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润墨如遭雷劈,他只不过是只不过是好吧的确是他多嘴了,可他也没想到袁师傅这么早上门啊,日后他传达完主子的话再也不会多说一句了!!!
润墨苦着脸与车夫踏上了去京城的路,可别说这二人交替着赶车就是快,不过七日功夫就到了京城。
卓承淮看着两腿打颤的润墨与装了大半辆马车的吃食喜笑颜开,忙招呼润墨把这一桶一桶的点心搬到他的监舍去。
话说卓承淮自从考上庶吉士之后,想着反正京中也没有亲人,干脆就吃住在翰林院的监舍了。只是偶尔去礼部右侍郎家里联络联络感情,礼部右侍郎也是个圆滑的人,见卓承淮长得好为人又有心计,日后怕是会有所前途,遂对他也十分有礼,二人一来一往的倒是处出了几分真感情。
看着玉芝送来的一百来桶密封的竹筒,卓承淮心底像吃了蜜一样甜,他就知道他的芝芝定然会关心他!
润墨看着笑得傻呵呵的未来姑爷忍不住心底翻了个白眼,从怀里掏出两封信来递给卓承淮道:“卓少爷,这是大少爷与小姐让小的送给您的信,小姐说这月饼的新鲜之处都写在里面了。”
卓承淮这才依依不舍的把眼神从竹筒们身上移开,给了润墨一个笑道:“润墨,这一路劳累你了,快些去歇息吧,准备何时回去?我准备些东西带回去与芝芝和叔叔婶婶!”
润墨差点趴下,自己才刚到啊我的卓少爷,他垂着肩膀有气无力道:“小姐与小的说要让小的在京城待一阵子,顺便让小的寻一些食材,约摸半个月后回去吧。”
卓承淮觉得有些晚,但是想到到底也是为了玉芝的正事,安抚润墨道:“那你好好替你家小姐寻一寻,若是有事就来翰林院寻我。”说罢给了他五两银子,让他出去寻砚池了,在京城这阵子就与砚池做个伴住在单家给他买的宅子里。
送走了润墨,回到了监舍的卓承淮先打开了玉芝的信,信上玉芝详细说了这些月饼的独特之处与不同的馅料,与他说多分分与同科的庶吉士。还有几个绑了红布的竹筒是让他自己寻个高档些的食盒装了给礼部右侍郎送去。
说完这些正事,最后一行比前面整篇都偏小的字体写着一句“闻近日京城秋风初至,颇有些寒冷,你注意多添些衣裳。”
卓承淮看了喜滋滋的,芝芝真是,关心他还这么偷偷摸摸的,不定这句话是犹豫了多久写上的呢!
带着欢喜的心情他又打开了兆志的信,信上说了他成亲的日子,估计他是回不去了,让他准备份厚礼让润墨带回去,又说了已经与陈三郎和李氏说好了,待到成亲后准备带着妻子四处游学,第一站就到京城寻他!
接二连三的好消息让一向端方的卓承淮整日都笑眯眯的,引得几个交好的庶吉士一阵好奇,纷纷问他遇着何喜事了。
卓承淮自然遵照玉芝的嘱咐,神神秘秘的回房抱着一筒竹筒出来当场打开。正是玉芝强烈推荐的莲蓉蛋黄馅儿的月饼,他拿刀切成方便入口的大小放在盘内,招待诸位同僚。
众人一尝大为惊奇,从未吃过如此绵软外皮清香馅料的月饼,不由交口称赞。卓承淮大方的一人给了一筒,还特地告诉他们是不同口味的,到时候可以换着吃。
一行人心满意足的离去,第二日整个庶吉士圈子里都在讨论卓承淮的月饼,这个说:“那刻着奶黄二字的馅儿真是香甜,我从未吃过这种馅呢!”那个道:“我还是觉得那云腿的好吃,咸甜鲜香,正合我的口味。”
一时一些与庶吉士们经常打交道的编修和学士们都很好奇,假装路过庶吉士们好几次。卓承淮自然看到眼里,双手奉上不同口味的月饼。
不过三五日功夫,整个翰林院都得了卓承淮的月饼,甚至连柏学士都听闻了这新奇月饼的名头,从侍讲那里拿到了一块莲蓉蛋黄的尝了尝,果然好味道。
翰林学士自古清高,不好财不好色,就好一口吃食。这也没办法,翰林学士是正儿八经的天子近臣,若是真的表现的什么都不在意,那皇上怕是也不放心用这种完美无缺的人。
酒色财气是必不能好的,只有这个嘴,哪怕再好一口吃食,皇上知道了也只是莞尔一笑罢了。阅读最新章节请关注微信号:rdww444
第173章 整理书籍()
所以高官们各个号称自己只好美食;自称老饕的也不少。翰林学士自然也不能免俗,不过他倒是真的喜欢这些新奇吃食。
卓承淮是万没想到这月饼还能引起柏学士的兴趣;但是他有个好处,越紧张表现的越淡定。
见了柏学士之后;卓承淮行了礼,就奉上了八筒竹筒,正是每种口味各一筒,又细细解说了每种口味的不同之处,说完了也不多说别的,行了礼静静退了下去垂着头不再说话,等着柏学士开口。
柏学士不由多看了他两眼;之前怎么没发现自己手下还有这么个人才呢;单这份不卑不亢的气度就已经远超许多人了。
他捋了捋胡子,站起来仔细一筒一筒看了看月饼,又看了看站在那儿等着他说话的卓承淮;笑道:“竟有如此多的口味,老夫一样都没吃过,真是多谢承淮了。”
卓承淮规规矩矩的又行一礼;语气真挚道:“学士太过客气了,这本就是学生打算分与各位同僚的。”
语毕也不多说,又垂下头。柏学士本就颇有些清高,看着同样清高却诚挚的卓承淮有些有趣;开口邀请道:“我看承淮性子沉稳;不若明日开始每日辰时过来帮我整理整理书籍可好?”
这可是天上掉馅饼了!柏学士这书房可是翰林院人人向往的地方;里面收集了从古至今各种名着,甚至还有孤本。
柏学士对这些书看的极重,只每三年挑一个庶吉士过来帮他整理书籍,上一任整理书籍的庶吉士散馆时考进了最吃香的吏部。所有人都盯着这一次会是谁!
卓承淮握紧拳头才压抑住自己内心的激动,只有涨得通红的脸出卖了他现在的心情。他缓缓点头道:“学生遵命!”
柏学士见他露出几分少年人的心性越发觉得他心思淳朴,正要开口让他下去,突然听到卓承淮略带犹豫的说道:“不知学士这些书籍是否不能外传?”
柏学士听到他竟然问出这问题好奇,还从未有谁这么问过他,他看着脸红红的卓承淮道:“承淮何故问出此话?”
卓承淮有些羞涩的抿嘴一笑:“学生自幼便与三位舅兄情同兄弟,上次春闱舅兄不幸与进士失之交臂昨日收到舅兄的信,他成亲后会带着妻子游学,怕是要来京城寻我”
话未说完柏学士就懂了他话里的意思,这是想在他这抄些书籍给他舅兄学习呢。
他倒是不觉得有什么,书本就是让人读的,只要不是落到那种坏心思的人手中,与谁看又有什么区别呢。只不过之前从未有谁提出过这种请求,他自然也不会上赶着让他们抄了书籍带回去罢了。
柏学士看着因着脸红泛着一丝艳色的卓承淮心下感慨,现在的孩子长的是真好啊点点头道:“只要你有空来抄那自然是可以,只不过不能耽搁了平日里自己的学习,不然那岂不是得不偿失了。”
卓承淮激动的直点头,声音也不自觉的变大了一些:“多谢学士!!!”
柏学士挥了挥手中的竹筒笑道:“若是真的想谢我,多送些新鲜吃食与我即可。”
卓承淮喜的不知如何用言语表达,脸上漾着如灿阳一般的笑容,看的柏学士也忍不住跟着笑了起来,开口道:“若是咱们翰林院的人相看,你也可以抄了与他们同看。”
卓承淮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这可是这可是拉拢人心的好机会啊,自古庶吉士都有储相之称,能与同僚们交好是再好不过了。
他深深的给柏学士行了个大礼,决定明日就把自己私藏的猪肉脯和饼干们拿出来给他送来!
回到监舍的卓承淮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马上铺了信纸给兆志写了密密麻麻的厚厚一封信,告诉他这个好消息,让他成亲后尽早来京城。
写完了给兆志的信,卓承淮心中已经平静许多,抽出一张信纸来开始写与玉芝的信。
与给兆志的信不同,给玉芝的信他写的极为缓慢,每一笔都带着缱绻的情意,仿佛玉芝就在他身前,听着他喃喃的诉说着自己的思念与感激一般。
第二日一大早卓承淮提着一兜子猪肉脯和饼干进了柏学士的书房后,他被挑中整理书籍的事情就传遍了翰林院。多少庶吉士扼腕,待卓承淮出来后都眼红的盯着他,看的他不自觉一抖。
与卓承淮同科交好的庶吉士鲁昇和韦朝元看见他出来忙迎上去道:“好你小子,竟然瞒我们瞒的这么久,你是何时被挑中的!快说!”
卓承淮笑道:“不过是昨日罢了,待我知晓出来的时候你们早就回房歇息了,要我怎么与你们说。”
鲁昇才不管他的解释,哼道:“你可知这整个翰林院都盯着学士的书房呢,万没想到让你占了先。”
卓承淮拱拱手:“我也知大家都惦记着那些珍本,昨日柏学士与我说,可以抄写出来与你们同看,不知这样鲁兄可能原谅小弟?”
鲁昇和韦朝元眼睛一亮,异口同声道:“学士真的愿意让你抄写书籍与我们同看?”
一句话引来了众位庶吉士的兴趣,十几个人一同围上来,激动的忘了自己读书人的矜持,七嘴八舌道:“真的吗?承淮,鲁兄说的可是真的?”
卓承淮笑着点点头:“柏学士自然是一心为了咱们好的,让我抄出来与诸位同僚一起研究。”
一群读书人忍不住欢呼起来,看着卓承淮的眼光中也带着感激,这么多年这么多人去整理书籍,柏学士从未说过可以抄出来分享,这一定是卓承淮心中有他们才向柏学士提出来的!
卓承淮看到他们的眼神就知道他们误会了,苦笑着解释了两句,是柏学士主动提出来的,但是明显没人相信,遂也不多废话了,待明日再亲自与柏学士解释吧。
收到了卓承淮的信的兆志更是欣喜若狂,翰林院学士的藏书,这是什么概念?!他忍不住跑到沈山长那儿与他一起分享这个好消息。阅读最新章节请关注微信号:rdww444
第174章 娶嫂子()
爱你们防盗章防盗章防盗章购买比例50%二十四小时置换第二日初一;孩子们跟出了笼的小鸟一般欢快;清晨出去疯跑天擦黑才回来,只在晌午吃饭的时候才出现一回。大人们就只在早晨出门去村子里走动走动拜了回年,回家窝在上房吃果子唠嗑。
初三是嫁来驼山村的媳妇们回娘家的日子;陈家大姑陈兰梅也应该今日回门。以往赵氏这日必定要回镇子上走娘家;林氏娘家就在村里;自然也要回去。范式不顶用,全靠李氏招待大姑姐一家。
因今年赵氏不回镇上了;林氏也说早晨去娘家点个卯就回来。今年老陈头发话让陈三郎带着李氏和孩子们回门。玉芝开心极了;从穿过来她还没见过姥姥呢!只是听五哥和自己说姥姥对她对好多好;自己忘了姥姥多不应该之类的;早就想去姥姥家了!
一家人推着装着鸡蛋白面油渣等年货的板车往李家村走去,李氏还特地给爹娘买了两身布。
一路上李氏激动的不停的念叨李家一家人,念叨他们的身体;念叨他们的喜好。陈三郎听了心底酸酸的,这么多年李氏跟着他可真是吃苦受累。曾经也是家里娇养的姑娘;结果嫁了人日日劳作。
他从怀里摸出二两银子递给李氏:“这些银子算做给爹娘的年礼吧。”李氏愣住了:“你;你哪儿来的二两银子?难道你背着我们攒了私房钱?!”
陈三郎哭笑不得:“你想到哪儿去了这不今日去爹娘那,我琢磨拿点钱给二老嘛;结果你一直不提这茬,我还以为你不愿意呢就偷摸从炕柜拿的准备给爹娘”
李氏用力拍了他一下:“我给自己爹娘给钱有什么不愿意的!这不是忙活忙活忘了嘛!还敢背着我们自己拿钱了;养的什么坏习惯!”
陈三郎憨憨的笑了李氏嘴上骂他;但是看到他想着自己爹娘;心里也甜滋滋的。走着走着两个人就不时对眼一笑。看的玉芝一阵阵发麻;自己爹娘这也太肉麻了吧!
一家人欢快的到了李家门口。李家在李家村也算是中等人家了。院墙和房子下半部分竟然用的青砖,上半部分才是石头堆的,看着很是整齐气派。
玉芝的姥姥郑氏没想到自己女儿一家会在今日回门!正在喂猪的她呆住了,反应过来以后把猪食瓢一扔,两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才伸手握住李氏的手道:“燕娘你你如何初三就回来了,家里还以为你初四才回呢!”
松开李氏看了看陈三郎和几个孩子,伸手抱起最小的玉芝亲了两口,玉芝一点也不认生,郑氏身上干燥清爽的皂角味让她想起来前世的奶奶。
她抱着郑氏把头埋在她肩膀,撒娇的叫了一声:“姥姥”,这句可把郑氏叫的心都酥了半截。忙让三房一家人进屋。又大声往后院招呼:“他爹!燕娘回来了!”
因着本没打算今日李氏会回门,家里的舅舅们表哥都陪舅妈表嫂们回门了,家里只有老两口。
姥爷李一土正在后院剁柴,听见老太婆的声音差点没剁着手!他甩下斧头跑到前院,看到自己女儿一家站在上房门口朝他笑,惊喜的只会说“进屋进屋,上炕上炕!”
玉芝第一次见姥姥姥爷就很喜欢,老两口看着就是那种朴实,又是真心疼爱孩子的人。
一家人进了上房,李一土上炕陪着陈三郎。郑氏忙来忙去的端果子给孩子们吃,又要倒茶,陈三郎忙下地拦住郑氏:“娘,别忙活了!我们一起说说话”郑氏答应一声,上炕坐在李氏旁边。
“自然有了!”掌柜的回头从柜台底下抽出两种大小的油纸:“这种一大张三文一张,小的一文钱五张,一张大的能裁开十六张小的。”玉芝看了看这小的也不小,估计一张能裁成四张叠成装椒盐的小纸包,就决定买了四张大的回家自己裁。
又付了二十文纸钱谢过掌柜之后一家人出了杂货铺,玉芝和兆勇把两块糖分了吃了。这时天色已经大亮,街上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李氏觉得现在不是问女儿胡麻的好时机,劝着孩子们赶紧去城门口等着陈三郎。
几人随着人流往城门口移动,玉芝被兆志抱在怀里左顾右盼,突然看到一家和合堂,一看就是药铺,玉芝想起来应该问问食茱萸的价格,指挥着兆志抱着她进了药铺。
大大小小五口人进了药铺,李氏是一进药铺就腿软,总觉得抽屉里那些中药各个价格都高高的,想着大儿子怀里揣着的二十九文铜板怕是要空了
兆志抱着玉芝去柜台前问小学徒:“打扰,请问有没有食茱萸卖?”小学徒头也不抬低头扒拉算盘答到:“山茱萸八文一两,食茱萸嘛四文一两。”
玉芝想了想这个价格也还可以,偷偷摸摸的伸出小手摆了个五。兆志会意:“我要五两食茱萸。”说罢数出二十个钱递过去。
小学徒接过钱数了数,抽出一张纸给他们包了五两食茱萸递过去,抬头笑了笑:“您的食茱萸五两,感谢惠顾,您慢走。”
玉芝摇了摇头,对这个小学徒的态度无语极了,却也没说什么。和母亲哥哥们一起出了药铺去城门找陈三郎汇合了。
到了城门口陈三郎靠在挑桶的扁担上已经不知道等了多久了,不停的探头往里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