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系统逼我做圣母-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炎延想了想,说:“邓州军都管他叫郎君。我看他穿的甲衣最威风,肯定是个将领,对战的时候专挑着他打,他打不过我,让我给砍死了。”

    她说得轻描淡写。

    九宁却知道战场上的情况肯定么这么简单,忙叫来其他人细问。

    阿三激动得满脸通红:“殿下,炎延斩落马下的小将是邓家大郎!”

    原来,那日,为掩护杨涧、李曦、李昭几人回成都府,炎延将所有兵士分成几股小队,在尽量不招惹邓珪率领的主力的情况下,不断骚扰邓州军,打乱他们的行程。

    炎延率领其中一支队伍,负责激怒邓州军,引邓州军进入埋伏。

    对方深入西川,急于赶紧夺回李曦,对他们穷追不舍。

    这天,炎延他们遇到一伙邓州军,炎延照例带头去骚扰他们,对方大怒,可能仗着兵力多于他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一直对他们紧追不舍。

    炎延不慌不忙,把他们引入包围圈,然后调转马头,迎着对方杀过去。

    对方察觉出不对劲,想赶紧结束战斗,但已经晚了。

    炎延举刀,带头冲入对方队伍,对方小将不敌,只十几招后就落於下风,被她斩于马下。

    主将身死,没了主心骨,对方军心涣散,部将们连主将的尸首都顾不上了,掉头就跑,底下的兵士更是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钻。

    兵溃如山倒。

    阿三带人收拢对方残部,俘虏了几名部将。

    据那些部将交代,死在炎延刀下的小将正是邓珪之子。

    邓珪膝下有五个儿子。其中邓大郎是长子,但他生母早逝,不得父亲喜爱。邓珪更加偏爱几个小儿子,邓大郎心中不满。

    邓大郎的母舅被李昭策动,帮助李昭救出李曦,邓珪大怒,亲手杀了他。邓大郎既恼怒又恐惧,急于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能力,不顾身边人的劝阻,瞒着父亲带兵追在后面,想亲手抓到李曦,洗清耻辱,赢得父亲的喜爱。

    没想到好死不死,碰上炎延,就这么送了性命。

    部将们见邓大郎死了,知道回去梓州肯定逃脱不了邓珪的责罚,这才仓皇逃跑。

    阿三大喜,知道这事可大可小,一定得赶紧禀告九宁,于是一行人连夜赶路,立马赶回成都府。

    怕耽误大事,他们是骑快马回来的,其他人还在后面。

    听阿三描述完那天的情景,九宁愕然。

    她知道炎延武艺过人,但没想到她运气这么好,竟然误打误撞,杀了邓珪的长子!

    邓珪的儿子死了,而且死在西川

    九宁心口猛地一跳,嫌牛车太慢,立刻让人备马,带着炎延进城。

    正厅里,还是死一般的寂静。

    落针可闻。

    官员们还沉浸在震惊中,久久回不过神。

    静默中,李曦突然抚掌,笑道:“不愧是猛士,杀得好!”

    在梓州的时候,邓珪把他当成一个囚犯一样呼来喝去,他不敢反抗,心里却恨透了对方,现在皇妹的部曲杀了对方的儿子,帮他报了仇,实在解气!

    没人搭理李曦。

    杨节度使看着邓大郎的人头,神情凝重。

    东西川的关系很简单:互为唇齿。

    想打西川,只要从东川借道,易如反掌。

    占领西川,再回头打东川,手到擒来。

    东西川如果敌对,中原势力可以轻而易举攻破两川。

    但如果东西川结成同盟,守住入蜀的通道,那么就可以凭借蜀地的特殊地理优势,将对方的大军挡在剑南之外,真正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以一般没有必要,在没有除掉其他竞争对手之前,中原势力不会花大力气攻打两川。

    比如李司空就没动那个心思,只要东西川每年上缴赋税,老老实实让他刮油水,他根本不关心东西川的主人是谁。

    是以,杨节度使虽然看不惯邓珪的为人,但为了大局着想,还是和邓珪保持和睦。

    邓珪是破落户出身,贪财吝啬,雁过拔毛,野心极大,杨节度使不得不经常派儿子杨涧送大量金银珠宝去梓州安抚他。

    两川这些年偶尔也有摩擦,不过总体还算和睦。

    现在,邓珪的儿子死在自己的地盘。

    以邓珪睚眦必报的性子,肯定会迁怒于整个西川。

    东、西两川,必起战火。

    杨节度使撩起眼皮,看一眼九宁。

    九宁大大方方任他打量。

    杨节度使嘴唇蠕动了几下,忽然有种自己主动往坑里跳的感觉。

    这事能怪公主吗?

    当然不能!

    邓珪痴心妄想,扣押圣人,狼子野心昭然若晓,如果不救出圣人,邓珪肯定会利用圣人逼他们父子为邓州卖命。

    那时他们父子投鼠忌器,只能任邓珪摆布,处境更加艰难。

    而炎延之所以会对上邓大郎,正是为了救圣人、雍王,和自己的儿子杨涧。

    所以,这事不能怪炎延。

    真正挑起战火的人,是邓珪自己。

    杨节度使慢慢吐出一口浊气。

    东西川内斗,周围观望的其他势力肯定会趁机来侵占地盘,他们得早做准备,不然,就算打退邓珪,东西两川还是保不住!

    杨节度使的脸色不好看,属官们的脸色也青青紫紫,分外精彩。

    公主的部曲居然杀了邓珪的儿子!

    虽然挺解气的可西川无将,只有杨涧一个人,根本不顶事,而且圣人在成都府,其他势力正在一旁虎视眈眈,现在不宜和邓珪正面交锋啊

    众人就像吞了黄连一样,满心苦涩。

    屋外艳阳高照。

    正厅里,却是阴霾笼罩。

    众人打起精神,开始讨论要不要和邓珪讲和。

    一名属官努力不去看地上那颗人头,道:“使君,当务之急,得尽快收敛邓大郎的尸首,送回东川”

    他说着,忍不住看一眼炎延。

    炎延站在九宁身后,面无表情,脊背挺得笔直。

    另外几名属官低声议论了几句,出声附和。

    有人立刻提出反对,道:“邓刺史野心勃勃,早有自立之心,没有此事也会攻打西川,事已至此,还是先召回所有军将,加强布防吧!”

    众人议论纷纷。

    杨节度使本人不通军事,听众人七嘴八舌各抒己见,一时拿不定主意。

    这时,九宁忽然拍了拍手。

    众人都停了下来,看着她。

    九宁从袖中取出羊皮纸,走到杨节度使面前,摊开,手指划过东西川,道:“使君,邓刺史深入西川,东川群龙无首,我们不仅要和邓刺史作战,还得防着其他人趁机攻打剑南,以免东西川同时被人趁虚而入,是不是?”

    杨节度使诧异地扫一眼她,沉默了一会儿,点点头。

    九宁笑了笑,问:“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干脆让东川换一个主人呢?”

    杨节度使听懂她的暗示,愣了片刻,神色震动。

    这个可能他不是没想过。

    既然东川对西川这么重要,那不如索性占了东川。

    但杨节度使仅仅只是守住西川就有些勉强,再让他分兵去守东川,很可能顾头不顾尾,而且东川当地官员也未必会听命于他。所以还不如让邓珪占据东川,因为邓珪此人桀骜不驯,不会投靠其他势力,有他挡在前头,没人能越过东川攻打西川。

    九宁能想到这个办法,杨节度使不算特别意外。

    他惊诧的是九宁提出这个建议时果断的语气。

    那说明她有把握。

    或者说她早有准备。

    一时之间,杨节度使心念电转。

    难道说,公主入蜀地之前,就已经盯着东川了?!

    杨节度使抬起头。

    看一眼还没弄清楚状况的李曦,再看一眼指着羊皮纸上绘制的地图和属官们低声交谈的九宁。

    果然,公主不是他们杨家能够肖想的。

    官员们也听懂九宁的话外之音,纷纷激动发言,表示赞同。

    刚才还一脸愁苦,一转眼,个个目露精光,郁气一扫而空。

    吞并东川,蜀地就都在使君掌中了!使君满足于偏守一方,这没有错,但现在圣人都接过来了,他们迟早会和邓珪决一死战,与其陷于被动,不如主动出击,趁邓珪暴躁之时,抢了东川!

    众人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妙。

    杨节度使暗暗摇头。

    属官们还是太急躁了,没有大局观

    不,不是他们看不清大局,而是他们也有野心,不满足于守着偏僻的西川,想吞并整个蜀地。

    还是太年轻了啊!只顾当前利益。

    他们也不想想,吞并东川以后,能消化得了吗?

    而且,现在契丹南下,李司空顾不上这头,等中原稳定,李司空会放过东西川这块大肥肉吗?

    杨节度使有自知之明,杨家不是其他势力的对手,绝对不可能割据蜀地。

    他宁愿守着西川,等天下太平,他就让出西川,归隐田园,让族中下一代子弟去为新君效力。

    不过圣人在西川,公主也在西川

    这确实是让东西川合并的最好时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杨节度使回过神。

    他看着羊皮纸,道:“邓刺史虽然来了西川,东川仍有他的心腹留守。”

    九宁说:“正要告诉使君,我和杨将军、雪庭潜入梓州前,已经设法和梓州官员联系,其中有几位忠心于圣人,可以一用。”

    其实那几个人并不是忠心于李曦,而是不满邓珪已久或者想借机牟利,还有几个是武宗旧日提拔起来的,愿意为九宁冒一次险。

    杨节度使嘴角抽了抽。

    他儿子怎么也参与其中了?

    那个臭小子!

    得知东川有自己人做内应,而且还负责留守东川,一众官员沸腾了。

    一面想办法拖住邓珪,一面去梓州抄了他的老底,届时邓珪腹背受敌,插翅难逃!

    众人看着杨节度使,目光炯炯。

    杨节度使心里叹了口气,明白此时给众人泼冷水不仅浇不灭他们的野心,还会影响自己的威信。

    公主这是逼他和她一起经略蜀地啊!

    她在打东川的主意,那么西川不得不全力支持,因为东川落到公主手上,对西川来说是件好事。

    杨节度使失笑了片刻。

    紧张等待他表态的官员们见状,松口气。

    使君这是答应了!

    众人心潮澎湃,开始讨论派谁去攻打梓州。

    这是个不讨好的差事,因为梓州是邓珪的老巢,得知梓州危急,他肯定带兵掉头回去。

    那个攻打梓州的人,很可能还没攻破城门就被邓珪堵在城外,有去无回。

    众人热烈讨论。

    喧闹中,九宁回头看一眼炎延。

    众人心领神会:这不正好是最合适的人选嘛!

    炎延迎着众人的注目,走到李曦面前,“某愿前往!”

    众人不约而同停下来。

    邓大郎带血的人头就在炎延脚边。

    她不声不响杀了邓珪的儿子,现在又要悄悄潜入梓州去抄邓珪的老底

    邓珪一定会恨死她的。

    李曦醉意很浓,听众人左一句右一句议论,听得头昏脑涨,见救过自己、杀了邓珪儿子的炎延走到面前请战,想也不想便道:“大善!”

    当日,在李昭还不知情的情况下,李曦下旨,正式对外公布九宁的身份,加封她为长公主。

    自然少不了赐给封地——当然,这封地早已落入藩镇手中。

    同时,李曦在九宁的要求下任命她的部曲炎延、秦家兄弟、阿三等人为禁卫军都头,官拜卫将军。

    李曦不敢不答应。

    一来杨节度使他们显然愿意为九宁撑腰。

    二来邓大郎的人头就在那儿摆着呢!

    圣旨下达,炎延率领部曲、卫兵和前来投靠自己的溪洞部族,悄悄离了成都府。他们将绕过邓珪驻扎的营地,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梓州。

    雪庭派武僧联系梓州的内应,请他们到时候和炎延互相配合,务必在邓珪回梓州之前攻破梓州城门。

    为给炎延争取时间,杨节度使命人收敛邓大郎的尸首,送去邓珪营地,以此拖住盛怒的邓珪。

    很快,李曦的旨意传遍蜀地每一个角落,并在不久后被中原各大藩镇知晓。

    举世震惊。

    李曦在长安的时候,常常被迫封赏藩镇。甭管人家的地盘是怎么打下来的,总之,谁打赢了,李曦就得下旨封官。

    世人早已习以为常。

    所以,李曦册封卫将军的那道旨意根本没什么人关注。

    让他们震骇的是李曦的第一道旨意。

    长公主!

    居然是武宗的骨血!

    武宗和崔贵妃的女儿!

    藩镇们嫉妒得眼睛发红:这个杨昌,一直唯唯诺诺龟缩在西川,绵绵软软一点脾气都没有,不管是谁都能从他那里刮油水,怎么他运气就那么好,圣人跑到东川被他捡走了,连武宗的女儿也在成都府!

    江州,刺史府。

    随着契丹军和联盟军的东西战线先后陷入僵持状态,鄂州对江州的封锁没以前那么严实了。

    李曦的两道旨意经由信报们传递,很快送达周刺史手边。

    “长公主是武宗骨血?!”

    周刺史看完信,惊坐而起,激动之下,失手打翻高几边的茶盏。

    “哐当”一声,茶盏碎裂,热水飞溅而出,打湿他的衣袍。

    茶是刚刚煮好的,茶水滚烫,他根本没感觉到,捏着信纸,在房中踱步。

    没想到啊,没想到。

    武宗居然有血脉存活于世。

    可惜,这个先机让杨昌抢去了。

第 107 章() 
圣旨早就拟好了;三省高官远在长安;一切从简;只需要李曦盖上玺印就行。

    加上杨节度使等人从旁协助;繁冗的流程仅仅只用了不到几个时辰就全部料理完。

    九宁长公主的身份正式对外公布。

    她名下的部曲顺利得到任命;这几个月陆续投靠她的溪洞部族、各地流民;还有雪庭从各地秘密召集至蜀地的亲兵也被一并收编。

    没人知道九宁麾下确定的士兵人数。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光是炎延率领的那支先锋军就已经超过一万人。

    这还不包括雪庭入蜀途中招纳的几支逃难的队伍。

    兵荒马乱,契丹南下,为躲避战乱;中原百姓要么往西逃,要么往南走。

    因惧怕匪患,许多百姓结伴逃难;慢慢形成几支人数众多、规模较大的队伍。

    雪庭为九宁传递信件的途中;救了其中几支因为首领死去而被其他队伍劫掠的难民。

    那些人群龙无首,见他是个慈悲的高僧;身边有武僧随行;又能在乱世之中来去自由;想必是个很有本事的人;干脆跟在他后面;求他当他们的首领。

    雪庭虽然不会见死不救;但并不想多管俗事,断然拒绝。将那些难民护送至安全的地方,飘然离去。

    武僧劝他:“公主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这些人中不乏身强体壮的猛士;或可一用。”

    雪庭想了想,留下几个人手继续保护那些难民,以九宁的名义为他们指引道路。

    这些人对九宁感激涕零,一入蜀地后,想入伍从军的男人安顿好家人,径直前往投奔雪庭之前告诉他们的一处营地。

    他们想过了,乱世之中想过安生日子,完全是白日做梦。留在中原,他们迟早会死在乱军马蹄下,侥幸躲过战火,还是会饿死冻死,或者被抓走充壮丁。逃入蜀地,又免不了被强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