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系统逼我做圣母-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曦走得仓促,因怕大臣阻拦,他根本没通知朝中大臣,身边只带了自己最宠爱的内侍、美姬和几千亲兵便仓皇逃离长安。

    他跑得太快了,乃至于连至亲的同胞姐妹都没顾上。

    梓州刺史邓珪偶然得知小皇帝往蜀地来了,大喜过望,立刻派出一万大军等在路上,以“护驾”为名围攻李曦,硬把人强行请到梓州。

    李曦虽然没有一点实权,但毕竟是名义上的君王,邓刺史没敢直接杀了李曦。

    他以保护李曦为借口,将李曦和随行的权贵、官员全部扣在府邸里软禁起来,想效仿前人,来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

    邓刺史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李元宗的对手,而等李元宗和契丹交战完,第一件事就是杀到梓州来抢走皇帝。

    为了保命,最好还是放了小皇帝。

    但是小皇帝落到自己手上,邓刺史哪里舍得放手呢?

    机遇千载难逢,他权衡再三,最后心一横,决定找几个帮手一起对抗河东军。

    邓刺史迫切需要同盟,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和自己唇齿相依的杨昌、杨涧父子。

    他写信给杨昌,说小皇帝在梓州避难,要杨昌来梓州一起商议大事。

    杨昌虽然迂腐,但并不蠢,他看得出邓珪没把小皇帝放在心上,打算利用小皇帝壮大自己的势力,甚为忧心,收到信后便动身赶往梓州。

    那时,杨涧正带着父亲的亲笔书信去长安见九宁。

    九宁一直和雪庭保持通信,从他那里听说节度使杨昌也动身来梓州,立刻写信阻止,并提醒杨昌加强警戒。

    杨昌一开始没当回事。

    哪知他前脚刚离开自己的地盘,后脚就有战报传来,有人偷袭。

    杨昌想起九宁的提醒,顿时惊出一身冷汗,立刻打道回府。

    他是个文人,不擅长抚兵,要是把地盘丢了,很难东山再起,半生基业注定付诸东水。

    李昌回到府邸后,派兵严守城门,加固城墙。

    同时他回信给杨涧,要儿子代替自己去梓州,想办法在不惊动邓刺史的情况下面见李曦。

    所以,离开营地后,九宁、杨涧、雪庭一行人直接赶来梓州。

    中原是块肥肉,所有人都想啃下这块肉。

    而蜀地远离中原,而且因为地形原因战事较少,中原政权刚刚建立时,忙于处理内部争斗,短时间内顾及不到蜀地。

    蜀地物阜民丰,是一块理想的割据之地。

    九宁现在要做的,就是打动杨昌和杨涧父子,获得他们的支持,从而控制西川。

    这样一来,等周嘉行站稳脚跟,和李元宗以及其他藩镇对峙时,她可以提供支持。

    她只是个流亡公主,杨昌尊敬她,怜爱她,看在武宗的面子上,会竭尽所能保护她。

    但不会听命于她。

    她要怎么做才能获得杨昌的认可?

    九宁很快想到一个办法。

    杨昌忠君。

    她姓李,是武宗之女,和李曦是堂兄妹,如果她积极主动要求营救李曦,杨昌自然会对她刮目相看,而她也能通过李曦的身份获得更多支持。

    正好她一直密切留意李曦的动向,准备从李曦这里拿走一样很重要的东西。

    是以,今天九宁才会和杨涧一起出现在邓刺史的府邸中。

    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法子,雪庭主动现身,接近邓刺史父子,趁讲解经书时暗示李曦,让李曦做好准备。

    李曦接受到他的讯息,提前离席。

    这时杨涧可以带着九宁去见李曦,一则和他相认,二则商量怎么离开梓州。

    一切都和计划中的一样。

    但九宁却说其中有诈,不让杨涧回应外面那个传话的内侍。

    外面的内侍都是李曦身边的近人,和他一起从长安逃出来,生死系于李曦一身,应该不会有诈啊?

    杨涧挠挠头皮,脑袋还有点晕。

    九宁解释道:“刚才邓刺史看到你时反应很平静,杨使君因故不能来,他竟然问都不问一句?”

    杨昌半道上跑回去守城,杨涧代父前来拜望李曦,邓刺史作为邀请的一方,不管怎么说都该问几句才对。

    杨涧仔细回想,道:“确实如此,叔父见到我的时候和以前一样随意,圣人就在宴席上,他却不提让我觐见的话,有些反常。”

    九宁怀疑邓刺史就是勾结西川地方部将偷袭杨昌的人。

    杨昌父子忠君,邓刺史可以利用李曦控制父子俩为自己卖命,但是如果把父子俩除掉,换一个他扶植起来的新西川节度使做同盟,岂不是更好?

    这只是九宁的怀疑,她没有说出口,道:“圣人身边必定有邓刺史的耳目,我们得小心为上。”

    杨涧点点头,深以为然。

    大半个月前的那晚,在山上第一次见到九宁时,他惊为天人,心道:果然是崔贵妃的女儿!

    当年崔贵妃有长安第一美人的美称,公主雪肤花貌,灿若朝霞,若是在宫廷长大,肯定早就艳名远扬。

    杨涧生平未见这样的美貌。

    当时,他觉得九宁就像父亲痴迷的那些奇花一样,好看,也脆弱,娇滴滴的,碰不得,挨不得。

    然而这些天结伴同行下来,他发现九宁不像他想象中的那么娇弱。

    杨涧心思简单,暗暗叹息:公主父母双亡,流落在外,想必经历了许多心酸事,所以才这么能吃苦。

    不仅如此,公主还主动要求前来营救她的堂兄,这般深明大义,实在难得!

    现在杨涧遇到难题会态度认真地和九宁探讨,而不是像刚开始那样仅仅因为她是公主才耐心听她提意见。

    两人等了片刻,外面的声音消失了。

    不一会儿,一名侍从打扮的人推门进屋,拱手道:“刚才将军离席,邓家大郎也中途离席,圣人的住处里外全是邓家兵将。”

    杨涧脊背一阵阵发凉,怒道:“原来邓大防着我呢!我前脚走,他后脚就跟过来了。”

    很显然,李曦身边的内侍都被邓刺史收买了,他们听从于邓刺史。刚才要他去见李曦,只是个圈套。

    如果他刚才回应那个内侍,这会儿早就被邓大郎瓮中捉鳖。

    侍从立刻问九宁:“殿下可要先离开?”

    九宁蹙眉沉思。

    杨昌是西川节度使,邓刺史从官位上来说低他一级,在没有完全掌控李曦之前,邓刺史不会贸然和杨昌撕破脸皮,所以他才会一面主动和杨昌结盟,一面煽动杨昌的部下背叛杨昌。

    西川和东川互为唇齿,只要西川在杨昌手上,杨涧就是安全的,邓大郎今晚设计引诱他们去见李曦,应该也只是一次试探而已。

    正犹豫间,外面突然传来一声巨响。

    仿佛是大门被撞破了。

    一阵死一般的沉寂之后,骚乱顿起。

    到处充斥着尖利的惊叫声。

    杨涧立刻护住九宁,叫来埋伏在其他地方的亲兵,命他们送九宁出去。

    自己却掉头朝着骚乱传来的方向奔去。

    那是李曦的住所。

    九宁知道劝不住杨涧,没有迟疑,果断离开客房。

    所有人都往巨响传来的方向赶去,手执火把的护卫立刻围住整座内院。

    混乱中,阿三抓了个仆从,逼问他府中的布局。

    不管是引起骚乱的那一方,还是邓刺史,此刻最关心的事都是要把李曦牢牢抓在手心里。九宁他们反应迅速,专门挑相反的方向走,一路上基本没碰到什么麻烦,很快顺利出了刺史府。

    外边有邓家亲兵把守,也有所有官员的家人,听里面闹起来,外边各家家兵立刻围住府门,要求进去。

    邓家护卫自然不能放人,在护卫手起刀落、砍死两名家兵后,府门前才安静下来。

    人群发出尖叫声。

    只见刺史府内西北角突然窜起冲天火光。后宅大部分是木质结构,火势很快蔓延开来,熊熊燃烧。

    “报!”

    杂乱的马蹄声传来,一队人马冲到府门前,推开盘问的护卫,径直闯进去。

    府门外,和阿三几人一起混进人群、等待时机的九宁忽然瞳孔一缩,看着刚才那几个护卫的背影,若有所思。

    沉吟半晌后,她恍然大悟,眸子里闪过一抹了然之色。

    她吩咐阿三:“想办法混进去,告诉雪庭和杨将军,有人捷足先登,救走圣人了。”

    阿三悚然,下意识问:“谁?”

    九宁笑了笑,没答。

    不管是谁,反正李曦今晚死不了。

    刺史府乱成一团。

    今晚不止九宁他们来探邓刺史的虚实,宴席上其他宾客也不是善茬。

    李曦的身份太重要了,想要利用他的人太多。

    刚才那伙带着紧急军情冲进府的兵士就是来救李曦的,而府里的骚乱肯定也是他们挑起来的。

    有人和他们里应外合。

    邓刺史防备这个,防备那个,也防备杨涧,唯独没防备他自己的部下。

    他前脚给杨昌挖了个坑,今晚,他也尝到被背叛的滋味。

    杨涧和雪庭都不是一般人,肯定能全身而退,九宁没有多做停留,在亲兵们的保护下悄然离开。

    虽然计划失败了,但并不影响她的心情。

    李曦害过周都督,她并不是真的想救李曦,“勇救从兄”这出戏码就是做出来给杨昌和杨涧父子看的。

    结果不重要。

    九宁换回女装,阿三几人找到接应的其他亲兵,一行人伪装成商旅,赶在封城前出了城。

    炎延带着部曲等在城外,知道刺史府出了变故,她已经做好进城救人的准备。

    九宁道:“留下几个人接应杨将军和雪庭,我们先撤走,梓州要乱。”

    炎延应喏,招呼部曲赶紧行动。

    天将拂晓时,他们安全撤到几十里外的近郊处。

    炎延这会儿已经从阿三那里听说昨晚刺史府里发生的事,不由咋舌,问:“那些人从哪里冒出来的?之前一点迹象都没有?”

    阿三支支吾吾,答不出所以然。

    炎延嫌弃地瞥他一眼。

    阿三忍气吞声。

    等了差不多三个时辰,雪庭和杨涧先后找了过来。

    雪庭仍旧是一身宽大僧服,神态平静,就仿佛刚刚踏青归来。

    杨涧则灰头土脸,一身锦袍皱成一团,身上还有血迹——昨晚李曦在邓刺史的眼皮子底下被人劫走,他赶过去时,刚好和对方撞了个正着,交手的时候受了点轻伤。

    等他包扎好伤口,九宁问他:“昨晚劫走圣人的是谁?”

    杨涧摇摇头,皱眉说:“昨晚太混乱了,我没能和圣人说上话,带走他的人好像是邓大郎的舅舅,不过主使肯定不是他,背后另有其人。邓刺史大发雷霆,还要求我父亲出兵助他夺回圣人,我假意答应他,这才能脱身。”

    昨晚邓刺史的妻舅以及部下就是胳膊肘往外拐的内应,他们受某个人的鼓动,引发骚乱,然后以把李曦送到更为安全的地方为由当着邓大郎的面送走李曦,等邓大郎反应过来,哪里还找得到李曦的踪影?

    邓刺史勃然大怒,当场砍死妻舅的儿子——他自己的亲外甥,发誓掘地三尺也要夺回李曦。

    九宁已经猜出昨晚救走李曦的人是谁,眸光闪烁了几下,不动声色。

第 102 章() 
二月底;周嘉行率兵三千;突袭契丹驻扎在江岸的左路军中的一支步兵。

    江河还未解冻;两军在结冰的近岸江面上交锋;熟知地形的联军趁机抄到契丹军背后;凿穿冰面;制造混乱;契丹军落入冰冷的河水中,淹死无数。

    成功打乱契丹军部署后,周嘉行并未退军;而是乘胜追击,一日一夜不眠不休,追击契丹另一路南侵大军。

    是时;契丹军正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而被困城中。风雪交加;气候恶劣,人马尽皆冻死。契丹大将认为这种天气不会有人发动奇袭;安心待在城中修整。

    周嘉行率领先锋军冒雪赶路;于夜深人静时抵达城下。趁守军不察;先派一支小队潜入城中;杀死守城将士;从里面打开城门;迎其他人进城。前后只花了不到两个时辰便结束这场攻城战。

    天亮以后,契丹首领得知周嘉行横空出世,居然已经从西面杀过来了;而且短短一个月内连破几座城池;势不可挡,大惊,连忙派自己的儿子领兵回援,阻止周嘉行继续东进。

    如此,刚好解了阿史那勃格的燃眉之急。他立刻发动反击,取得一次大捷,还生擒了对方的一位大将。

    李元宗那边的压力也瞬时减轻了不少。

    东西两线同时获胜,军心大振。

    三月,联军调整战线部署,李元宗坐镇东线,西线交由周嘉行统一指挥。

    一战乱敌军,二战解危局,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扭转局势,确保东线、南线的战略安全,逼迫一路高歌猛进的契丹军不得不分兵支援,周嘉行无疑是此次全线反击的头号功臣。

    正当世人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位崭露头角的青年统帅,等着他趁热打铁将契丹右路军赶出中原时,他忽然沉寂了下来。

    接到任命后,他和他率领的胡族队伍像是凭空消失了一样。

    于是世人再次将注意力转移到东线战场上。

    梓州。

    九宁刚刚看完怀朗送来的信。

    信是周嘉行写的,信如其人,非常简洁,从头到尾,只有寥寥两句话。

    一句话说他一切平安,一句话问她近况如何。

    简单得让人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九宁摇头失笑,合上信。

    好吧,他在外面打仗,能有时间写信就不错了。

    以前周嘉行要求九宁写信给他,但从来不回。

    她没有说什么,下次写信只给负责传递信件的怀朗一张空无一字的白纸。

    连续几张白纸送出去后,周嘉行才明白她的意思,开始回信。

    九宁铺开一张微微泛黄的纸,饱蘸浓墨,提笔写下抬头,沉吟了半会子,下笔。

    怀朗默默站在一边,低垂着头,神色恭敬。

    这会儿他们暂时在一处靠近梓州的荒僻山谷落脚,设牙帐,扎下营盘,日夜有人巡视。

    帐外传来兵士操练的声音,炎延和秦家兄弟在比试拳脚,杨家兵将围在一边看热闹。

    九宁写好信,吹了吹,放在一边等墨迹干透。

    多弟端水服侍她洗手。

    她回头,发现怀朗站在离自己几步远的地方,自从进帐篷以来,头就没抬起来过。

    而且他身上居然没有酒香,衣袍打理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完全不像在外奔波后的样子。

    九宁不禁笑问:“怀朗大哥这是怎么了?”

    怀朗抖了一下,别扭地行了个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汉人礼仪,道:“从前不晓得公主的身份,多有冒犯。”

    这句话是他的真心话。

    一想到九宁是中原皇室的公主而郞主前些天竟然那样对待九宁,他就替自家郞主觉得心虚啊!

    虽然说皇室有和胡族首领联姻以巩固统治的传统,但是除了立国初期出于政治需要之外,大部分送到草原部落的公主基本是从宗室里不知道拐了多少道弯的旁支远房家挑的。

    郞主倒好,不声不响就把武宗之女给扣下了

    那晚周嘉行和九宁立约分别之后,怀朗照旧跟上九宁,以确保她的安全。

    九宁已经决定公开身份,没有特意防备他。

    怀朗汉话说得很好,很快从杨涧他们对九宁的称呼中发觉她是李家公主。

    那一刻,怀朗就像被雷劈了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