白头发多了一些,更显苍老,不过精气神还不错。应该是心理满怀希望所以精神挺好。
日子过得飞快,马上就到收割的时候,不管罗文名考试怎么样,即使罗老爷子担心,但也只能先把粮食收起来。
罗家现在有十几亩地,分别中了稻子高粱和小麦。古代不像是现代技术比较发达,所以产量比较低。虽然罗家庄处于北方,由于朝廷收粮收的是稻子,所以大部分人种的还是稻子,小麦只有一部分种,产量也不高,罗家也种了几亩地的麦子,剩下的都是稻子,还有一点高粱。
这边的是麦子先熟,所以罗老爷子就打算带领一家人先收麦子。四月的天已经很热了,看着头顶上的大太阳,罗冉已经想象到在地里收麦子的汗流浃背。不过罗家除了赶考的罗文名,在家做饭的秦氏罗巧罗萍外,其他人全部都要去地里,即使是五岁的罗文生也得去。郑氏怕自家孩子惹着晒着,就提前用纱布缝制了好几个帽子,能够遮住脸,又能看见的那种,就类似现代的帽子。
罗老爷子带了这么多人,应该能在一天就能把几亩地麦子收割,只是后续还要把麦子脱壳比较麻烦,没有现代的收割机脱粒机,所以全部都是靠人力和手工。
像几个小的孩子实际上也帮不了什么忙,但是在农村为了不娇惯孩子们,基本上都会把小孩子带去地里受受罪,以免大点吃不了种地的苦。当然,在罗家罗文名除外。
半天下来,罗冉已经感觉像是在蒸笼里一样,灌了半肚子的凉开水也没感觉的凉爽一点。罗冉看看罗老爷子罗有礼郑氏几人都在弯着腰割麦子,身后一堆堆的麦子。还有大伯二叔二婶几人,明显没有自家爹娘干的快和利索,身后的麦子堆也比较凌乱。罗文宣文材文军罗冉罗丽几个人就负责把几个大人割好的麦子放到一块,到时候好装车。罗文生最小,就担任倒茶递水的工作。
罗文生小机灵鬼,勤快的狠,就一上午给自己和爹娘大哥到了好多水,那负责把每人的毛巾用水打湿擦脸擦汗降温。罗冉看看太阳,都到中午了,肚子早就叽里咕噜的叫了。就拉着罗文生向罗老爷子走去:“爷爷,奶奶他们肯定做好饭了,我和弟弟回家拿来,正好再拿些水来,省的奶奶几个人再跑一趟。”
“恩,让文宣带着你们去吧,小心些,别把饭给弄撒了。”罗老爷子看看太阳,又看几个儿子也是惹得满脸大汗,就挥挥手说道:“先歇会,喝口水,等吃过饭在接着干。”说后,就找个树林阴凉处坐着。
罗文宣罗冉罗丽罗文生几人回到家,就见秦氏几人已经把饭菜做好了。每次农忙时间,罗家的伙食都比较好,这次也是。两盆子白米饭和馒头,还有炒的青椒豆角,凉拌黄瓜等几个菜,分量都比较足,用菜盆子装着。又熬了一大锅的绿豆汤,清热解毒、止渴消暑,正适合这大夏天喝。几人都尽情的洗了把脸,把饭菜和汤装好,又收拾了些碗筷,返回了地里。
大伙匆匆忙忙吃过饭之后,又在树荫下歇了会就继续割麦子。人多力量大,还剩三分之一就能割完。晌午头鬼冒油。罗老爷子看着惹得满脸通红的孙子孙女,就让几个孩子各自玩去,不用呆在地里受罪。听到罗老爷子的****令,几个孩子一哄而散。
罗冉看着老哥即使惹得满脸通红还想帮忙,很是心疼。现在正式热的时候,大人还能受得了,孩子真是很难忍受。罗冉就拉着罗文宣罗文生打算去山脚下淘宝。先把这些装午饭的篮子送回家,然后每个人都是装备完善雄纠纠气昂昂的进山。
自从上次在山里采了一些东西换钱,这一段时间,罗冉是没有少去。现在攒起来的也有十来两银子,算是一比巨资。当然罗有礼郑氏只知道几个孩子经常去镇上以为是小打小闹,就没在意,也没有管。享到了好处的罗冉就不舍得放弃这坐宝山,时不时的拉着哥哥弟弟进去一趟。
几人来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