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姝的东宫生活-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着楚昱泽的话,秦姝一下子就愣在了那里,面色变了又变。

    见着秦姝这个样子,楚昱泽又好气又好笑,知道她是想到了别处去。

    她怎么会以为,他废黜了郭氏后,会立别人为后。

    这宫里,有哪个比她更有资格当上皇后,更能得他的心。

    “别愣着了,朕命礼部来操办立后大典,这半个月,你便辛苦些。朕会叫严嬷嬷过来,教你礼仪规矩。”

    严嬷嬷便是秦姝入宫时候的教习嬷嬷,对着宫中的规矩最是熟悉了。

    秦姝这会儿才明白过来,他要立的皇后,是她。她着实被这个消息给惊着了。

    “皇上不是说笑吧?”秦姝有些不敢置信道。她以为,她日后最多也就是个贵妃,从来都没想过,有一日会成了皇后。

    不是她矫情,而是自打进了这宫中,就知道自己的家世根本就不够看。

    知县之女,呵呵

    楚昱泽这边好不容易见着她明白过来,这会儿听到这话,不禁皱了皱眉。

    “朕金口玉言,下月初一,便是立后大典。”楚昱泽不容置疑道。

    整整一个晚上,秦姝都没有消化了这个消息,皇后,距离她好像有些远。

    直到第二天早上,后宫的妃嫔全都来了给她贺喜,才感觉真实了几分。

    “今个儿朝堂上,皇上下旨,立娘娘为后,着礼部操办立后大典。”

    “娘娘是有福之人,能得皇上这般看重,嫔妾们真替娘娘高兴。”

    一早就听到皇上下旨立后的消息,可把众妃嫔给惊着了。虽说她们都知道皇上对淳妃看重,却没想,皇上竟这般着急要立她为后。

    也不知,被皇上下旨赐死的郭氏,在那地下会不会气的爬出来。

    到了这会儿,谁都瞧得明白,皇上的旨意更改不了,往后呀,她们一个个就得在淳妃娘娘手下过活了。

    送走了众位妃嫔,秦姝只留了如嫔说话。

    如嫔坐在那里,满脸笑意道:“妹妹早就猜到有这一日,少不得往后叫姐姐多提点些。”

    如嫔自打抚育了四皇子,就时常到这毓淑宫来,和秦姝说些话。说的最多的,就是四皇子的事情。秦姝看得出来,她是把四皇子当做自己亲生儿子的。

    “妹妹听说,皇上有意将大公主养在庆寿宫,这也好,往后姐姐也能少操心些。大公主好不好的,都和姐姐没什么干系了。”

    秦姝听了,点了点头,大公主住在庆寿宫,对她来说当真是少了个麻烦。

    听说,大公主受了刺激,性子愈发的古怪了。

    秦湘将手中的信看了又看,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她从未想过,她的妹妹,竟是宫中的淳妃娘娘。

    父亲接到她的信,就四处打听,可后宫之事,哪里是那么容易打听到的。

    耽搁了这些时日,终于是托巡抚大人派人进京,使了不少银子才从宫里打探到消息。

    她那妹妹,竟然被先帝指给了太子,当今的皇上。

    因着替皇上生下了二皇子、三皇子和二公主,深得皇上恩宠,册为淳妃,入住毓淑宫。

    秦湘心里不知是高兴更多还是嫉妒更多。

    父亲大人信中寥寥数语,却透着掩盖不住的震惊欢喜之情,这会儿全家已经在进京的路上了。

    不日就到达京城。

    郭氏才被赐死,在后宫激起了千层的浪,第二天,一道圣旨就将韩嫔打入了冷宫,曹昭仪亦被贬为了最下等的更衣。

    原来,当日害了如嫔腹中皇嗣的人,就是韩嫔。

    而曹昭仪,早知此事,却未禀告皇上和太后,所犯的便是欺瞒之罪。

    韩嫔被打入冷宫,只过了几日,就悬梁自尽了。

    经此一事,后宫的妃嫔愈发的少了。

    原先在东宫伺候过的,只留下淳妃,如嫔和葛美人。至于曹更衣,住在后宫最偏远的角落里,怕是这辈子都见不着皇上了。

    其余的,都是采选新进宫的,除了礼部尚书之女孙婕妤外,余下几个都是位分低微的美人。

    所以,秦姝便成了这妃嫔中位分最高的。

    庆寿宫

    太后坐在软榻上,手里拿着一串佛珠,听完许嬷嬷的话,半晌才睁开眼睛。

    “皇帝倒是个痴情的。”太后带着几分感慨道。

    许嬷嬷听了,面色微变,只说道:“依奴婢看,皇上这,多半也是为了二皇子。”

    听着许嬷嬷的话,太后抬起头来看了她一眼:“你当哀家什么都不知道?皇帝是从哀家肚子里出来的,他想什么,没有人比哀家更清楚。”

    太后收回视线,缓缓捻着手中的佛珠。

    “等着吧,过不了几日,皇帝就要立淳妃为后了。”

    许嬷嬷眼中闪过一抹担忧,太后睁开眼睛,瞧着她的神色,重重叹了口气:“放心,皇帝要立淳妃位后,哀家是不会拦着的。”

    “哀家和皇帝的母子情分本就不多,哀家又怎么会将自己的儿子往外推呢。”

    听太后这样说,许嬷嬷才松了一口气。

    她就怕太后会干涉此事,到时候和皇上离了心,怕就不好了。

    “你去,将哀家那支碧玺雕花挂珠长簪拿出来,赏给淳妃。”太后想了想,吩咐道。

    “是。”许嬷嬷应了一声,忙拿了钥匙去了库房将这样东西给拿了出来。

    然后,一路去了毓淑宫。

    秦姝正和睿哥儿,仪姐儿玩闹,就听宫女竹韵进来回禀,说是太后身边的许嬷嬷来了。

    秦姝听了,扬了扬唇角,她和许嬷嬷,倒是很亲近的。

    “快叫嬷嬷进来。”

    竹韵福了福身子,就走出了殿外,很快就领着许嬷嬷走了进来。

    “奴婢给娘娘请安。”许嬷嬷进来,未等福下身子,就被秦姝扶了起来。

    “嬷嬷也是在本宫身边待过的人,哪里需这样见外,本宫可还记着,当初是如何被嬷嬷管着呢。”

    秦姝的话刚说出口,许嬷嬷就笑着道:“娘娘怎么还是这般孩子气,向来是银杏姑娘太纵着娘娘了。”

    银杏在一旁站着,听着许嬷嬷的话,只管插嘴道:“奴婢在娘娘跟前伺候了多年,娘娘自是听不进去奴婢的唠叨。兴许换了旁人,娘娘还是会听一听的。”

    被两人这样打趣着,秦姝也不生气,笑着问道:“嬷嬷过来,可是太后那里有什么吩咐?”

    许嬷嬷从袖子里拿出一个雕刻精致的盒子,打了开来。

第一百七十一章 册封大典() 
第二天一大早,秦姝才刚用完早膳,严嬷嬷就到了毓淑宫。

    “老奴给娘娘请安,娘娘万福金安。”严嬷嬷一进来,就恭敬地请安道。

    知晓严嬷嬷的性子,秦姝只抬了抬手,命她起身。

    “多年不见,嬷嬷可还好?”

    “承蒙娘娘记挂,老奴一切都好。”严嬷嬷恭敬地道。

    “见着嬷嬷,本宫就想起当年刚进宫时候的事情。那时候,多亏有嬷嬷提点,本宫才有今日。”

    “娘娘得天庇护,福泽深厚,合该有这样的福气。”严嬷嬷听着她提起当年,脸上便多了几分笑意,开口道。

    接下来的日子,秦姝就跟着严嬷嬷学习封后大典时的礼仪。

    如何走路,如何跪拜,如何接受百官朝贺,礼仪之繁琐,着实惊人。

    一连十几日,秦姝都是一大早就起来,银杏伺候着她洗漱更衣后,就去偏殿叫了严嬷嬷进来。

    除了每日用膳和午睡的时间,秦姝是从早练习到晚,最后的几日,更是穿上皇后的冠服,依着严嬷嬷的话,行礼跪拜。

    冠服很重,穿在身上重重的,刚穿上的时候,秦姝觉着自己都有些喘不过气来。适应了几日,才好些了。

    到了封后大典的前一日,秦姝才发现自己竟然瘦下来了。

    楚昱泽有些心疼,倒是秦姝自己欣喜极了,自打生了几个小包子后,她就觉着自己全身都胖了一圈,身上的肉怎么也减不下去,还有脸上,有点儿婴儿肥,捏起来肉肉的。

    她一直都想要减肥,恢复之前那清瘦佳人的形象。可是在银杏和璟哥儿的眼皮子底下,怎么也不可能少吃一口。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过了这么长时间,她都没有如愿的缘故。

    没想到这么些天折腾着,不知不觉中,她竟然又变瘦了。

    秦姝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嘴角的笑意就没停下来过。

    楚昱泽放下手里的书,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走过去将坐在梳妆台前的人给拉了起来。

    “早些睡,明日封后大典,朝臣命妇都要进宫朝贺,有的要折腾。”

    被楚昱泽这么一提醒,秦姝又忍不住紧张起来了。

    距离封后大典的日子越近,她就愈发的紧张,好不容易因为瘦下来暂时给忘了,某人一提醒,她就又紧张起来了。

    “皇上一说,臣妾又紧张了。”秦姝带着几分抱怨道。

    “别怕,一切都有朕。”

    听着楚昱泽的话,秦姝自是有些感动,不想楚昱泽接下来又说道:“不过,你若是当着众朝臣的面摔倒,朕也救不了你。”

    前一刻还满心感动的秦姝,在听到楚昱泽的后半句话后,就气恼的瞪了他一眼:“皇上就不能说些好听的!”

    楚昱泽勾了勾唇角,笑道:“嗯,姝儿若是摔了,朕陪着你一起出丑,可好?”

    听着楚昱泽的话,秦姝终于露出会心的笑容,却还是摇了摇头:“还是不要出丑比较好。”她可没那个胆子,在众朝臣面前摔倒,不然真要丢死人了。

    “嗯,尽量吧。”

    “”秦姝抽了抽嘴角,还能不能愉快的聊天了。

    不过,被楚昱泽这么一打岔,她倒真是不怎么紧张了。

    两人洗漱后,就歇下了,秦姝躺在楚昱泽的怀中,一会儿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秦姝和楚昱泽全都早早的起来,准备着今日的大典。

    银杏、竹韵伺候着秦姝穿上了朝服,戴了凤冠,扶着秦姝坐在了软榻上。

    因着大典要好长时间,秦姝只用了几块点心,就不敢用了。

    夏日的清晨,阳光明媚,照在人的身上,暖暖的,格外的舒服。

    封后的大典在太和殿举行,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一大早就穿着官服整齐的站在了太和殿前的广场上。

    太和殿演奏着乐曲,御林军守在两侧,场面格外的庄严肃穆,一种属于皇家的威严浸透在这空气中。

    楚昱泽乘着銮驾,先行到了太和殿,登上龙座。

    随后,秦姝乘坐凤撵而来,下车后随着礼官的吩咐,走上白玉台阶,进了太和殿。

    楚昱泽坐在龙座上,见着从殿外进来,一身皇后朝服,满头珠翠的秦姝,嘴角微微露出一抹笑意。

    他的女人,合该这样尊贵。

    秦姝在礼官的吩咐下,走到了香案前,缓缓在蒲团上跪下。

    礼官将封后诏书打开,朗声将封后诏书念了出来: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承天序,钦绍鸿图,经国之道,正家为本。夫妇之伦,乾坤之义。实以相宗祀之敬,协奉养之诚,所资惟重,今有淳妃秦氏,有贞静之德,称母仪之选,宜共承天地宗庙,祗遵皇太后之命,兹册其为皇后,与朕同体。钦此!”

    秦姝听完了诏书,对着楚昱泽跪拜,然后才从礼官的手中接过封后圣旨,宝印、宝册。

    秦姝才刚站起身来,就见着楚昱泽从台阶上下来,朝她伸出手来。

    秦姝笑了笑,将手交到了他的手中,她被他带着,缓步走出了殿外。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见着二人出来,皇亲国戚,文武大臣齐齐下跪朝拜,呼声震天。

    秦姝站在楚昱泽的身边,听着那那一声声的‘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不知为何,突然就有一种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好像,上一世,已经距离她好远好远,她甚至不知道,那是不是自己的一场梦。

    比起上一世,眼前的他,却是格外的真实,她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的。

    楚昱泽察觉到秦姝一瞬间的失神,捏着她的手微微一紧,朗声道:“众爱卿平身。”

    “谢皇上!”

    紧接着,楚昱泽就携着她祭天拜祖,回宫后,又去庆寿宫给太后请安。

    如此,立后大典才算是完成了。

    京城

    秦运昌带着一家子赶往京城,却是在中途大病了一场,所以今个儿才进了京城。

    刚一来,就听百姓们议论立后大典的事情。

    秦运昌眼中的疲惫骤然变成了欢喜惊愕之色,拉着一个过路的人问道:“皇上立后,到底是立了哪位娘娘为皇后?”

    “还有哪个,自然是二皇子和三皇子的生母,淳妃娘娘。如今宫里头能当了皇后的,也就只有那位娘娘了。”那人有些嫌弃的看了他一眼,就离开了。

    真是的,这么大的事情还不知道,定是从小地方来的,不过,穿的倒是不错。

    秦运昌身子晃了晃,语无伦次对着身边的容氏和常姨娘道:“听到了没,是淳妃,淳妃,皇上立了咱们的女儿为后。”

    瞧着自家老爷激动的样子,容氏也是满脸欢喜之色。

    来京的路上,她一直都不敢相信,自家那个不被她宠爱的女儿,怎么会成了皇上的妃子。明明,那个时候知府大人说是她当了宫女,干那伺候人的活计去了。

    这些年,她只当她死了,再也没有打听过。

    谁曾想,她竟有这么大的造化。不仅成了皇上封的淳妃,如今,竟是直接被皇上立为皇后了。

    皇后,普天之下的女人,还有哪个比她更尊贵呢?

    容氏脸上露出急切而欢喜的笑容,恨不得此时就托人进宫,见一见自己这个女儿。

    常姨娘站在那里,嘴上带着笑,心里头却满是惶恐和不安。

    这些年,她替老爷生了明哥儿,老爷唯一的儿子,又使了百般的心计将老爷笼络住了。本以为这辈子都能死死压着容氏了,谁曾想,当年采选被送进宫的二小姐,竟然摇身一变成了宫里头的娘娘。

    自打知道了这个消息,她心里就没有安稳过。如今又听着皇上封了二小姐为后,心里头更是恐惧了几分。

    容氏的女儿成了皇后,那以后秦府里,哪里还有她的活路。

    常姨娘实在想不明白,当年那个受尽冷落的二小姐怎么就能有这么好的命?

    当年采选进宫的秀女,无非是伺候年老的先帝,要不就是当个宫女。可二小姐,没有进了先帝的后宫,也没有当了宫女,竟是被先帝指给了当今圣上,当时的太子殿下,进了那东宫。

    若是这样也就罢了,偏偏她肚子还争气,一口气替皇上生了两个皇子,一个公主。

    那三皇子和二公主还是龙凤双胎。

    这样的好运,怎么就能落在了二小姐的头上?

    “老爷,夫人!”常姨娘正想着,就听到一阵喊叫声。

    转过头去,却是大小姐身边的丫头锦儿。

    “锦儿姑娘,怎么只你来了?”知道老爷进京,大小姐和姑爷怎么没亲自来接。

    听着常姨娘的话,锦儿却是忍不住大声哭了起来。

    “老爷,夫人,快去救救大小姐吧,大小姐被老夫人关在了祠堂,好些日子了。”

    容氏脸色一变,沉声道:“怎么回事?”

    “夫人,大小姐让奴婢给老爷和夫人送信,奴婢将信给了送菜的陈伯,不曾想此事传到了老夫人的耳中,老夫人就说大小姐不守妇道,说大小姐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