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姜先生另外教的,和我们不一样。”
告别了二太太三太太,一行人回到住处,唐松正在院子里逗雪花玩,棠哥儿欢呼一声就扑了上去,王氏道,“还玩什么!快去洗漱洗漱,该吃饭了。”
又对曼春道,“回你屋歇着去吧,一会儿叫人把你的饭菜送去,不必再过来了。”
王氏见唐曼宁的神色,心知她要说些什么,斥道,“你也去梳洗梳洗,我累了,别给我添堵。”便不再多说什么,直接回了上房。
唐曼宁陪着曼春回了屋子,自己心里也是不自在,道,“今儿早些歇了吧,要我说,颠簸了这一路,合该多歇几天,偏偏明儿就叫咱们去家学。”
对于王氏先前的那番话,曼春并没有在意,或者说,她根本就没留意,刚才在庆僖堂的时候她不敢走神,后来从庆僖堂出来的这一路上她满脑子想的都是唐家和祖父的事。
看到祖父,她就想起从前在水月庵时,唐家莫名停了供奉,又莫名被罢了官,等到后来她在袁家管了家,有了自己的人手,悄悄派人去京城和泉州查探一番,才明白当时唐家确实是出事了。
只是其中缘由众说纷纭,有的说安平侯在元宵佳节之时于天香楼上醉酒写了首诗,被圣上叱责“狂悖”,进而罢官,还有的说安平侯御前失仪,招致弹劾,还有人说是因为有人告发安平侯府强占民田、逼良为贱、放印子钱,纵奴逼死人命,圣上看在唐家世代功勋的份上网开一面,才没有杀人。
唐家被罢官除爵抄家,迁回原籍,一府的人都倒了霉,她父亲也跟着丢官去职,一大家,一律都抹了功名——自然也就没人再顾得上她了。
而且,也是在唐家倒了以后,才渐渐传出一些风声,说什么当初圣上继位,安平侯当酬首功,可圣上硬是压着没封,可见是有些不妥之处,至于究竟有什么不妥却莫衷一是,各种说法影影绰绰,有传他意图匿藏先帝子嗣的,还有传他居功自傲的,甚至还有传是他亲手害死的先帝,这其中的缘故,曼春甚至不敢太往深里想。
第139章 警告()
虽说晚上的菜色比中午时差了不少,可曼春却无心于此,她食不知味的吃了饭,叫人找出她平时做绣活儿的绣花绷子和针线剪子,预备明天带到学堂去。
天气热,睡挂了帐子的架子床不免闷气,她叫人在炕褥上铺了凉席,席上又铺了一层细麻布,窗纱是新换的,既挡住了蚊虫还能透气。
童嬷嬷从衣箱里找出一套蓝色绣芙蓉花的夏衫,用湿帕子把上头的折痕压平了,摊在熏笼上,又取了些香片放在鸭型熏炉里,待渐渐散出了味道,便将熏炉放在了炕几上,以免有未曾驱赶尽净的蚊虫夜里出来扰人清净。
“嬷嬷。”
“嗯,姑娘?”童嬷嬷停了手里的活儿,过来坐在炕沿上,看着曼春。
“下午我跟着太太和姐姐去给曾祖母请安,这里没什么事吧?有没有别人来过?”
今天曼春去庆僖堂,身边带的是小五和素兰,原因不言自明,小五是侯府的家生子,又一向胆大,走到哪儿都不怯场,素兰以前好歹是李家姑娘身边的大丫鬟,也是见识过的,做事又有几分手腕,有点儿什么事不至于抓瞎。
童嬷嬷忠厚有余灵巧不足,但留下她看守自己的屋子却是最合适的。
童嬷嬷拿着扇子给曼春扇了几下,“别人倒也罢了,就是那姓韦的来过一趟,我没叫她进,正巧外头有人着急找她,倒也没闹起来,结果等她再回来,姑娘也回来了,这事儿就不了了之了。”
曼春接过扇子扇了两下,道,“赶明儿我和姐姐一起去学堂,这屋里的事就得拜托嬷嬷了,箱子都得上锁,不管值钱不值钱的东西,进出都登记造册,不论什么时候,屋里都不能少于三个人,万一让人摸了进来,少点什么不怕,就怕多点儿什么。”
说曹操,曹操到。
“二姑娘在不在?”
童嬷嬷赶紧放下手里的东西迎出去,不料韦嬷嬷竟已经进来了,她瞧见曼春正在炕上歪着,没理童嬷嬷,对曼春道,“太太有话告诉姑娘。”
曼春直起身,坐好了,“您请说。”
韦嬷嬷挺了挺腰板儿,“太太说了,等再过一阵子天就凉了,姑娘来回的跑,冻着了怎么办?以后姑娘用餐就在这屋里就行,不用去上房了。”
还道是什么事,不就是不让她一起吃饭么,曼春点了点头,“知道了,还有什么事么?”
没在二姑娘脸上看到自己想看的,韦嬷嬷有些失望,她动了动嘴角,最终还是说道,“没了,姑娘歇着吧。”
直到童嬷嬷送了韦嬷嬷出去,韦嬷嬷也没在二姑娘这边听到一句半句客气话,就在她即将一脚踏出门槛的时候,曼春喊住了她,“韦嬷嬷。”
韦嬷嬷嘴角露出得意,转过身,微微抬起下巴,“二姑娘有什么事?”
“嬷嬷也是服侍了一辈子的老人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想不该我一再的提醒您,要是再有这样不经通禀未经允许就乱闯的事,休怪我不给面子。”
曼春的声音不大不小,韦嬷嬷听得清清楚楚,她一口气哽在喉咙里,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转身要回去理论,却被童嬷嬷拦在了落地罩前。
曼春见她这样,重新起身坐了起来,继续道,“你也不用这样,你做的那些事不过是瞒上不瞒下罢了,你以为你那孙女石榴为什么没有跟着回来?”
韦嬷嬷脸色一下子就白了,一瞬间想到了许多,她面上显出几分狠戾,低声问,“姑娘什么意思?”
“你说呢?你尽可以去问问姐姐,看她信不信你的托词。”曼春冷淡地看着她,“我就再不得太太待见,也是这唐家的主子。”
韦嬷嬷静静地站在那里,没有说话。
曼春道,“你也不用想着把我弄死就万事大吉,石榴的事知道的人不少,当初可是人赃俱获,不过是看在你服侍了太太大半辈子的情分上,才饶了你们不死,你若是再作出点儿什么来,只怕就连太太也没有这么大的脸面。”
从太夫人那里请安回来,一顿晚饭吃得颇为冷场。
王氏却是颇为畅怀,饭后上了茶,王氏问韦嬷嬷,“都跟她说了?”
韦嬷嬷明显有些不在状态,“是,都说了。”
王氏惬意的呷了口茶,含了一会儿,才问,“给敦本堂的香料送去了没?”
韦嬷嬷这才想起来先前太太吩咐让装几样上好的香料给林夫人送去,她只顾琢磨二姑娘的话,竟把这事儿给忘了!忙道,“刚才使人去瞧了,夫人那边儿正吃着饭呢,不敢多打搅。”
王氏催她,“你先去送,别叫人等。”
“是。”
韦嬷嬷使人开了库房,将先前王氏吩咐她的几样香料每样取了些,拢共称了二斤半,也不叫别人经手,将这几样香料一分为二,小份的藏进了自己衣裳箱子里,另一半多些的用个提盒装了,唤了两个小丫鬟跟着,去了敦本堂。
棠哥儿一心想去外头玩,连吃个饭都心不在焉的,王氏知道他是想去跟狗玩,就直接叫乳娘抱了他去梳洗,“明儿你从学堂回来再玩,不过,若是先生教的不好好学,我就叫人把狗扔了。”
棠哥儿气得挣开乳母,跺着脚回屋去了。
唐曼宁有心劝母亲几句,毕竟已经回了侯府,什么事都在人家眼皮子底下,要是母亲对妹妹的态度太明显,不免让人说三道四,而且不叫妹妹上桌吃饭,叫有心人知道了,不过是给人添加笑料罢了,然而她也知道自己的话母亲多半是不听的,便给自家哥哥使了个眼色,想让他帮忙说说话,哪知唐松却起身表示自己要回屋读书。
兄长不管这事,唐曼宁只好自力更生,只是刚挨过去笑着提了句“太太”,就被王氏一指戳在脑门上,“我告诉你,从明儿起你离她远些,你什么身份?她什么身份?小妇养的!在外头也就罢了,在府里还这样,平白让人低看了一等!”
王氏没有压低声音,曼春站在廊下听了,心里就是再不在乎,也不免有些难过,她仰首屏息,眨了眨眼睛,等眼泪眨回去了,却惊见对面唐松朝她招手。
好在院子里灯火黯淡,曼春挪到东厢廊下,竟没叫屋里的王氏发觉。
唐松跟她说,“我得了些好颜料,你等会儿。”进屋取了个四四方方的盒子出来递给她。
曼春眼睛潮潮的,抬头看他,却见他笑容里带着暖意,“府里门禁严,有什么要用的叫人去跟我说一声,我给你们捎回来。”暖烘烘的热潮涌上心头,她转头抽抽鼻子,飞快地抬了抬袖子,眼泪却簌簌流下。
唐松伸手抚了抚她头顶,“……回去吧。”
唐家自有族学,就在侯府附近的一处三进宅院里,除了唐家子弟,还有一些来附学的亲戚。姑娘们读书却另有一处地方,原是在侯府西路小花厅旁的一处院子里,紧邻庆僖堂,但因为太夫人年纪大了,这两年越发的不耐烦吵闹,自从年后清凉园修好了,便由太夫人做主,将上课的地方改在了清凉园的撷英阁和蕴秀轩,唐家特地请来教授姑娘们的姜先生就住在撷英阁,在撷英阁教授读画,薛大姑则住在蕴秀轩,在蕴秀轩教授女红,女学生们通常是学一日诗书,再学一日女红,功课倒也不重。
唐曼宁和唐曼春起了个大早,跟着王氏去给太夫人请安,在庆僖堂又见着了江溆。
昨儿下午来请安的时候没见着她,不知是什么缘故。
让两人意外的是,今天太夫人竟然留了曾孙女们一起吃早饭。
江溆笑笑,“一会儿一块儿去吧?”
王氏马上就应了下来,叫人回去拿今天要用的东西,吴氏和田氏也是如此,林夫人又叫人下去传话,让接送姑娘们的轿子来庆僖堂外等着。
昨天在府里吃了一顿午饭,一顿晚饭,原本曼春还琢磨着不知道侯府的早餐是什么样儿的,毕竟之前在泉州的时候她自己有小厨房,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可等见识到太夫人早餐的排场,她才意识到自己的确是个“见识少”的,一顿普普通通的早餐,愣是被厨子们弄出了上等席面的排场。
江溆陪着太夫人坐在中间的一张大八仙桌前,她们同辈的五个围坐在下首,一大两小三张桌子呈品字形摆放,曼春没去数有多少道菜,但她看得分明,仅仅面点小食就不下十几样,个个玲珑精致,一两口就能吃下。
曼春没见过皇宫里的御席是什么样儿的,但她见过扬州盐商巨富们的排场,一顿饭吃掉千八百两银子不算稀奇,甚至弄几个宫里出来的御厨养在家里的也不是没有,皆以此为豪,但那是什么人?银子挥霍不完的盐商,哪家没有几百万的家产保底?
太夫人的这一顿早餐虽说大部分都是常见的菜蔬,可观其形色品其味道就能知道其中耗费了多少心思多少工夫。
第140章 游园()
曼春忍不住在心里拨动算盘。
一个超品二等爵位的侯爷,算上开国之初朝廷赏赐的禄田,家族的田产,若是经营得当,每年一二万两银子该是有的,若是情况再好些,掌家的是个擅长经营的,四五万两也是可能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每年的俸禄和冰敬炭敬几乎可以不计,然而祖父又手握重权,私底下的收入又不知有多少,不过想来也不可能摆到明面上让太夫人这般挥霍。
太夫人娘家长信侯府虽说也是超品二等爵,但太夫人的侄子,如今的长信侯只不过在都督府里署府事,军国大事是插不了手的。
太夫人的嫁妆……想来在这些年里增添了不少。
这些都跟她没关系。
只是一想到她曾经打听到的后来侯府被抄,其中一条罪名就是放印子钱,她就有些食不下咽。
唐曼锦从炖盅里夹了一筷子鹿筋慢慢嚼了,抬眼瞧见曼春正发愣,掩唇一笑,用很天真的语气问身边的唐曼颖,“二姐姐是不是没见过这样的排场,瞧傻了?”
曼春没理她。
吃饭时该有的礼仪她还是懂的。
没见姐姐和最小的唐曼瑗都不吭声么?
唐曼锦叫人取了只炖盅放到曼春跟前。
曼春摆摆手,那只炖盅立即被端走了。
唐曼锦小声道,“怎么,曾祖母的这儿的菜不合姐姐胃口?”
唐曼颖这会儿倒是不敢接话了,低着头只敢夹自己面前的菜。
眼下坐着的都安安静静的吃饭,站着的也都屏气凝神,没有一个胡乱张望随便开口的,显然,不是唐家规矩松散,只是这唐曼锦行事张扬没规矩罢了。
真不知道吴氏是怎么教女儿的。
见曼春不理她,唐曼锦心里不服气,扫了一眼太夫人那边,见没什么动静,便起心还想再说些什么,她身后服侍的大丫鬟上前给她添了茶,笑眯眯的,“三姑娘要什么?”
这会儿屋里服侍的都是庆僖堂的丫鬟,唐曼锦不敢得罪,只好道,“没什么。”
太夫人吃饭细嚼慢咽,等她放下了筷子,曼春面前的粥也已经见了底。
总算是安安静静的吃完了一顿饭,众人漱了口,太夫人道,“时辰还早,你们自己玩吧。”
几个姑娘就坐在东边套间里吃茶说话。
江溆是个挺落落大方的女子,任谁说起什么话题,她都能接两句,却又不以专长自矜。
别看唐曼锦跟个刺儿头似的对谁都能喷两句,却唯独对江溆小心翼翼,做出一副敬重长辈的样子来,不过,不管她如何奉承,江溆始终不动声色,这倒叫曼春有些另眼相看。
余下的两人就有些有趣了,唐曼瑗这个年纪的小姑娘按说应该是最喜欢和年长的“姐姐们”一起玩,但偏偏她只坐在那里把玩手里的孔明锁,一点儿参与的意思也没有,至于四姑娘唐曼颖,则低头绣着一只万字回纹的荷包,看配色应该是给年长的人用的。
见此情形,曼春也打消了与江溆主动攀谈的意思。
毕竟从昨天的几次谈话看来,唐曼瑗和唐曼颖都不是性子沉闷的,相反,曼春觉得她们其实是很懂分寸的,比唐曼锦那个二五眼强多了。
到了去学堂的时辰,外头却进来个丫鬟禀报道,“薛大姑家里有事,跟夫人告了三天假,夫人说,请各位姑娘自行安排,今儿不用去学堂了。”
唐曼锦笑嘻嘻一拍手,“哎呀,这可真是少见。”
江溆道,“既然如此……”
唐曼锦却没有让她把话说完,挨过去摇摇江溆的胳膊,“今儿天色这么好,咱们去园子里瞧瞧?先前只能在撷英阁和蕴秀轩理待着,不能去别处,好没意思!听说那园子里造得可好了,不去就太可惜了。”
江溆笑道,“等老太太寿辰过了,咱们就搬过去了,你着什么急?”
唐曼锦抿着嘴甜甜的笑,“先去看看嘛,你就不想知道哪里好?到时候挑个自己喜欢的,不好么?”
江溆被她说得心动,略一沉吟,道,“那我去问问外祖母,”她看了看其余的人,问唐曼宁,“你们也一起去吧?”
唐曼宁小时候就去清凉园里玩过,大致的格局还是有印象的,不过听说这次大修之后园子里气象一新,想到既然要搬过去住,总要挑个喜欢的地方,便也有些心动,笑道,“恭敬不如从命。”
为了太夫人的七十寿辰,从去年开始安平侯府就拨了银子修葺清凉园,打算在清凉园里为太夫人办寿宴,如今各处的花木也已经打理整齐,就等着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