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铖看看屋顶;眼中略有忧色,他这老房子是木屋;饶是他每天清理顶上的雪;但这屋子显然不中用了;被一个冬日雪水泡着,到时候再被太阳一晒,只怕不能再住人了。
也是他此前没考虑好,谁知道今年会下这样大这样久的雪呢。好在他当机立断退下来了,若是他还在兵营里,留这母子三人,也不知道她们熬不熬得过去。
李铖出去后,安墨挣扎半响才从被窝里出来,她戴上帽子,围上围巾,戴上口罩(这些全是她一个冬天里研究出来的),务必全副武装不漏一点风,这才出门。
村里果然有人出来走动了,有人在铲雪,有人在拍雪,想是要把雪拍的严实些,直接当路来走。
她这个小院落里很是整洁,李铖跟火炉似的全不怕冷,每日出门,风雪无阻,因此门外两旁虽堆起雪,中间竟还有一条道留出来。
安墨踩着皮靴(李铖出品,这厮竟然会做皮靴,瞬间就把安墨小打小闹的那些围巾衣服给比下去了),放心走出门。
隔壁屋,三丫和她娘正在铲雪,三丫见着安墨立刻丢下铲子蹦跶过来:“安墨,你可算出门了。”
虽说这个冬天冷得能把鼻子冻掉,但说起来什么事情都干不了那是相比平时的时候,一般大家还是会偶尔出个门,总要去打个水看看田扫扫雪不是。
像安墨这样,真的一个冬天都不出来的还是少见。
三丫拉着安墨:“你之前做的手套可好使了,我娘还说要来谢你,只是不得空哩。”
关于手套早就有了,只是三丫之前来看安墨时手冻得通红,安墨才发现她的手套是一层的,于是安墨给她弄了里边有毛外边是皮的手套,既保暖又防风。
安墨看着三丫的房屋,就吴氏一人在外边铲雪,她问:“你爹和你哥哥呢?”
“他们都去村口那边去啦!”三丫道:“这两天总算雪停了,里正来人说,要把村里通向外边的路打通,家家户户都要有人去。”
安墨点头,表示知道了。三丫凑近安墨道:“听说你家要砌新房子啦,刚刚诚子哥还找我爹帮忙哩。”
安墨又点头,问道:“这个时候愿意帮忙的人多吗?”
“当然多啦,一个冬天下去,都没和外边来往,光吃家里存的粮食,你们家要找人帮忙,光包饭就有好些人愿意哩。”说着三丫神经兮兮凑过来,小声告诉安墨。
“我伯娘前两天过来了,说要借大豆,我娘没同意。我娘说这场大雪后家里本来剩下的就不多,我哥哥还没娶亲呢!”说着说着话题就歪了:“本来我哥哥之前就要娶的,要不是下雪封了山。我娘这几日还在念叨呢,也不知道地里的东西都冻死没有。”
三丫絮絮叨叨,活像没说过话一般,一股脑把自家的事全告诉了安墨。
安墨思绪飘远,她总算明白李铖一直以来脸上的凝重感是怎么回事了,还当他天生就是那样的表情哩。
看来这次的雪,后果比她想象的还要严重。
这挖路铲雪就是连着好几日,等忙够了,李铖告诉安墨可以准备自己家的事了。
安墨问他:“外出的路就弄好了。”
李铖摇头:“只是把雪压严实了,不会崩塌,要过去勉强也能过得去,还是不好动身。”
安墨点头,又问:“要准备什么?咱们房子盖在旁边吗?”
“你要准备每日的吃食就成,我托了吴婶一块帮忙。”李铖指着李力家旁边不远处:“咱们的新房盖在那儿!”
安墨看过去,不解道:“之前不是说盖这边吗?”她指着山脚下一大块空地,她之前开垦的良田旁边。
李铖摇头:“这山上都是雪,盖在那,就怕到时候雪融起来会出事。”
村里原本有老窑,但是一直用的那个离李铖家太远,不方便,准确的来说,是李铖家里太偏。因此李铖在山上平坦出重新建窑烧砖。
作为一个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现代人士,安墨首次亲眼见到烧砖的窑,第一次看到烧砖的情景。
于是一不小心她想到了水泥。
水泥这东西说难吧,也不难,虽然安墨学得是物理方面的专业,但是这种基础类的东西还是知道的,关键在于现代搅拌水泥凭借的机械造业,在这里凭借原始的劳动力不知道做不做的成。
而且大冬天的,把雪翻开,找适合的泥巴烧砖就很不容易了,还要找砂石做水泥,实在有些难为。
但是安墨不止是有强迫症,还有些执拗,她现在住的屋子吧,也住了这么些日子了,还是左看又看的不顺眼,若是新房砌出来,还是个光秃秃的,让她怎么顺心。
不止水泥,要是条件允许,墙漆她都想弄出来。
冬天环境不大好,光烧砖就烧了将近一个来月,这边开始打地基,那边转头仍在烧着。
按道理,这个天气这个时候是不应该砌窑的,本来就全是雪。不论是雪覆盖窑烧不起,还是窑的热量把雪融了,都不是好事。
但李铖思索这他那房子是在不成样子了,到时候大雪消融。估摸着会涨水,估计会出事。
安墨到底把水泥作出来了,准确来说是类似水泥的东西,商城里有一种胶,专门用作建筑方面,虽然碎石少了些,石灰基本没有,颜色也是褐黄有些不好看,但作出来的成品坚硬可用。
李铖随着安墨捣鼓,居然真让她捣鼓出来有用的东西,也不二话,立刻就用上了。
此前他见安墨又是烧东西,又是搅拌又是玩泥,还以为她要自己做瓷器做琉璃呢,看了半响的笑话。
等安墨摸清了水泥的比例,把胶递给李铖,让他按着方子弄,他才知道是什么东西。
李铖拿着方子道:“按你这上边写的,最后出来的东西倒是用来修路比砌房要来的好。”
安墨怕写的不清楚,还特意把最后出来的成品及干硬后效果都给写了。
安墨惊讶的看着李铖,露出‘有些见识嘛你’的赞赏目光:“这个是用来修路的,不过建房也行啊,不论是地板还是墙壁,砖头陪着水泥更好么。”
水泥是苏出来了,墙漆安墨是怎么也没弄出来,一是这地方找不到铅油,而是这个时代白色不作主流,安墨一心想整出来的白色墙漆直接被李铖打消了。
但要弄其他颜色的墙漆吧,颜料方面又是一个大问起。
安墨不得不再次打起了壁纸的主意,主要是买壁纸还不是很打眼,大不了说她奢侈,说是浆过的布料厚纸也有人信,直接买墙漆,那么大桶她还真不知道找什么理由来。
房子砌得不算慢,只花了将近一个月。雪还没融,但按照时日已经是春天了,农人主要是看地理,许多人都去看地里作物活没活,帮忙的人慢慢少了。
最后几天安墨和吴婶一起做了一顿大餐,蒸了好些个馒头,给大家带回去,李铖再每人给些干肉,也就好了,没花钱。
不过这个时候,大家宁愿要吃食就是了。就这么些东西吴婶还念叨着李铖太实诚呢。
吴婶念叨李铖一般用的词比较委婉,诸如实诚、心眼实之类的。说安墨就有些直接了。
光安墨每天煮饭做馒头她就唠叨了许久,什么哪有一大早就吃硬米饭的,什么白面馒头太浪费粗面就成,等等等等。
安墨:“”看来华夏的劳动力廉价是自古有之啊!
房子砌好后,跟安墨之前预设的完全不一样,她之前想的是几层楼的别墅型,李铖直接建了两进院落,后来在安墨的唠叨下,才勉强加了一层。
还不是每个房子上边都加一层,只加了一边,另一边做成了平空的顶,方便晒东西。
不过这房子可比现代的楼房高许多,安墨抬头,不要说屋顶,就是房梁,她踩着杆都够不着。
由于是新房,虽然没有上漆,但安墨还是下意识的想空一些时间再搬进去。
李铖完全赞成,而且他还打算要选个吉日搬家,到时候还要请那些帮忙的人再一起吃个饭,办几桌酒席才行。
第五十六章 雪后()
李铖新砌的房子在整个村庄里都算是顶尖的;足足两进的房子还是首次出现,以往村里人砌房都是长条形的,顶多两旁多两间。
在安墨眼里这房屋有些南北合并的意思,前院有一面照壁;这明显是南方的照法,她还曾旅游时在某小镇参观过这样的古宅,后方的屋子仍然北方的建造方式,因为炕的原因;房间很大。
外围还有一圈围墙,吴婶围着新房啧啧称奇:“要不怎么说诚子有见识呢,瞧瞧这屋子砌的;多气派。”
安墨:“”
吴婶扯着一旁的李力道:“等过几年;三丫嫁了人,家里添新丁;咱们家也砌个大的;就照诚子这房子砌,咱们也砌两层。”
李力在一旁满面笑容;点头应是。
说是两层;实际上;二楼真正的房屋才三间。
安墨不知道,这照壁是李铖特意为她砌的,他看秋天的时候,安墨老喜欢待在门外院子里,有了这照壁也不怕她在院子里待了。
即便这新房打眼,搬家那天来吃酒的人也不多,原因是春日来了,雪开始一点点消融,大家都在规整自家的田地。
李铖的伯娘一家又来了,之前李铖找人帮忙时,他们一家的男丁几乎天天来吃饭,做事却没怎么做。
现在来了,话里话外是想着让李铖把旧屋‘借’给他们,张伯娘更有趣,还道这新房子这么多屋子,他们几个人住不开,想让她小儿子住过来,把这边当成婚的新房。
安墨:“”
她有时候很佩服张伯娘的脑回路,她究竟是凭的什么认为李铖会同意呢!
好在如吴婶所说,李铖冬天那堆粮食很是积累了些善缘,比起以前要田地那次,这一次大伙口中很明显是帮李铖的。
舆论上占上风,李铖大伯没办法,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到底不是件愉快的事,原本兴致勃勃想逛一逛的安墨在搬家后又宅起来了oo(姑娘你原本就不想出门吧)
新房子房间很大,她那个布衣柜直接被李铖嫌弃了,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弄了个大衣柜,实木的,还泛着香。
现在房间里梳妆台什么都齐全了,安墨的房里活动范围很大,窗户还是按照她的想法,做的很大,采光好,不过暂时仍然是木窗户糊上了纱布。
琉璃窗且还有得等。
五月初,安墨正在房里做衣服,她现在已经进化到外衣也能手工制作了,好吧是半手工。先给李铖做了两套劲装练手后,确定没问题,她才开始给自己做裙子oo
说起衣服,前世有一位明星以红毯服装闻名,但相对大众惊叹的龙袍装束,她更喜欢那套踏雪寻梅。当然在这时代,她也不能真做那样低胸的款式,不过做类似的下摆也可以么。
由于白色似乎是个忌讳的颜色,安墨挑了款微微泛着蓝的布匹,而后用买来的特殊颜料,绘出一副山水写意。
三层布,除了最里边那层是一整条,外边两层是切开后镶上去,只是摆着的话看起来不像这个时期的汉服,反而有些像唐时的齐胸,因为为了显高,她下意识的按照现代礼服的做法,裙摆直接从胸下方就开始了。
等衣服做好后,安墨穿上一看,挺漂亮的,可惜外边温度还没回升,现在还不能穿。
于是她开始接着乐乐和壮壮做亲子装,小孩的衣服没那么复杂,款式还是那个款式,只是在衣服下摆画出了山尖。
这亲子装是之前帮李铖做劲装的时候突然想起的,安墨发现李铖不太爱穿广袖长衫,更喜欢短打,可能是为了行动方便。
安墨做了劲装后,顺便给壮壮和乐乐做了同款,父子三人一块穿着,看着还挺有趣。
就是李铖,也难得夸赞几句,这个平时寡言的男子,竟然对这些父子互动活动很是喜欢。
“咚咚咚咚咚”
安墨被一阵敲锣声唤醒,从固定的氛围里出来,她的房间在后边的屋子,前一进屋,是厨房、杂物间大厅饭厅还有客房,后边是他们住的地方,加上楼上有六个房间,反正现在怎么住都够了。
安墨看不到外边的情况,只隐约听到人声,过了半响,李铖过来了。
安墨询问:“刚刚外边是谁?”
“是来收税的衙役。”李铖轻描淡写仿佛隔壁吴婶串个门而已。
安墨惊讶:“往外边的路全通了。”
李铖冷哼两声:“要收税了,他们总是有办法过来的。”附近几个村庄都是大雪覆盖,这样大范围的雪灾,按理来说,朝廷哪怕没有赈灾也要减税才对。
可是今年还没到丰收季节,就有人迫不及待来收税了。
李铖暗暗叹气,但愿不要有疫情出现,否则这么近李家村的情况还真不好说。
安墨愕然,正想再问,李铖已转移话题,他指着安墨手中的衣服道:“给两个小崽子做的。”
安墨点头,笑道:“这个我打算给他们做了上学穿,你看好不好看。”
李铖点头:“好看。”自冬天第一件成衣起,一个冬天安墨都在做东西,不是衣服就是鞋帽,李铖作为受益者之一当然只有赞许的。
虽然吴婶和伯娘都和他说安墨不出门干活,但李铖看来,外边那些脏累的活他一个人就能做了,犯不着女人再出去。
当初他特意找一个读过书识过字秀才之女,难道娶回来是特意让她种田干活的?!何况李铖也觉得安墨少出门的好,不过一个冬天,少女长高些许,眉目愈发秀气,很有些气度。
李铖笑道:“怎么,没给我一起做一件一样的?!”他知道安墨喜欢弄些个亲子装,此前还做过胸前有老虎的衣服,家里人人一套,说是什么家居服,只在屋里穿的。
虽不大得体,但确实穿着松快。
安墨惊讶:“你也想要这样的,可是这个图案不适合劲装啊,长衫你也不喜欢啊。”
李铖淡淡道:“总要有两套体面见人的衣服么?”说着他哀怨的看了安墨一眼:“你总不会不给做吧!”
等安墨结结巴巴答应一定给李铖做一套,李铖才又转身出门。
安墨不禁打了个哆嗦,想起之前李铖的眼神,一阵恶寒。刚刚,李铖那算撒娇吗?
这家伙怎么,最近奇奇怪怪的啊!!
可惜的是,地面雪直到半个月后才化了,而几个村一起办的私塾,那个教书先生病了。
安墨拉着壮壮和乐乐,摸摸他们长到半长的头发:“看来你们暂时不能上学了。”
听说镇里来了许多人,乱哄哄的,那么远安墨也不想把孩子送过去。
安墨想着要不要开始教孩子写字。
李铖又上山去了。他要去看看山里那几头牲畜怎么样了。
山上的虽然是简单的木屋,但李铖在里边铺了草,最开始的时候还会偶尔过来看看,后来雪下得大,李铖干脆也没拴着它们,只给它们留了大堆的草,之后就没管了。
之后又是砌房子又是搬家,忙得忘了,这两天交税,他是出的银钱,但也有银钱不够只能用粮食的人家,这倒让李铖想起了山上。
他还有东西藏在山里呢,现在新房那边也挖了地窖,倒是可以移出一部分过来。
到了山上,李铖惊讶的发现,几头牲口都还在,可能是外边太冷,哪怕没拴住它们,它们也没离开,只是房屋里不太干净,一股不好闻气味。
两头鹿的状态还好,驴和羊的状态显得有些衰弱。
李铖四处转了一圈,确定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