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武帝借此向鲜卑展露大魏的繁荣富庶,人杰地灵。
换言之,元武帝办宫宴就为了两个字——显摆。
对元武帝来说,这是向鲜卑展示大魏国力的机会。
但对其他参加宴会的人来说,未尝不是一次比拼的机会。
就常润之自己来说,皇宫这样复杂的地方,宫宴这样复杂的场合,她是不想参与的。
人多事杂的,容易出事。
她也同老太太说了,不想去。
但老太太没同意。
常润之知道老太太的想法,也不愿意忤逆了她。
所以她现在认命地听着魏紫唠叨。
“姑娘,奴婢和姚黄不能跟着您进宫。”魏紫絮叨完了,有些忧心忡忡地对常润之说:“您没进过宫,可要记得一直跟着老太太和太太啊……”
常润之颔首,轻笑着安抚她道:“别担心,不会出乱子的。”
“可奴婢昨个儿做梦,梦到您在大庭广众之下摔倒了,裙裾被掀……”
魏紫话没说完,姚黄便朝她脸上拍了一巴掌:“快闭上你的乌鸦嘴!”
常润之顿时笑了起来,突然觉得宫宴也没什么可怕的了。
陪着老太太用了早膳,等到常景山和小韩氏前来请,老太太便带着常润之出发了。
马车里晃晃悠悠的,在常润之被晃悠得几乎要睡着了的时候,总算是到了。
大魏宫城处于京城中央,宫墙巍峨,整体呈黑红色调,端庄大气。城墙高有三丈,御林军围绕宫城值守,身穿银铠黑甲,手拿长矛缨枪,一股威严之势扑面而来。
常润之不由闭了口气。
这般庄重森严的场面,前世她除了看阅兵式,还真是从未感受过。
过了宫门,在指定的地方就得下来,步行入内。
甬道长长,常润之老实地跟在小韩氏身边,不时打量每隔一段距离便低头“站岗”的黄门宫娥,偶尔还能遇见一两位女官。
大魏是有女官的,她的庶姐常沁之便曾是宫中女官,于吏部供职。
女官多半都是世家女子担任,职位高低凭借身份地位和能力来定。
常润之便见到了一位女官,身后跟了几个宫娥,笑容大方,款款而行。瞧着服饰和浑身气质,似乎是地位不俗。
韩氏等人见到她,便停下步子,微微躬身,那女官也停了下来,非常规矩地对韩氏行了个礼,再径直而去。
小韩氏见她目露好奇,便轻声提醒她道:“瞧方才那位女官的衣着,应当是勤政殿女官。”
勤政殿是元武帝除了含元殿、宣政殿之外另一个常驻的、打理政务的地方,能在勤政殿做事的女官,不一定出身极高,但能力绝对不会弱,对其礼貌一些自然没坏处。
从命妇们对女官的态度可以得知,女官的地位,是不低的。
元武帝发妻纯悫皇后早逝,如今后宫由无子的贵妃掌管。宫宴上来的朝廷命妇,都要先去贵妃宫中请安,再由贵妃统一安排出席宴会。
于是常润之见到了元武帝庞大的后宫妃嫔,还有老老小小的命妇、各家千金们,端的是衣香鬓影,美女如云。
在这样的衬托下,常润之自然显得毫不起眼。
给贵妃请了安后,贵妃笑容可掬让已到的人无需多礼,由着她们各自聚在一起说话。
众人谢过,拘谨的气氛渐渐消散了。
韩氏与几位老太太攀谈了起来,小韩氏也和几位太太凑到了一起闲谈。
见常润之跟在韩氏身边,几位面目慈祥的老太太不由问起她来,听说是老太太的三孙女儿,倒也都知道这是那和离归家了的庶女,面上便有些不自然,不知道该怎么夸她。
老太太心里明镜儿似的,笑得如平常无二:“以前没带这孩子出来见过世面,她又是个腼腆的,受了委屈只知道自己憋着。如今脱离苦海,倒是心境宽阔了些。”
老太太开口,这话可就好接了。
都是活成了人精儿的老太太,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都有分寸。夸常润之夸得真心实意,一点儿不会让她觉得尴尬。
常润之面上是如此,心里却毛毛的。
作为话题的中心,她被一群老奶奶拉着手嘘寒问暖,笑着一一回应,脸上笑容差点挂不住。
老太太们的战斗力太高,她有些吃不消哇。
好在距离开宴没有多少时间了,陆陆续续有宫娥前来,将有品级有诰命的命妇家眷们一一引走。众人鱼贯而出,却井然有序,丝毫不见拥挤混乱。
常润之暗暗佩服。
到麟德殿时,歌舞正热。文武百官、皇亲贵胄,都已一一坐好了。
女眷们也纷纷落座。
居于最高位的,自然是大魏君主,元武帝。
常润之迅速瞄了他一眼。
元武帝四十来岁,模样倒像有五十岁,应是这些年为大魏江山殚精竭虑的结果。都说他性情温和,这一看,面貌倒的确慈蔼。
一国之君啊……
常润之心里暗暗想,没想到她竟然见到古代的国家元首了。
看过了元武帝,常润之又以他为中心,观察起四周的人来。
元武帝左手方坐着一个头戴金冠的俊逸男子,瞧着有二十来岁,气势倒也足,只是眉目之间略有点儿阴沉,让常润之略微不喜。
这必然是大魏的储君了。
另外几位已封王的皇子坐在太子的身后,依次排下。
常润之数了数,共有四个人。
没见着她姐夫瑞王。
而元武帝右手方则坐了两个异族男人,高大威武,常润之隐约有点印象,是那****在醉仙楼见过的鲜卑使团中的人。估计这两人的身份最高吧。
一圈观察下来,常润之眼观鼻,鼻观心地安心坐着,认真品尝起了美味佳肴,欣赏着轻歌曼舞。
鼓乐齐鸣声渐弱,礼部礼官站了出来,开始唱词,传元武帝诏令,宴席开始。
热闹便又继续了下去。
元武帝向鲜卑使团展示了一场视听盛宴。
鲜卑人眼珠子都不转地盯着中央翩翩起舞的姑娘,豪迈地笑着说大魏女人肌肤白皙光滑,腰肢柔软纤细,就是不知道摸着手感如何,让大魏皇帝赏他们些个女人玩玩。
声音之大,常润之都听得清清楚楚。
她不由皱了眉头。
大魏的臣子们有一部分在与鲜卑使团说笑,还有一部分一言不发,就坐在一旁。
常润之观察了下,发现冷着张脸的,多半都是武将。
也是,文臣治国,武将安邦。见不惯鲜卑人作态的,自然是那些要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与鲜卑交战的武人了。
常润之不喜这些鲜卑人的无礼跋扈,有带了女儿来的各命妇也不喜欢那等浪言****。
同往常一样,宴会进行到一半,男人开始推杯问盏时,女人就要转移阵地了。
贵妃牵头,带领着人往太液池边去。
第二十一章 透风()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宴会所在麟德殿,正在太液池西侧一处高旷之地。
从麟德殿下来,仍能听到上方的丝竹之声。
已是春日,太液池相对静谧,池旁抽条的柳枝随微风摇曳,偶尔湖面荡起一丝涟漪,便可见鱼儿婉转游戏的身影。
女人一扎堆,便是香风阵阵。
老太太们已聚在一起聊天说话了,常润之便跟着小韩氏,往那妇人堆里坐着。
贵妃居于高位,身边聚着另外几位嫔妃。
小韩氏轻声给常润之介绍。
淡妆浓抹,燕瘦环肥,元武帝真是艳福不浅。
常润之一一认着人,小韩氏指了指静坐着垂头的一个宫妃:“那是瑞王爷的生母,显嫔娘娘。”
显嫔娘娘相貌并不算出众,但周身气质温和,眉目舒悦,一看就让人很有好感。
宫妃那一圈儿的人认完了,小韩氏又指了另一个圈子的人给她认。
“那是太子妃和其他几位王妃。”小韩氏顿了顿,压低声音道:“那两个穿了粉色衣裳,头上簪海棠花的,是两位太子良娣。”
常润之讶异道:“太子爷将两位良娣也带来了?”
小韩氏点了点头,面上露出一丝冷嘲:“做给两人的娘家看罢了。”
常润之倒是知道这太子。
大概是因为有元武帝的言传身教,这位太子爷和元武帝一样的喜欢往后院收罗美人儿。太子妃、太子良娣,还有太子孺人、太子侍妾等,这些太子后院位份,都已经被占满了,可见人数众多。
这当中,两位太子良娣的娘家,可谓是支持太子的势力中的中流砥柱。
但看太子妃的表情,却显然对带着两个太子良娣一起参加宫宴,感到十分不痛快的,是以面色极差。
这倒也不难理解。
大魏开朝时,高祖下过旨,嫡子承位,方为正统。而凡为后者,后族必交权,以防后戚坐大。
乃至如今,能登上皇位的,都是母族势力不大的。因多半是要保嫡子继位,所以皇后的娘家,要么是有名而无权,要么就干脆出身平民。
而元武帝发妻纯悫皇后,她就是出身平民。
也许是因为母族太没存在感,又加上皇后早逝,太子才对权势那般执着。
不过,元武帝兴许是理解错了高祖的意思。
高祖是不希望后戚坐大,所以才有那道旨意。
可是元武帝将后宫当做了笼络朝臣的工具,却又给自己增加了那么多母族煊赫的儿子,使之成为太子强有力的对手……
太子忌惮,各皇子自有思量,他们之间的争斗已是在所难免。
常润之一方面挺可怜太子的,另一方面又对太子一些作为感到十分不喜。
她的姐夫是瑞王,虽然瑞王没有争位之心,但从大姐回娘家时一些言谈之中品得出来,瑞王对太子也没有什么好感。
现在见到太子将妻妾一起带来对外族的宫宴上,两个太子良娣一副主人家的态势……常润之心里暗暗骂了太子一句“渣男”。
身为太子发妻的太子妃,将来太子继位,她就是皇后。
既然可能是未来的皇后,那她娘家肯定没有势力。
在两个娘家十分有权势的太子良娣面前,太子妃能端她的正妻架势吗?
多半是不能的。
所以太子妃脸色不好看,两位太子良娣言笑晏晏地代她招呼各位命妇倒是做得派头十足。
太子压根儿没有考虑过太子妃的感受。
常润之低声与小韩氏嘀咕了两句,小韩氏拍拍她的手,小声道:“那也没办法,两位太子良娣都已经有儿子了,太子妃一连生了三个女儿,膝下还没儿子呢……少不得要憋屈着。”
说到这儿,小韩氏就不得不欣慰:“好在你大姐二姐肚子争气……”
话题便又拐到了两位姐姐的儿子身上去了。
常沐之连生了三个儿子,常沁之则已有一个儿子,有了嫡子,自然更得夫君爱重,嫡妻位置稳固。
陪着小韩氏坐了会儿,常润之便坐不住了。
大魏人特别喜欢熏香,男人女人都有这毛病。所以这么一堆人聚在一起,鼻尖萦绕的就是各种各样的香味。
常润之平常不用香品,对香味也闻不大习惯,在这儿待久了,就觉得胸闷气短,脑晕晕的。
小韩氏也知道她这毛病,见她面色有些不好看,又坐立难安的,便轻声问她是不是不舒服。
“母亲,我闷得慌……”常润之也不矫情,抚了抚胸口道:“我可否去池边走走透透气?”
常润之知道宫中的规矩,也不敢贸然行动。
小韩氏四周看了看,觉得应当没什么大碍,请示了老太太得了老太太准允,便让两个小宫娥陪着她一道去散散步。
常润之心里欢喜,谢过小韩氏,带着两个宫娥悄悄退了出去。
出了女人圈子,常润之觉得天空都亮堂了许多。
她看向两个也就十三四岁的小宫娥,笑着问道:“你们叫什么名字呀?来宫里几年了?”
其中一个小宫娥便也笑着回道:“奴名赤芍,来宫里三年了,之前是在显嫔娘娘宫里伺候的。”
另一个小宫娥道:“奴名婉白,来宫里八年了,之前是跟在常女官身边做事的。常女官出宫后,奴被调配到了勤政殿李女官身边做事。”
常润之顿时问道:“常女官……是安远侯府的常二姑娘吗?”
“正是。”婉白笑道:“是三姑娘的姐姐。”
常润之立马明白了过来。
怪不得小韩氏让这两个宫娥陪着她呢,原来都是“关系户”。
常润之面上便带了两分亲切,拿了出门前准备好的打赏给二人。赤芍和婉白都躬身谢过。
常润之走了会儿,便看到沿岸不远处,由假山堆砌出来的怪石林,怪石林顶上有一处凉亭。
赤芍对常润之道:“那儿在高处,风景也好,三姑娘要不去那儿坐坐?”
常润之自然没有异议。
三人慢慢拾阶而上。
凉亭瞧着不算高,但脚下到底是石头堆出来的,有些难走。在假山堆里挤来挤去,冷不丁还会被碎石子硌脚。
快要登上最后几节石阶时,常润之耳尖地听见了有人说话的声音。
赤芍抬头讶异地道:“有人已经先来了。”
凉亭位置掩映在假山之中,亭中即便有人,也是会被遮掩住的,所以常润之三人之前并没意识到这儿已有人在了。
上面的人闻得动静,便也探身出来看,一个女官皱眉轻呵道:“太子妃在此处歇息,不知所来何人?”
常润之顿时上也不是,下也不是,进退两难。
还不待她出声,太子妃温和的声音便先响了起来:“无妨,既都已经到这处了,总不能让人家下去吧。将人请上来吧。”
常润之躬身道谢,硬着头皮登上高处,进入了凉亭。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
第二十二章 算计()
说起来,太子妃的出身倒不似纯悫皇后一般,是毫无权势的平民。
太子缺钱,母族没有势力,当初要娶太子妃的时候,就属意家资丰厚的人家。
太子妃娘家姓沈,是商贾起家,户部所得一年赋税中,百之三四出自沈家。虽然沈家无人在朝为官,但沈家经商,认识的家族权贵不少,与之有利益纠缠的自然多,这人脉便也不弱。
正好沈家有嫡女适龄未婚,太子便欢喜地将人给娶了进来。
有沈家帮忙敛财,太子在户部逐渐站稳脚跟,还能不动声色地往自己的私库充实金银。
可对出身商贾的太子妃来说,在太子府里,她比不过两位太子良娣的联合对抗,早年间还吃过她们的几次暗亏。
太子妃便是再好的性子,也被锤炼地有些硬了。
但对外人,太子妃从来都是言笑晏晏,不落人话柄的。
便如现在见到常润之。
听了常润之的自我介绍,太子妃恍然道:“原来是安远侯府的三姑娘。”
太子妃眸中微微一闪。
安远侯府的嫡长女是瑞王妃,这位三姑娘倒是没怎么听说过,也没见过。不过和这位三姑娘稍微交好些,想必没有坏处。
太子妃的态度便更加亲切了些,让她坐下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