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一早,刚吃过早食,林管事便带了人过来砌小厨房,顺带着,问起温如意,东巷那儿的铺子要怎么办。
温如意扭头问豆蔻:“琢园那儿是不是有客人?”
“张大人清早过来,还留在琢园。”
温如意想了下,对着林管事笑着问道:“林管事如今可有空?不如我们去东巷瞧瞧?”
即便是封了侧妃,温如意的脾气还是和以前一样,到了林管事这儿听着却很舒坦,他果真是没看错人,王爷对温娘娘是格外的宠,这才进府多久就成了侧妃,换做别人,一辈子都熬不到这位置。
虽说莞城的事是个契机,可要没王爷点这个头,就算是她丢了半条性命,这都不一定能封妃,所以说,到底还得看王爷的意思。
想到此,林管事笑呵呵的应下:“外头天冷,小的先去准备,到时派人来请,娘娘再出来也不迟。”
待遇有了明显提高的温如意微笑着颔首:“有劳了,绿芽,去送送林管事。”
半个时辰之后,温如意在前往东巷的马车上。
十一月末的京都城已有了要下雪的征兆,这样的天格外冷,街上走着的人行色匆匆,戴着厚实的帽子,脖子都缩进了衣领内,双手插在袖中,就露了一双眼和鼻子,呵出的气都凝成了雾。
行了一段路后快到东巷,温如意闻到了香味,掀开小窗看去,多了不少叫卖声,萦绕到她鼻子下,都是因为垂涎的味道。
深知自家主子爱好的豆蔻叫了声林管事,马车停了下来,外面架了梯子,豆蔻替温如意罩上氅子,戴上暖手的袖套,自己先下了马车,再将厚厚的帘子拉开,扶温如意下马车。
初冬冻日天里,华贵的马车上走下一位衣着不凡的女子,与街上行色匆匆的人比起来,就显得格外突兀。
加上这女子精致的样貌,一瞬就夺了许多人的眼球,温如意在下地时轻轻那一踩,眉头微蹙间的神态都惹了些人叹息,这是哪家的夫人,生的这般绝美。
温如意朝东巷那边看去,这记忆里走了十几年的巷子,对现在的温如意来说陌生的很,林管事在前头笑着拘了个姿势请她过去,温如意朝豆蔻示意了下,跟着他往前走。
后边儿的豆蔻已经出现在路边的那家红豆糕摊前,搓着手笑眯眯道:“老板,要两块红豆糕,刚出炉的。”
“都是刚出炉的,您看还热气腾腾的。”老板从温如意那儿收回了视线,麻利的给她用油纸包了两块红豆糕,递给她笑着问道,“小心点拿,姑娘,刚刚那位是你家夫人?”
“不是夫人,是我家娘娘。”豆蔻拿出铜钱放在板子上,“整好。”
这摊附近人挺多,听她说娘娘,不免好奇:“谁家的娘娘啊。”就带这么几个仆人。
豆蔻朝他们看去,笑意一收,轻哼:“我家娘娘是定北王府的!”说罢,豆蔻转过身追去。
可这红豆糕摊炸锅了,因为有人认出来,这丫鬟口里的娘娘,是温家那丫头!
059。生财大计()
说起东巷温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以前是因为温家的豆腐;远近闻名是一绝;近几年来添了个豆腐西施;温家的大姑娘;出落的亭亭玉立;那模样俊俏的,可不比那些大家闺秀差。
四个月前温家又添了件事,她那家踏破门槛来求娶;谁都没看上的大姑娘,被定北王爷给看中了,纳进府做了王府小妾;来抬人当天就先闹了一出跳河自尽;后来还是被送上了轿子抬去了。
当时多少人唏嘘,要不是温家两老都离世了;以他们对这女儿的疼爱;断然不肯让她进王府做什么小妾;可如今是大哥做主;而那温家嫂子又不是个好相与的人;上百两的银子登时就眼红了。
他们这些不相干的也就只能这么私底下说说,谁也不敢去定北王府门口喊说你这小妾是抢来的;人家不肯还闹过跳河自尽。
如今几个月过去,还时常是有人说起;一是怀念温如意的手艺;二便是每每提及都要感叹一番,京都城中的百姓都知道定北王是个什么样的人,温家那大姑娘去了王府日子肯定不好过,末了,便是可惜这么一位好姑娘。
如今有人认出她来,这些人讨论起来,有人摇头:“像是像,温家那丫头模样也俊俏,可没她这么”那人停顿了好几下,书读的少,用不出措辞来,最后涨红着脸道,“你们没听见那丫鬟说的么,温家那丫头怎么可能做侧妃,这肯定是哪家小姐嫁进王府做了侧妃。”
“我看像啊。”一旁也有人执意认为那就是温家大姑娘,从小看到大,就是换了个妆容也能认出来啊。
“我也觉得是,就是瞧着那样,似乎又和以前不太一样。”
这些人站在红豆糕摊子前说的不一样,其实就是温如意的气质变得不一样了,换一身衣衫会像是换了个人,而这身躯下的里子换了,整个人呈现出来的气质便会不同,即便是温如意再想刻画,在这些认识十多年的老街坊眼中,还是看出了不同。
再者,如今的她已经不是半年前的姑娘家,举手投足又平添了不一样的风情,他们自然觉得不相像。
但最为重要的是侧妃这名头,让他们难以置信,温家就是做卖豆腐生意的,卖了几十年了,什么家底大家都清楚,就这样温家大姑娘怎么可能做侧妃么,再者,做了侧妃那么大的事,哪能不传到温家来,这妾和侧妃可不一样,那温家就真的要飞黄腾达了!
这厢大冷天大家凑在热腾腾蒸篓前讨论的激烈,那边温如意已经走到了铺子所在的位置。
在东巷街头的位置,因为横了一条巷子,所以铺子呈现的是两面对路的状态,不论从哪个方向走都很容易被人看到,地址位置很好。
温如意从豆蔻手中接过第二个红豆糕,走上台阶,林管事已经推开了门,里面很干净,像是刚收拾过没多久,椅子全收起来架在了桌子上,那边的柜子后面一排的柜子虽说已经清空,但看样子这里以前是个酒楼。
温如意环顾四周,一楼可以有两个用处,一半用来卖胭脂水粉,另一半做成一个个的小招待室,至于这楼梯么,温如意看向林管事上去的位置,从那儿上去的话,最好是从另一处下来直接到达招待的地方,这样有足够的私密性,是这些思想保守的古代女性所需要的。
至于二楼么
正想时,林管事在楼上请示:“娘娘,您可是要上来瞧瞧?”
豆蔻扶了温如意走上去,空落的二楼因为东西被搬空了,都是一间间开着门的包房,这更如温如意的意思,包房不必改,正中间重新规划一下,还有那三楼。
温如意朝后面的方向走去,从窗户看出去,看到了个院子,这院子不大,但起了几间平屋还是可以的。
温如意一面看,心中渐渐有了规划,林管事从三楼下来,在旁跟随,等温如意走到沿街的窗户边上时,笑着请示:“娘娘,您有什么需改动的,尽管吩咐小的。”
“如今的确是有两件事要先办。”温如意指了指院子的方向,“那边起三间屋子,每间砌四张床,第二间,麻烦林管事替我去寻一下,哪边的牙婆子有年纪大一些的姑娘,十三四五的年纪就好。”
“娘娘您要几个?”
“招二十个,第一模样要端庄,第二,其手要柔软好看,太硬可不好。”
“是。”林管事虽说不太明白温侧妃要做什么,但他够聪明,执行便是,“小的这就去安排,到时候娘娘您可是要亲自挑选?”
“嗯。”温如意点点头,从窗户望出去,这间铺子的位置是真的好,东巷街头,还在横穿的巷子上,印象中这条巷子出去是与另外的街市相同的,这样的铺子,想不看到都难。
普通的三进宅得五六百两银子,京都城中稍微热闹些的街市,最普通的铺子也得好几百两银子,像她如今所站着的,价格更得往上翻好几翻。
对温如意来说,这不是厉其琛送了她千两银子这么简单,而是她能够用这铺子做很多事,这间铺子十分的如她的意,比她当初所设想的还要好。
将铺子里里外外看过后,温如意心中有数,从铺子出来后,快临近正午,东巷这儿又是新一轮的热闹。
对温如意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现在的她其实才是第一回到这里,闻着时不时传过来的香气,温如意起了意,想进去逛逛。
一刻钟后温如意手中又换了一样吃食,是刚刚煎好的萝卜饼,咬一口,面粉中混着萝卜丝的鲜味,佐料咸香,还能从中尝出萝卜的微甜,搭配着煎的有些苏酥脆的边角部分,好吃的温如意险些吞舌头。
几口就把一个吃完了,豆蔻给她递上另外两个,认真的提醒:“夫人,这些就先带回府去,您等会儿还能吃别的。”
再好的胃口也有吃饱的时候,温如意看着她怀里的一些吃食,觉得她的建议十分中肯,要是在半路就吃饱了,那多可惜。
温如意吃完手里的两个后,才走几步路又闻到了香味,这回似乎是浓浓的葱香,林管事在旁介绍:“南街那儿有很多大铺子,东街这儿吃食多,前头就是如意斋了。”
“这如意斋都开到莞城了。”之前慧夫人带她出去逛时也到过如意斋。
“如意斋是白家底下的,祖辈是从宫里出来的御厨,这么多年一家开着一家,可不止是莞城,建州那儿都有。”林管事还不忘恭维一下温如意,“莞城那客栈,按娘娘说的,顺水之下,可能开好几家。”
“林管事,客栈修好后就能择个吉日开张了,按着我之前与你说的,人可都请好了?”
“都请好了,按娘娘吩咐的找的,您说的那木牌也已经差人做妥了,您说的那样,的确是不好仿。”
“不好仿,也会有人仿,但林管事,有人要真花了心思要弄这牌子便宜些住店,于我们而言也是稳赚不赔的,毕竟不便宜,一晚能赶上普通客栈两夜。”
温如意让林管事定制了一批类似住店会员的牌子,在中间另外造了些工艺下去,比较难仿。
但这也只是做给那些住店的客人看的,在这个没有防伪标识的年代,许多东西容易仿造,牌子也一样,对温如意而言,只要来住店,给个会员折扣都是无妨,左右价格也不便宜,你乐意防止个假的来住更贵的客栈,那她哪儿会拦。
林管事听着直点头,心里又佩服上了一层,温家豆腐摊儿生意那么好,一定也有娘娘的功劳。
走了一半路后温如意觉得有些不太对劲,路还是熟悉的都没有问题,眼前看到的也都还是东巷,但就因为刚刚林管事说有一处巷子内的蜜饯特别好吃,温如意跟着拐进来,等走回街市上的大路,正好错过温家的豆腐摊。
回头看其实还能看到温家豆腐摊挂着的旗子,但这么远的距离,人来人往的,若非刻意看,豆腐摊那儿是不会注意到她这边。
林管事的神情还是很如常,并没有觉得这么做有何不妥,要让温如意来做决定的话,她其实也不愿意见原主的大哥大嫂,干脆的,温如意就当是没想到这茬,挑了颗蜜饯送到嘴里,往如意斋继续走。
才不过走了几步路,温如意就被人叫住了,扭头过去,一大一小两个男孩子,就站在她身后不远处,看着她。
其中小的还眼泪汪汪,见温如意回头后,直接三两步冲了过来,豆蔻赶不及拦呢,就扑倒了温如意的怀里,哭腔道:“姑姑,你是不是不要我们了。”
七八岁的孩子冲劲不小,温如意被他撞的后退了步,待他抬起头后仔细看,呵,这白净俊秀的小脸,真的是一点都不像她那便宜大嫂,倒是与她有几分相似。
那边的大侄子没冲过来,看神情也是很高兴的,与怀里这个比起来,他多了分憨厚劲。
不知道是因为血缘关系,受了原身的影响,还是因为两副这样的样貌,温如意一下便喜欢上了这兄弟二人。
060。冤家路窄()
这样的认亲画面多少引了一些人注意;加上这是在东巷;温家那俩小子谁不认识呢;如今小的扑到一个美貌女子身上喊姑姑;这厢;便有人把温如意给认出来了。
这不是温家大姑娘么。
有一个就有两个;正中午东巷来来往往的人不少;在过去一段路就是温家的豆腐摊了,温如意自从进了定北王府后就从没回过东巷,如今见她穿的华贵;瞧着是过的十分不错的样子,于是大家就更好奇了,都想知道她在定北王府过的怎么样。
此时红豆糕摊儿上的事还没传到这儿;温如意见看过来的人越来越多;拉上小侄子,冲大侄子一招手;转身走了几步进了如意斋。
一刻钟后;如意斋二楼的包厢内;桌上摆了七八屉热腾腾的点心;桌旁的小炉子上还煨着一锅清汤;屋子里飘散着的都是香味,勾起人的食欲来。
温如意很想大快朵颐;不知是不是错觉,总觉得这儿的比莞城那儿更为正宗些;光是闻着味儿就忍不了了;不愧是宫廷御厨所传承的。
可温如意两次提起筷子都夹不下手,为什么呢,坐在对面两个乖巧的孩子,一直在看她,那目光,是生怕她再不见了。
温实和温寻这两个孩子是真的很乖,温如意的记忆里,他们就是很听话的。
温实出生时温如意才六岁,大哥两口子忙着接手摊子上的事,温实算是跟在温如意屁股后面长大的,到了温寻出生,温如意照顾他便更多了,所以他们与温如意一直就很亲近。
温如意跳河自杀那日,两兄弟都在上学,等下学回来姑姑早就被抬进定北王府了,温实年长,就只问了几句,心里难过也不会表现的很明显,温寻却哭闹了好一阵子,但这都无法改变姑姑回不来这个事实。
今天是温寻贪吃,去街头那儿买红豆糕时听他们说起姑姑在这儿,东西都不要了直接赶去书堂里找温实,而平日里读书甚为用功的温实,在听弟弟说姑姑来了东巷也不镇定了,向先生告了价,急忙和弟弟回来找人。
沿路打听并不难找,在经过自己家的豆腐摊后,走了不多时,就找到往如意斋这儿过来的温如意,找到了她之后,便是一错不错看着她。
“凉了可就不好吃了。”温如意叹了声,这么盯着也不是办法啊,伸手夹了鱼粉糕到他们碗里,笑眯眯道,“快尝尝。”
温实夹起来尝了一口就放下了,温寻还眼巴巴望着她:“姑姑,你还回家么。”
桌下的温实拉了下弟弟的衣袖,抬头问:“姑姑是不是等会儿就要回王府去?”
温大东的模样随了过世的温父,不粗狂,却很普通,温如意随了温母,青出于蓝,而温大东的两个儿子,既没随爹也没随娘,样貌是随了祖母,和温如意生的有几分相像,皮肤是一样的白皙,将来长大了模样肯定差不了。
而此时,这样添着稚气的脸庞,温如意委实不忍他们伤心,于是委婉道:“姑姑已经进了王府,不便回家去。”
“姑姑不愿意去王府的,让爹娘把银子还给定北王府,这样姑姑就可以回家了。”温寻原本并不知道温家收了银子的事,还是在某一天书堂中有人拿此事嘲笑他,说他用的书册笔墨,穿的衣服都是温家将姑姑卖给定北王府的得来的钱,和同学打过一架后,温寻就跑回家让王氏把银子拿去还给定北王府,这自然免不了再挨一顿揍,可温寻那心思可没歇,一直觉得银子还了姑姑就能回来。
温如意微怔了怔,光是原身那些记忆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