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系统逼我做圣母-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宁莞尔。

    周都督挪开视线,再次问起刚才那个问题:“你怎么知道阿翁一定会来见你呢?”

    他这几年没有关心过她,也没有费心去寻找她。

    九宁笑了笑,低头,从承露囊里拈出一枚小巧的微微泛黄的糖块,递给周都督。

    周都督不解其意,接过糖块,掂了掂:“给糖阿翁做什么?”

    九宁道:“阿翁,这糖是用新法制出来的,制糖的甘蔗是青竹县那边产的。”

    听到青竹县三个字,周都督怔了怔,继而明白过来,脸上掠过一丝尴尬之色。

    青竹县原本是襄州的地盘,当年周都督为九宁请来县主的封号,还要了几块封地,青竹县就是其中之一。周都督在这里抓到落魄的李司空和阿史那勃格,之后让人接管青竹县,将封地全部划到九宁名下,给她作嫁妆。

    战乱频起,南北交通阻隔,甘蔗运不出去,自然就没法制糖,很长一段时间内糖价暴涨,九宁以前想过多种些甘蔗来制糖,还和周嘉行提起过。周嘉行不久后就送了几船果苗和茶苗给她。

    后来九宁被迫离开江州,她想着那几块封地肯定被周家收回去了,命自己的人撤出来,让他们去其他地方耕种。至于那几万株果苗,没法搬运,只能就这么算了。

    这次回到江州,经过青竹县的时候,九宁偶然想起,打发亲兵去打探一下那些开垦出来的山林有没有荒废。

    亲兵回来复命时说那些山林不仅没有荒废,园子的规模还越来越大,每年都有新的果苗送到青竹县,青竹县产出的瓜果粮食一年比一年多。

    九宁起初以为周家接管青竹县以后按着她当初的计划继续发展,所以才能有现在的繁华景象。

    但是就在刚刚出城时,一个几年不见的人突然出现在她面前,送上一份厚厚的账册,上面记载了这几年封地所有州县的赋税状况和园子每年的支出收入,那人告诉她,这些都是她的。

    封地还在她名下。

    那个人,正是当年九宁打发回江州给十一郎送信的阿大。

    阿大曾追随过周都督。

    九宁问阿大那年为什么南下后就没有音讯了。

    阿大答道:“属下走不出去,周使君那时候看得很严,属下几次北上,都被周使君的人赶回来,属下无法,只能留下来等待时机。”

    再后来,他被周都督召回周家。

    周都督派他去打理封地。

    以九宁亲随的身份。

    “都督说他不相信周家其他人,属下是贵主的亲随,如果属下不接管,他实在找不出其他人。”

    周家其他人坚决反对,他们早就眼馋襄州那几块地了,而且既然周家已经放出九宁病逝的消息,为什么还要为她保留封地?

    周都督一意孤行:“老子打下来的地盘,老子说给谁就给谁,谁敢打青竹县的主意,老子剐了他!”

    阿大简略地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又道,“衔蝉和金瑶她们这几年也在青竹县,她们有的学理账,有的教农妇针织,都盼着贵主您回来。”

    九宁早就派人去找衔蝉,也问过十一郎。

    十一郎支支吾吾,不肯说出衔蝉她们去哪里了。她以为十一郎当年粗心大意,把衔蝉她们给忘了,才会顾左右而言其他。

    没想到他是在替周都督隐瞒。

    直到走进祠堂前,九宁也不肯定周都督会不会来见她,但听了阿大的解释后,还有什么好怀疑的?

    她拍拍承露囊,“阿翁,账本就在阿大手里收着呢,你还为我留着封地,我就要走了,你当然要来见我。”

    周都督知道再瞒下去也没什么意义,笑了笑,把糖块扔进嘴里。

    “我家观音奴这么乖,得给她留一点东西傍身。”

    九宁心头热乎乎的,眼圈微红。

    她挽着缰绳,望向远方,“阿翁其实您早就知道我不是您的孙女,是不是?”

    周都督诧异地挑挑眉,继而一笑,“怎么猜出来的?”

    九宁道:“那年姨母病重,认不出我,加上崔家的忠仆帮着掩饰,姨母才会被瞒过去,周家其他人不会多在意一个小娘子,没人起疑不过我想,应该瞒不住您。”

    霞光越来越浓,浓到极致,渐渐转为黑沉沉的暗,夜色悄悄弥漫开来。

    周都督嚼着糖块,忆起多年前的往事。

    他确实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九宁不是周家的血脉。

    一开始,他以为九宁是崔氏让人抱进来的,因为他曾答应过崔氏,如果她生下孩子,以后他会把她带来的全部陪嫁留给她的孩子,其他人不能挪用。

    但是那个孩子不幸早夭了,而崔氏一直死守着崔家的家财,不想让其他人白占便宜,于是就抱养一个女孩养大。

    一个满门罹难、孤苦可怜的弱女子,想要一个孩子承欢膝下,何必难为她呢?

    周都督没有拆穿。

    后来,他发现事情没有他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那时候崔贵妃还没有毁掉容貌,但她非常低调,以至于心细如周都督都没有注意到她。

    他只是怀疑九宁是崔家忠仆抱来的,他们想让崔氏心里有个安慰,能支撑着活下去。

    周都督明白崔家仆人的这种心理,因为他也经历过眼睁睁看着亲人缠绵病榻、一天比一天衰弱的日子。

    那种滋味,别人无法体会。

    妻子病重的时候,他想尽办法哄她高兴。成亲前,他承诺过不会骗她,但那段日子,他几乎天天都在撒谎。

    骗她说自己以后再也不打仗了,就待在江州守着儿子过日子。

    骗她儿子周百药又聪明又懂事又孝顺,每天都在长进。

    还骗她他会再续娶一个娘子,后半辈子子孙满堂,不会傻乎乎一个人孤苦终老。

    他从来没有骗过她,一生中所有的谎言,全在那段时日里。

    崔氏临终前,请求周都督善待九宁。

    不要荣华富贵,只要平安就够了。

    周都督答应了。

    他想起妻子去世前,拉着他的手,嘱咐他好好照顾儿子。

    妻子一直很要强,喜欢出风头,儿子周百药资质愚钝,她一直不肯承认这一点,总想着儿子虽然普通了点,但好好教的话,肯定能长进。

    直到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时,她才承认周百药确实不如其他人。

    之前她凶巴巴地警告他,不准他娶其他女人。

    但最后,她却哭着要他发誓,要他续娶。

    “你、你再娶一个吧,生几个聪明的,将来能帮衬你,大郎太拗了,帮不上你,还得要你一直护着,我对不住你,你娶一个聪明的,别太漂亮了”

    周都督握住妻子的手。

    “再娶一个,你不得天天托梦来骂我呀?”

    他轻笑,轻抚妻子的脸,“大郎笨一点就笨一点吧,我是他老子,不会不管他的。”

    后来他再也没有续娶。

    崔氏临终前的嘱托,让他不由得想起妻子。

    他决定养大九宁,将她当成真正的周家血脉,仍旧按照之前的约定,崔氏留下的陪嫁,都留给九宁。

    等到将来九宁的亲生父亲来接她时,也是如此。

    除此之外,他不会多管。

    那时候,他不曾想过自己有一天会真的把九宁当成亲生的孙女。

    他喜欢这个孙女,从她身上看到妻子的影子,将她视作掌上明珠。

    当周嘉言揭露九宁的身世时,周都督并不意外。

    不过,他忽然想起当年的种种。

    慧梵禅师,雪庭,崔氏,崔贵妃,死在广州的崔家人他敏感地意识到,九宁的身份不一般。

    周都督如梦初醒。

    九宁不是周家的孩子,她身份贵重,早晚会得知自己的身世现在接她的人来了。

    而他,是一个挟恩图报、粗俗无赖的地方军阀。

    他该放手了。

    周都督思绪万千。

    这几年,他一直注意着九宁的动向,知道她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收服了很多了不起的人。

    也知道她吃了很多苦。

    她和二郎一样,都不该被周家束缚。

    他们有更广阔的天地。

    “观音奴”齿间最后一小块糖慢慢融化了,周都督的双眸浸在暗下来的夜色中,“你现在是长公主,一举一动,关系天下局势,心狠一点,别心软,别被其他人左右,想做什么,大胆去做”

    要是她失败了,被其他人欺负了,不想当长公主了,那就回来江州,他还为她留着封地,她一辈子都不用发愁吃穿。

    就像那年他带她看禁溺女碑的时候说过的那样,她想走出内宅,那就得吃点苦头,他会尽己所能地为她提供便利,让她可以走得更平顺一点。

    她走累了,反悔了,也不要紧,他会给她留好后路。

    九宁听得懂周都督话里的爱护之意。

    她解开腰间的承露囊,递给周都督:“阿翁,糖都给你。”

    递承露囊的时候,嘴巴撅起。

    “阿翁,以后别这么遮遮掩掩啦,我可不是次次都这么善解人意。”

    周都督愣了片刻,看她一眼,哈哈大笑。

    他收好承露囊,“记住了,你是长公主,想要利用你的人很多,尤其是长安那帮人,谁都不要信”顿了一下,接着道,“还有周家的人,更不要信。”

    九宁点点头。

第 136 章() 
长亭外;逐渐亮起浮动的火光。

    日头坠下山头后;气温陡然降了下来;冷风挂在脸上;刀割一样。

    听到远处遥遥传来马蹄声;周嘉行吩咐身边亲随拿一件厚实的蛮毡斗篷过来。

    斗篷一直放在火盆旁边;熏了半个多时辰;拿到手里,暖烘烘的。

    九宁独自一人,策马回到队伍跟前。

    刚停下;还没来得及说话,周嘉行抖开斗篷,披在她肩头上;低头;系好系带。

    夜色渐渐浸上来,九宁冷得直打哆嗦;鼻尖冻得通红;披上温暖的斗篷;顿时觉得全身舒畅熨帖;拢紧衣襟;长舒一口气。

    “多谢二哥。”

    周嘉行淡淡地看她一眼。

    九宁笑着道:“我这不是和你客气;是讲礼数。”

    说完,拨转马头。

    “走罢。”

    旁边的亲兵没敢吱声,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视线都汇集到周嘉行身上。

    周嘉行微微颔首;轻轻踢一下马腹,跟上干脆离开的九宁。

    九宁走在前面,听到马蹄声,知道周嘉行追了上来,仰头看着天空,道:“今晚没有月亮。”

    周嘉行眼帘抬起,“有星星。”

    九宁轻笑:“落雪天的晚上,还是有月光照着更好看。”

    两人都没提周家的事,说了一会儿不相干的雪夜景致,九宁眼皮发沉,掩唇打了个哈欠。

    周嘉行停了下来,朝亲随做了个手势,伸手按在九宁手背上,另一只手替她挽住缰绳。

    “你累了。”

    他道。

    天边几点寒星,夜色深沉,九宁揉揉眉心。

    周嘉行直接翻身下马,站在她的马旁边,道:“别骑马了,先乘车,等天亮了我叫你。”

    很快有人赶着马车过来,车帘掀起,里面铺了厚厚的毡子,有火盆,车厢里烤得暖乎乎的。

    九宁下马,窝进车厢里,几乎在刚刚抱到软枕的时候眼皮就合上了。

    周嘉行扶她上马车,看她躺下蜷成一团,抓起毡毯裹住她,轻轻挑开她鬓边的几缕乱发,手指轻抚她眉心。

    九宁精疲力竭,感觉到他也在车厢里,迷迷糊糊问一句:“你也不骑马了?”

    周嘉行淡淡笑了一下,和她挤在一个逼仄的狭小空间里,有一种心里很平静的感觉。

    “是啊,二哥怕冷。”

    九宁闭着眼睛扭了几下,找到最舒服的姿势,脑袋往他肩膀上一靠,道:“那不赶你走了,留下来陪我吧。”

    理直气壮的语气。

    周嘉行揽住她,低头吻她的头发,轻轻嗯一声。

    因为要乘坐马车,自然只能走大路,淡淡星光下,队伍沉默着离开江州。

    两个时辰后,黑魆魆的夜色中远远飘来大江汹涌澎湃的浪花拍岸声,亲兵们警惕起来,每隔一段时间就派出一支小队去前面探路。

    一路平安无事,渡过大江后,仍旧乘马车前行。

    渡江之后就算离开江州地界了,亲随们暗暗松口气。

    就在这时,队伍后面突然响起惊雷似的马蹄哒哒响。

    “什么人?”

    阿山一拨马头,转身问后面的精骑。

    精骑们和他一起停下来,摇摇头,道:“不知道不是我们的人。”

    天还没亮,星光黯淡,四野沉寂无声,连虫鸣鸟叫声都没有,大道另一头,几匹快马速度飞快,朝他们直扑而来。

    车厢内,九宁忽然哆嗦了一下,猛地惊醒。

    “三哥”

    她喃喃道。

    一道明锐视线扫过来,刀锋似的,又冷又锋利。

    九宁回过神,发现周嘉行也惊醒了,又或者说他根本没有睡,他一直保持警醒,等待着对方上钩。

    马车停了下来。

    亲随在外面道:“郎主,有人追上来了,从江州来的。”

    周嘉行看着九宁的眼睛,目光很温和。

    “刚才做了什么梦?”

    九宁拍拍自己的脸,让自己清醒过来,“我刚才做梦了?”

    周嘉行盯着她看了一会儿,掀开车帘出去了。

    九宁怔了怔,没下马车,撩起帘子,趴在车窗上往外看。

    “谁来了?”

    周嘉行背对着她,道:“我去看看。”

    九宁留在车厢里,裹着斗篷等了一会儿,周嘉行去而复返,脸上的表情可以用微妙来形容。

    “怎么了?”

    九宁忍俊不禁,笑问。

    周嘉行蹬鞍上马,走到队伍前面去,“十一郎来了。”

    十一哥?

    九宁扭头往后面看。

    几匹马朝她的方向靠近,为首的人果然是十一郎,他骑了匹黑马,又穿了一身黑袍,戴黑色毡帽,要不是马蹄声由远及近,夜色里简直看不出有个人。

    看到马车里的九宁,他嘿嘿一笑,露出雪白牙齿。

    这一下可好,就像黑夜里凭空长了一张嘴似的。

    “九娘,你看我给你带什么来了?”

    十一郎笑呵呵道。

    九宁循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他身后的亲随也是一身黑袍,其中两人怀里鼓囊囊的,像抱了什么东西,等他们把布掀开,九宁啊了一声。

    两人怀里抱的赫然是两只鸡,一只纯黑色,看起来毫不起眼,一只通体五彩斑斓,威武雄壮。

    “将军,小黑!”

    九宁想起曾帮自己赢了无数场比赛的功臣,笑逐颜开。

    “我把它们照顾得可好啦!”十一郎不想和两只鸡离得太近,夹一夹马腹,靠到马车旁,坐在马背上和九宁表功,“就是我饿肚子都不会饿着它们!”

    九宁想起刚才周嘉行那古怪的脸色,原来他看到两只鸡了,难怪不想留下来。

    她眼神示意亲兵将两只雄鸡带下去安置,笑着道:“十一哥辛苦了,多谢你照看它们。”

    十一郎眼神追随着那两只鸡,咳嗽几声,压低声音道:“九娘,这两只鸡我养了几年,也有感情了,你看,不如我继续帮你照看它们吧?”

    九宁双眉微挑。

    “十一哥要和我一道去长安?”

    十一郎脸红了,垂下眼皮,嘿然道:“咱们这么久没见,见了才一会儿你又要走了,我舍不得你,而且我还没去过北方,不如跟着你一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