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清风心下惭愧,他那并不是演出来,而是切身经历的事,自然比现代人占了便宜。但是说到演技上的水平,他当然是不如这些饱经打磨的老戏骨的。
所以陶清风很委婉地说:“就只会那一种类型。如果换成现代剧,估计我就不会演了。”
这是大实话。陶清风心想,哪天丽莎给他接个现代剧,他的辛苦程度,肯定比演这些历史剧多多了。但只要是演员,谁又会一辈子只演一种角色呢?他必须尽早做好准备。
傅音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别担心,其实你还小呢,以后的路还长的很,好好加油吧。”
“谢谢傅老师,今天告诉我这些事。”陶清风朝傅音鞠了个躬,就如同这最后一幕戏中,广积王子对陆熹翁深深一揖,是为名师指点方向。
陶清风杀青归宁皇后之后,丽莎那边也联系好了,给他找了一栋新的小公寓入住,也在宁阳市内,等待着新剧组的开机。
庄宇徽也被抓到了。为了不被实名制找到,他是开车跑路的。一开始庄宇徽还很狡猾,没走高速,走县道和各种盘山公路,准备躲到乡下。但他在进县城时,绕错了路,不小心拐上了高速的匝道,过了一个收费站——大数据时代,两个小时之后,他就被抓回宁阳市,以雇佣童工罪名拘留。
警察收缴庄宇徽的财产,把其中属于陶清风的银行卡,在做好物证记录后还给了陶清风。虽然正式判决归还要等开庭后,但是银行已经出具了金额证明,能作为起诉材料。后续的使用就不会影响了。
那里面有陶清这七八年来每一笔片酬进项的记录,虽然中间被庄宇徽转进转出的,不知道是拿去炒股还是投资别的东西,但按照记录,最后判决了都会如数还回来。陶清风数了数,总共有八百万——不小的数字。
陶清风不由得继续在心里,替身体原主人心酸了一把,感慨地想着,如果当初他能勇敢迈出去那一步可惜,宁愿在泥沼中跋涉,甚至能寻到毒|药,却不敢跨进阳光。陶清如果当初报了警,硬气地拿回了这些钱,本来可以过上多么不一样的生活
但那都是假设了,这世上没有如果。陶清风默默闭上眼睛,他心中做了个决定,虽然身体原主人没爹疼没娘爱,但他在辍学跟着庄宇徽混之前,一定有一个来处的寄托,可能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可能是一个年久失修的小家,可能是一座闭塞人烟的小村,可能是一所条件并不好的小学陶清风想要找到那个寄托。那里,或许有身体原主人的遗憾和心愿。他会拿出这笔钱一部分,去替身体原主人实现。
至于这笔钱其他的用途,当然是先存着预备解约陶清风划了很小一部分作为日常开销,又花了一点点,去买了一堆最基本的,他需要“学而时习之”的经史子集类书籍。
陶清风很高兴地找到了繁体竖版,甚至是影印校刻版——这种书虽然成本都挺高,但常年滞销,所以陶清风买多还得了一个很优惠的折扣价。
陶清风买了几十套最基本的经史子集,有几套卷数很多,快递寄到的时候,差点没把快递小哥压趴,刚要对收件人抱怨:你买这么多书啊在看清开门的陶清风的脸时,又闭嘴惊艳,乖乖卸货了。
虽然那个快递小哥,也不认得陶清风:归宁皇后还没上映,但长得好看的人,无论男女,生活中总有些特权。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陶清风把那些书一套套地在书架上整理,虽然装帧、印刷都和从前完全不一样了,但是每一本都勾起他过去的回忆。他边整理边漫不经心地翻着,忽然翻到一页,入眼诗篇清晰看到一句“桂蠹花不实”,他手一抖,书就落到地上,发出响亮的声音。
那句的意思是——桂花被虫蛀,桂花没有果实。
第51章 武侠小说()
虽然陶清风杀青了;但归宁皇后其他演员并没有拍摄完;依然每天奋战在熊子安的咆哮声中。他们偶尔也会在微信上联系陶清风聊两句——谢天谢地;陶清风总算稍微会用一点微信了,甚至学会了用气泡表情(多半是默认的第一个微笑,在如今网络时代,已经有了“脸上笑嘻嘻;内心mmp”意味的那个'呵呵'表情)。
这使得和他聊天的其他人;常常被他的“默认笑脸”带入诡异气氛中,一度聊天内容都很非常简明扼要。陶清风却没觉得哪里不对劲;还挺喜欢这种不拖泥带水的风格。
自从会用微信联络之后,陶清风也和严澹互加发消息,取代了过去的短信早中晚的模式。
但是自从宴会那晚的事情之后,他和严澹本来互相往来的日常联络;变成了他单方面心照不宣的冷处理。陶清风已经整整一周没和严澹发消息了;对方亦然。
陶清风并不知道严澹被关起来出研究生试题了,要关一个星期;通讯工具都没收。陶清风琢磨着,还当严老师和他自己一样;蛮尴尬;不想说话。
陶清风这段时间心情低落到了极点。
他不能去写君子三德让自己冷静坦荡下来了。他也无法直视圣人教诲。他就像再次在刑场上等待手起刀落的那个无助的书生;但是这回的杀器不再是抹了猪油的快刀;而是棂星门顶上“先王之德”四字匾额
古来分桃短袖有之;弥瑕之于卫灵公;王孙之于汉武、董贤之于汉哀。大楚也有竹枝馆和兔儿相公这种事情;早就出现过的。
陶清风捂住太阳穴,存在固然早就存在,但是对于他来说,并不见得是正确的
陶清风是真不敢再去翻经学典籍放松解惑了,每看一眼都觉得心中惭愧。他于是翻开一本庄子,老庄是清静自然学说,总不会再刺激到了吧。
结果他一翻就翻到齐物论,一眼就看到“猨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
这句是讲述动物的。意思就是,猿猴把猵狙当作配偶,麋喜欢与鹿,泥鳅则与鱼交尾。
陶清风又是一阵被刺激到,猛地把书合上了:阴阳化生方是道意。猴子、鹿和鱼,都要雌雄,他这违伦念头又算个什么呢?
再抽家典籍,翻开是云海十九箓的帝王乙夜览篇(就是道家进献给皇帝的房中术)陶清风又猛地把书合上了。
陶清风苦笑着想:当年徐棠翁曾有言,他出入释老十数年而返,故不主张门下弟子读佛经。但是陶清风心想,这样下去,儒经不敢读,道籍没脸读,他或许很快就要去读佛经了
不过这个时候,陶清风猛然想到:自己下一部戏,是根据三部“武侠”改编的,为了工作肯定要读。他几乎是如蒙大赦般,赶紧从图书馆借了一整套回来。他生怕自己看得太快,又陷入那种痛苦心境中,干脆把武侠整个体系了解一遍后,不局限于那三本书,而是把所有武侠名家作品,都纳入了预备阅读的范围。
大楚是没有武侠的。只有游侠传说,曾见载于太史公史记。于是陶清风看了第一本武侠(并不是要拍的那一本,而是图书馆员推荐的“必须读的入门武侠之一”)后,迷茫地觉得,那些有“轻功”“内功”“真气”的高手,有着比荆轲刺秦一类的死士高明得多的本领,根本不是现实中的人。
这种人,大概是根据秦汉开端的方士志怪,后又有葛洪神仙传、抱朴子之类的,想象过后,加工出来的全新一类人。
古代当然有技击。然而陶清风心想,武侠里那种夸张的绝世武技,是不可能存在的。什么“踏雪无痕”“登萍度水”,“大罗金丹”,都是把“神仙”的一些特质弱化,写在了人身上。
但这并不妨碍他觉得这种书,很好看。
大抵书生心中都有投笔从戎情怀。又或是,书生以笔犯禁往往下场很惨,但是侠客们以武犯禁,还能全身而退,隐居逍遥,着实令人羡慕。无外乎文人都有侠客梦。武侠的作者,也基本是怀着这样心愿的文人墨客。陶清风读起来,自然觉得十分对胃口。
他不到两小时,就把那本据说是“必须读的入门武侠”看完。他大概明白了,到底什么叫武侠。然后陶清风便开始看自己即将要拍的网络剧,阅读所依据改编的三本武侠原着了。
这一看,就给陶清风看出了,改编网剧会遇到的很多问题。
这三部武侠的原作者,叫做木飞客,已经去世了。他的十来部武侠作品,是他死后,由他的家人,替他出版的。
在木飞客活着时,他的武侠遭到出版社数次退修——退修不是退稿,而是编辑已经同意出版这些,但稿件的确存在明显硬伤的地方,让作者回去改了再出版而已。
但是木飞客天生浪子,懒得受那些拘束,索性不改,也不出了。直到他死后,他的家人整理了稿件重新自费出版——除了校对之外,原稿一字不改。他书中的优缺点,都得以原始面目问世,并在读者之间,引起了大小争议。
木飞客的武侠,文笔流畅,故事曲折,线索清晰,叙述方式引人入胜,可读性很强。但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硬伤,也是从前出版社要求退修的地方——人物单纯为剧情服务,而剧情太过奇诡,造成了人物前后的精分感。由此,这批武侠只能归于二流作品之列。
这十几年,金古梁温等武侠大家的作品改编过很多影视作品,木飞客的武侠却从来没有改编任何一部影视剧,这也是原因之一。
这两三年,ip热兴起,大大小小的影视公司都在屯版权,最顶尖的大ip被大资方瓜分完毕。二三流的影视公司,也不甘落于人后,就买二三流作品的ip版权屯着。木飞客的武侠作品,也因此被蓝莓视频网站背后的传媒文化公司整批购买,并有了网剧投资计划。
网剧的内容自然是越丰富越好,于是三本同背景的书就被合而为一,进行编剧加工改编。
木飞客武侠最大的问题,就是角色精分。而改编三部曲动刀最大的地方,也是要把三部本来独立成篇,只是发生在同一时期,不同视角的角色,串在一起——简直就像是一个人脸上有道伤疤,然后医生对着那道伤疤割下去。
到底是把那道伤疤小心地分离掉,露出清爽完美的脸蛋,还是把这张脸变得更惨不忍睹,取决于动刀医生的水平。
然而改编木飞客三部曲的编剧公司,是业内有名的流水作业外包泛滥,水平参差不齐的编剧公司。挂名来写的那个编剧倒是在古偶武侠圈中小有名气。可是他把这个活,交给了手下的四个年轻编剧。其中有两个,还是初次执笔。
这简直是雪上加霜。
当然,现在陶清风没有看到剧本,不知道这些情况。他只是单纯地从木飞客的武侠里,看出了角色前后精分的问题。
原作第一本叫做天朗玉树乾坤侠,主角外号“乾坤侠”,也是陶清风此番要饰演的“男一号”。
这本有一百二十五回,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主要描述男主虞山海如何孤身潜伏于敌国王府,伺机为国除獠——却赫然发现,要行刺的敌国王爷,竟然是多年前,抛弃他们母子的亲生父亲。在那愕然一线的父子天性驱使的,心软住手的空隙间,虞山海被打落山崖,生死不知,上部就此结束。
下部描述虞山海大难不死,得遇奇人传授绝世武功。他回到本国武林中,发现自己身世传开。不知真相的人,以为他与作恶多端的敌国父帅狼狈为奸,是泄露中原武林情报的幕后黑手,人人得而诛之。虞山海艰难地抽丝剥茧,终于找出了嫁祸自己、欺世盗名、害中原武林损失惨重的真凶,更加崩溃地发现——那竟然是从小抚养他长大,被尊为中原武林盟主的舅舅。
原来虞山海只是他舅舅的一枚棋子,培养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长大后,去刺杀生父。虞山海没有刺杀成功,他舅舅便以为他背叛,便传开了关于他的恶毒谣言,下令全江湖诛杀。
最后结局是,虞山海为国诛父,为义杀舅,并自刎于两国交界处。
这个故事真的太惨烈,陶清风看完差点没缓过气来。木飞客到底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的?听说网剧要对主角们的结局都进行大幅度修改,陶清风真心希望:千万要改好些,不要像原着一样那么惨。
此外,陶清风在看这本书时,越看到后面越有种说不出的憋闷,后来他意识到,是角色前后作风不一致,所带来的纠结感。譬如前期虞山海潜伏卧底,忍辱负重,机智地化解了好几次突如其来的危急,有一次差点被试探出身怀武技,硬生生靠着自伤心脉,呕血装病,打消了王爷的怀疑。按道理来说,这该是个有头脑,有韧性的武林奇男子。
可是到了剧情中段,为了迎合虞山海被打下山崖的剧情,他的心志和头脑都断崖般下降,变成了苦情、敏|感、被刺激到就失控发呆的简单粗暴反应。让他那便宜老爹的贴身侍卫,直接把他打下山崖了。
到了故事后半段,主角更是全然不见了前期沉稳隐忍,而是展露出一股好勇斗狠,桀骜不驯的凶蛮,和中原武林梁子越结越大,最后导致无法收场,当着所有人的面,揭露真相,一剑杀了盟主后,血性地饮剑而亡。
陶清风看完之后想了很久,还是无法把这个角色的碎片,拼成一个完整的“人”。陶清风从归宁皇后剧组学到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角色不管如何富于变化,总要有连贯的,某种必须被强调的禀赋,那也是这个角色的“人设”。
可是看完了原着,陶清风无法找到从头到尾贯穿虞山海的东西。他只是记得这个故事——的确非常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反转精彩——可是,这个角色,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何要那样做?
陶清风又看了瀚海东君录和魔女丹心,发现也存在相似的问题。剧情都非常精彩,却牺牲了角色,前后不能统一。
比如东君,这个出身在尊贵的王室,却因为从小目睹夫子惨死,而性格变得孤僻的小皇子。他本名骆琅宁,极端厌恶皇权,拜师江湖名宿,对外只呼为“东君”,数年后成为一方名侠,却不得不奉诏,回到故都保护皇兄。东君前期的性格是典型的“天子呼来不上船”,“我乃清都山水郎”式的逍遥范。
但是故事进展后期,一件件血案发生在天子脚下。东君惩恶扬善,缉捕凶手,全然不见了他回故都的压抑而备受折磨的矛盾,办案结束都是喜色洋洋,“痛饮美酒”,最后和表妹喜结连理,避于白芦峰隐居。
陶清风心想:这个故事倒是有个好结局。办案过程也是一环扣一环,非常精彩,可是他看下来照样觉得憋闷,因为觉得主角性格变化得非常奇怪,边看边想依然理不出个头绪。陶清风也只能说出故事,而无法把握,到底东君恨不恨皇室?他到底最后是怎么解开心结的?
至于魔女丹心陶清风看完后最大的感想是:这根本不是魔女,赤丹娘从头到尾都非常大侠范,倒是配得起“丹心”二字。可是前期又说她满手血腥,暴虐冷酷,武林中人呼之为“魔”。然而故事全都是她如何拯救孤弱于水火之中甚至她的名字,就是很正派的“梅忘雪”,性格也嫉恶如仇、正直善良,称呼魔女真的太奇怪了。
第52章 角色灵魂要完整()
若不是原着就是二三流的故事;蓝莓传媒又怎么买得起呢?如果想要化腐朽为神奇;就必须先在编剧加工这一块;花足功夫。可是这部网剧的投资和制作,是注定无法请得起;能高明到把这三部有硬伤的原作扬长避短;改成一个兼顾多方的好作品的优秀编剧。大概要和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