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许大人官场实录-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候,安师傅又上门了。

    对于刘家而言,东柳码头上自家没有插上一脚,本身就是这两年家中做出的最大失误。那时候郝家依旧健在,刘家做为西蜀镇的万年老二,看着郝家对许哲的冷处理,丝毫不敢有所表示。不要说参与码头建设了,不帮着郝家在许哲身后打冷枪就已经算是对得起许哲了。

    也因此,郝家倒台之后,许哲不记前仇,提拔刘大芳,对于整个刘家而言,都是一件天大的利好消息。

    只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刘家在东柳码头新建的前期没有插上脚,后面郝家倒台后刘家又被老潘占了先,算是彻底被踢出了邕城的政治中心。若不是后期许哲不计前嫌提拔刘大芳给刘家留下了善意,估摸着刘家现在哭都不知道到哪里哭去。

    只是这大肉都已经被瓜分完毕,后面码头上新建的商铺自然也就没有刘家什么事情了。这些日子刘家异常安分,其实图的就是一个重新入局的机会。

    如今安家到了邕城,刘大芳确认,自家的机会来了。

    虽然心里明白怎么回事,但是真到了当口,刘大芳还是有些说不出口。嗯嗯啊啊了半天,最后还是憋出一句:“大人,你觉得我怎么样?”

    许哲简直要喷饭,看着扭扭捏捏一脸面色涨红不知所措的刘大芳,许哲一身的鸡皮疙瘩都快掉了满地。拜托,你可是一个身高七尺,膀大腰圆的黑粗壮大汉啊,这个画风真的不适合你!

    “我觉得你还好。”犹豫了半天,许哲还是没有继续调戏下去,天知道再这样下去,这个大汉会说出什么来,还是适可而止把。

    “恩恩”得到了许哲的正面回应,仿佛是充满了一身的力气,刘大芳瞬间斗志昂扬起来:“那大人,安家船队这次到了邕城,我来接待如何?”

    “不是在县议上说过了么,由老潘负责接待,老孙从旁辅助么”老潘头脑灵活,老孙性情稳重,两人一正一邪,一跳一稳,性格互补又都是积年的老狐狸,他们两个出面,许哲很是放心

    。

    刘大芳哽了一下,继续说道:“那安家护卫的安全,我一定守好了。”

    “嗯,”许哲拍拍刘大芳的肩膀:“这个你自己衡量着就好了,你做事,我放心。”

    刘大芳咽住,“那个,那个,还有。。。”

    犹豫了半天,看着许哲平静的侧脸,刘大芳没来由的一阵心虚,只是想着自家老爹出门前的念叨,最终还是牙一咬眼一闭:“大人,你觉得安家此次前来,我刘家可有和他们喝酒的机会。”

    还是说出口了。

    许哲心中闪过一阵失望。虽说晓得刘大芳为人稳重负责,必然也是个顾全家族的人,但是真叫他说出口,许哲还是不由的闪过一丝失望。也许在内心深处,许哲还是希望刘大芳可以偏向着自己一把吧。

    明明晓得,依着刘大芳最近和自己处出来的感情,若是他开口,不管好歹,自己必然要给刘家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这个问题一出,自己和刘大芳最近一段时候隐隐培养出来的默契,必然会重新回到原点。

    人与人交往,一旦掺杂了利益,交情自然也就淡了。

    闭了闭眼,许哲笑着说道:“怎么突然想到请安家人喝酒了?”只是笑意之间,总是缺少了些许温度。

    既然已经说出口,后面的话自然也就好说了。刘大芳低着头,也不看许哲的眼睛,握着拳头背诵着在家中反复念叨过的话:“以役带代路,修建码头之事,东柳得了实惠。”

    若是刚开始许哲放手不管,地动之后的邕城粮食自然由孙茂中负责筹措。一来他做为邕城的民典,安置灾民需找替代粮义不容辞;二来东柳做为邕城四镇中最大的粮食产地,一直以来就担负着邕城今万乡民的生活口粮之重任。

    许哲一条以修路顶替劳役,又以劳役换得雍州调剂的粮食,不止拯救了邕城的上千乡民生息,更是间接帮着孙茂中解决了粮口问题,安抚了有可能发生的灾民暴动事宜。

    更不用说后面的码头新建,学堂修建,不止孙家,包含孙家在内的整个东柳镇,都得了巨大的优惠。现如今码头做为邕城第二大的经济中心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个事实,便是许哲一手酿造的。

    “掘河引流,上延得了实惠。”

    一直以来,上延因为和下陵共用一条水道,又是处于下游,被人扼住喉咙关节,向来是在话语权上低人一等的。即便有个老潘这样撒泼耍赖死不要脸的,但是真到了大事上,还是要隐隐以下陵为尊。

    如今许哲帮着上延掘河引流,不仅解决了千百年来上延的引水困境,将上延彻底摆脱了下陵的制约,更是一个翻身将上延变成了一个新的物质流转中心。这水道一通,船来船往的,上延起飞近在眼前。

    “我们刘家虽说一直以来没有出什么大力,但是也是支持大人的决定,从不拖后腿的。这眼看着安家到来,轮,也应该轮到我们了。”

    ‘拖后腿’的借指那个人,我们姑且不再多说。但是刘大芳嘴里的幽怨语气,许哲却是听了个满打满。

第157章() 
安家船队来邕城,明面上自然说的是过冬前许浩元带领的一只船队人员前往江南时,大家结下的善缘。安家因为想要采购邕城的竹制品和山货;才特意派船队前往邕城的。

    但是实际上,有脑子的想想都可以知道;邕城说大不大;不过区区一个西北角落的小县城,即便有所物资,每年能够收购的也是有限。安家虽说是商贾人家;但是好歹也是生意遍天下;名声连着圣上都有所耳闻的巨商侠贾;对比邕城;已然算得上是庞然大物。

    那么安家如此兴师动众的特意重新组建一支商队来邕城;其用意就值得深思了。

    这其中的道道,许哲知道;安家家主知道;甚至一些耳聪目明的人隐隐约约的估计也晓得,只是保持了默契罢了。

    早在许哲初到邕城,打的的确是个开通邕城商业的注意。一直到阴差阳错的和安家老二搭上边;和那位贵人一起剿了匪;后面又和李明显几封书信往来后,许哲才开始咂摸出一些味道来。

    前面说过,开/国/先/祖虽说豪气冲天,但是往上数三代,也不过是大元边角旮旯里一个不知名的泥脚汉子罢了。即便现在的皇家如何往自己先祖脸上贴金,但是稍稍念过书的人都晓得,不过是你唱戏来我点头的玩意罢了。

    先/祖志向高远,又最终达成所愿,但是并不丰厚的出身,始终是先/祖的制约。倒不是说先/祖出身卑贱觉得低人一等之类的,而是自古马上打江山容易,笔上坐江山难。

    这第一困难的,就是银钱。

    前朝末年战乱迭起,民不聊生,政治经济都受到了严重破坏。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家破人亡已经不算稀奇,断子绝孙整村整乡香火灭绝才是不可言状之悲哀。

    世家豪门相互抱团取暖,因为早已有过面对战乱的经验,生存下来的反而更多些。更何况到了后期,群雄迭起战乱纷纷,世家豪门更是趁机收入了不少孤寡孩童,也算是给自家护卫增加了后备力量。

    等到先/祖安定天下,开始休养生息。因为遭受的破坏并不是很大,世家豪门相比普通百姓,更能迅速的恢复过来。

    于是在先/祖还在忙着休养生息,安抚百姓的时候,世家豪门反而已经开始大肆扩张,招兵买马了起来。虽说因为先/祖的余威而不敢过于放肆,但是等到皇家反应过来,大明朝但凡数得上的地方都早已遍布了豪门的身影。

    就像着雍州,一个堂堂水流汇聚之地,船来客往,络绎不歇。做为三岔河分支后的第一个大型水站,雍州向来承担着分流水运的重任。

    这人多了,船多了,税收自然多了。按着道理,雍州的水税应该大大多于省会城市德张的,毕竟相比一条水运路过的德张,雍州做为一个大型水运接待城市,自然可以负载更多的人流和商运。

    但是,偏偏整个雍州每年各方各面加起来的税收,只是和德张差不多。像是去年这样雍州周围三县告困的时候,税收上缴的更是艰辛。

    明面上来说,雍州做为一个普通城市,自然不需要特别上缴太多的税收,这也与理不合

    。但是任谁都晓得,雍州面前的这条大运河,给雍州带来了多少的收入。更不用说大明十大书院之一的天湖书院更是落户雍州,无疑把雍州这个城市增添了几分书香气息。

    但是,偏偏。。。

    这里面的道理,皇家知道,圣上知道,赵家更是知道。

    只是这世家大族,吞下去的肥肉,自然没有吐出来的道理。赵家本身‘上车’就晚,家里面的肥肉,雍州算是数得着的一块。苦心经营雍州近百年,其中学生遍布耳目众多,可以说现在的雍州,只知道赵家,却不知皇家。

    若是按着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说不得雍州就会更加脱离皇家的视线。等到最后大家没了耐心,不是妥协便是鱼死网破。

    但是偏偏,邕城出现了。

    这就要说说邕城的地理位置了。

    三岔河源于黄河,自北向南贯穿安平,邕城直到雍州。其中虽说穿越安平,但也只是跨越了安平县西南角落的一块废土,周边山石林立,挖掘不易。流过邕城,只是之前河道里被长年累月的枯枝烂木堵了个严严实实,不要说大船,便是小舟都流通不易。

    也就到了雍州,地处辽阔,水运宽广,再加上雍州近百年有意思的扩建,逐渐形成了雍州三个码头十五道停泊处的大型水运交换场所。由南向北的船队,大多运行到此处,便卸货更换陆运;由北向南的商队,则是陆运到了雍州,或是在雍州转卖或是乘船一路到达江南。

    只是去年许哲到了邕城后,清理邕城水道,挖深水道淤泥,从根子上治理了邕城的水道。到了今年,更是加强交流,形成了以安家为首的商贸关系。可以预见,未来几十年,邕城必然要依着水运码头展开日常。

    邕城虽说小,但是水道可没有窄一分。邕城现在虽说人丁稀少,但是谁又晓得,未来五十年后,是不是又一个雍州。

    现在的邕城早已经被赵家把持,所有在雍州开店设户的大型商户,都是和赵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个萝卜一个坑,轻易撼动不得,想要进局,必然要牺牲很多。相比雍州,邕城就显得空白很多。

    首先邕城现任的县令许哲,只是一个出身清白的寒门子弟,背后没有丝毫的连带关系。勉强算上一个润州李家,也不过是区区三流世家,或者说,连世家都算不上。

    有心人也可以看出,许哲这几年的这个手笔,完全是误打误撞不知不觉中发展起来的。若是以后邕城真的发展起来,做为雍州的桥头堡,邕城必然可以分流出足够的人脉和货运转送。雍州发展已经成熟,可以说以后的邕城,地方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

    现在的许哲,恐怕都不知道自己抱着的蛋有多珍贵。只是邕城这颗金蛋,即便能够孵化,也需要足够的时间。但是千百年延续的家族,最不怕的,便是时间。

    世上有心人这么多,安家可以看出的事情,自己可以看出的事情,许哲不相信就没有其他人可以看得出来。只是这些日子许哲冷眼看着,似乎除了安家,大明其余四大家族,皆是抱着冷眼旁观的态度。这其中的问题,就值得思量了。

    要么,是大家对于邕城的发展都不看好。要么,就是安家后面有足够震慑其余四大家族的人。

    当然,站在刘家的角度,家中没有官场人脉的支撑,必然是无法想到这么深的

    。但是猫有猫道鼠有鼠道,刘家无法分辨安家船队背后的故事,但是却能凭借安家船队这次与众不同的出场晓得这里面的商机。

    这便足够了。

    刘大芳看着怔怔发呆的许哲,想要说话又有些不敢,现在的许哲,相比之前和自己的谈笑风生,无疑冷清了很多。年轻的面庞上,在他不笑的时候,也开始不自觉的有些威严感出来。

    这让自小生长在邕城,最远不过前往过雍州的刘大芳,下意识的开始畏惧了起来。张了半天口,却是一句话没有说得出来。

    好在许哲只是脑子放空的七想八想,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心思流于表面。因此被刘大芳炽热的眼神盯了半天,总算是回过神来。看着一脸祈求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敢的刘大芳,许哲淡淡笑了笑。

    “行了,你也别想这么多。安家这次派人来,的确不是收购竹制品这么简单。”一句话,便将刘大芳的眼神挑亮了。

    看着一脸跃跃欲试的刘大芳,许哲继续说道:“安家二公子你也曾经见过,最是有名的侠义之士了。晓得我们邕城发展面临囧境,总想着能够帮衬一把。这次安师傅带着船队来,就是准备在我们邕城长待一段时间了。”

    “恩恩,好的好的。”晓得前面的都是虚的,最后才是关键,刘大芳一边下意识的符合,一边紧紧盯着许哲的嘴唇,等待着最为关键的那句话。

    许哲笑笑:“告诉你也无妨,这次安家船队前来,主要的目的便是入股我们邕城码头,协助邕城加快建设码头资源。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安家必然会不间断的大量的运送物资前来。”

    人多了,吃喝拉撒都是事情,其中延伸出来的经济机会自然举不胜举。而等到码头建设完毕,所带来的南北客流和船运,也会继续将邕城支撑起来。这对于一穷二白,被迫拆东墙补西墙来建设码头的邕城来说,无疑是一只强心剂。

    “建个码头可要不少银钱,安家愿意白给咱们帮忙?”

    “自然不会白给。就像是之前我们为了张大人的帮忙而付出的一样,安家自然也要在码头上捞取回来。如果不出意外,将会集中在码头商铺上。”

    邕城码头,目前可以看得见的盈利项只有两样,一个是税收,一个是商铺。税收做为官方指定的收入,其中虽说也有灰色地块,但是官场规矩,非官员无法参与。再加上之前许哲为了前往江南,借调了张守备的私船做为运送工具,也欠了不少人情。

    大家合计着,便把税收这块的收入分出一块,做为张守备的‘劳务费’,这也是大家都认可的事情。而这次安家过来,不管他背后站着的是谁,至少做为安家的商户身份,他也就只能在商铺上下手段了。

    刘大芳点点头,到了这里,他本次前来的目前就实现了。晓得安家的目标,对于自家如何接近,那就有了充足的可能性。毕竟不管怎么说,做为邕城的老牌家族,自家手里还是有几个商铺的名额的。

    合作或者合并,都看以后了。

    看着刘大芳了然的点头,许哲又继续点拨了几句:“安家虽说只是商户人家,但是传承千年的家族,必然有其过人之处。”
://138962 。
手机阅读请点击://13896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