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职攻略-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五十四章 保() 
沈明功贪污是事实,银子的下落不知所踪也是事实。九哥用先皇赐予的免死金牌救了沈明功一命,却把自个儿置身于众矢之的的境地。

    沈明功出身于九王府幕僚,曾是九哥得力下属。如今,沈明功出事,九哥力保,还拿出自个儿的护身符力保。沈明功一家连夜脱逃,留下九哥一人,四面楚歌。

    卫中鸿道,“树倒猢狲散,古时如此,今时如此,向来都是如此。自打金冠一事,曹太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九王爷。你道曹太后是避嫌也罢,是有恨也罢,反正,曹太后从此深居后宫,再也没有出踏出慈宁宫半步,再也没有听她谈论国事半句。”

    “曹太后都对九王爷如此,其他人可想而知。那些曾经吹捧过九王爷军功的,统统反过来指责他性情残暴,满手鲜血。那些曾经鼓吹过九王爷英明决断的,统统反过来谴责他心机深沉,狡猾奸诈。如今,九王爷为了保住沈明功,连最后一道护身符——先皇为防兄弟相残,赐予几个皇子一人一个的免死金牌都没有了,他还有什么能耐在京城立足?”

    “胜者王,败者寇。九王爷是败了,就要接受失败的结果。沈明功一家老小走后,九王爷当即奏请,主动请愿驻守天水,并立下重誓,今生不再返京。”

    卫奕不禁唏嘘。

    前尘往事,说来不过半个时辰,可是经历过的人,个中滋味想必只有他们自个儿心里才清楚。

    先皇的心机,曹太后的惶恐,三哥的仁义,九哥的败北,沈明功的贪腐,书生的天真,和众人的嘴脸……

    这——就是真相了吗?

    卫中鸿饮下一口热茶,摇头晃脑。

    “世事的奇妙之处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它会是什么。”

    “就像为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八年后,皇上会再次召回九王爷。奇哉,奇哉。”

    卫奕想了想,道,“依孩儿之见,皇上之所以会再次召回九王爷,这件事恐怕与太后的身子有关。”

    卫中鸿一怔,随后恍然,“你是说太后她——”

    卫奕黯下双眸,“孩儿与田御医在天山共处数月,曾无意间听他提起过太后的身子。他那时就已经用到了‘油尽灯枯’这个词,说明太后的身子比咱们想像得更加虚弱。金冠一事之后,曹太后再也没有见过九哥,就连九哥请愿离京也没有送别九哥。爹爹道是为了避嫌,也或许是心中有恨。可是孩儿觉得,两者当然皆有可能,不过,最大的原因只是一个字。”

    “何字?”卫中鸿追问。

    “‘保’。”

    卫奕接着道,“三哥与九哥都是曹太后的亲生骨肉,手心手背都是肉。无论谁登上皇位,曹太后都高兴,换言之,无论谁落难,曹太后都会伤心。可是,曹太后跟在先皇身边多年,岂能不知道宫廷斗争的诡谲与残酷?死亡已是稀疏平常,落难就是败者最好的结局啊。”

    “金冠事后,胜负已定。九哥的命,全在三哥手中,也全在三哥一念之间。曹太后若对九哥流露出任何怜悯之情,替九哥喊冤求情,哪怕只是一句,也会令三哥对九哥忌意越深。到时新仇旧恨一起,别说九哥的命,就是曹太后也自身难保。”

    “所以,孩儿觉得,曹太后的不见,看似决绝,才是彰显一个母亲用心良苦之处,也是令三哥九哥手足得以存续、并能实现八年后再见的关键之处。”

    “曹太后既然从未怪过九哥,自知命不久矣之时,又见到六王爷从天水带来的九哥画像,自然触景生情,想起九哥八年来的苦难。她一时不能自己,向皇上施压,请求见上九哥一面。”

    “而三哥,经过这么多年的耕耘,帝皇之位早已固若金汤,对九哥的疑心戒备也逐渐消磨了去,所以,才会特意令孩儿去天水迎回九哥。”

    卫中鸿目露赞许,连连点头。

    “奕儿所言极是。”

    “旁人论及此事,只见心机,不见心思,只会充斥着阴谋阳谋。”

    “可知帝王天家也是有着七情六欲之人,伦常,道理,在他们身上同样奏效。一个命不久矣的母亲,想见一个远在天边的儿子,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

    卫奕道,“不过,此事也有令孩儿费解之处。”

    “有何费解之处?”

    卫中鸿问道。

    “先皇的态度。”

    卫奕回道。

    “先皇的态度?”

    卫中鸿想了想,道,“你是说先皇临终前的‘罢了’二字?”

    卫奕点头应是。

    “是,先皇虽然年事已高,但是所有人都道,先皇弥留之际,意识是清醒的。既是清醒,他为何要将这件事的决定权交给三哥?”

    “让先皇动怒的,前有书生进谏之言,后有金冠之事,两事叠加,酿成大怒。书生进谏一事,先皇表面不怒,却对书生处以极刑,可见先皇是非常忌讳女子干政之事。后来九哥进献金凤冠,再次打中先皇的疑心,令先皇不可忍受。那么,这两件事其实还是一件事,便是女子干政。先皇既然为此事愤怒,为何要将这件事交由三哥处理,这实在令孩儿不解?”

    卫中鸿若有所思。

    “奕儿的意思是道,这两件事,其实针对的对象都是先皇,而先皇又有能力替自己泄愤,为何却要把泄愤的机会交给刚登基的皇上?”

    “对。”

    卫奕道,“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比如,有人给了父亲一拳,这个父亲明明是有法儿还手的,可是,他却不还手,让儿子出头,还留下一个歧义词,让儿子自己决断。孩儿觉得,这实在很费解。‘

    ”卫中鸿皱眉,“父亲?儿子?”

    “莫非是考验?还是成全?”

    卫奕眼前一亮,“成全?”

    卫中鸿道,“之所以有书生的谏言,就是因为皇上只在将领中有些威望,可是在百姓眼中却并非德行出众之人。所以,先皇特意留下这一道难题,由皇上出面,保住曹太后与九王爷一命,树立起大德大善之名。”(。)

第二百五十五章 成全() 
卫中鸿若有所思,“有人给了为父一拳,为父不还手,却让奕儿决定怎么做……”

    他眼前一亮,道,“考验。”

    卫奕一怔,“考验?”

    卫中鸿道,“是的,考验,或者谓之教导也可以。我想,每一个为人父母的都曾有过这样的举动。明明自己心里清楚,却特意由着孩子去选择,去做。言传,不如身体力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教导。”

    卫中鸿的话似乎又启发了卫奕。

    卫奕也是若有所思,“明明自己心里清楚,却由着孩子去做……”

    他也眼前一亮,道,“成全!”

    这次换卫中鸿一怔,“成全?”

    “对,成全。”

    卫奕目光熠熠,“先皇之意在成全。之所以会有书生谏言,就是因为皇上自小随先皇一起打江山,只有军功,而无威望和德行。而要树立起一个人的德行,绝不能依靠圣旨或者言说,只有通过具体的事迹或者举止。所以,先皇留下‘罢了’二字给皇上,意在由皇上出面,保住曹太后与九哥一命。这样,既避免了族亲残杀,又令天下百姓对皇上信服,留下一个孝义的美名,成全了皇上的德行,可谓一举双得。”

    卫中鸿拍手大赞。

    “妙哉,妙哉,这样想想,的确如此。”

    “先皇可以说‘杀’,也可以说‘算了’,为何专专说出‘罢了’二字?用心良苦,用心良苦是也。”

    “所以,说到底还是先皇保住了曹太后和九王爷,皇上只是顺势而为,顺水推舟!”

    这时,一阵鸡鸣四起,曙光划破冬日的晨雾,朝阳探出头来,一缕阳光从窗棂缝隙中照射进来,洒在书房光亮的地面上。

    卫奕吹灭烛火,神情中多了几分沉重。

    “说往事,说人心,凭的全是无中生有的猜测和以讹传讹的传说,孩儿真的很不喜欢。”

    “孩儿只愿凡事可以简单一些,讲证据,凭事实,一是一,二是二。”

    “可是,很难,很难,人心难测,爹爹也常教育孩儿,天家的心思更不可揣测。”

    卫奕感慨万千。

    卫中鸿笑着,拍了拍卫奕的肩头,宽慰他道,“不可揣测,只有顺从,这就是做臣子的命运。奕儿,你莫要多想,也莫要为这些往事分心,你往常做得不错,往后也会做得很好。”

    卫奕露出一个笑意,算是回应。

    “明日就启程吗?”

    卫中鸿说着,站起身来。

    “这么急的话,你今个儿不如就在家睡上一觉。路途遥远,日夜兼程,想安稳地睡上一觉怕都是奢侈。”

    卫奕也起身,与卫中鸿并肩走向书房大门,并先一步打开房门,立于一侧。

    “孩儿这一走又要至少一个月,待会儿先去府衙安排一下,回来若是有时间就再歇上一会儿。”

    他垂头请出卫中鸿。

    卫中鸿走出门槛,走向游廊。

    “你大了,自个儿照顾好自个儿的身子罢。为父熬了一宿,先回去歇息。”

    卫奕目送卫中鸿,又想起一事。

    “爹爹。”

    他快步跟上卫中鸿,向四下望了望,确定无人才道,“爹爹可知当年那金匠来路?”

    卫中鸿道,“既是能揽下九王爷的活儿,那金匠颇有些手艺,据说是个老匠,姓吴,单字一个海。”

    “吴海?”

    “那爹爹可知当年这吴海与九哥有何过节?”

    卫中鸿摇头,“为父也不知。”

    “那这吴海可有家人?”

    卫奕又问。

    卫中鸿再次摇头,“为父更不知。”

    “哦,爹爹慢走。”

    卫奕见再问不出什么,垂头送卫中鸿离去。

    朝阳已经露出半个头来,浓雾之中,东方的天际灰白一边。

    卫奕眯了眯眼睛。

    先皇,曹太后,三哥,九哥,六哥,书生,金匠,徐士根……

    他稳稳觉得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可又隐隐觉得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

    他吃了六王妃的方子身中剧毒,所以无法去天水。

    而代替他去天水的六哥带回了九哥的画像。

    他觉得哪里不太对劲儿,又说不出来。

    对了,九哥要回来了……

    九哥要回来!

    下一刻,他的内心被这个喜悦的消息充满。

    他顾不上多想,转身向汴京府赶去。

    安排好一切,就去接回九哥!

    ******

    沈月然听着翠柳的一五一十,有些目瞪口呆。

    她当时的确是让翠柳去瞧瞧周家各阁各房倾倒的污物,也的确有所心思,可是她没有想到的是,翠柳不仅次日就全翻遍了,而且,还翻得如此仔细。

    翠柳拿着一张纸,上面划着沈月然看不懂的圈圈和叉叉,还有一些似符似咒的线条。

    “从老太太房里倒出来的污物有纸张,布条,果皮和药渣。”

    “纸张全是老太太抄错、抄乱、或者抄到一半抄不下去的佛经,有的团成一团儿,有的撕成碎片。”

    “布条全都宽约一掌,各有长短,各有颜色,每一条都皱皱巴巴的,瞧着不像是清洗用的布巾,也不像是擦洗用的抹布。”

    “果皮有甘蔗渣,有桔子皮,有木瓜皮。依着份量看,甘蔗渣最多,桔子皮也就是一个的量,木瓜皮最少。”

    “药渣有乌梢蛇,黄芪,伸筋草,鹳草,当归,羌活,独活,防风,细辛,苏枝节,白芍,川芎。”

    说完,翠柳又仔细地看了一遍那张划满圈叉和曲线的纸张,对沈月然道,“夫人,金桂阁的污物大抵就是这般,至少翠柳去瞧时,只看到了这些污物。”

    “……”

    “……夫人。”

    翠柳唤道。

    沈月然才回过神来。

    “哦,知道了。”

    她应道。

    一个小丫头,居然凭着药渣就能将药里的成份统统辨识出来,而且,听她这一番汇报,有条有理,有猜测有凭据,这——

    翠柳到底什么来头?

    莫非大户人家的丫头就是比一般人都要精明、仔细许多?

    不过,身边有一个精明的小丫头并不是一件坏事。

    沈月然这样想着,又收回心绪。

    凭着翠柳的发现,她至少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第二百五十六章 再探() 
一,邬元英有腿疾,行走需要外人搀扶,是用肉眼都能瞧得出来的。不过,导致腿脚不便的因素有很多,而令邬元英腿脚不便的,却是现代人所谓的风湿。乌梢蛇,黄芪,伸筋草,鹳草,当归,羌活等全是防风袪湿、活血强筋的药材,而那些个宽度相同、长度不同的布条,她猜测,大概是用作护膝之用。因为层层缠绕在膝盖处,才会形成皱皱巴巴的样子。

    二,邬元英虽然年事已高,可是牙口却是极好的。从她喜吃甘蔗,就可见一斑。而且,桔子也有健脾开胃之功用,所以,老太太的胃口应当是很不错的。

    三,邬元英人至暮年,内心却不甚平静。抄经,是善男信女们的祈福行为。抄经讲究静心。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抄得真经。可是瞧瞧邬元英,抄错、抄乱之后信手揉成一团儿或者一时气急撕成碎片的情况大而有之,可见她的内心有多么地不平静。能令邬元英心浮气躁之事,会是何事?

    她暗自记下,又道,“那金冠阁呢?”

    翠柳道,“金冠阁的污物最多,也最琐碎。”

    “有纸张,碎布,炭渣,药渣,药膏,废锻带,枝叶,花瓣,骨头,剩菜剩饭。”

    “纸张、碎布小婢都仔细瞧过,没什么异常,不过就是寻常丢弃。”

    “药渣瞧了瞧,有老姜,红糖,葱头和红枣。”

    “炭渣的量比其它阁里要少一些。药膏有一股麝香的味道。”

    “全是腊梅花的花瓣和枝叶。骨头倒全都吃得很干净,剩下不少饭菜。”

    沈月然再次点头。

    这个人前人后两张皮的江燕学过的倒是十足的富太生活。

    废锻带应当是与一些富太太迎来送往、包裹手信用的。

    腊梅枝叶应当是插花剩下的。

    老姜、红糖、葱头、红枣是为了养颜、活血、暖身,麝香不用多说。

    古有传闻,汉成帝之后赵飞燕的养颜秘籍即在用麝香制成膏药贴在肚脐上。此法虽可招致女性不育,却可使女性永葆青春。

    江燕学已是不惑之年,再没有生子的念头,用上此法,保得一张秀丽的容颜倒是上策。

    而且,江燕学不仅口味挑剔,还挑食,饮食以荤腥为主,才会剩下大量的剩菜剩饭。

    看来,三日后的家宴,最大的问题会出在金冠阁。

    翠柳接着道,“金鼎阁和金尊阁的污物全倒在一处,所以,小婢也无法分辨得出,只得凭借着丫头倾倒的位置,大概分出哪些是金鼎阁,哪些是金尊阁的。”

    沈月然提了提唇角,“翠柳用心,翠柳辛苦。”

    翠柳笑了笑,道,“没关系,翠柳只是用眼睛看看而已。”

    沈月然眨巴眨巴眼睛,“用眼睛看看而已?何意?”

    “没有。”

    翠柳呵呵一笑。

    有人还用双手扒拉来扒拉去呗。

    “金鼎阁和金尊阁的污物也都是废纸,废渣,废布,果皮,剩菜剩饭。不过,金鼎阁的果皮尤其多,尤其是苹果皮。翠柳瞧了瞧,发现那苹果皮似乎全用水煮过,软软的,一碰就面了。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