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谜-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案发现场保护的法条,莫不是伯昭你向大理寺上书推荐执行的罢。”

    “张公真是折煞我也,这如何能是我上书的,这是圣人与大理寺卿秦公之明断良策,可不能归在我身上,沈某当不起。”沈绥连连摇头。

    “是吗?”张说狐疑地看着她。

    沈绥暗中擦了把冷汗,这法令制度还真是她向秦臻推荐执行的,张道济真不愧为官场老狐狸,真是一看一个准。

    “咱们往右舷去,我想去看看那艘舢板。”沈绥笑着岔开了话题,然后率先沿着栏杆向右舷而去,众人继续陪同。

    与此同时,在之前沈绥等人乘坐而来的那艘官船上,张若菡的房门被敲响了。当无涯打开门时,看到蓝鸲推着轮椅上的沈缙,出现在了门口。

    “沈二郎,您怎么来了?”无涯很是吃惊,

    “我家二郎有事想找张三娘子相谈,不知可否?”蓝鸲道。

    “快请沈二郎进来罢。”张若菡的声音从屋内响起。

    “是。”无涯连忙帮着蓝鸲将轮椅抬过门槛,引着沈缙进了屋。

    沈缙一进来,就看到消失多时的千鹤,此刻正扶刀跽坐在蒲团之上,张若菡则坐在她对面的案旁,身上裹着毛毯,手中捂着炭炉,面色有些苍白。二人似是一直在商讨着什么事情。

    沈某是否打扰到张三娘子了?沈缙无声地说道,又由蓝鸲转述。

    “不,我与千鹤的话正好告一段落。沈二郎不必客气,这边请。”张若菡对沈缙的态度比对沈绥要温和客气多了,她笑着指了指自己对面的位置,蓝鸲便将沈缙推了过去。

    “无涯,给二郎沏茶。”

    “喏。”

    作者有话要说:五一三天,唐谜日更。

    顺便提一嘴,唐代官方语言是以隋代陆法言编写的南朝江左吴音之金陵音的切韵音系归并方式为科举考试之分韵标准,以唐代关中秦音之长安音的韵英韵诠考声切韵音系为实际语音交流标准。

    也就是说,南北通行的官话是小书家乡——那个时候的南京话。(那个时候的南京实际上说的就是吴音,但现在不是了。)而那个时候的秦腔代表着京畿一带的身份,说得好能高人一头。

    有人说唐代官话与闽南语很相似,这个因果关系不能颠倒了,相似不可否认,但并非起源于闽南,之所以相似那是因为关中、中原人南迁的原因。但实际上,即便相似,也早已是两回事了。倒是现在用粤语、闽南语,特别是客家方言读唐诗,还是蛮有味道的。

第49章() 
“不知二郎寻我;所为何事?”待无涯奉茶,张若菡问道。

    我今日来此;是替家兄道歉的;家兄冒犯张三娘子,心中不安;又无颜面再来寻三娘子;只得我代为而来。家兄鲁莽,但并无恶意,还望张三娘子海涵。

    张若菡淡然笑了,仿佛之前那件事对她来说已经如过眼云烟;不甚在意。只是道了一句:

    “若菡怎会不明大郎为人,自不会怪罪。只怕当时大郎这般匆匆而来,是有事要寻若菡谈罢。”

    张三娘子果真聪颖。是这样的,家兄当时在船上与张道济先生相遇;三娘子初时也是在场的。待三娘子走后;张公向家兄提出亲事

    “亲事?谁与谁的?”张若菡笑容淡去,垂下眼眸;似是故意如此问。

    自然是三娘子与家兄的,张公非常喜爱家兄,希望能促成家兄与张三娘子的姻缘。家兄实在推辞不过;暂时应下。之后,他便是要来寻张三娘子谈此事。家兄的意思是,望张三娘子勿要误会,他对张三娘子绝无非分之想。若是以后张公来寻娘子谈及此事;也好让三娘子事先有一个心理准备。

    张若菡的笑容再次扬起,道:

    “若菡明白了,难为二郎跑一趟告知我,是若菡的过错。”

    三娘子说得哪里话,三娘子既然已经与家兄结为金兰兄妹,又年长于我,自然也是我的阿姊。我是不愿看到张三娘子误会家兄的。

    “其实,若二郎不跑这一趟,若菡也不会误会。我明白大郎心思,他怎会想要娶我。若菡年纪大了,早过了适婚年龄。我这性子,怕是也没有男子会喜欢。”张若菡此话说得颇有些落寞,但是语气却依旧的出尘淡泊。

    沈缙却流汗了,如此,莲婢姐姐莫不是误会到另外一个方面去了,她家阿姊可从未嫌弃过莲婢姐姐啊,哪怕是成了沈绥,也绝对不会想让沈绥这个角色也被误会不愿娶莲婢姐姐。可这该如何解释,难道说“家兄其实是非常喜爱张三娘子,非常想娶张三娘子的”?那她今天为何还要跑这一趟,还不如不解释,直接让莲婢姐姐误会就好。

    三娘子千万莫要这般想,以三娘子的貌才品德,只有三娘子不愿嫁,哪有男子不愿娶的道理?沈缙斟酌了一下,这般说道。

    却不曾想,张若菡那双冰寒清眸忽而看进沈缙眸中,道:“二郎,可愿娶?”

    这沈缙算是被彻底将了一军,结舌半晌,才缓缓道,三娘子莫要戏弄我,缙一个残废多年的人,早已无法娶妻,即便娶了,也是耽误那女子的一生。

    “何谈耽误,若那女子真心中意于你,无论有多少重艰难险阻,一世相伴而行、不离不弃都是最佳的选择,她定不会后悔。”

    沈缙蹙起眉头,总觉得张若菡话语中有另外一层深意。这话不像是对她说的,倒像是要她转述给某个人。

    沈缙总觉得继续待在这里,似乎有些不妙,她便笑道:

    多谢张三娘子宽慰,缙不便久留,这便告辞了。

    张若菡倾身,将手炉放在了案上,发出啪嗒一声。

    “且慢。”不等张若菡开口,一直沉默不语的千鹤忽而说道。一边说着,她一边从袖袋中摸出一个油纸包,递向沈缙所在的方向,道:

    “这是我方才下船时,从一个货商手中买来的。上好的雨花茶,今春才从润州采摘而来,送给大郎二郎品尝。”

    沈缙眉头一皱,随即扬起笑容,示意蓝鸲接过茶包,道一声:

    多谢千鹤好意。

    沈缙离开了张若菡的房间。千鹤幽幽道:

    “三娘,您这么做,奴儿担心会出岔子。”

    “不必担心,我明白猜测终究只能是猜测,我是没有办法让沈绥主动承认的。要想让事情有所进展,我必须将突破口放在沈缙身上。既然他主动找上门来,也是大好的机会,试探试探他,他或许比沈绥更加好突破。”

    “三娘,这次的消息虽然很大程度上揭示了沈氏兄弟与千羽门之间的关系,但依旧不能说与当年的赤糸相等了。您到底是否已经确认了沈绥沈缙的身份,我们这么做,会不会对自身不利?”千鹤再三确认。

    “又能有如何不利。当年的事,若沈绥沈缙是知情人,自不会捅出去。若他们不知情,更不会理解我让你送茶的深意,以及那句话的意思。”她端起案上茶盏,抿了一口温白的清水,道:

    “千鹤,这一次你那位江湖友人送来的消息非常及时有用,你要与她保持联系,我想或许不久,我们就能知道更多的东西了。”

    “是,三娘,奴儿明白了。”

    张若菡究竟让千鹤查到了些什么,沈缙是不清楚的。此刻她在自己房内,面前是摊开的茶包,其内还附着一张纸,上面简短地写了两句似诗非诗的句子:润州江宁雨花针,金陵紫金台城客。莫道六朝烟雨寞,总有离人入梦来。

    她将这张纸放在了案上,单手曲指,缓缓敲击着案面,秀眉紧锁。

    蓝鸲担忧地问她:

    “二郎,这句诗,不妙啊。咱们门主不是在江湖上有个外号,就叫‘台城客’吗?这张三娘子究竟是什么意思啊?”

    千羽门门主极其神秘,无人知晓其真面目。因着千羽门消息极其发达,一些江湖中人不敢随意明指千羽门门主,就用了一个“台城客”的名号代指她。皆因千羽门曾主动放出消息,门主乃是台城旧人。江湖中人一联想润州沈氏长凤堂,便都自以为理解了个中关系。

    忽陀呢?她没有回答蓝鸲,而是问道。

    “下船采办去了。”蓝鸲道。

    磨墨铺纸,我要立刻写信。

    “喏!”

    ***

    此时此刻的沈绥,正趴在右舷栏杆之上,向下张望:

    “周大郎,这舢板是哪里坏了?”

    “就是船底有一块木板坏了,怎么修都修不好,总是进水。”周大郎回答。

    “能把那舢板拉上来我看看吗?”沈绥道。

    “这会不会拉不动啊,我那三弟和他儿子,都是一身的蛮力,我力气不如他们,这也不好劳烦诸位,我自己一人拉不上来啊。”周大郎显得很为难。

    “让你拉上来就拉上来,哪来的那么多废话。”替他翻译的那个府兵呵斥道,“我来帮你,我们俩把舢板拉上来。”

    沈绥好脾气地道:“行了行了,既然周大郎这么为难,那我就下去看看,不必拉上来了。”说着,她就忽的翻身一跃,返身扒住拉杆,双足蹬住船外板,竟是挂在了船舷边上。

    张说吓了一跳,连道:

    “伯昭,你这是做什么,快上来,太危险了。”

    裴耀卿也十分紧张,连道:“伯昭兄弟,别逞能。”

    只有刘玉成神情淡定,笑道:

    “他哪里是逞能,这对他来说小菜一碟。他还徒手攀过大雁塔呢,二位不必太担心了。”

    沈绥微微一笑,松开手,身子向下坠,眼瞧着就要彻底掉下去了,却忽的见她扒住了下一层船舱的舷窗边缘,再次稳稳定住。接着她矫健地向侧方一跃,便抓住了悬挂舢板的绳索,身子一荡便来到舢板之上。一套动作行云流水,看得众人是目瞪口呆。

    张说赞道:“好身手!”心中不禁对沈绥更为欣赏喜爱。

    沈绥没有很在意上方对她的赞赏夸奖,她的注意力被舢板上某处修补的痕迹所吸引。仔细观察后,她发现破洞很新,确实是近期破损修补的,与周大郎的话似乎并无出处。

    不过她又仔细观察了一下舢板的底部,底部潮湿,有着大片尚未干涸的水痕,还带着江中的泥沙,证明这艘舢板近期下过水。她仰头问上面的那位充当翻译的府兵:

    “王伍长,案发后这几日,这秭归港天气如何啊?”

    “阴雨天,就没见天气放晴过。”王姓府兵向下喊道。

    沈绥皱着眉,按照自己的经验估算着,阴雨天,江边又潮湿。这舢板的潮湿程度,恐怕时间要往前推个十几二十天左右。

    十几二十天那不就是案发时吗?

    沈绥蹙起了眉头。接着她又在舢板上仔仔细细搜寻了一番,没有什么特别的收获,便爬回了甲板上去。

    “周大郎,这舢板,是什么时候坏的?”

    “大半个月前,就是出事的前两天,漏水了,我们就一直在修。”

    “坏了之后下过水吗?”

    “没有,坏了如何下水,那不得沉了嘛,呵呵呵”周大郎憨厚地笑道。

    沈绥也笑笑,道:

    “我想去厨房看看。”

    张说、裴耀卿、刘玉成点头表示同意跟随。

    “好,我带几位去。”周大郎殷勤地说道,然后在前领路。

    在路过桅杆旁时,沈绥指着其上拉帆用的彩绳,忽的问道:

    “周大,为何你家的船,用的是彩绳?”

    周大郎顿了一下,似是在回忆,片刻才笑着答道:

    “之前有位客人说用彩绳好看,我就换了,现在看看,挺特殊的,还能吸引来往客官的注意呢。”

    “哦?”沈绥笑了,“教你用彩绳的人,定是个聪明人。”

    周大郎又一次憨厚地笑了。

    厨房在船尾最底层,很靠近船舵的位置。厨房的面积倒是挺宽敞,竟是快要赶上周家一家七口的卧室了。两个灶眼,用泥封着厚厚的一层,以防走水。生火后,烟气通过竹管排到船外。竹管与灶头接口的那一段同样封着泥,防火,已经烧得漆黑。

    干柴堆满了整面墙,灶旁放着一张简易的高脚桌,上面堆满了食材、砧板、刀、碗盘等什物。

    就在大桌旁,立着三个面相朴素,很不起眼的村妇,哪怕是年纪最小的周三的女儿,看起来也是一脸风霜,丝毫没有豆蔻年华的女子应有的娇俏美丽。见几位大官来了,尤其是其中还有一位银面覆面的神秘郎官,看着十分的威风凛凛,三个女人吓得头都不敢抬起来,更是话也不敢说,所有的问题,都要周大郎来代替回答。

    沈绥不耐烦了,抬手制止周大郎,道:

    “你不要说话,我不是问你。周大他家的,我现在问你话,你不必紧张,把你知道的与我说就行。我再问一遍,案发当时,你们确实在厨房之中吗?”

    周大的妻子郑氏嗫嚅了片刻,看了看丈夫的眼色,才唯唯诺诺地开口道:

    “当时,我们几个确实在厨房里,从申初时分进了厨房,就没再出去过,一直忙着给两位大官做吃食。”

    “你所说的‘我们几个’,是指谁?”沈绥确认道。

    “我、我三弟妹、我侄女阿梅。”

    沈绥问周三郎的妻子冯氏和周三的女儿阿梅,她们是否确实如郑氏所说的那般,一直待在厨房中。

    冯氏和阿梅都表示确实如此。

    沈绥没有再问。她开始观察起厨房,这厨房相当普通,唯一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吊篮,可以直通上层,上面有转轮,好似井上的滑轮一般。吊篮还挺大的,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完全可以坐入其内。

    “这是做什么用的?”

    “上菜用的,下面做好的菜,直接送上去,就不必端上端下了。”周大再次抢着回答道。

    沈绥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赞一句:“聪明。”

    周大郎第三次憨厚地笑了。

    沈绥最后检查了一下角落里堆在一起的酒坛和洗碗盘用的盆,先是指着酒坛问张说:

    “你们没喝这船上的酒?”

    张说摇了摇头:“我们喝的是自己带的酒。”

    沈绥又问周大:

    “你们洗东西的用水,是直接从江中打上来的?”

    “一般不会,江水浑浊,有很多泥沙,实在要用,我们也会用纱布过滤后再用。厨房外有好几口大缸,一般我们都会在码头汲满水,到下一个码头再补充。实在不够用了,才会从江中打水过滤后再用。”周大解释道。

    沈绥问得问题极其琐碎寻常,貌似没有一件是与案情直接相关的,问得刘玉成和裴耀卿越来越糊涂了。张说眼睛却愈发明亮起来,他似乎跟上了沈绥的思路。

    当沈绥结束第一轮调查,众人到船中的会客厅里之后,关上门来,沈绥转身,忽的严肃对众人道:

    “柳刺史,你得安排一下,我需要单独审讯周家的所有人。诸位,沈某有理由认为,这周氏船家一家人有问题。”

    作者有话要说:想看大家讨论剧情,多多发评论啊。

    ps:昨天那一章,有个点忘记说了。唐代一尺大约是三十厘米。朱元茂身高六尺多,就是一米八多。沈绥的身高,大约在172…175之间。

第50章() 
“伯昭兄弟;你这话从何说起啊?”柳直疑惑问道。

    沈绥做了一个稍安勿躁的手势,待所有人都落座;她站在众人席间;开始陈述自己第一次调查后的发现。

    “我方才调查了一遍这艘船,发现了三个疑点。我现在逐一说明;最后阐述一下我的看法;还请诸位替我参考。”

    众人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