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清风就道:“那这‘陶馆文物保护区’,可以参观吗?”
徐瑰元道:“以前是可以的。但其实没什么好看。因为大半部分都埋到地底下了。我从前去的时候,面上只有一些残垣断壁。但最近那里地质不稳定,国家考古研究所开始‘保迁’工作了。我外甥是华大考古系的,最近也在那里。”
陶清风略有些紧张问:“什么叫地质不稳定?保迁?”
徐瑰元说:“那地方,据说靠近什么地震带。又有山洪迸发口。地质层也比较疏松。以前遗迹埋在地下的时候,国家没有发掘,以保护为主。但最近好像测出山体进一步松动。考古研究所就准备把遗迹挖出来,整理有历史价值的部分,运到其他地方去保护,这就是‘保迁’了。现在文物保护区应该全部封闭起来,不能去看了。”
陶清风这才松了一口气,点头道:“那就等考古研究所把文物疏导出来吧。”
张风豪已经喝了好半天的茶了,闻言道:“我今天带清风来,真是带对了。第一次来,就和老师聊得这么投机。老师啊,其实清风并不是我的师弟。他今年才二十一岁,还没读科班呢。”
徐瑰元这才略惊讶地看着陶清风道:“我以为你是风豪的师弟,现在都毕业了呢。没有读过科班吗?现在有这方面打算?”
陶清风看到张风豪朝他点了点头,会意道:“我其实很想去读电影学院提升学历。但我和公司有合约,是一份期限很长的十年约。我又想用片酬去做些事。不知该如何平衡取舍。”
张风豪又补充道:“清风前不久和前经纪人打官司还胜诉了。星辉娱乐公司接下来应该是想培养他的。这种情况不太好放手。”
徐瑰元道:“提升学历不也是培养方向的一种吗?既然签了长约,眼光应该放得更远。去电影学院提升学历演技不说,能多认识多少人。放眼现在华国影视圈,大半壁江山都是母校的。风豪走到哪里都是熟人,这十几年来顺顺当当的。你如果真想去读,就好好和公司商量一下。”
当然张风豪能走到今天实际上还是经历了不少明枪暗箭,不过的确凭借母校科班平台避过很多漩涡,给徐瑰元汇报时当然报喜不报忧。科班也不是万能,出来也有混的很差劲的人。但还是取决于个人。张风豪觉得,以陶清风的资质,如果能登上这个平台,定然大有裨益。
陶清风说出了他的疑虑:“可是,我身边有过合作演员,因为上学期间拍戏被同学告发。看来上学期间是无法履行经济合约的。公司应该不会同意。”比如乾侠东君魔女最初的女主角孙无忧,就是因为无法兼顾工作和学习,才会离开剧组的。
张风豪说:“分情况,你如果接那种三四个月要泡在组里的大制作,不上学不考试,肯定违反学校规定。但如果是周期短的客串、广告、商展、综艺嘉宾。或者是寒暑假时候拍戏,谁又能置喙呢?我当年上学时,有很多制作方来校园里海选配角,我去得可多了。我大一就签经济公司了,没耽误学业照样给公司赚够钱。周期安排好就行。”
徐瑰元举起一卷报纸轻轻敲了敲张风豪的脑袋,“所以有一次连我的课都翘了,好的不教人家。”
陶清风忍俊不禁,看着影视界常青树张风豪委屈巴巴小声道:“您的课我翘的是最少的。就那一次”
徐瑰元敲够了张风豪的脑袋,对陶清风道:“小陶,你可以早点考虑这个问题。不止演艺圈,所有行业都如此,越往上走,平台越重要。我那个年代的华国电影学院还不叫这个名字,前身叫做第一军工文艺学校。我当年毕业时还没有市场经济,进的是海政歌舞团当文艺兵年纪轻轻没背景没经验,演技也很青涩,为什么人家会选择我作为女主角,还不就是因为团里没别的‘大学生’,我沾这个平台的光么?什么是平台?去菜场买大闸蟹和白菜。捆大闸蟹的草绳和捆白菜的草绳都一样,一样是草绳。可和大闸蟹绑在一起它就是大闸蟹价格,和白菜绑在一起就是白菜价格。这就是平台的作用。”
陶清风若有所思点头,其实这个道理,他上辈子也懂的,否则就不会走经世济民的科举道路了。不过今天徐瑰元的话,进一步指明了这个道理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陶清风心想,他不该错过这个机会。
“徐老师,我会去公司商量一下平台发展的长期规划。谢谢您的启发。今天蒙豪哥好心带我认识您,对我来说真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情。”陶清风也朝张风豪感激地点点头。
陶清风心中想:不仅为今生,还为了上辈子未能报偿的桃李师恩,终于能找到一缕未曾断绝的浮丝游絮,还存在于这个世间,让他得以缅怀。陶清风心想,日后到了祭日,他就能有凝望与祝祷的方向。不止偶寄诸生,他会把徐棠翁写过的文论,无论有没有流传的,一篇又一篇写下来,再一篇又一篇带去那个叫做“新南县”的地方,烧给他老人家。
第79章 晚宴会()
看到这个,说明宝宝购买没到比例喔!这样看不懂喔!
梦到了从前的事情。
梦到了同科同甲同分入礼部的;同僚。
——“陶清风?振清风;照明月;濯清流;揖西山——名字好,人也好。只比不才的‘燕台心如梦,春水澹烟生’差那么一丁点。”
他想起当年被人夸赞这个名字时;那人戏谑笑着,还不忘自夸一句。明眸善睐;聪明又骄傲的青年。
大楚佑光三十年一甲榜眼;燕澹生。
陶清风在梦里迷迷糊糊地想——燕澹生;都道我俩一时瑜亮;然而相识三年;出身悬殊过大,难成友。即便如此我仍希望你能够逃过血腥的政变清洗;平安终老。以你的能力和家世,应该不难做到。
我们都怀有文传鸿胪的心愿——刻书传世,水井处皆唱。只是我已经不可能实现了,希望你;留下绮罗珠玉;锦绣文章
————————————————————…
艺人改名字是很麻烦的事。在这个大家竞相曝光,刷存在感的娱乐圈中;改了名字;搞不好大半路人不认识了;以前积攒的人气和资源就打了水漂。当然,娱乐圈里信奉名字风水迷信的艺人也有,改了也不是多奇怪的事。
陶清的名字改动是个例外,公司高层几乎没有多少障碍地同意了新名字,据说是丽莎在会议上大力说服高层:路人大部分能从新名字联想到原来陶清那个人。一来是因为相似,二来是更符合他日后想要转变的风格。丽莎在会议上当场就划给了陶清两个后续资源,都是古装。得了她的力保,高层也同意了。在拍完归宁皇后后,陶清风又会有事情忙活了。
总公司要请个大师测算改名吉日,再对外公布,且容后禀。
第三天,归宁皇后的二稿剧本,终于送到了陶清风手上。上面还注明“修订中,不代表最终效果”。
二十万字的一沓a4纸,有拇指厚度。陶清风拿到的三个小时之内,就从头到尾泛读完毕。
这个时代的文字是横着写的,从左边翻页,字形也不少变了。但大致也都能猜出来。横着读几页,还惊喜地发现能读得更快。
读的快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很多形状不同的墨点标点,隔断了句子。看了一会儿,能大致猜出不同形状的墨点各是什么意义。
这个时代的墨也印得很干净,大楚时候只有雕版印刷,常常沾不均匀。这个时代的字可以排列得这样密集,却没有被墨污花。
大概,又是‘机器’的奇迹吧。
不过,针对内容,读完之后,陶清风止不住升起了很多疑惑。
搜索记忆里,这个献礼片了弘扬a省文化的说辞,还有那天在剪彩仪式上,亲身经历的媒体的报道,都让不了解娱乐圈的陶清风有个初步印象:这部片子应该主要按历史来拍摄。
可是这里面的剧情,不按照天胜本纪稿,也不按照通史古鉴稿的正史,而是取材自说五王全传这种不入流的演义,怎么上得了台面呢?
这个时代,连说五王全传这种市井混书,也被后世的人当作正史了?
还是说,这个比大楚先进得多的时代,能够勘证出本纪稿、古鉴稿是假的,而说五王全传这种大楚一朝不入流的书籍,才是真正的历史?
不可能啊,大兴史的原始材料,他当年在弘文局看了许多,自己也提供了几页断篇进去。
陶清风想去找书。
他不会用电脑,记忆里原主人也不曾在网上搜索过书籍,所以他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种方便的途经。
今天没工作,苏寻没来,沈大娘也收洗好餐具后,进小卧室睡午觉。受圣人礼教那么多年,陶清风没法去敲女性睡觉时房间的门。
想到苏寻捧着手机指给他看那些未接电话,记忆里也有几幕,是身体原主人在使用这个小方盒子。陶清风咬牙拿起来,想试着操作一下,能不能“打电话”问苏寻。
屏幕发出的亮光又把他惊了一下,九宫格数字密码让陶清风直皱眉头。
怎么按?
他拼命按着头,想要从那里面榨出来什么似的,慢慢的,脑中似乎有隐约雾气散开,几个数字从意识深处浮现——
他连忙按下那几个位置,手机密码锁解开了。
这个小盒子里,包含着这个时代最尖端、最核心的东西。勤学好问的陶探花,立志要学好它。
而且,刚才拼命想出的数字,也让陶清风意识到,如果再给他一些时间,放大执念去深挖迷雾深处的记忆,说不定就能看到更多东西,进一步了解身体原主人。
或许因为他接受一部分记忆时,要细看细想的太多,导致头痛欲裂。才无法看清更多东西。等他休息些时日,再去试图啃这脑海中迷雾般的“天书”。
再是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圣人的教诲铭记在心,就不仓皇了。
就算解锁了,这手机上眼花缭乱的东西,还是让他双眼直发愣。好一会儿,才根据文字来辨认:联系人——
联系人的界面下面是个“a”,陶清风不认得这个符号,也不会下拉菜单。
a下面是个名字:阿兰。
这是谁?搜索了一下记忆,找不到,他不敢贸然点,也不会返回主界面,拿着手机像个烫手的玩意。只好叹了口气,又放在一边。
陶清风决定亲自出门去找书。他默默在心里念了一遍:手机,钥匙,钱包。这个时代必带的东西。哪怕手机不会用,还是带在身上,实在不行,就请人帮他用。反正他已经会解锁了。
他在餐桌上给保姆留了张纸条,毛笔写的,竖排,繁体字。
寻书,晚归,勿等。
不提沈大娘起床后看到那张纸,嘴巴又成了个无比圆的o型;只说陶清风离开了公寓。这尚是他第一次在无人陪伴的情况下出屋,内心有些紧张,主要是怕迷路,找不回来。
于是他走得很慢,一直在记路。一边观察这个时代的街景。
再是光怪陆离的景象,起码是一衣带水,同样文字语言的族群。虽然世殊时异,但共有的文化记忆,在心理上还是让陶清风有了安慰。
希望能找到更多的“还好没变”的东西,不止是桂花。
街中川流不息的车辆,在陶清刚醒来的时候,造成过很深的阴影,若不是记忆里知道这叫汽车的代步工具,他定会以为是神话降临的怪物。
而现在,他不但认识了这种代步工具,甚至有了两次乘坐“出租车”的经验,虽然都是沈大娘带他坐的,只需要告知目的地,就能很快到达,实在非常便捷。
陶清风慢慢在街上走了一会儿,琢磨着,找谁问一下,哪里能看书买书,然后乘坐那个叫“出租车”的东西,送他过去。
可是,也不能冒冒失失的,随便拦着个人就问。因为他这身打扮——
黑风衣,低檐帽,墨镜,围巾。
这是第一天出门时,在沈大娘疑惑的“小陶哥你怎么不武装好”的指导中,学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千万不能露脸在大街上走,明星会被围观的。
设身处地想一下也能理解,当年一甲登第游街,自己尚且只是在街上转一圈,后来出门时,就接二连三地被人指认出,带来不少麻烦。
这个时代,手机和各种屏幕上,明星清晰的模样每天都在出没,认识自己的人,会更多吧。
所以陶清风包裹得严严实实。这是秋天,戴帽子围巾的人并不多,他这副打扮,依然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还好并没有人来打扰。
归宁皇后的编剧内心:
——这电影主要是省厅指示拍摄,但也有一点资本注入,不能完全不考虑市场票房。广积王子,一个出场不到二十分钟的角色,写成脸谱化的真善美小王爷,华丽救了香昌就领盒饭。只要天胜和香昌的历史人设大致不崩,其他角色碍于制作成本和宣发效果,需要为艺术效果阉割,不能完全按历史走的。
再说,广积王子在历史上的人设就很模糊,诗作和文论里几句忧国忧民,谁知道是不是应制写的?最重要的是——和天胜皇帝撞了。所以编剧本来打算,仅从他的年龄和成长环境,突出一个纯善又深情的人设塑造。还可以加个单箭头香昌皇后的三角噱头。在省厅的a省影视公司和其他私人影视公司各自诉求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可是陶清那样的理解,显然是放大了广积王子的上位者情怀。
宣发方真是的,明明把剧本都提前给他们看了,为什么还是给陶清灌输那个方向广积王子的人设。不知道是宣发部门里的谁和陶清接洽的,搞不好是极端历史粉,什么‘遗穗荡尽,天寒岁暮’,她都不知道出处,一查居然是墓志铭上的玩意,这都叮嘱陶清背出来了,宣发方里有人搞事情啊。
第一版剧本都写好了。难道要大改吗?把玉黍离,六言的内容加进去,整个电影的结构,线索,大都要重来如果广积王子要走救苦救民的寡淡路线,和天胜皇帝撞了,就要给他编写新的剧情。写什么呢?
编剧只好抑制住内心奔腾的草泥马,认命地重新去翻材料。愁得头发抓下来一大把。
玉黍离后记,广积王子赤脚踏进庄稼地,发现稻穗下面的土是红的,掘开有死尸。
能过审吗?而且这种风格,适合偶像派演吗?陶清那种演技,效果出来会很尬吧。
但,要是不走偶像路线,搞不好一点水花都没有。不止粉丝兴趣缺缺,投资方也有人会不高兴吧,就算是省厅更看重社会效益,私人投资的钱砸下去,也希望听到个水花响不然为什么要找陶清这种没演技的小鲜肉参加?第一版剧情,她自以为平衡点找得还是挺好。
但是无论编剧怎么说服自己保留深情忠犬备胎三角恋的广积王子设定,脑海里始终摆脱不去陶清那句“以我浅薄的见解,很有压力”?她觉得内心某个早已冰封的角落在触动,甚至会融化出疼痛的,被抛弃了很久的东西
编剧一宿没睡,吐血咬牙改了个二稿大纲,发给主创团队讨论。
这版大纲里,广积王子没有三角恋了,凸显了他在天胜皇帝身边左右手的作用。天胜皇帝麾下不缺文臣武将,所以广积王子的作用是——提醒他实施仁政。
这个比田间掘尸好演,希望陶清演得住,在天胜身边当一个善良的花瓶。
这版大纲出乎意料,比第一版更得省厅认可,并且压下了私人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