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还尝试用外面泥土来烧制,效果差了许多,硬度不说,一吨的土也只能烧出一个碗那么大小的琉璃,不隔热用几次就坏掉了,不过他用火山岩试过,烧出一种黑褐色有点像过去瓦罐一样的容器,虽然粗糙,但是硬度大,只要不拿锤子使劲凿就不会破碎,而且抗热能力也强。
宋瑾跟李默在晚上用泥土搭了一个土窑,泥土送到里面去烧,因为用的能量石多很快成为液体状,幸好定型后的琉璃很难再被烧化,他们拥有可以承载琉璃液的容器,倒入泥土的模具,凉了之后就会得到很漂亮的琉璃容器。
这种方法看起来简单,实际上要非常小心,琉璃液温度非常高,不小心溅到就麻烦了,而且它凉的速度不慢,动作要快,不然琉璃液就会固化。
之所以如此顺利还是因为空间里的泥土十分特别,这种泥土里似乎没有多少杂质,烧好后的琉璃好像漂亮的宝石,不同地方的琉璃烧出来的颜色也不同。
田地里的泥土烧出的琉璃是黄色的,从土黄色到金黄色,草原那边的土地烧出的是绿色的,各种绿水润透亮,河边泥土烧出来是蓝色的,海边的沙子烧出来是透明的,看着好像钻石在阳光下折射七彩光芒,最奇特的地方是果园花圃那里的泥土烧出来的是七色的从不同地方取土会有不同的色泽有的时候三两个颜色搭配在一起有的四五种,很随意,的时候给人一种惊喜的感觉,因为你不会知道出来的会是什么颜色。
除此之外草原尽头的高山上,烧出的琉璃也不同,那山很高,从下面开始由浅黄越往上越深,慢慢渐变成橘黄橘红红色颜色越来越深最后成为深紫发黑。很奇特,宋瑾只是在不同的高度取了一些泥土,他想着以后有时间可以做一些实验,看看不同地方的泥土混合烧出来会是什么样。
有了琉璃窑烧起来就容易一些,他们先是烧了一些带盖的盆子样的琉璃熏炉,比壁炉就小一圈那么大,底部比较厚,盖子上带着指头粗的小孔,小孔不少,热量可以发散出来。
这是放在壁炉下面的,如果不冷的时候直接在上面烧柴火,好收拾还干净。
之后又烧了一些小炉子,这个就比较小,里面只能放一块拳头大的能量石,这个为了安全上面的盖子是可以锁死的。也是防止小孩子碰到。
天气已经开始暖和也就不必用太多,他们暂时也就做这些。
宋父他们住在楼上,为了节省空间,几家是合住的,都住在宋瑾他们楼上,三室的屋子被隔成四室,屋子里像楼下似得弄了地炕,宋昱夫妻,约翰夫妻住在两间北面卧室,宋昱夫妻住的地方原本还是客厅的位置,不过因为厨房不能烧火这里就隔成了卧室,虽然不是阳面,可下午还是有阳光的,屋子明亮住着也没什么不好。
宋父顾钊郑明王诚几个人住在一间卧室,另外一间给了几个孩子,家里这帮小孩子已经能自己住了,孩子多就单独住一个屋子。
客厅是大家共同休息的地方,不过也弄了地炕,借着壁炉的温度就是冬天也是热乎的,这样也省了桌椅了。
对面的房子被空出来作为温室储藏室。
楼上的李家人少,房屋面积也不大,不过顶楼天台利用起来可以搭一个温室,天台上还放了太阳能电池板,顾钊搭的线路,电池足够除非出现十几天阴天的情况不然家里的电量是很充足的。
屋子收拾好后已经是半个月后的事情了,这期间宋昱和郑明已经开始了工作,宋昱是有野心的,他从宋瑾那里弄来机器后,对a市情况考察了一下,然后跟曾毅进行了夜谈,那天晚上他们俩说什么宋瑾没问,他只是了谈判空间和食物,李默倒是知道一些不过也没特意说。
只是从第二天起宋昱就忙得不着家了,等楼上楼下改造好了,大家聚餐的时候宋瑾才听说九区把八区合并了,交易广场也被曾毅接管了,立了一套新规矩,新能源的出现也引起关注。
“小谨,楼下贴出告示了,明天九区开始供水,现在每天限量早中晚供水三小时。”宋父从外面回来没上楼先来宋瑾这里通知一下。
“是吗,太好了。”宋瑾一听乐了“几天开始通水?”
“早上七点到八点。”宋父说着将手里的单子递过来“你自己看,还有别的通知。”
宋瑾接过来仔细一看,前面就写着供水时间,七点至八点,十二点至下午一点,下午六点至七点。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供电通知,现在楼里的电路基本上没有问题,外面的电路也陆续接好了,只要再检查一下就可以供电了,不过在那之前每家每户都要重新安装一个电表,这个电表跟以前电表差不多,是插卡电表,就是要提前买电然后再使用。看下面电的价格也不算便宜。
这个通知就是让本楼住户明天留人在家安装电表。
因为有太阳能充电器,他们也不需要统一供电,这个不是很重要,不过下面还有一条就是电梯经过检修已经可以使用了,不过每个月要交五斤粮食作为电梯使用费,这个五斤粮食是按照家庭为单位收取的。另外还要办理电梯卡。
今天竟是好消息,有了水有了电,生活基本上就能正常了,有了水电城市也能正常运行了。
第45章()
第二天一早,小区就来人检查水电,然后挨家挨户换电表,轮到宋瑾他们的的时候已经下午了,宋瑾他们也装了电表,还用五十斤苞米面换了二百度电,新电表用电都是提前的,卡插在上面才可以用,拔掉就停电了。
电梯也一样,不用卡根本动不了,整栋楼只有五家买了电梯卡。这时候能省则省,电梯卡一个月也要十斤粮食呢。
八区九区合并好处不少,小区废墟需要清理,土地需要开发,到处都用人,没过多久就很难看到游手好闲的人。
曾毅用矿藏换了许多粮食,这些粮食足够启动小区建设计划,一改之前宽松管理,现在各处管的非常严,尤其人员登记,经过一层层筛查,八区九区人员全都记录在案。
宋瑾也找到一个工作,确切点说是曾毅给安排的一个工作,人力资源部,给人分配工作,是个很吃香的工作,前一任管理员就是因为收了好处,将人分配到清闲的地方,结果出了事被撤了职,据说现在正在矿区挖地呢。
他不缺那点东西,这工作很繁琐却也清闲,每月能领三十五公斤粮食,包括十公斤细粮二十公斤粗粮,剩下五公斤是蔬菜水果等副食,此外还有一些福利,第一个月上班就得了一条三斤重的草鱼,绝对让人羡慕的活。
人力资源部有二十多人,对于两个区两万多人来说一点都不多,宋瑾带着两个手下管理着三个小社区,大约四千多人,权利不小。
鲁芸对自己的新上司不怎么服气,原本的主管,因为受贿被撤,这其中有她的手笔,原本以为自己能上台,却不想冒出个简陋的。
新上司年纪轻轻,看起来也就二十二三岁,在这个缺少物资食物的时候,他身上穿的整齐利索,人也看着健康,一点也没有这个时候特有的菜色,那种面色还真让人嫉妒。
最让她不满的还是这个上司竟然是个清廉如水的。
前任是个贪婪的,给人安排一个工作至少要收五斤粮食,她这个做手下的也能的点好处,现在这个上司一来,她就什么都拿不到了。这是最让她不满的。
“鲁姐,b3区废墟清理需要二十个人,这是名单,你通知下去,明天早上人员要到位。下午下班前要落实。”宋瑾将打印出来的名单交给鲁芸。
“噢。”鲁芸接过名单,有些欲言又止。
“怎么了?”宋瑾手上操作着电脑,看看新的用工信息。电力的恢复让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工作繁琐却很容易。
“恩,是这样,我有个堂弟,现在没事做,我看b3区食堂还有个职位不知道能不能让我堂弟去。”鲁芸本来也不想开口,只是家里叔叔求上来了她也为难。
“行啊,食堂那个职位,是给工地做饭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谁去都一样。”宋瑾很痛快的就同意了。
鲁芸笑着谢过,拿着名单离开了。
“宋哥,你怎么把这个位置给她堂弟了?这鲁芸从一开始就跟你不对付。我听到她跟部长打过小报告。”宋瑾手下另一位小青年霍磊凑过来说。
“没事食堂的位置也没什么。”鲁芸的小心思他很清楚,不过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在重中之重就是食物,区里几个食堂都是上边直接管的,几个主管都是非常厉害的,b3区的食堂职位也是很累的,每天揉面做馒头,需要很大力气,鲁芸堂弟过去能不能坚持下来还是两说呢。想占便宜呵还的看他有没有那个本事。
“对了,现在a区菜园空出一个位置,你让你妹妹去吧,虽然那里待遇差点可活计不重,你妹妹做得来。”
霍磊一听眼睛一亮“哎,谢谢宋哥。”他妹妹才十八以前没干过什么活,工作还真不好找,现在解决大问题了。
在能力范围内,宋瑾愿意给身边的人一些便利。
宋瑾的工作很顺利,他安排工作比较合理,全是按照个人能力来安排的,有时候还会做一些调整,让专业人员做专业的事情。
白天上班晚上还要进入空间劳作,空间里粮食越发多了,宋瑾想把空间里一些粮食拿出去,这样做太危险,空间粮食太好了,一看就是新粮。
两人研究一下从空间里拿出不少种子,小心的放在外面。
“你们听说没有南区一个胡同里发现许多种子,早上被人发现,好多人哄抢,区里他们派人出去也没找回来。”王诚手上拿着毛巾一边擦汗一边说。
顾钊穿着短裤t恤带着眼睛头发跟鸡窝似得,一边走一边还拽了拽短裤,身上散发出一股馊巴味“我听说了,区里还从其它地方找到一些,不过一半都被人给抢走了。”
王诚捏着鼻子往旁边让了让“哎呦喂你这是什么味,快去洗洗一会怎么吃饭?”
顾钊伸手拽了一下t恤抽抽鼻子,“没味啊。”
“快快去洗洗,又不是没水。”王诚受不了了拉着他就往楼上走。
“唉,快点啊,要吃饭了。”宋瑾从厨房伸出脑袋叫了一声。
“恩,一会就下来。”王诚应了一声。
“顾钊他们现在做什么?很忙吗?”宋瑾有点奇怪的问。
“他们现在架设新的通讯系统,好像捕捉到通讯卫星的信号,咱们基地能人正破解呢,谁知道怎么回事?”李默耸了耸肩。
宋瑾把煮的有些透明的苞米面团捞出来“要是手机能用就好了,不过没有也没什么,现在也习惯了。”他手上动作不停,用筷子把面团打散然后加水再加点苞米面活成稍微稀点的面团。
李默从旁边拿过小铁皮桶,这是他做的,跟针筒差不多结构只是前面跟筛子似得小孔,面团放到里面后面用手一推,细长的面就从下面出来了,大锅里滚滚的水,面条下锅后很快翻滚起来。
“现在天气热了,厨房有点待不了了。”宋瑾跟李默配合着一会就做了一大锅大碴子面,锅里面条煮好后烙出来放到凉水里。
“恩,干热干热的。我看过些日子还要热。”李默说着看了宋瑾一眼“也就你还没晒黑估计一夏天过去,都是非洲人了。”
“你也没黑多少。”宋瑾笑了笑,他们俩这是在空间里待的。
现在还一起吃饭,每月领的粮食都放在宋瑾他们这边,家里除了照顾孩子的大嫂和宋瑾妈妈其他人都有了活计,李妈妈年纪大,每天还有半天的时间去小区幼儿园工作,每个月收入的粮食足够他们吃还有剩余,这样宋瑾就将一些多余的粮食拿去换一些吃的,像肉和糖什么的。
这是表面上,宋瑾想方设法将空间里食物拿出来给大家吃。又不能太过,很是废了一番心思。
今天天热晚上了也十分干燥,宋瑾做了大碴子凉面,配着腌制的小菜,还有一小盆炸小黄鱼。
“今天这小鱼不错,我看楼下郑家也换了点,好像没咱们家这个大。”李妈妈一边剔鱼刺喂孩子一边说。
“她去的晚了吧。”宋瑾随口说了一句,每天他都要去一趟市场,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市场上东西也是随机来的,他们这里离海不远,有出海的,收获不多,可也不是没有。
反正看到什么宋瑾就从空间里弄点什么,长辈早先还让他节省点,后来发现,宋瑾换来的东西价钱合适,不但让全家吃饱还吃好,也就不再说了。
这年头能让家人吃上炸鱼就是本事。
有水有电日子就渐渐恢复正常,八月的时候区里开始出现换煤气的声音,煤气罐又出现在人们面前。
宋瑾的人力资源部也清闲下来,区里人的工作分配基本结束,大多数人找到自己的位置,救济粮也停了下来,除去真正困难不能自理的,其他人是不能领了。
工作一清闲,宋瑾每月得到的粮食也少了,勉强够吃而已。人力资源部也只剩下六个人,负责协调,其他人都调走了。
宋瑾不在乎,上班时间调整他也有更多时间做自己的事情。
九月份,突然下起雨来,雨季似乎来得有点晚,雨很大,每天都下个不停,城市排水在地炎灾难后有点堵,城市一楼几乎被淹了。
宋瑾他们的楼的地下车库完全被淹没了。
从楼上经常能看到有人在水里游或者划着简易的小船,损失最大的是城市里的田地,眼看快丰收了,现在全泡汤了。
新的危机到来。
第46章()
大雨整整下了一个星期,尽管区里派人帮着转移,还是有一部分人因为雨水来的突然没能跑出来,接着因为水把人给堵在楼里,食物又开始紧缺了,区里派船开始挨个楼发救济,上边存粮也不多,不能因为一次水灾就把粮食都散出去,现在这天灾不断的,接下来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呢。
为了防止家里有粮还出来领救济粮的,区里出台了新的规定,只有家里真的没粮的才能领到救济粮,并且在未来要通过劳动偿还,每个领救济粮的家庭都要被检查,现在八区九区人口登记非常完善,每家每户住址人口都是透明的,并且由邻居相互监督,所以很难有偷奸耍滑的。如果被发现领着救济粮自己家里还有存粮,轻的罚粮,重的就被赶出八区九区。
现在八区九区已经管理的非常好了,又因为矿产的关系,手上资源不少,至少还没出现饿死的,所以除了极个别的没有人愿意冒险。
又过了几天雨水退去,区里下达了任务,清理下水道,这样被雨水淹没的情况不能在发生了。
这是强制任务,每家都要出一个劳力。
宋谨也忙碌起来,调配人手的事还是归他管,幸亏提前就做了准备,将人员进行了划分,分成若干小组,就是这样每天也是早出晚归。
大雨还带来不好的消息,地里快要成熟的苞米好多都倒了,地里也被淹了,只抢救回来五分之一,这对灾难后的人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
清理好下水道,出水口,为了冬天的粮食,城里除了主车道,所有的地都被翻了起来,全都种上了地瓜。
这些地瓜是宋谨和李默偷偷拿出来的,他们俩守着空间里大量的粮食却看着外面的人挨饿,心里挺不舒服,不是他们圣母,他们还没伟大到将空间贡献出来,也不能让人知道他们有这样一个空间,现在这样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