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鱼街一爸-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出价钱来,现在有了自己的铺子,鲛人们摩拳擦掌,决定要把从前吃的亏都赚回来。和白家铺子不一样,鲛人们卖的都是他们族里特产的东西,价值千金的鲛绡,传说中的鲛珠,还有海底产出的一些珍稀药材,目标客户比白家的还要高端,也属于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行当。

    白家旁边就是鳌虾精的铺子,和两位土豪邻居相比,鳌虾精的铺子就比较接地气了,卖的都是近海的一些海产,只不过这些只生活在海底的海产因为土着们比较难捕捉,价格比寻常海鱼要贵一些,适合中产家庭三不五时的买一些滋补打牙祭。

    剩下的铺子,大多都是售卖些鱼虾干货、渔网渔具什么的,还有的人比较精明,见大家都是开店卖鱼的,干脆另辟蹊径,售卖从山民手里收购来的各种装鱼的竹篓、竹篮、木盆什么的,积少成多,倒是比把铺子租出去要赚钱许多。

    陆盏是个很会来事儿的人精,好不容易把顶头上司请过来主持开业典礼,自然是阵仗越大越好,还山寨了猫爷的创意,借着开业的机会,也在平海镇搞了一个连续三日的大集市,所有来参加集市的,都可以凭借户籍册子,去县衙领取足够一天食用的食物,另外,连续三天都来的人,最后一天还能得到一份官办作坊提供的免费烤肉酱,就为了这酱,很多山里的土着干脆携家带口,直接带着行李住到了镇子外面,打算在这里连续待上三天,借着大集的机会卖掉家里的土产,也看看有什么合用的东西可以买回去的。

    开业大典举办得很热闹,白春笙也没想到能来这么多人,不光本地的山民来了,甚至附近其他部落听到消息也都赶过来了,得知需要办理户籍册子才能免费领取食物,很多没有办过户籍的山民都跑去办了个户籍,反正办户籍又不要钱,还能拿到美味的食物,山民们都觉得非常划算。

    陆盏高兴得合不拢嘴,他没想到这场集会竟然还能带来这么大的好处,要知道,但凡登基入册的山民,都算是他们镇子里的人口了,在这个人口决定城镇实力的时空,平海镇的在册人口越多,就代表着他们镇子的实力越强大,他这个父母官岂不是也脸上有光?

第136章() 
正所谓喜事成双;鱼街开业第二天;商秋芦也带着商船从海上回来了。

    这一次商秋芦带着商船走得比较远;他们沿着近海的海岸线一路向北,几乎横跨了这一整片大陆;收获也是巨大的。

    商秋芦从来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人;他这次带队出行;表面上是代表白家出海做买卖的,实际上,却是以商人的名义,做着他密探的老行当,负责给猫爷查探这片大陆的其他势力分布情况的。

    他们离开的时候带了六条大船;船上装载的都是白家作坊里的产出;还有白家两位爹爹从原本生活的那片大陆搜罗到的一些精致的首饰、金银玩器、绫罗绸缎、茶叶瓷器之类的;还有一些压箱底的宝石、海珠、鲛绡之类的;临行前都说好的;宁可卖不出去带回来,也绝对不能贱卖了;今后若是开店,这些可都是能拿来做镇店之宝的。

    只是,大伙儿都没想到;去的时候只有六条大船;回来后面却一口气跟了起码有二十多条大小不等的海船;所以说;能力出色的人;不管转行做哪个行当,早晚都会崭露头角的。

    商秋芦这一路看样子也是吃了不少苦头,整个人都黑瘦了不少,不过看着精神倒是不错,听说白家出海做买卖的海船回来了,整条鱼街的人都跑过去看热闹,一时间码头堵得水泄不通,白春笙隔着人群看着从海船上大步走下来的商秋芦,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觉得出海一趟之后,商秋芦整个人都变了,身上没有了从前那种谨慎、阴郁、压抑的气场,整个人好像脱胎换骨了一样。

    “王爷!王妃!东家!商秋芦不辱使命!”远远看到他们,商秋芦快步走过来行礼道。

    “好!好!回来就好,先让他们上岸吃饭,有什么事情,吃饱肚子再说!”白蓟早看到他们后面跟着那一溜船队了,知道商秋芦这次出去定然收获丰厚,但是,这里毕竟人多口杂,有些事情不好详细问,索性便让他们先轮流下船吃饭,有什么事情吃完饭再说。

    “多谢东家体恤,那小的先去安排一下,让他们看好船上的东西,饭食便命人送到船上去吧,码头上人来人往的,都跑下来吃饭,上船的时候若是被人混上去了,倒是麻烦。”

    围观众人以为商秋芦是担心有人上船偷盗船上的值钱物品,殊不知,这次商秋芦从海外带回来的,可有比金银珠宝更值钱的东西!

    关起门来,商秋芦一边吃饭,一边将他们这一路上的见闻当做话本故事一般的挑了要紧的说了一下。

    原来,商秋芦带着船队一路向北,一开始只是沿途会遇到一些零星出来打渔的,知道附近有些分散的城池,他们一开始也曾上岸和这些城池的领主打了几次交道,发现这些土着们口中所谓的“大城”其实并不算富裕,领主们依靠剥削手底下的奴隶收获粮食和牲畜。

    商秋芦见状,并没有拿出太多东西,只推了几个半妖出去,说他们是代表海上的妖族到岸上来交换物品的,还拿出了一些不算之前的宝石鱼干之类的,果然那些领主对此并不感兴趣,随意搪塞了几句,又担心他们对自己敷衍的行为不满,便指点他们,说是再往北,便是北方的大领主们聚居的地方了,那里城池繁华,人们的衣饰都非常精致华美,或许会需要他们那些宝石。

    不过那些领主对他们带去的各种美味酱料倒是很感兴趣,商秋芦便拿出一些酱料,和他们换了些补给就继续北上了。

    他们一直走了差不多一个月,才到达了那个领主说的北方大城,这里果然很繁华,和他们从前住的皇城也差不多了,只不过这里的建筑风格和他们那里不太一样,喜欢造成五光十色的尖顶房屋,外面涂抹的是一种海里的贝壳磨碎后的末子,阳光照上去,折射出来五彩的光华,简直闪瞎人眼。

    那大城里的人们穿着也比下面的小城池更加讲究,是拿蚕丝浸泡了不同植物制成的染料,然后编织成大块的色彩绚丽的布匹裁剪而成。

    看到这里的人那么喜欢闪闪发光的东西,商秋芦就放心了,装作海上行商的模样,命人拿了精致的盒子,装了些五彩的宝石、精致的金银头面、手艺精巧的小饰品、绣工繁复的帕子等等带到岸上,果然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商秋芦却并不急着卖掉这些“珍贵的海中宝石”,只让人在客栈里对外放出风声,说是他们的宝石非常名贵,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的,没多久,便有管家模样的人找上门来,说是大王的妃子们想看看他的宝石。

    这里的大领主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自立为王,还给自己的大小老婆们都封为了妃子,也没有什么皇后,最大的老婆便叫大王妃,下面的依次递减。

    商秋芦便带了些宝石和绣品去了妃子们住的地方,也不是什么守卫森严的宫殿,只是比寻常人家更高更大的尖顶屋子,屋子里面的墙壁上也涂满了那种五彩的贝壳粉,地上铺着五颜六色的毯子,看得人头晕。

    那些妃子们果然见多识广,见商秋芦等人拿出来的都是极上等的彩色宝石,那些绣工别致的帕子上的花样也是他们这里所没有的,当下便借着翻译问这些宝石价值几何。

    商秋芦拿出这些宝石,本来就不是为了卖钱的,他还想借着海上行商上岸贩卖珍宝的由头留下来多打探些情报呢,想了想,他便说这次上岸,一来是想卖掉一些他们沿途从海妖手中换来的海中宝石,二来,他表示,自己其实在海外也是有一片封地的,只是人口稀少,繁衍困难,这次带着这么多海船过来,其实也是想用这些宝石,换取些人口去填充自己的封地。

    那大王的人原本对这帮人一下子带了这么多大船过来还有些惊疑不定,现在听说商秋芦自己大小也算是个领主,只是大约自己领地上物产贫瘠,人口也不多,迫不得己才跑出来买人的,顿时便升起了一股海中大国的优越感,对商秋芦一行态度也好了许多。

    王妃们收下了商秋芦精致华美的礼物,也在大王面前替他说了许多好话,哄得那大王高兴了,便大手一挥,答应从自己手底下选一些奴隶卖给他,不过要用宝石和他们带来的那些精致的金银首饰来换。

    就这样,商秋芦借口自己的封地要大量采买奴隶,顺利在这个叫做郇山城的地方住下了。

    郇山城非常大,是由许多部落聚居形成的,中间的核心城区,居住着大王和他的妃子们,还有妃子们替他生下的孩子,以及附近部落的领主们,彼此都是姻亲,靠着联姻不断加深关系,已经有了建立一个王国的雏形。

    外围第二层则是各种各样的商铺和私人的宅邸,再往外则是大王和各个部落领主手下的勇士们组成的军队,然后又是平民居住的地方,最外围环境最恶劣的大片农田和牧场,居住的则是大批的奴隶了。

    整个城市庞大得不可思议,直接占据了北方一大片土地和山林,商秋芦花钱雇佣了一批本地人做向导,只说是希望在这里采买些稀罕的土产回去贩卖,郇山城从前也有各地的商贩过来,众人见他只是一心想赚钱,和那些利欲熏心的商人一模一样,对他们一行的疑心也彻底消失了,还觉得自己可能遇到了一个出手阔绰的大商人,倒是有不少本地的商人主动找上门来,说自己的庄子上也有不少本地特有的出产和牲畜,可以推荐给这位富有的海商。

    就这样,商秋芦靠着稀罕的彩色宝石和各种精致的绣品,顺利地混入了郇山城的上流社会,并且借着考察土产的机会,跟着那些主动送上门来的本地商贩们,几乎走遍了郇山城附近的大小部落,除了绘出了一副完整详实的郇山城布局地图之外,也真的像模像样地从那些部落里采买了些他们手头没有的稀罕土产,尤其是一些产量高的粮食作物和本地特色的调味料什么的,他知道白春笙肯定会喜欢这些东西的。

    他们的船队足足在郇山城待了两个月,采买了大批郇山城特有的土产和花纹繁复美丽的纺织品、织毯等等,那大王也信守承诺,拿了他们的宝石之后,给他们准备了一千个奴隶,原本他是不打算给这么多的,不过商秋芦送上去的宝石里,有一颗特别大的石榴红色毫无瑕疵的大宝石,大王十分喜欢,决定将这颗宝石镶嵌到自己的王冠上,因此才多给了他们几百奴隶,凑成了一千的整数。

第137章() 
商秋芦将那张十分详尽的郇山城地图呈给了王鲲风;一并呈上的还有郇山城各大势力的大致情况,还有那大王的发迹背景等等,可以说是一份极具参考价值的情报了。

    不愧是专业搞情报工作出身的皇家密探。

    带来的土产和织物首饰等;商秋芦单独列了一个单子,呈给了白家夫夫,这两位名义上是他的大老板;这次出去也是打着他们的名号出去行商的,他做事素来仔细;不会给人留下任何把柄,因此;打探情报之余;也真的认真考虑了白家生意上的需求,采买了许多白家铺子里好卖的东西回来,虽然肯定不如那些宝石值钱;但是;卖出去好歹也能捞回些本钱,若是那大王派人跟过来探查,见到白家铺子里真的在卖这些东西,他的身份也不至于被勘破。

    至于那些粮食蔬菜和调味料的种子,则是他单独采买了要送给白春笙的,不过,看了一眼旁边的醋坛子王爷;商秋芦舌头一转;笑眯眯地说这些东西都是他特意采买了要献给官府和王爷的。

    猫爷冷哼一声;对于这小密探的话是半个字都不肯相信,他当然知道这些东西都是自家河蚌最喜欢研究的,这小密探特意采买了这些东西带回来,用脚丫子想都能猜到是想哄谁开心的。

    不过,商秋芦自己都没说出来,他干嘛要说破了,到时候反倒是让他家河蚌承了这小密探的人情,真是想想都气闷。

    想了想,猫爷一脸嫌弃地甩了甩自己手里的一叠地图:“怎么这里面没有那什么大王的兵力分布图?”

    白春笙默默翻了个白眼,人家都能做大王了,难道还能这么傻白甜地将自己的底牌随便亮出来?反正,别人他不知道,猫爷藏兵的地方他曾经带自己去看过,没人带路是绝对找不到的,不然他们为什么拼命收拢土着大量种植粮食?没那些粮食,怎么养得起那么多将士?

    没想到,商秋芦听到这明显就是挑刺的话,却好脾气地没有反驳什么,只是温和地耐心解释说他们第一次去,也不好一下子上蹿下跳的折腾太多,万一招来那大王怀疑就不好了,反正已经摸熟了这条海路,等他们这批货卖得差不多了,第二次去就有了现成的理由,到时候再寻些军中合用的东西,不愁那些领主们不上钩。

    “贸然去打听军力部署,哪怕是找到了门路,也有些风险,倒不如想法子贩卖一批军中急需的物资过去,到时候咱们便可顺着这批物资的去向,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他们藏兵的所在。”

    “我看这个主意不错,咱们刚到这里,况且那郇山城距离咱们这里还挺远的,没必要一开始就闹僵嘛,远交近攻,先把咱们附近的地盘牢牢抓在手里,北方就先拿行商的由头牵制着,等到了不得不动他们的时候,咱们也好有些底牌,不至于手忙脚乱。”白春笙赞同道。

    其实以他的性格,是不太喜欢打仗的,更别说这么处心积虑的谋算着侵略别人的地盘了,只是,他心里也清楚,他家这只猫的性子,从来都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让他放着一个随时会威胁到自己和家人安危性命的势力在身边,简直就是在挑战猫爷那纤细的神经正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他也只能默默祈祷北方那位大王能识趣点,千万别作死惹怒这位脾气暴躁的爷。

    看着屋子里气氛有些诡异,白春笙只能打起精神转移了一下话题:“秋芦,你方才不是说还带了些郇山城特有的粮食蔬菜和调味料的种子吗?都是些什么,拿出来我们看看吧?”

    商秋芦看了猫爷一眼,发现这位面无表情地瞪了他一眼,顿时心里一乐,不能和领导怼起来,让他吃个闷亏也好。

    从袖子里取出一卷誊抄好的记录,商秋芦慢慢跟白春笙讲解着此行的收获——

    “这种叫做栗米的粮食,是北方许多部落都会种植的,据说在旱季只需要一点水也能存活,属下尝过当地土着用栗米磨成米分做成的面饼,薄薄的一层,吃的时候刷一层酱,卷上土着们种植的一种叫做穗草的蔬菜叶片,吃着倒也别有一番风味,关键是这种栗米非常饱腹,寻常成年人,每顿饭只要吃一张饼子就能吃饱了,拿来做军粮倒是不错。”

    “郇山城还有一种粮食和咱们这里的粳米差不多,不过那米的颜色是红色的,煮出来的饭也是红色的,是只有郇山城的贵族和领主们才能吃的食物,我私下找人买到了一些种子带回来,不知道咱们这里能不能种出来,那红色米饭看着有些吓人,不过味道却十分不错,当地贵族常用这大米和各种野兽的肉一起煮饭,加入盐和本地特产的调味料,捏成小巧的饭团,外面撒上一层芝麻,看着也好看。”

    “还有这种叫做荳糜的调味料,这种植物只需要一丁点土,有时候甚至在没有土的岩石缝隙里都能生长出来,开着淡黄色的小花,结出来的果子是淡褐色一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