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筷子,他们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腊肉,而且不是瘦肉,而是油汪汪的肥肉。
塞到嘴里,他们立即迫不及待地咬下去,满口的油顺着嘴角沁出来也顾不上,只露出一副陶醉的表情。才匆匆嚼了几下,就囫囵吞枣咽下喉去,马上再去挟第二筷子。
彭得胜看着手下丢丑,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尴尬地向关飞道:“让你们笑话了,这顿饭可能是我们这些人,这些日子来吃得最丰盛的一顿了。如果不是老头子胃口不好,可能也和他们一样起身去抢了。”
“没事,前些日子我们和你们一样,第一次吃到肉的时候,那个抢啊,就差没打起来了。”关飞笑着说道。
张盛国等人都笑了起来。
关飞说的是真的,不过当时他不在场,而是在香港,并没有亲眼见到。第一批粮食送回来,因为还有点闲钱,从国内几个镇子上买了几口猪,送回来杀了让所有人都过个嘴瘾。
结果当时的场面之火爆,为了多挟一块肉、少挟一块肉,干部战士们就能干起架来。他们抢的也不是瘦肉,就是要肥肉,越肥越好,最好吃到嘴里,一泡都是油才过瘾。
关飞最初设想的每位战士每天一斤定量,实际上消耗远远不止!
不知道是天天训练体力消耗过大,还是被饿怕了,战士们吃起饭来就跟八辈子没吃饱一样,全都是用最快的速度将碗里吃光,然后就起身去添第二碗。
头一个星期,平均每位战士的饭量都达到了一斤八两!
当时把张盛国吓坏了,既怕战士们吃坏肚子,又怕买回来的粮食不够吃,成天愁眉苦脸。他让每个基层指挥员想办法,劝劝大家粮食肯定会源源不断运回来,让战士们不要这样猛吃。
到了第三个星期,战士们的平均饭量才略有回落,达到了一斤五两。
东北军区同仁们的表现,其实就是他们一个月前的重现,所以没有一个人笑话他们。许多干部甚至只是象征性伸伸筷子,尽量把好菜留给他们。
民政处长赵中华甚至悄悄吩咐炊事班,原样再上一桌,以让所有前来的战友们吃好、吃饱。
彭得胜没有像手下那样放量大嚼,而是拿起酒瓶,先帮关飞倒满了,然后自己斟上,捻了几颗花生米,慢慢地嚼着,再举起酒杯,与关飞无声地碰碰杯,放在嘴边吱溜一声,下去了小半杯。
“好酒!不愧是五粮液,我在四川住了好几年,都从没喝过,果然名不虚传。”他赞了一句,又端起酒杯,这次没有一口下去半杯,而是小小地抿了一口,让酒在口中散发开来,慢慢地品着味。
“您在四川待过?”关飞也慢吞吞吃着花生米,闻听奇怪道。
“是啊。九年前吧,我跟杨氏兄弟抢位置失败了,逃到了国内。当时感觉没指望了,想着祖籍是四川的,就干脆回四川去落叶归根,从此当个平头老百姓算了。”彭得胜带着回忆的神色说道,表情很是复杂,过了好一会儿,开口道,“想不到世事无常,我终究还是回到了这里。原本是打算做一番事业,可看眼前这光景,人民军只敢派出小分队,时不时偷袭个敌人的哨所,就当成不得了的大胜仗吹个不停……”
“困难是暂时的嘛,只要不灰心,我们总是会胜利的。”关飞不动声色,抿了一口酒,淡淡地说道。
“暂时?”彭得胜苦笑了一下,说道,“你知道吗,根据地早就断粮了!上次木藤浦惨败,大家伙逃命都来不及,把所有东西都扔下跑了。我的部队天天上山采野菜,吃得嘴里都快吐绿水了,这日子眼看就过不下去了呀,还说什么往后!”
关飞状似诧异地说道:“怎么会这样?难道总部不管?”
“别他娘的说总部!”一说起总部彭得胜就火了,一巴掌拍在桌上,把其他正在狼吞虎咽的几位旅长吓得手上东西都差点扔掉,他朝这几人一瞪眼,“吃你们的!看什么看!”
那几人赶忙低下头,继续吃他们的,只是动作幅度小了许多。
“老弟,你也是最早参加人民军的老战士了,总部什么个鸟样,你难道还不清楚?那就是大偭定主义!妈的,从总书记到常委,甚至委员,都是他娘的偭族人!老子为他打死打活,才落个副司令,还得听人家的!”彭得胜气呼呼地破口大骂,完了叹口气道,“现在说这些还有啥用,总部迁到南方去,他们一到地方就搞揪地主、富农,说穿了还不是想要粮食。可这里的收成你也知道,一年有半年都得喝稀,他们就算抢粮,又能抢多少?我看啊,要是国内再不管,这人民党迟早散伙!”
原来早就想散伙了啊!
关飞也不搭腔,放下手中酒杯,沉思了一阵,慢慢道:“其实小弟这里还有些粮,暂时还能撑得下去。老哥现在这么困难,我也不能坐看不理,这样吧,以后有我一口饭吃,就有您老哥的。我让战士们勒勒裤腰带,每个月接济你们七十吨大米,足够两千人吃得了,您看行不?不过呢,我这里打算做点事,想平整土地、修房子,人少了点。如果东北军区能让老百姓过来干活,我愿意按每天一斤半大米的标准,付给他们工钱!”
“真的?”
彭得胜今天来,其实就是求援的,但他预料的最好结果,也没想到关飞会这么痛快。
他名义上是军区,手下也有两个师长、四个旅长,总人数其实只有一千来人!
七十吨大米足够他们敞开肚子吃了!
至于让老百姓过来干活,那更是求之不得!一人一天一斤半大米,来一万人就是一万五千斤大米啊!带回家去,熬成粥大家分分,也能活条命,这种好事他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啊!
虽然关飞话里诸多矛盾,什么勒紧裤腰带接济他,他根本就当是过堂风,吹过就散。没粮怎么请人过来做工,这种顺口的谎话根本没有计较的价值。
好,既然你也没说让多少人过来,干脆我多组织一点。
两万三万,甚至更多!反正果根有十几万人呢,组织个几万人也不是问题,更不用我付出什么代价。多一个人就多一份粮,到时候我直接从老百姓手里征收。
有了这个粮食来源,以后也不用你“勒紧裤腰带”了!
第三十二章即将到来的知青大返。。。()
下午两点过,接风宴已经摆过,该谈的正事也已敲定。关飞道了个歉,让张盛国他们作陪招待好东北军区一行人,自己则离开继续去忙下午的工作。
听到关飞还要去忙,东北军区的人很是惊讶。
在他们看来,以关飞现在的地位,只需要坐在旅部遥控指挥,其他事让下面人去办就行了,何必事必躬亲。
“旅长为了291旅的发展,是劳心又劳力,不管白天多么累,他都会在晚上继续工作,几乎没有在十二点以前睡觉的时候。我们曾劝过好多次,可都没用。旅长的辛苦,全旅上上下下都看在眼里,对此是又高兴又心痛。高兴的是有这样一位尽心尽力的旅长,大家未来更有奔头;同时又心痛他的身体,担心他累垮了以后谁来带领我们……”张盛国看着门外关飞矫健身影,骄傲中又带着几分自责地说道。
关飞为了全旅可以说是呕心沥血,291旅没有一个人心怀感激。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在他带动下,所有的干部战士都卯足了劲投身工作、训练。张盛国他们这些了解关飞远大抱负的亲密战友,更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力所能及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以帮他分担一点压力。
“关旅长可真是……”彭得胜望着远处跳上汽车,绝尘而去的关飞,想要说点什么,可却说不出来。
他看得出来,关飞都已经走了,张盛国这话绝对不是奉承。并且291旅的其他几位军政干部,对这话也是毫无异议,反倒是流露出同样的感慨,就可知其中并无虚言,也由此可见关飞在291旅干部战士中的地位。
什么样的领导带什么样的兵。
关飞是这样,那他手下这批干部的能力、工作态度也就可想而知。
几位东北军区的旅长瞧着已经空荡荡的门外,脸上也显露出一丝敬佩与怅然。
这样的好领导,为什么不是……
……
关飞的车还在半路上,天忽然下起雨来,他们赶快拉起了卡车后的防雨蓬,以免淋湿车上物资。
雨季快到了,最近一段时间经常下雨。这里处于亚热带高海拔山区,热空气从平原过来与冷空气相交,雨量充沛,而且雨来得很快,没有什么乌云压城,直接就是兜头而下。
根据地质资料,本地的年降水量达到两千毫米,春夏相交之时也就是雨季开始的时候,但秋冬季节雨量却就稍显不足。
正因为雨热不同期,山区的粮食收成总也高不起来。哪怕后来有了良种、化肥,本地的粮食亩产也只有三四百斤,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
所以关飞才不把心思放在农业上,决心依赖进口来解决粮食问题。
雨下得很快很急,一会儿工夫,眼前的世界就整个变得朦胧了,密集的雨水仿佛连成了一条条雨帘,视线看出去,景物都是曲折波动的。
这样的天气是没法划线的。
不说能不能冒雨作业,即便油漆喷出去,在雨水冲刷下,还没等凝固就被冲化了,等于是做无用功。
司机在指示下停了车。
关飞改为听从孟南的建议,只进行大区域的划线之后,昨天一天进度很快,已经完成了整个大学城,以及居民区外围工作。照这个进度来看,一个多星期、最多十天,就能完成整个新城的城市布局划分。
负责招工的干部,也与工程营商量完毕,准备抽调两千工程兵,与数千普通群众一起,组建二十只军民混编工程队。这些工程队将在孟南野外施工队的带领下,以大会战的方式进行土地平整、道路管道建设工作。
隔壁东北军区答应配合,不知道他们能过来多少人?
几千,还是一万、两万,或者更多?
最好多来点人,哪怕十万人全部过来都行,无非是多费点米粮。人越多、工程进展起来就越快。
既然今天无法划线,那就……
“去饲养场,看看那边的建设进度怎么样了。”关飞通过生物副脑将近期工作计划调出来看了一下,确定了下午的安排。
“好的。”司机重新发动汽车,朝前开去。
饲养场和新城是一个方向,被安排在城南工业区再靠外的一个圆弧形山谷内。
这个山谷面朝大江,其余三面都被两百多米的小山包围。北侧靠江岸处有一个三十来米的缺口,正好作为进出通道。
关飞原打算把这里作为水泥厂所在地。但后来考虑到距离工业区还是太近了,水泥生产扬起的粉尘可能对工业生产造成不良影响,最终改为大型饲养场。
发展一个地方最紧要的是什么,关飞认为是如何服务好人。
人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没有人,空有广阔平整的场地、高大漂亮的厂房、先进的设备、超时代的技术,都是枉然。只有在这里工作的人,能够生活得更好、更舒适,他们才有长期待下去的打算。让来了的人不想走,让没来的人心存期待,这才是地方发展的核心理念所在。
进得多、出得少,这里才能聚人,能聚人,才有资格谈发展。
291旅要想生存、发展,还有一个正在逐渐逼近、必须要克服的难关,那就是即将到来的知青大返城。
本年底十二月,以一名四川知青孕妇,在劳动中突然生产。结果当地恶劣的卫生医疗条件,造成一幕一尸两命的惨剧,成为这场席卷全国的知青大返城现象,爆发的导火索。
数百万长期在艰难条件下生活的知青,因见不到希望,而悲愤绝望的情绪,被这一惨剧所彻底激发出来。从明年开始,数以万计的知青,怀着悲壮的心情,宁可不要户口,被农场干部抓住批评、教育、扣工分,乃至作为典型被批斗,也要扒火车踏上回家之路。
在这股洪流的引导下,更多的知青义无反顾地从农村往城里涌,就像当初他们义无反顾上山下乡一样。
这股力量甚至惊动了最高层,迫使他们虽然明白不能堵、只能输,最终默认知青返城的事实。
如此巨大的动能,连国家最高层都无法制止,关飞又有什么力量能够螳臂当车?
他不知道接下来的返城潮会给291旅带来多大的冲击,只能尽最大努力去弱化这种影响。
他的应对措施是多管齐下,尽可能创造接近内地城市生活条件的环境。用提供免费教育为手段,包分配为利益诱饵,满足部队上知青们向往成为进入工厂、企业单位,成为一名正式工的渴望,并辅以291旅光明未来作为他们留下来的动力。
部队现在吃饱已不是问题,这一点比国内大多数人都好,接下来就是吃好!
肉、禽、蛋这三样是制胜法宝。
只有让战士们吃好、吃饱,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他们向上,追求更好生活的渠道,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才能留住人,吸引更多外面的人才投身其中。
时间,关键是时间!
关飞必须抢在人心浮动以前,就做好各种准备。他现在能力有限,不能马上让291旅防区变成香港那样繁华,但哪怕多做一点,也能为从明年起的知青大返城,减小一点冲击。
经营地盘绝不是放任自流。
山不去就人,人就必须去就山!只有自强不息,不断创造一个有利发展的环境,才能让这片贫瘠之地,焕发出无限生机。
车到谷口,路边的一个窝棚里窜出两道绿色身影,两名战士持枪挡住了去路。
“干什么的?”
两名战士不顾大雨滂沱,拦在了车头,握住枪,警惕地盯着车头驾驶室。雨势很大,挡住了视线,挡风玻璃上雨水划出一道道水波,他们看不清车上所坐的人。
关飞很满意两名士兵的表现,这里虽然是饲养场,但也是军事化管理。为了避免以后饲养场发展起来,有人来偷窃,除了调来的一个后勤排,还有一个班的岗哨守卫。
“我是关飞!”他打开车门,从车上下来。
警卫员小李也跟着他,从
“旅长!”两名战士看清是他,立即放下枪,立正,向他敬了个军礼。
关飞不去理会大雨迅速将他全身淋湿,也是庄重地向两名尽忠职守的战士,回了个礼。
“旅长,这么大的雨,您怎么来了?快进来躲躲,看您,身上都淋湿了。”两名战士迅速拉着他往窝棚跑,一名战士还试图脱下上衣为他挡雨。
他没有拒绝战士好意,只是加快脚步,进到窝棚,接过对方手忙脚乱递上来的干毛巾,擦了擦头上、脸上的雨水。小李也用另外一名战士的毛巾,擦拭着面孔,他下车晚了一步,倒没淋多少与,身上都还半干。
“旅长,穿我的衣服吧,我这还有一套备用的。”一名战士拣出一套军装,递给关飞。
“你们也淋湿了,我穿了你的,你不就只能穿着湿衣服执勤了吗?这不行!”关飞不肯接,“你先换上干衣服,等下我找里面的人另外借一身。对了,你们执勤都没带雨具?”
关飞让后勤单位从国内买了一批塑料雨衣,下发给各单位,却没见这两位战士穿,以至于全身都被淋湿。
“在屋里穿那一身不方便,车来得太快,到近前才发现,也就来不及穿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