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棠锦-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没有想过今日发难,他进宫是来找陆培静的,若不是寿阳被长安安排的人手蛊惑,他们兄妹几个也不至于困在里头,对外面的状况鞭长莫及。

    事已至此,若说心中没有升腾起过一丝交换的念头,三皇子自己都不信。

    皇位只有一个,儿子嘛……

    他的父皇,不也在取舍儿子们吗?

    “你没有机会,”圣上一字一字说得很慢,“你没有后盾了,小五还有,惠妃是老实,她只是不敢跟小五顶着来,可若是只剩下你,惠妃和叶家可不怕你。有无胜算,你自己想。”

第三百三十章 启程() 
三皇子一口气险些没上来。

    他捂着胸口沉默许久,终是明白他从头到尾都是弃子了。

    圣上从未想过把皇位交到自己的手上,他拔掉了白皇后,他最后留了安安静静的惠妃,他可以不把皇位给李昀而是交给小九和叶家,也不会让白氏一门再崛起。

    三皇子抹了一把脸。

    六皇子一直认真听着,没有出声,直到这一刻,才缓缓垂下了脑袋。

    三皇子把自己摔坐在椅子上,看了六皇子一眼。

    六皇子走到窗边,高声道:“五哥,父皇要见你,父皇醒了。”

    门上的木板卸了,光线透进来,一点点照亮了宫室。

    大部分人都退出了御书房,只留下几个亲近重臣,三皇子兄妹站在殿外,身边守着侍卫。

    六皇子撇了撇嘴,在李昀经过时问了一句:“后军都督府怎么就听你的了?”

    李昀淡淡笑了笑:“识时务者为俊杰。”

    去岁的案子,永安侯府把颜家、卫家折腾得苦不堪言。

    颜才人替李昀咬了白氏一口,换来颜家的安稳日子,卫家自然有样学样了。

    卫三公子的父亲是后军都督府的经历,官途不算平顺,做人倒还机灵,靠着和后军左都督的那点儿交情成了事。

    李昀走到圣上跟前,看着父皇的模样,心中亦是大骇。

    他知道圣上时日不多了,可亲眼看到,终究还是忍不住叹息,尤其是眼下,圣上分明就是回光返照了。

    “你可以名正言顺地登基,”圣上说得很平静,仿若这不是临终前最后的交代,而是父子间寻常的一次对话,“有几位爱卿听着,朕是把皇位给你了,曹氏一门,还有你那几个兄弟,你想怎么处置是你的事情。

    朕现在不会管,到了地底下就更管不着了。

    朕给你铺了路,可朕也在等,你要是没本事走在他们几个前头,这位子就落不到你头上,你还算不错,抓住机会了。”

    李昀跪在床前,认真听完,才问道:“铺路吗?傅老太太是您……就像先皇后一样……”

    “是啊,”圣上道,“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就是坐上龙椅的代价。你呢?你会看萧家、看旧都世家坐大吗?苏爱卿拟了圣旨了?拿进来盖个真印子吧,你好好登上金銮殿,朕就在下面看你的选择了。”

    黄昏时,厚厚的云层遮挡了晚霞,沉重的丧钟响彻京城,圣上驾崩了。

    陆培静跪在嫔妃中间,看着前头面无表情的惠妃叶氏,身边的姐妹们痛哭着,而大殿之上,李昀的手缓缓摸过龙椅。

    白日里的剑拔弩张荡然无存,就像这次皇位更迭并没有起过波澜,可经历过的都一清二楚,一如成华宫里的白绫。

    曹贤妃殉葬。

    东西是谢筝亲自送去的,毒酒、匕首、白绫,曹贤妃选了白绫。

    跟圣上一起走,总算留了最后那么一丝体面。

    曹贤妃的手抚着白绫,问道:“小十呢?长安把他藏哪儿了?他还活着吗?”

    良久,谢筝反问道:“娘娘想要他活着吗?”

    “自然是!”曹贤妃的声音大了起来,“我就这么一个儿子啊!他是我的命!我可以死,但他要活着啊!我的一切都是为了他!”

    曹贤妃自言自语一般喊叫了许久,泪流满面。

    谢筝沉沉看着她。

    她不懂曹贤妃,既然想要十皇子好好活着,为何还要孤注一掷?分明没有胜算。

    而年纪尚小的十皇子,到底有想不想要他母妃的“付出”呢?

    原本该是李昀和三皇子之间的较量,你来我往数回,被曹贤妃一掺合,成了这个局面,尤其是掺杂了长安,一套乱拳把什么事儿都弄乱了。

    之后的日子里,谢筝一直在养伤。

    胳膊上的那一剑虽不致命,但影响行动,谢筝原不甚在意,花翘来探她,张口就是“姑娘想和二爷养伤似的迟迟不见好吗”,只这一句就堵得谢筝哑口无言。

    她当日催促陆毓衍养伤上药,这会儿实在反驳不出话来,只能照花翘说的,安安静静养着。

    李昀登基之后,出宫过一回,他去了长安公主府。

    姐弟两人喝了一壶茶,谁也没说一句话,可李昀知道长安想的是什么。

    只要李昀在,长安就能留着命,能一直活到让地下的林勉清满意的那一天,她就守着她的公主府,不出一步。

    五月初时,天气已经有些热了。

    谢筝的行李不多,简简单单一包袱。

    她去御书房见了李昀。

    桌上摆着厚厚的折子,李昀认真看着,安公公比了个噤声的手势,示意谢筝等一会儿。

    这一等等了小半个时辰。

    李昀揉着眉心,声音里带了几分歉意:“耽搁你启程了。”

    谢筝福身问了安,从李昀手中接过了一封信,信封上写着名字,这是给萧娴的。

    “告诉陆毓衍,三年之后就回京来。”李昀道。

    谢筝颔首应了。

    走出宫门,花翘牵着马儿等着她,逾轮的蹄子刨着地,见谢筝过来,哼哧哼哧着呼气。

    主仆两人换了男装,各骑一匹马。

    花翘笑着问:“姑娘,就咱们两个人,能到旧都吗?“

    谢筝揉了揉逾轮脖子上的鬃毛,道:“去年夏天,我还不是一人就进京了,虽然差点死在路上。”

    花翘眨了眨眼睛,垂着肩膀道:“您那是两条腿,这回咱们还有两匹马。”

    四条腿的马儿跑起来,自然是快了许多。

    沿着官道一路往旧都去,经过当时遇见萧娴的茶摊时,谢筝停下来饮了一碗茶。

    捧着碗儿,谢筝闷不做声想了很多,当时情景还在眼前,那么清晰,可这一年,又起伏得让她措手不及。

    这一路,终究是和她进京时完全不同了。

    官道岔开了,一边是旧都,一边是镇江。

    谢筝望着镇江方向良久,才夹了夹马肚子,往旧都去。

    入城时天色还亮。

    前回来,谢筝住的是驿馆,并未去过陆府宅院,这一次只好一路问人。

    陆府外头,花翘上前敲了门。

    门房上的小厮上下打量着风尘仆仆又难掩俊俏的两位“公子”,问道:“二位找谁?”

    谢筝道:“我是阿黛,寻衍二爷。”

第三百三十一章 笑容() 
门房上知道“阿黛”这个名字,又见谢筝手上有孙氏送的东西,丝毫不敢耽搁,请了两人到门房稍坐,使了人一溜烟去报信了。

    谢筝和花翘才吃了一碗茶,偏过头去,透过窗户看见了快步而来的陆毓衍。

    陆毓衍脚步匆匆,眉宇之间带了几分郁郁,到了近前,对上谢筝那双晶亮的眼睛,那些怪她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其实也不是怪罪,更多的是担忧。

    彼时说得好好的,等事情了了,谢筝就在京中陆府住着,等他安排妥了旧都的事儿再回京去接她。

    他和孙氏离京没几日,圣上驾崩、李昀登基的消息就一路传了来。

    一切尘埃落定,陆毓衍松了一口气,记挂着谢筝,又让松烟转头跑了一趟。

    松烟快马加鞭,见谢筝手臂带伤,好言劝着她养伤,再把自家爷的嘱咐念叨了好几遍,连花翘都笑话他罗里吧嗦跟个老太太似的。

    可陆毓衍真没想到,嘴上答应松烟会留在京中休养的谢筝,这才多少日子,就已经进了旧都了。

    且不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两个姑娘家这一路来,身边没个人护着,就靠她们那点花拳绣腿,又怎么能不让人担心呢?

    从门房上得了信,陆毓衍匆忙就来了,想着要好好说说谢筝,真瞧见那数月不见的小姑娘巧笑嫣然,他的心一下子就软了。

    舍不得说她,一句重话都舍不得。

    与其说那些,不如往后护得紧些,莫再给她这千里走单骑的机会了。

    谢筝放下茶盏,轻快着步子迎出来,仰头看着陆毓衍,道:“我是来投奔的,无家可归了。”

    许是伤心往事渐渐都放下了,“无家可归”这四个字,也没有那么难出口了。

    陆毓衍沉沉看她,想伸手刮她鼻尖,念着门房里外仆从不少,到底还是耐住了。

    这是老宅,谢筝是他三媒六聘定下的媳妇,在底下人跟前,给她留些颜面。

    真当着人捏她脸颊鼻子,回头准要恼的。

    “母亲在等你了。”陆毓衍的声音柔和,带着几分笑意。

    竹雾去孙氏那儿传话时,说的自然不是阿黛,而是谢家姑娘了。

    孙氏可不管那些规矩不规矩的,起身到了院外接她,远远见陆毓衍和谢筝一道过来,她噙着眼泪受了谢筝的礼,再一把将她搂在怀中,安慰道:“瞧着比数月前瘦了。”

    谢筝莞尔。

    她往后入住的地方,孙氏早就收拾了的,就她院子的西跨院,地方宽敞,原等着谢筝养上三四个月的伤,再接她回来,这会儿人来了,也不耽搁住。

    谢筝和花翘梳洗更衣,换下风尘仆仆的男装,再作女儿家装扮。

    孙氏和陆毓衍引着她在陆府各处问了安,所有人都晓得谢家姑娘来了。

    陆家老太太握着谢筝的手,满是皱纹的眼角湿润着,她认真看了谢筝许久,让萧玟从箱笼底下翻出了个妆匣,取了一只青玉镯子,亲手给谢筝戴上。

    萧玟有些迟疑,嘴上没有说话。

    陆家老太太拍了拍谢筝的手背,与萧玟道:“我晓得这镯子该等到大礼成了再给她,可老婆子今儿个高兴,迟早就要戴上的,不拘泥那些了。

    老婆子一这屋子的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以后也都是他们的,你放心,认亲时老婆子还是能掏出好东西来的。”

    说完,老太太又看着谢筝道:“这镯子毓岚媳妇也有,你只管戴着。”

    话说到了这儿,谢筝自是没有推拒的道理。

    萧玟背过身去,掏出帕子摸了摸眼睛。

    孙氏安慰一般拍着她的肩膀。

    萧玟压着声儿,却阻不住哭腔:“我没事,我就是高兴的,老太太多少日子没笑过了,她这是真高兴呢,高兴就好。”

    自从陆培元没了的消息传回旧都,老太太就没再露过笑颜了。

    分明从前是那么爱嬉笑怒骂的一位老人,上午打趣媳妇、下午逗弄曾孙,可白发人送黑发人,还是把老太太打倒了。

    彼时事情没有明白,老太太还一直牵挂在宫中的幺女,人虽没有病,精神却一路下坡。

    萧玟送走过傅老太太,看着婆母这样子,心里哪能不慌?

    等知道李昀继位,没多久就是陆培元的棺椁入府了。

    这些时日,老太太一点点撑住了,可晚辈们总想着,只硬撑着总归是不够的,好在,眼下终是有些笑容了。

    老太太欢喜了些,数月间压在陆府上的沉重与阴霾也慢慢散了,老太太院子里伺候的丫鬟婆子们也敢说些笑话趣事了。

    她们爱听的就是谢筝的故事。

    花翘进府才两日,就被围着说了好几回,说谢姑娘帮着二爷在京里破的案子,说她们巡按时发生过的事儿。

    不仅是她们爱听,陆家老太太都爱听,留了谢筝在她屋里,宿在碧纱橱,与她说故事。

    谢筝没有见过祖父母、外祖父母,她对真心待她的老人的印象就只有傅老太太,陆家老太太待她的好,沉甸甸地积在她心中。

    听了几日故事,陆家老太太才让孙氏把谢筝接回去。

    前脚谢筝走去,后脚老太太就与萧玟道:“也是怪我,没分清轻重,这孩子吃了不少苦,我只顾拉着她说话,却忘了她该给她父母去磕个头。你帮我安排妥了,她父母就葬在城外,来去方便的。”

    萧玟应了。

    隔天,陆毓衍陪着谢筝出了城。

    章家嬷嬷随着他们上山,落后几步,不住交代花翘。

    虽是住在陆府,吃穿用度上都无需操心,章家嬷嬷和老章商量来商量去,还是怕给谢筝添麻烦,没有提出跟进去伺候的想法,只事无巨细地叮嘱花翘,就怕她不够周全。

    花翘挽着章家嬷嬷的手,笑着道:“府里都喜欢姑娘,姑娘在府里不会吃一丁点儿的亏,妈妈放心吧。”

    章家嬷嬷抿着嘴,看着陆毓衍和谢筝边走边说话的身影,心落了大半了。

    姑爷待姑娘真心好,老爷和太太在地下定能安心的。

    谢筝走到墓碑前。

    老章夫妇把这里收整得很干净,不见杂草,因谢筝活下来了,这墓碑也换过了,去了谢筝的名字,又立了一块给豆蔻。

    篮子里的祭品一一摆开,谢筝在坟前跪下,满腔的话想说,一时又不知道从哪儿说起。

    她张了张嘴,又顿住了,这回没哭,却浅浅笑了。

第三百三十二章 伤口() 
谢筝和父母说了很久的话。

    起初讲案子,讲在宫里的生活,讲她这么个从前整日里只想着偷溜出去跑马耍玩的“野丫头”竟然熬住了宫里那些刻板的规矩。

    一个连捏着绣花针、老老实实坐上一刻钟就浑身别扭的姑娘,到底还是沉下了心,去学嬷嬷姑姑们教的怎么伺候主子。

    “要我说,只学那些也不顶用,还是拳脚最防身,”谢筝笑了起来,“别看我就是花拳绣腿,我也立了功了,只可惜,比不了那些行家,叫人砍了一剑,要不然,我能再早些回来看你们……”

    谢筝事无巨细地说,她记性本就好,跟父母说话也不讲究什么章法逻辑,想到一茬就是一茬。

    陆毓衍陪着她,没有出声打搅,只是目光终落在谢筝那受过伤的手臂上,沉沉湛湛的。

    他看过谢筝手上的伤。

    原本还想着,若是谢筝不肯让他看,就拿“你还看过我腿上的伤”来堵她的话,但谢筝并没有犹豫推脱,撸高了袖子,把手臂伸到他跟前。

    谢筝皮肤白,盈盈如玉,饶是伤情好了,一眼看去,依旧能看到截然不同的两种肤质。

    伤口嫩得泛粉,陆毓衍还是喜欢她白净的样子。

    他知道,谢筝的皮肤容易留疤,伤着了之后,很难缓过来。

    舍利殿里叫那妇人勒了一脖子,谢筝抹了好久的药膏才总算养好。

    也亏得苏润卿手上的药膏好使。

    谢筝自从伤好了之后,就不耐烦涂药了,反正不痛不痒的,这痕迹慢慢也会消的。

    陆毓衍顶真,催着谢筝找药膏。

    谢筝睨他,她们一路来旧都,全身上下的就一人一个包袱,哪里会把药膏带来?

    这理由甚好,偏偏摊上个操心操肺的花翘,还真把药膏塞进包袱里了。

    这下什么借口就没了,谢筝拗不过,听陆毓衍的话,乖乖涂药去。

    几日工夫,好似有些用场,谢筝瞅着那皮肤好多了。

    陆毓衍越发上心,眼看药膏没剩多少,又问孙氏讨了些,虽然比不上宫里赐下来的,但也不差了。

    手臂上的印子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