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完美男神成长记-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明的声音,朝廷才不得不拉拢士林,才会一直容忍他们作威作福,继续在穷苦百姓身上吸血!谁反对,谁就是他们的仇人,为了他们的利益,他们的荣华富贵,他们可以背叛前明,也可以刺杀大清皇孙!”

    “不!”王诩听到苏景这番话,不知从何处而来的勇气,突然攥紧拳头大声反驳道:“满人入关,占我汉人河山,杀我汉人子民,窃据天下!”

    “甚么叫窃据天下!”苏景不容王诩将话说完,目『色』森寒道:“姑且不论前明江山因何而丢,孤倒要问问,谁说这天下一定要汉人来做!汉人又是从何而来?”他趁王诩发愣思索之时,接着道:“这江山,自三皇五帝而来,三皇五帝之时,可曾有汉?西周建立,征伐四夷,立的乃是华夏。四夷并入西周,中原河山扩展,论起来,万里河山,皆为炎黄子孙,华夏后人!周室崩毁,诸国战『乱』,又何曾有汉?夫差灭国,勾践复仇?两国互称蛮夷孽畜,有的不过是国仇,又何曾有甚么民族之别?秦朝一统天下,祖上不过是蛮荒之地出身的马夫,自号颛顼之后,谁又清楚?再说西汉,到了此时,方有汉族。可汉朝时,与西域通商,汉武帝南征北战,多少汉人与异族联姻融合,便是如今两广福建,乃至此时江南,都是异族繁盛之地!唐时李族,自号老子之后,但师兄想必也明白,李氏数代与鲜卑联姻,与其说他们是汉人,不如说他们是鲜卑血统。宋人行商海外,元朝曾占据中土,联姻之举,血脉交融之处更不必孤一一细说。就是前明,不也曾喜欢过岛国女子,所谓的倭寇,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的倭人,难道你们真不清楚!”

    王诩被这一番话说的神『色』惨淡,已然痴傻。然而苏景并未就此放过他,反而继续道:“这中原大地,每一次旧朝倾覆,新朝强盛,便有百姓颠沛流离,北行南迁之下,联姻融合,血脉交杂难以分清,你们说自己是汉人,我们是满人。焉知满人当年不是迁离出关的汉人演变而来,你们这些居住关内的汉人,又真能保证自己血统纯正,没有一丝所谓的异族血脉?何为汉,何为满,何为女真,其实都不过是先贤后人,华夏子民!”

    “不,不,不。”王诩长久以来的观念受到苏景这一番话冲击,整个人混混沌沌,他却又无法反驳,只是反复道:“不,汉人就是汉人,满人就是满人,这江山,是汉人,是汉人的!”

    “不!”苏景望着他,似讥似嘲道:“这江山,是留给华夏后人的!前明无能,我大清亦为华夏后裔,自可取而代之!”他面『色』决然,朝着王诩发出最后一击,“入华夏者,为华夏,弃华夏者,则异族!”

    “入华夏者,为华夏,弃华夏者,则异族!”

    “入华夏者,为华夏,弃华夏者,则异族!”

    “入华夏者,为华夏,弃华夏者,则异族!”

    王诩反复念叨这一句话,忽抬头看向苏景,“这句话,是甚么意思?”

    苏景站起身,负手立在窗外陡然『射』入的阳光中,平静却不容置疑的表明自己心中长久以来的想法,“行华夏礼仪,行华夏之风,为华夏鞠躬尽瘁者,方为华夏子民!”

    反之,尽管有所谓的华夏血统,在华夏大地上出生,在华夏大地上长大,可已经不再讲究华夏的礼仪,不再认可华夏的文化,不再爱护这片土地,那么这样的人,已经丢弃了身份,背叛了华夏!

    一个民族和国家,看重的从来不应该是血统,而是认同!

    时光流转,直到日影西斜,站在屋中痴傻许久的王诩方回过神,他毕竟不是鲁钝之人,将近两个时辰过去,他如何还能不明白苏景话中之意,可实在是,太难了!

    “太孙心有大志,但,谈何容易!”

    “师兄果然并非迂腐之人。”苏景一挑眉,淡然道:“当初我在扬州,姨父姨母每日战战兢兢,所忧虑的不过是如何将我平安养大。后来他们所思所想也不过是如何让我顺利认祖归宗,家中又不用承担罪责。彼时姨母最大的心愿,也不过是亲王府中能我有一席之地。而如今,孤成了太孙!”

    是啊,即便有个皇家血脉,可谁都不会想到,一个侍妾生的孩子,从小就被抱离皇室的孩子,最后不仅成功回归皇族,还将继承万里山河。

    王诩深深看了苏景一眼,发现了对方身上那从幼时就拥有的傲然,不由道:“殿下从小就非凡人可比。”

    “所以……”苏景坐上首座,居高临下望着王诩,“师兄可愿助孤一统山河?”

    这一统山河,统的不仅是山河,也是满汉隔阂,天下人心!

    王诩沉默片刻,最终在苏景的目光中缓缓跪下,恭敬的磕了头,“草民王诩,愿为太孙效犬马之劳。”

第101章() 
立夏一过; 江南风光便一日胜过一日,百姓烹新茶,尝新食,供祖先; 有的人家还将自家满周岁的胖娃娃放在秤上,待看到娃娃添了斤两,就觉着孩子平安长大的机会又添了几成; 遂全家欢喜。

    天清气爽; 苏景心情极佳带着人在江宁城中逛了起来。

    曹颀看了看前面似是在认真观景的苏景,对身边的曹玉瓷使了个眼『色』。但曹玉瓷捏着帕子涨红了脸; 喘了几口大气; 就是不敢抬脚。

    见到曹玉瓷这副不上台面的样子,要不是想着这只是堂妹,不是亲妹妹; 他都要当街开骂了!

    “五少爷。”

    被小厮一唤,曹颀这才注意到前面的苏景已经进了一家茶楼; 他也不想再理会曹玉瓷,赶紧跟上。

    招呼小二收拾一间临窗的上好雅间出来; 曹颀又转去厨房亲自盯着手底下的人换了茶壶茶杯; 泡好茶自己再端上去。到门口的时候,见着曹玉瓷还带着两个丫鬟; 三个人在那儿怯生生的不敢进门; 屋里的苏景临窗而坐; 眼神都没落在屋中; 他额头一抽,低声道:“寻个角落坐下罢。”

    曹玉瓷娇艳的小脸『露』出狠狠松了一口气的表情,带着自己的两个丫鬟到最不起眼的地方坐下了。

    曹颀简直恨不能没带这么个人出来。

    他心里盘算着回去不管如何都要劝说家里换个人,面上却堆着笑过去,“公子爷,这是今年新下的金线喉,您品品。”

    “不错。”苏景今日本就不是为了喝茶,而是钓鱼,他品了口金『色』的茶汤,赞了一句,目光又落在下方的湖面上,“那船上的人,倒是有几分眼熟。”

    曹颀随着苏景手中折扇指的方向看过去,眼角抽动两下,勉强笑道:“回公子爷的话,那是李家两位表兄。”

    “喔?”苏景看着曹颀不自然的神『色』,“怕是有一位表妹罢。”

    “这……”曹颀呵呵了两声,见苏景虽是问话,但分明一副笃定模样,心道这位太孙眼神儿和记『性』都太好了。不过尽管他心里此时百般想法,却不敢再糊弄,只得捏着鼻子道:“公子爷慧眼,其中一个的确是李家舅父嫡出的三女。”既然说了,也没甚么好隐瞒的,曹颀干脆说了个彻底,“她闺名叫樱雪,今年才十四,因是李家舅母年过三十才生的嫡幼女,李家上下都十分疼爱她,打小就跟在几位兄弟后头念书启蒙,诗画做得好,也会骑马『射』箭。”

    苏景听了这一长串,忽然笑道:“倒是正经满洲姑『奶』『奶』一般的教养。”

    这话,便有些不好接了。

    李家也是内务府包衣名下,照理,李家的女儿是要参加宫女小选的。当然,照着曹李两家的荣宠,姑娘求个免选很容易,不会送去做宫女,恩宠如曹寅,两个女儿以包衣出身,都被康熙硬生生抬入上三旗,一个嫁给铁帽子平郡王讷尔苏为正妻,一个嫁给蒙古藩王为正妃。

    但有些事情,私下明白是一回事,放到台面上又是另外一回事。

    好在苏景似乎也不想让曹颀接话,收回视线后又看向一路都不曾理会过,此时安安分分呆在角落的曹玉瓷。

    “你这妹妹,似乎不太喜欢说话。”

    眼见曹玉瓷像是被苏景说话的声音给惊了一下似的,曹颀嘴里发苦的解释,“四妹她打小养在家里,没见过世面,倒是让公子爷看了笑话。”

    “原来如此。”苏景恍然大悟般点了点头,善解人意道:“江南民风毕竟不同,她自幼在江南长大,有这般『性』情,倒是怪不得她。”说着他一叹,“你若早些说了,今日不该为难曹姑娘。”

    曹颀听到这话,忙道:“能陪公子爷看看江南山水,乃是奴才兄妹俩的福气。”

    “可我看曹姑娘未必如此认为啊。”苏景朝曹玉瓷看了一眼,见她如同受惊的兔子蹭的窜起来,终于没忍住笑了笑。眼前这曹玉瓷,让他想到了一个藏在记忆深处许久的人。

    看到苏景的笑容,曹颀先是一愣,继而垂下头,眼珠灵活的转动起来。

    待回到家,曹颀还来不及喘口气,就被叫到上房。

    徐氏一见到他,就着急道:“如何,太孙可喜欢玉瓷那丫头。”

    “娘,你着甚么急躁,让我歇歇。”

    “歇甚么歇,你是要急死我是不是。”眼见曹颀还在那儿不紧不慢的喝茶,徐氏气的在他背上狠狠拍了两巴掌。

    “行了行了,你让他好好说话。”曹宁喝了一声,转而看向曹颀:“到底如何?”

    “玉瓷那姓子家里谁不知道,一路上就没跟太孙说句话,像谁要吃了她似的,离得远远的。”曹颀把苏景喝口茶曹玉瓷都要坐在墙角的事情说了一遍,听得曹宁和徐氏脸『色』都十分难看。

    徐氏攥着帕子『揉』了又『揉』,终于忍不住抱怨道:“我早就说那丫头不成,不如让三丫头或是我们颖儿去,好好一场造化,生生白费了。要不是二嫂行事太霸道!”

    “行了!”曹宁不耐烦道。

    徐氏却突然发作,不给曹宁面子道:“有能耐在我面前发脾气,怎么遇上二房的事你就跟个缩头乌龟似的。”她一抹泪,“你说说,长房就罢了,大伯在老太太名下,是嫡子,又与万岁有同窗的情谊,家里全靠他撑着。咱们别说敬着长房,就是给长房当牛做马,都应该应份。可二房呢,二哥不过在织造府领个闲差,每日一二个时辰就回府上吃吃喝喝的,二嫂管不住二哥,整日在家里吵吵闹闹,连大嫂都得受气,她还爱往娘家搬银子,动不动就是满洲大族出身,不能让娘家人小看。公中亏空这么多银子,有一多半是二房给造的。”

    “我让你别说了!”

    徐氏被暴怒的曹宁吓了一跳,再看他一掌拍下后脖子上青筋都鼓了出来,唯恐曹宁有个三长两短,她也不敢再说。

    “你,你这是怎么了,快喝水缓缓。”徐氏服侍着曹宁用了半盏温茶,又吩咐下人赶紧拿薄荷香来给曹宁擦在太阳『穴』。一通忙『乱』下来,曹宁脸『色』终于恢复过来。

    曹颀也叫吓得不轻。要知道曹家嫩个少了曹宁,但三房少不得曹宁。他不由抱怨起徐氏,“娘,好端端的,你说这些话戳爹心窝子干甚么,你又不是不知道大伯和二伯是一个娘胎出来的。”

    “你还说。”徐氏瞪了儿子一眼,再看曹宁犹有些青黑的面『色』,讪讪道:“我这不是心里不舒坦。”

    “唉……”曹宁长叹一声,喃喃道:“也是我无用。”

    论起来,家里是长房在撑着没错,但甚么琐事,脏事都是他在干。就是这样,他依旧比不上一个吃喝玩乐的曹宣。但他又能如何……

    曹宁摆摆手,不想再提这些小事儿,“你老实告诉我,玉瓷是不是真的不堪用?”他说着意有所指的看向徐氏,“别理会你娘那些小算计,这关乎到咱们曹家上下的『性』命!”

    曹颀正『色』道:“玉瓷的确是束手束脚的。不过,我今儿倒是发现太孙像是有些玉瓷。”

    “果真!”曹宁眼神一亮,催促道:“你见着甚么了?”

    “玉瓷慌里慌张,太孙不仅没怪罪,还望着玉瓷失了失神。”曹颀回忆起当时观察到的情景,自己都有些不相信,“我原以为自己看花了眼,但回来这一路上想想,我觉得,太孙当时那神『色』,当着是有几分喜欢玉瓷的。”

    徐氏不敢相信,“就四丫头那缩头缩脑的模样,太孙这是?”

    “你懂甚么!”管她『性』子如何,到太孙跟前服侍,不都得变成温温顺顺的。再说,男人终归是看眼『色』。曹宁瞪了一眼徐氏,琢磨了片刻后道:“你随我去趟你大伯那儿。”

    曹颀一愣,“这就告诉大伯,万一太孙没有看上玉瓷?”

    “那又如何。”曹宁满不在乎道:“她就是不得宠,能在太孙身边服侍,也是她的造化。”

    眼下最重要的不是曹家女能不能在太孙那里得宠,要紧的是让太孙收下曹家的女儿,给曹家一个靠过去的机会。至于曹家女往后能不能有福分,那是后面的事情。

    “就玉瓷罢,说起来,她是咱们家里头一个太孙松口带出去的姑娘。”曹宁怅然道。

    徐氏心有不甘,但看到曹宁已经打定主意,连曹颀脸上都有几分支持,也只得认了。

    父子两人到曹寅那里一说,曹寅虽然大感意外,却很赞同曹宁的看法。

    先送个太孙能接受的人过去,要真烂泥糊不上墙,到时候曹家已经靠上太孙,想要再送人那也容易得多。

    “就四丫头罢,你让徐氏与兆佳氏说一说,好生给四丫头置备些东西,虽说只能做个侍妾,太孙如今也在江南,但四丫头总要跟太孙回宫,到时候花银子的地方就多了。”曹寅自小就入宫陪伴在康熙身边长大,很清楚宫里那些道道。

    “但愿太孙能收下人。”曹寅与曹宁互看一眼,彼此都有些提心吊胆。

    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苏景像是如同曹颀所说的那样对曹玉瓷果真有些喜欢,真将曹玉瓷收下了,并且还将曹玉瓷安置在自己院子中的厢房。消息一传出去,顿时引起阵阵波澜,尤其是与曹家守望互助,又是姻亲的李家,更是大为意动。

    “主子,李家果然有动静了。李煦已让人打探曹姑娘带走多少银子,还暗中让人去找曹姑娘先前议亲的唐家。不过唐家没有理会,只说内务府上三旗包衣要入宫小选,断然不会私下议亲。”

    正与苏景下棋的王诩听到石荣的话,打趣道:“想不到太孙这一美男计一用出来,便有奇效。”

    将手中的白棋一扔,苏景笑道:“是否奇效,还需看看唐家。”

    说到唐家,王诩犹豫片刻也扔掉手中的黑棋,“太孙是不是要动晋商了。”

    “若范家就是晋商,你这话倒算不错。”在自己这个前任师兄,新任幕僚面前,苏景并没有否认自己的意图。这原本也是他们层层计划中的一个环节。

    王诩显然没有苏景那般放松,他神『色』凝重道:“以草民之见,太孙当再缓一缓,范家盘踞山西,又蒙圣恩获赐盐场,几十年过去,江南几乎半数盐引掌管在范家与范家姻亲手中。更要紧的是,是范家承运洋铜,若动范家,只怕不仅盐市崩溃,就是铜钱,也要一日数跌,到时候百姓家破人亡不在少数。”

    “师兄说到要紧之处了。”苏景含笑听完王诩的肺腑之言,看了看石荣。石荣会意,转身去隔间与石福一起抬了个木箱放到王诩面前。

    王诩不明所以,在苏景的示意下将木箱打开,却发现里面是满满的一箱子书册。

    “这些书册,都是孤在各地的钱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