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氏和魏嬷嬷颇为惊奇,于霁的大伯父明年也就春闱了,这两日居然不在家,况且,大太太刚有了身孕。
“哥儿都听说了什么,说来听听。”
魏嬷嬷又问。
可惜于霁还是摇了头:“每日只是跟了先生读书,并无旁的。”
他说完,逢春便过来了,只道:“太太,不早了,该去老爷夫人那里先请了安。”
程氏点点头,带着于小灵去了。
正房中,祖母廖氏带了女儿和大儿媳在小声说话,见了程氏母女,三人倒都没开口。
还是于桑先起了身,朝着程氏浅浅一福,道了声“二嫂”。
于小灵随着母亲与众人见礼,瞧见大伯母崔氏朝着她皮笑肉不笑,直觉有趣。
“灵儿去了趟潭柘寺,却是养了不少肉,跟大伯母说说,寺院的斋饭可是比家里好吃?”崔氏朝她招手道。
若说确实,家里掌管厨房的于桑可不正要不乐意了;若说不然,下趟再去,可没这么容易了。
于小灵不上她的当,摇头晃脑道:“只要不喝河里的水,吃苦人的药,灵儿都觉得好。”
一句话说的崔氏想起了禁足的女儿,面上的笑便垮了下来。而于小灵却似不知不觉,笑嘻嘻地几步走上前去,且越走越快,直直就要往崔氏怀里扑去。
众人没想到一向对崔氏爱搭不理的她,这一回竟亲近起崔氏来,连程氏都跟着到抽一口冷气。
崔氏吓得张了嘴,紧紧捂了肚子,眼睛瞪得像个灯笼。
可就在于小灵把众人吓得,心提到了嗓子眼时,却见她在崔氏身前一步处顿住了,指了崔氏的肚子,眼睛眯了起来。
“妹妹!”她忽然大声喊道。
众人才刚松了口气,又听她这样一喊,一个个的脸似台上唱戏的一般好看。
而崔氏看着她,像活见鬼一般,一张脸血色褪尽,端地是煞白。
于小灵看着她乐了,转眼又瞧见一张脸阴的滴出水来的廖氏冷声道:“休要胡说!”
若是放在原本的于小灵身上,怕是已经吓哭了,可如今这个于小灵却不过摇了摇头,坚定道:“灵儿没胡说。”
廖氏的脸色更难看了,却不再盯着于小灵,眼风扫到了程氏身上:“她这是你教的?!”
廖氏的厉声喝问,让于小灵心头一怒,她也不过能仗着自己的婆母身份,欺负老实的程氏罢了。
没等程氏张口辩解,于小灵却蹬蹬地跑了起来,两步绕到了崔氏一旁,垫脚端起茶桌上的一盘茶点,晃晃悠悠地回到廖氏脸前,双手举起那甜白瓷盘,笑得无辜。
“祖母,梅梅!”她道。
众人皆望去,正见于小灵手里的瓷盘里,满满当当地堆了一盘子小山似的冰糖乌梅,乌梅饱满,冰糖诱人,让人一看就食欲大动。
于小灵捡了一颗上前一步举到廖氏眼前,一双大眼睛笑得弯了起来,红红的小嘴开口道:“祖母,快吃梅梅。”
第11章 冰乌梅()
所谓酸儿辣女,看着眼前自己专门打发人,跑到城西头的干果铺子,给大儿媳买回来的冰糖乌梅,廖氏就笑不出来。
本是想取个好意头,盼着崔氏过些日子挑了口,要吃着酸物,才巴巴买回来的,却没成想被于小灵喊成了“妹妹”。
呵斥二儿媳的话还在耳边,而于小灵手里的乌梅却离她的鼻尖更近了,乌梅的酸气酸进了她的心头,让她尴尬地不知如何作好。
“灵儿,到姑姑这儿来。”是姑姑于桑在说话。
于小灵听着,心想不知这个姑姑想做甚么,便也不再为难尴尬到极点的祖母,转了身往于桑身前去了。
“姑姑吃梅梅。”她又道。
于桑笑了笑,看了看她手里捏的发粘的乌梅,刚想伸出的手,不由自主地往后一缩。
“灵儿,这是梅子,不是梅梅,知道么?”于桑教她道。
于小灵点了点头,使劲捏了几下手中的乌梅,弄得黑色的汁水都溢了出来,黏糊糊地没个样子。
“灵儿喂给姑姑一个梅子,梅子。”她学着说了梅子,左手把瓷盘放在了地上,右手使劲一举,被她小手捏的似烂泥巴般的乌梅便直直戳到了于桑脸前。
这一回,于桑脸上的嫌弃挡也挡不住了,缩了脖子就往后躲,推了于小灵的小身躯道:“唉,灵儿,姑姑最近牙酸的紧,不能吃这个。”
她倒是机灵,于小灵心里想。
不过没关系,不吃也要弄你身上。
于小灵点了点头,顺着她的话,把梅子放进了自己嘴里,酸酸甜甜的,着实好吃。
于桑看着松了口气,可下一息,她的脚却和于小灵的小脚碰到了一处。于小灵一个踉跄,趴到了于桑身上,黑黢黢的右手一下按在了于桑桃红色万字不断头团花纹的衣袖上。
于桑来不及大惊失色,又听铛啷一声,方才被于小灵放在地上的盛了满满一盘冰糖乌梅的瓷盘一下子被于小灵踢翻了去,好端端的乌梅散了一地。
“灵儿!没个规矩!”廖氏大怒,起身嚷了起来。
不过于小灵混不在意,因为廖氏话音刚落,于秉祖便撩了帘子进来了。
“你这是做什么?大呼小叫的。”于秉祖面沉如水,扫了一眼屋里的众人,沉声道。
廖氏面上有些挂不住,好在众人都要给于秉祖行礼,此事便遮了过去。
于小灵看着,眼睛咕噜噜地转了转。
她也起了身来给于秉祖行礼,喊道:“祖父。”
于秉祖点了点头,正要起步往内室去,却听小孙女仰着头道:“祖父,不怪祖母,是我要给姑姑喂梅子吃,不小心绊倒了,打翻了盘子。”
她声音清脆,并无委屈,反而露出勇于承担之意,于秉祖低头看看她,觉得孙女很是不错,不住在心里点头。
而再抬头看老妻,见她一副牙疼模样,皱了眉头,道:“灵儿还小,又懂事,如何能对她大呼小叫?慢慢教导才是。”
他说完话,转身往内室去了,少顷,手里拿了两本出来了,不容旁人说话,便撩了帘子出去了。
廖氏神色复杂地看了于小灵一眼,只觉得她自从病好之后,胆子大了许多。
难道是摔了脑子,变了性子?
于秉祖一走,正房的丫鬟们便过来七手八脚地收拾东西了。于桑十分不乐,可也不能说什么,以至于屋里除了衣料摩擦的声音,并无人说话。
还是崔氏微不可查地看了廖氏一眼,又轻咳一声,廖氏才似想起什么似的,正了正嗓子,要说话了。
“二媳妇,自你嫂子怀了身子之后,精神越发不济了。这么多年,多亏她尽心尽力,起早贪黑地打点府上中馈,如今再她强忍着忙碌,我实在于心不忍。可惜我也年纪大了,事情一多便不胜烦厌,便想着交于你做一做,你意下如何?”
廖氏说着这话,崔氏便一副不敢居功的模样,趁着程氏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的摸不着头脑的时候,说道:“知道弟妹带着两个孩子,也不容易,可……唉,弟妹便受了吧。”
连崔氏都好言相劝,让程氏更惊疑不定,于小灵从旁看着母亲脸上的踌躇,都觉得此事不太一般。
果然,程氏琢磨着开口了:“这……娘,我毕竟没主持过中馈,若是出了错,那就不好了。”
“这话如何说的?谁不是从无到有的?有什么拿不定的,我让汪嬷嬷帮着你便是了。”廖氏道,说着,又要唤了汪嬷嬷进来。
这事说到此处,便是没了转寰的余地,程氏也不傻,于其让廖氏的心腹汪嬷嬷在旁指手画脚,使她更做不好事情,还不如自己挑了担子。
“汪嬷嬷年纪也大了,哪里好劳动,儿媳自当是尽力做的,身边也有魏嬷嬷指点,实在不懂了,再去请教汪嬷嬷不迟。”
程氏连忙道。
廖氏知她定是不肯受的,倒也不勉强,只道:“今儿我便让你嫂子把对牌匣子拿来了,明个儿你便开始做吧,若是忙不过来,把灵儿交给我带也是一样的。”
于小灵一听,连忙趴在程氏耳边小声抗议,程氏自然不放心,只道是无妨。
待回到西跨院,把此事说于魏嬷嬷一听,魏嬷嬷也是大吃一惊。
“明日?这般急?”她道:“往日,夫人和大太太就怕您伸手中馈,千防万防的,这会儿倒是拱手相让了,好似烫手山芋般。太太,我看这可不对呀。”
可程氏只有叹气:“谁说不是?不光如此,还说小姑该当安心备嫁了,连厨房都让了出来。本来夫人想让汪嬷嬷从旁协助,我不好受,给拒了。”
魏嬷嬷琢磨了一会,只觉得也没什么旁的好办法,只好宽慰了程氏。
又道:“待二爷回来了,太太好生问问这几日的事情,老奴估摸着,中馈这事,和老爷官场上的事体分不开呢。”
程氏从善如流地点点头,看着女儿坐在一旁乖乖地吃果子,又露了笑脸。
“嬷嬷不知道呢,今日灵儿可是给我出了口气,真真是大快人心。”
程氏笑了起来,把于小灵在正房的所作所为,竹筒倒豆子,都说给了魏嬷嬷听。
第12章 清蒸鱼()
魏嬷嬷笑地满脸皱纹都露了出来,一声声“哎呦”地喊着,直拍手叫好。
“当真是太太的福分了,咱们姐儿越发长进了。不是老奴多嘴,往日里,姐儿就跟少了这心眼似的,每日只被霏姑娘欺负着。这番受了大罪,整个人反倒跟开了光一般,机灵着呢。
况且,福运也是连连不断,不然也没着了青潭法师的青眼呢。太太也要跟着享福喽……”
魏嬷嬷高兴地说个不停,转眼于清杨便回来了。
经过了一日的颠簸,又逗了哥哥,吓了伯母,气了祖母,恶心了姑姑,于小灵已经不怎么想说话了。
于清杨问她,她都爱搭不理的,只点头或摇头,引得于清杨大笑。
送走了女儿,程氏坐到了丈夫身旁。
“爷这两日可好?家里都好么?”
程氏温柔道。
“我倒无甚事,不过爹那里,怕是有些麻烦。”于清杨说到此处,蹙了眉。
程氏离家三日,自是不知京城里发生了一件大事。
此事半月前便已经显露了端倪,世人不过以为是普通的贪腐案,皆没放在心上。
谁知三日前,京畿的一个卫所意外剿灭了一伙土匪,而这伙土匪手里有一封不知如何得来的书信。
好巧不巧的,此信正是那贪腐之人案发前发出的求救信,而求救对象不是旁人,正是皇上新提拔上来的户部尚书杨宣。
皇上震怒,下令彻查。
又是好巧不巧的,这个杨宣与于秉祖正是同年,这些年在京里,还颇有些情谊。而他上位户部尚书,于秉祖也是尽了份力的。
如今缴出来的书信,证据确凿,直指杨宣,于秉祖岂能不战战兢兢?
程氏倒抽一口冷气:“这……二爷,这可不是小事呀!爹准备怎么办?”
于清杨摇了摇头:“上下打点罢了。具体的事,尚未明了,不过杨大人,已经是下了诏狱了。爹就是怕引火上身。唉……”
“二爷,您说会不会有人陷害杨大人?妾身总觉得,杨大人为官颇正呢!”程氏小声道。
“你说的是,可如今皇上震怒,没有确凿证据,是无法帮杨大人说话的。爹这边,一是怕殃及池鱼,二是也看不下去,使了大哥出京去寻费世叔。费世叔在老家丁忧,而他老家,就在离匪窝不远,说不定有意外收获。”
他说到此处,程氏也没了话,夫妇二人沉默了几息,程氏才开口道:“二爷不知,方才与娘请安,娘念及大嫂有了身孕,已是将中馈一事交于妾身了。”
“嗯?”于清杨明显没料到,有些愣神,待回过神来,他便道:“大嫂这些年确实不容易,为了要这个孩子没少费周折,如今……你便替她分担些吧。有不会的去问了娘便是,再不济,去问了岳母也是一样的。不过现下有了杨大人一事,怕是开销会紧些,我这儿还有些私房,不行你就拿去贴上吧。”
温声细语说得程氏似喝了蜜一般甜,怕是前方刀山火海,也是心甘情愿的。
二人又说了会儿潭柘寺的事体,厨房便来传膳了,说是老爷累了,让各房自己吃去。
于家一向遵从早晚请安,一同用膳的,似吩咐晚膳自家用去,确不常见,可见于秉祖近日劳心劳力,疲乏至极了。
于小灵在自家房里迷糊了一刻钟的功夫,便由被母亲叫回了正厅。
红烧茄子、油焖大虾、蒜蓉青菜、清蒸鲤鱼,再并上凉拌黄瓜和竹笋鸡丝,香喷喷的香稻粳米饭,热腾腾的红糖莲子粥,让人食欲大动。
于清杨也学了父亲的模样,饭前教导了子女两句,才当先动了筷子。
面对这一桌子的人间美食,于小灵当然不用任何人催促,便乐呵呵地吃了起来。
程氏见她吃的香,又把面前的清蒸鲤鱼夹了一筷子给她。
这透着些许咸香的白嫩肉,于小灵想都没想便直接夹进了嘴里,可程氏的一句话,却让她直接吐了出来。
“慢些,鲤鱼小刺多呢!别卡着了!”
竟是鲤鱼!
要命了!
“这是怎么了?卡着了?”程氏大惊,冰荔一步上前就要掰于小灵的脑袋。
于小灵发呆地看着眼前被她吐出来的鲤鱼肉,就像看着她自己的肉身被凡人精心烹饪了一般,直到冰荔的手用力地钳住她的小脑袋,她才忽的回过神来。
“不用,不用,我没卡着!”她喊道。
众人皆松了口气。
“如何那副模样?不知盘中粒粒皆辛苦么?”于清杨责备了她。
他这样问了,于小灵才想起来,她今日需要编造一个万能的说辞了,不然,还让她三天两头地再吃一回鲤鱼肉不成?
脑子转得飞快,转眼她便开口道:“爹爹,不能吃鲤鱼,我掉在池塘里的时候,是鲤鱼救了我呢!”
话音刚落,于清杨便和程氏对了个眼神。
“灵儿如何这样说?鲤鱼怎么救得你?”于清杨放缓了声音,又问她。
于小灵眼睛睁的大大的,黑白分明却有一种孩童才有的神秘。
“灵儿当时差点整颗头都扎在了石头上,就是有个大鲤鱼替灵儿挡了一下,她身上可滑了,灵儿被她一挡,才只撞了这一边。”
她抬起小手摸了摸还没长好的小脑袋,又接着道:“法师也说是鲤鱼救了我,不让我吃鱼呢!”
若说她方才说了前边的话,众人还有些半信不信的,可转眼她就把青潭法师祭了出来,谁还敢再说甚?
于清杨沉默了几息,叹了口气:“不吃便不吃吧,给灵儿换一碗米。”
青潭果然管用,于小灵大乐。换了碗没沾鱼肉的新米,她还能接着用饭。
然而所谓接着用饭,也不过是幻想罢了,因为入雪匆匆跑了进来,急急回道:“二爷,太太,大太太腹痛,要请大夫!”
……
叮叮当当地闹了半夜,程氏这个新上任的管家婆,还没大显威风,已经被累的趴在案上不想说话了。
魏嬷嬷亲手给程氏斟了杯茶,递了过去:“太太早些歇了吧,往后呀,怕是还有的忙。”
程氏无声无息地勾起了嘴角,一丝苦笑露在面上。
第13章 瑶池春()
时间过得飞快,柳枝随风一晃,日子便跳出了四月,跃进了暖意洋洋的五月天。
于小灵穿了绣百蝶桃红半臂,并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