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本闲凉-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锦惜不想做任何评价,也懒得打击他,干脆无奈地一扬眉,十分不给面子地敷衍道:“也有道理,那你想带就带吧。”

    反正不干她事。

    于是,薛迟就这么被忽悠了过去。

    他还在那种大人说什么基本就是什么的年纪,也没感觉出他娘的态度太敷衍,只一心沉浸在“我怎么冒出了这么个厉害的点子”的得意之中。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仔仔细细把今天在顾觉非那边学了什么,遇到了什么趣事,一一地说了出来。

    说到一半的时候,薛明璃和薛明琅也来了,坐在一起听。

    两个小姑娘都听了个一脸的艳羡,陆锦惜便注意到了。

    晚间她留了三个孩子用过饭,又陪他们说了会儿话,结果到底还是看他们无聊,又讲了个故事。

    只是这一次讲的,不是先前允诺薛迟的白纸扇蔡先生神机妙算的故事,而是换了方少行。

    方少行跟在薛廷之身边的时间最短,年纪也最轻,但功劳和本事却是最显眼的一个。

    讲他的故事,陆锦惜不会杜撰很多,也一样精彩。

    薛迟虽然对不讲蔡修的故事十分不满,但被他娘那一双漂亮的眼睛一瞪,便没了脾气,老老实实坐那边跟两个姐姐一道听完了。

    这时候,陆锦惜才让人把他们都送了回去。

    白鹭收拾茶盏的时候,就不很明白:“您先前答应了哥儿要讲蔡先生的故事,奴婢也觉得蔡先生的故事更精彩,今天怎么就不讲了,还换了那个您不大喜欢的方大人?”

    这事儿陆锦惜没法儿解释。

    她总不能跟人说,我这是怕自己编过头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吧?

    所以只垂着眸一笑,若无其事地扯了一句瞎话:“也没什么,就是觉得,方少行这人也不是一无是处吧。一碗水要端平,总不能老不讲他不是?”

    “哦”

    白鹭想事情从来不深,陆锦惜说是什么就是什么,没察觉出这一句话有什么异常来。

    一旁的青雀,却是想起今天在街上,方少行懒得再听薛迟讲故事,直接离开的事情。

    再一琢磨陆锦惜今天讲的故事,一下就有点莫名的感觉。

    但这不是她应该管的事情,所以便闭了嘴没说话。

    倒是陆锦惜自己,说完了之后,又不禁想起薛迟先前提到的“蔡先生”来。

    蔡先生,蔡修。

    她早先就听过了这人的名字,知道他是薛况的心腹,三军的智囊。这阵子看卷宗记载,偶尔也会提蔡修一笔,只是很少,也从不往深了表功。

    但陆锦惜的眼睛,又是何等毒辣?

    她硬是从那寥寥无几的几行字里,窥见了蔡修的谋略与才智。

    好几场关键的战役中,都会提到他与大将军薛况一道定计,或者薛况陷入什么困境危难之后,便会由他暂时调遣三军,展开营救。

    可以说,薛况能有好几次的死里逃生,多亏了他。

    一个是有勇有谋的大将军,本来就已经强如战神。

    结果上天还异常眷顾,在他身边放了蔡修这么个睿智的军师,就是一时没考虑周到,有什么遗漏,也都有人提醒周全。

    如此,怎么能不百战百胜?

    只是

    陆锦惜其实一直有一点不很想得通:似刘进等人这般的,在当年和战后,都加官进爵。蔡修的功劳这样大,怎么就没个一官半职?

    甚至,若非她对着奏报一个字一个字地抠,都不会觉得这是个厉害人。

    跟在薛况身边多年,出谋划策,忍受着边关的苦寒,却不求名不求利,为的到底是什么?

    总不能是一腔热血,一身忠肝义胆吧?

    蔡修,是军师。

    可另一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谋士。

    陆锦惜莫名想起她先前对“谋士”这二字做出过的判断,眸光流转间,暗自思忖:这人,又算是哪一种呢?

    而且战后他没回京城,愣是在边关待了六年。

    如今议和的消息传遍了举国上下,匈奴的使臣也已经入了关,过不多久就要入宫朝见。

    眼看事将成,蔡修却回来了。

    怎么想,怎么觉得似乎不是单纯回京城那么简单。

    陆锦惜琢磨着,目光重新落在了那一本账册上,于是想起白天宫里来的那一道旨意来,头又大了几分。

    入宫,就代表着麻烦。

    礼仪,服制,还有需要了解的人际关系

    件件处理起来都不简单。

    “罢了,今日先睡下,剩下的明日再起来忙活。”

    总归不是一个晚上就能想明白处理完的事情,陆锦惜干脆把账本合起来,扔到了一边去,洗漱沐浴后,便直接上床睡了。

    第二天起来,朝廷要在二月十五与匈奴举行议和之礼的消息,便传遍了大街小巷。加上前两天顾觉非才在阅微馆开试以“论议和”为题,已经引发了好一阵的热议,如今就更是人人谈论了。

    只是相比起百姓们愤怒或者高兴这种单纯的情绪,朝野上下许多大臣及其家眷,就复杂得多了。

    因为,皇帝的圣旨,不仅只给了将军府。

    但凡在京中为官,数得上品级的大臣,都要观礼并参加宫宴;大臣的母妻中,诰命在三品以上的,届时不观礼,但宫宴也要参加。

    大臣们的宫宴不必说,肯定在前朝;但命妇们这边,必定就在后宫了。

    外命妇虽有大事朝见的资格,但平日进宫的机会都很少。

    如今一下来了旨意,能进宫了,就有不少人心思活络了起来。

    一时间,京中的贵妇淑女们,殷勤串门的,不在少数。

    就是陆锦惜也为此做了不少的功课,找了隔壁英国公府的叶氏坐了坐,了解了一下宫里的情况。

    外朝不必说,自庆安帝登基以来,一直都是各党派倾轧不休,没个消停的时候。

    那是男人们的事,陆锦惜现也管不着。

    但后宫中的事情,就有几分让人思量的微妙之处了。

    庆安帝萧彻,先皇的三皇子。

    他是端妃纪氏所出,纪氏身份卑微,萧彻当时也不出色,所以母子皆不受宠。

    今日能在皇位上坐着,都是因为十三年前那一场宫变。

    都说是当年极为受宠的四皇子趁先皇病危,谋朝篡位,残忍杀害了先皇后卫氏与先皇嫡子,也就是当时才五岁的七皇子。

    幸好永宁长公主及早发现,秘密通知了顾太师与卫太傅,这才阻止了其阴谋诡计。

    之后先皇大行,遗诏宣读,果然是封七皇子为皇太子,在其去后继承大统。

    但那个时候,七皇子已死,哪里能登位?

    于是两大辅臣,便一道扶立了本没有什么出众处的三皇子萧彻。

    萧彻登基后,之前谋逆的四皇子被圈禁,不久便病故;至于在宫变中不幸身亡的七皇子,则依照先皇的遗照,追封为皇太子殓藏。

    次年,改国号为“庆安”,自此新朝开启。

    萧彻生母端妃纪氏,一下成了太后;原本出身五品典仪家门的皇妃沈氏,也成了皇后,贵为国母,执掌六宫。

    一般来说,这似乎没有什么了不起。

    但如今后宫中局势颇为微妙,也恰恰因此而起——

    当初萧彻不得宠,沈氏这般的出身才能成为其正妃。但在萧彻登上大宝之后,他已经是皇帝,天下的美人任其享用,更何况还正值年青?

    有心思的大臣们,都把女儿往宫里面塞。

    三年一度的选秀一开,后宫中的新面孔一多,皇后这出身就不够看了。

    更不必说,后来还来了卫仪。

    名满京城的三大美人之首,风华正茂,而且还是卫太傅嫡女。六年前刚进宫,就封了妃位,三年前又特加了“贤”字为封号,并赐协理六宫之权。

    加之卫仪为人强势、手段厉害,没多久,阖宫上下,便只知贤妃娘娘不知皇后娘娘了。

    “倒并不是皇后娘娘性子软和,是她的手段,没办法跟出身太傅府的贤妃娘娘比。”

    “毕竟当初贤妃娘娘跟顾大公子走得近些,人都说她若是男儿,未必输了大公子去呢。”

    “这个您想必比我更清楚的。”

    叶氏走的时候,还不忘提点陆锦惜,清楚地说着。

    “所以啊,宫里面说话最管用的,还是贤妃娘娘。”

    “只不过,因为贤妃娘娘出身卫氏,乃是先皇后的侄女;先帝在时,太后娘娘还不受宠,与先皇后关系不好。所以太后娘娘,是不大看得惯贤妃娘娘的。”

    “今次宫宴,她们都会到,你可自己当着点心。”

    说完了这些,她才拍了拍陆锦惜的手,正式告了别。

    古语有云,三个女人一台戏。

    宫里的太后娘娘、皇后沈氏,还有贤妃娘娘卫仪,不恰恰好凑出一台戏了吗?

    送走叶氏之后,陆锦惜倒是有些好奇起来:这一位昔年的京中三大美人之首卫仪,该是个何等人物

    毕竟,传言中,顾觉非可是为她离家出走且与顾承谦闹翻了呢。

    于是,在这种饶有兴致的好奇里,眨眼便是十余日过去。

    趁着这段空闲,陆锦惜倒是做了不少事。

    头一件便是先前吩咐潘全儿搭理的花园竣工了,她里里外外查看了一番,颇为满意,便给潘全儿拔了个管事。

    其次是请先生。

    薛迟是拜了顾觉非为师,自顾觉非伤好之后就跑去学斋上学,成日里乐颠颠的,不需要什么别的先生了。

    但她那天看提到先生的时候,薛明琅和薛明璃都很羡慕,于是也琢磨着给两个小姑娘物色了物色,联系了济南一位素有才名的女先生,就等着人过几天来。

    最后才是薛廷之那件事。

    毕竟这件事太过离经叛道,一不小心就会惹祸上身,被朝中酸儒们攻讦。

    但如今正值议和,时机刚好合适,未必不可。

    所以陆锦惜思前想后,便十分心机地先去永宁长公主那边探了探口风。

    结果永宁长公主直接笑出了声来,竟然对她说了一番很不一般的话。

    “此事何必这么麻烦?”

    “如今议和,皇上都赏赐了你这许多东西,别人都没有,这是心中有愧,也做给人看呢。且都已经议和了,即便薛廷之身上有一半的异族血脉,又何足挂齿?”

    “你切莫看低了自己,只管找个机会,求到皇上面前去,八成能成。”

    她分析的利害关系,陆锦惜都考虑到了。

    从议和的时机,到皇上的态度。

    但直接求到皇上面前这种事,她却是从来没有想过的。听了之后,不由有些诧异。

    但永宁长公主没当一回事,反而还打量她,然后道:“你到底是吃错什么药了?先前对那胡姬生的小子转了态度也就罢了。这种动科举律例的事情,可不是什么儿戏。若一个不小心出了岔子,或者圣意难测,你要找谁哭去?”

    话是这么说着,可陆锦惜见她其实并没有生气,所以也笑着回道:“所以这才先来问过婶母,盼着婶母给出出主意。若婶母说能成,我帮他一把也无妨;若婶母说不能成,我自然不敢多管的。”

    听她这么说,永宁长公主便满意了。

    左右她不胡来,拎得清一些,别再跟往年一样,就足以让人打心底里欣慰了。

    谈完之后,用了会儿茶,她没多留,便也走了。

    转天便是宫宴之日。

    匈奴的使臣这两天已经到了京城,议和的典礼经钦天监算过了吉时,定在巳时初刻举行,也就是西洋钟的九点。

    但陆锦惜却是天没亮就被拽了起来,穿戴洗漱,折腾了有一个时辰,辰时出门,两刻之后,便进了内皇城,到了宣治门外。

    这时候,大臣们早都已经去上了早朝。

    宫门外面候着的,多是王公大臣家的夫人或者老妇人,头上都顶着朝廷封的诰命。

    有认识的,便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但都不敢大声说话。

    辰时三刻,宫门便开启,太监出来传召,请所有人入内。

    命妇们一个接一个地进去了。

    但轮到陆锦惜的时候,那个传召太监,也就是先前去将军府宣旨的太监,却把手一摆,道:“夫人,您往这边请。”

    陆锦惜一看那方向,却是正宫门太和门东边另一道宫门,弘政门。

    “那不是文武百官上朝时走的门吗?这”

    “您真是贵人多忘事,皇上前不久不还下旨吗?别的夫人是去赴宴,往后宫去。您是要先去观礼后赴宴,所以一会儿是要去太和殿。太后娘娘、皇后娘娘还有长公主,这会儿都在了。”

    太监笑了起来,依旧请她往那道门走。

    陆锦惜没听见贤妃卫仪的名字,便琢磨了起来。

    连这一位荣宠正盛的娘娘都没资格去观礼,自己这面子,或者说,薛况的面子,可真是够大的。

    她弄明白了,便道了一声谢,跟着太监移步,到了之弘政门前。

    那太监走得稍前一些,陆锦惜在后面迈步。

    只是没想到,眼见着就要进宫门了,她眼前忽然落下一道银光,竟然是一杆沉重的银枪从旁边倒了下来,直接砸在她脚步前一尺之处!

    “当啷!”

    一声清脆又沉重的声响,地面上铺着的厚砖都跟着震动了一下,溅起不少灰尘。

    陆锦惜吓了一跳,退了一步,才看仔细。

    砸在地上的是枪头部分,擦得干净极了。顺着枪柄往上看,便能看见其上镂刻的蛟龙图纹。

    一只粗糙的手掌,此刻就带着点漫不经心地,把在枪柄上。

    陆锦惜抬眸,便恰好对上了一双已经有些熟悉的、玩味的眼。

    方少行穿着一身金吾卫的盔甲,看着像那么回事,有些威风,但本该端正戴在头上的盔却歪斜得厉害。

    人也懒洋洋的。

    就背靠宫墙倚着,像没骨头;两手抄在一起,一副没睡醒的样子。

    “哎哟喂,方大人,您可真是吓了咱家一跳啊!”

    那太监可没料着这一出,听见声音回过头来一见,就是一个头两个大。

    自打方少行被贬来当这巡京城、守宫门的金吾卫之后,乱子就没少过。

    京中事情多也就罢了,要紧的是朝中大臣们上朝都有困难了!

    每次轮到这一位脾气大的方大人守宫门,但凡看哪个大臣不顺眼,那长枪长戟便往路中间一横——

    他不让你过啊!

    多少朝臣气得跌脚,但又拿他没办法。

    要理论吧,赶着上朝;不理论吧,心里头憋得慌。就是告到皇上那里,参他几本子,也没啥用。

    皇上说了,这么个功臣,都贬成了守门的,让他出出气也好。

    大臣们还能怎么办?

    这一口鸟气从此就这么受着了,如今已经过了有半月。

    只是最近众人也想了办法,干脆让禁卫军那边别安排方少行来守宫门,他爱干什么干什么去。

    可谁想得到,今天竟然又看见他了!

    谁他娘的找死又安排他来守门了?

    这白白胖胖的太监,名叫孙久,也是萧彻身边伺候的,大总管周德全是他师父。

    他这一张脸,在宫里也是人人都认得。

    但这会儿站在方少行面前,他是半点乔不敢拿,还得赔着笑:“大人,这位是大将军夫人,皇上特下旨请了去观礼的,可不敢耽搁啊。”

    “我认得,还用你来说?”

    方少行嗤了一声,压根儿都没看孙久一眼,那目光只落在陆锦惜身上,对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