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景楼便也厚颜无耻的答道,“臣怕引起误会,没令他们渡江。殿下若有差遣,臣这就命他们南下——只是还要殿下派船接应。”
萧怀朔翻开了顾淮的奏折。
尽管早已有所预感,但真读起来也还是暗火丛生。
信上顾淮聊聊数笔解释了他强占雍州的原委。大致便如顾景楼所说。
而比起解释原委,这奏折还有更要紧的功用。顾淮平平淡淡、欺人太甚的说——如今雍州局势紧张,急需有人镇守以稳定大局,请萧怀朔迁他为雍州刺史,暂且都督西北军事。
萧怀朔将奏折递给范皓,饶是以范学士的修养,看到顾淮讨官也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立刻望向萧怀朔。
萧怀朔面色却平静如常,只道,“江州也不能乱。令顾淮依旧任江州刺史,兼领雍州牧,都督秦、庸、豫、荆四州军事,不得放西魏一兵一卒过襄阳。”
萧怀朔也总算记起,范融究竟是在何时对他说过顾淮“国士无双”。
那是范融和徐茂一同为他讲史时,讲到“如韩信者,国士无双”,不知为何便说到了顾淮身上——这二人竟都不约而同的以顾淮比无双国士。彼时范融便说,“国士行事,非常人所能知。”徐茂却大不以为然,只答道,“君子喻于义,不为身谋而已。有什么不能理解的?”范融便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见利忘义才是常人之常情,义无反顾,便是君子之举了。然则纵然是君子,也难免惜羽重名。若死于污名,纵使大义当前,又有谁能毫不顾虑?故而我说,顾长舟行事,不合人情,难以揣测。”
……如今萧怀朔多少能明白,这二人究竟为何这么说了。
他也终于多少能体会,为何得知韩信之死,汉高祖“且喜且怜之”了。
顾景楼见萧怀朔连动容都不曾,干脆利落的下了决定,心下也不由佩服这少年的果决坚忍。
便又问,“臣那三千甲士?”
萧怀朔道,“孤收下了。”却不说究竟怎么处置。
顾景楼也不同他讨价还价——毕竟才说过听候调遣。何况眼下的局势,他被萧怀朔扣作人质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他只想了想,转而笑道,“臣还有一事想请殿下帮忙……舞阳公主似乎对臣有些误会,殿下能否为臣说说情?让她别那么生气?”
送走了顾景楼,萧怀朔便问范皓道,“您看如何?”
范皓吸了口气,终还是摇了摇头,道,“顾江州且不论,但这少年言辞飘忽,多借口而少诚意。殿下还是不要轻信于他,也万勿放他回去。”
萧怀朔轻轻一笑,道,“是啊……”
范皓犹豫了片刻,道,“不论如何,顾江州已占据雍州,并且向殿下俯首称臣。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平定李斛之乱,尽快夺回建康,稳定局势。”萧怀朔点了点头,范皓便道,“而要平定李斛之乱,以至于日后谋划大事,也都必要有顾江州的支持。殿下是否想过——同顾淮结盟?”
萧怀朔不做声,只是望着他。
范皓便道,“……舞阳公主尚未婚配,而顾淮的幼子,眼下正在南陵。”
第七十五章()
婚姻天然便是两姓盟约。
范皓的法子听上去似乎浅陋,却是解决眼下困境的最直观也最有效的做法。
萧怀朔很清楚这一点。
正因为清楚,所以那下意识的狂躁和暴怒才显得格外无处着落。他所能想出的抗拒的理由都渺小并且不智。
范皓提醒道,“殿下?”
萧怀朔回过神,便不徐不燥的向范皓解释道,“这件事却是您说晚了——先皇早已和顾淮约定婚姻,将沭阳公主许配给了顾景楼。去岁顾景楼去建康报信时,先皇还曾叮嘱阿兄尽快为顾景楼和三姐完婚。如今临时换人……”
范皓一愣,摇头笑道,“是臣不知前因,说错了话。不过——”他却并没有改主意的意思,又解释道,“如今徐仪在东吴联合诸郡县抵抗李斛,沭阳公主也出力颇多。东吴人多以为他们才是天作之合。乱世久飘零,如这般阴差阳错之事,不知还有多少……”
他观察着萧怀朔的面色,到底还是没将那句“事急从权,不如将错就错”说出口。
就他看来,既是为结盟而约为婚姻,便该以实用为准,就近、就便选择,尽快成婚,免得变故陡生——但想来就算是萧怀朔这样的主君,也无法将同他出生入死的亲姐姐,当工具来利用吧。
他便只纯然感叹了一句,转而同萧怀朔商讨出使后见了顾淮该怎么说。
如意心里总是不能平静。
送走了萧怀朔,她思量许久,终还是将江渡这边的事丢给李兑处置,自己亲自去太守府上。
关于顾景楼,她还有话要提醒萧怀朔。
她在府门前下马,正遇见霁雪从府里出来。
见到她,霁雪立刻便施了个眼色。如意便随她去对面街口。
因还在府上侍卫的视线内,霁雪便背过身去,压低了声音道,“范夫子劝二殿下将您嫁给顾景楼呢。”
如意没做声。
霁雪抬头看她的脸色,却见她眼中只迷茫一片。霁雪便愣了一愣。
如意却立刻便回过神来,责备道,“这墙角你也敢去听!”
霁雪忙辩解,“我哪里敢,是殿下身旁小厮给的信儿,他也只无意间听到一耳朵罢了。因和咱们府上有牵扯,恰巧遇见我,就提点了我一句。”
如意又顿了一顿。
霁雪便道,“不过二殿下指定不会答应。这也不算什么事儿。”
如意依旧没做声——她说不出话来。
萧怀朔当然不会答应,并不只是因为他们姐弟之间的感情。如意很清楚更有说服力的理由是什么——她和徐仪两心相悦,又有婚约在身。如今徐仪还在东吴鏖战,萧怀朔怎么可能将徐仪的未婚妻另许他人。何况顾景楼同琉璃也有婚约。
可是如意也不是不能理解范皓为何会有此提议。
在大局和利益攸关之下,她的意愿又算什么?比起两军争战、万人死伤的后果,牺牲掉一个女人的婚姻只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罢了。所有人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她若反抗,该有多么的不合时宜——如意只是不由自主的就想起徐思,想她当日被嫁给李斛时,心里是怎么想的rg
灭世天图。
她扬头望回去,克制着情绪,轻讽道,“我一日三次到江边,遇见过千千万万的人,却只遇着你三次,这缘分委实浅薄了些。”
顾景楼依旧看着她,眸中笑意却褪去了。
如意又道,“不过,尽管只遇着三回,可鲜明如你的,也着实少见。”
顾景楼道,“哦……怎么说?”
如意顿了顿,道,“因为你是唯一一个敢告诉我,有朝一日建康城也有可能会被攻破的人。”
那一日的对话,如意每每想起来,都觉得触目惊心。
——那一日顾景楼不但说了建康可能会被攻破,还曾说,你焉知入城勤王的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孟德。
看似无心,却令她无法不在意。
这个人知道城中有李斛的内应,却说不知道内应是谁。
当然,这是有可能的。
这个人说顾淮恰好遇刺,故而他没有将天子的旨意传达。
这也情有可原。
这人说腊月里顾淮忽然要北上勤王,是因为顾淮终于意识到援军不可靠。
这也很自然。
一切按着这些巧合发展,那么,若没有最后一个巧合——秦州求援的使者到来,令顾淮临时改变主意放弃勤王北上御敌,事情会变成什么样?
顾淮在建康城中兵力消耗殆尽,勤王部队尽失民心、糜烂不堪的情形下,以雷霆之势杀来,诛李斛,救天子于水火。而后携重兵与重威入城。他便将成为这场叛乱的唯一的也是最大的赢家。
那么,到那时,他会不会应验了顾景楼的那句话?
如意觉着,单以顾淮的性情,恐怕不会。但若一切按着顾淮的性情发展,那么早在去年十月,顾淮便已领旨入朝辅政了。也就不会有今日之种种了。
如意不能说一切都是顾景楼的谋算,但她确实知道,顾景楼有这份野心,他也定然曾趁势而为、推波助澜,令一切按着他的意愿进展。并且他差一点就当真做到了。
而在功亏一篑之后,他还能大大方方的出使南陵,有意无意的配合着范皓的提议前来撩拨她。
这样一个少年,不能不令她认真应对。
顾景楼笑道,“我可不曾这么说过。当日我也只是见金陵防备松懈,随口感叹一句罢了。谁会料到后来的事?”
如意便道,“那么,你今日见了临川王,是否也有什么感慨?”
顾景楼看着如意,眯着眼睛想了想,笑道,“我感叹,难怪他小小年纪就有这么多人追随。果然器量远胜寻常人。不过——”他将手中花枝别到如意衣上,笑道,“你和他是一母所出,怎么性情相差这许多?倒是十分的爱记仇。”
他没有再继续先前的话题,只笑道,“我向你赔礼道歉,过去的事一笔勾销,我依旧记得你当日两饭之恩,如何?”
如意想了想,道,“还有救命之恩——你被羯人追杀时,我还曾救过你的命。等你报了恩,我自然会一笔勾销。”
顾景楼想了想,笑道,“好,还有救命之恩。那么,你想让我怎么报答?”
第七十六章()
如意褪下外衣,只着一身素白的内衫,而拉开衣襟,露出右侧肩头来。
肩后的箭伤已然痊愈,只两道粉红的疤痕如虫茧般虬结的卧在白净光滑的皮肤上。
如意抬手按了按,疤痕处依旧没有知觉。不过摸着并没有裂开,也并无旁的异样。
她试着伸了伸右臂——果然依旧无法完全伸直。其实早些时候如意就已意识到了,这次箭伤可能伤到了筋骨。但她没料想到不过短短一招交锋,顾景楼竟就能察觉到。
她倔强的用力着,忽听外头霁雪匆匆道,“二殿下来了。”
如意忙拉上衣衫。
她听见萧怀朔的脚步声就从屏风后传来,忙阻拦道,“先别进来——我在更衣。”
外头脚步声略顿了一顿,片刻后才听萧怀朔道,“……那我在外头等你。”
如意穿好衣服从里屋出来时,萧怀朔正坐在外头屋檐下。檐下阴影冷且寂寥,外头却有明丽耀眼的春光。他坐在光影切割处,望着外头繁绽放,漆黑的眼眸里流景绚烂。
听闻声音他起身回头,身上戎装还带些风尘,暗且冷峭。
如意道,“怎么有空到我这边来?”
萧怀朔上下打量了她一番,忽然便伸手过来。如意不解的看着他,他目光沉黑,睫毛微微垂下,眸中一片暗影。他手指伸到她耳边时,如意忽就觉着分外违和。她下意识的要后退避开,萧怀朔手指却已停在她耳后。指端轻轻拨了拨,便将手收了回去。
他将手心亮给她看,那掌心里落着两瓣残。
如意心里莫名的便松了口气,她无奈的低笑出来,随手拢了拢耳鬓,道,“多谢——下次瞧见,只消对我说一声便是。”她便将此事揭过,追问道,“是有什么急事吗?”
萧怀朔顿了顿,道,“李斛到慈溪了。”他看着如意,不容她躲闪的追问道,“你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吗?”
如意脑中有短暂的空白,待回过神来时,她已经开口,“是。”她略缓了缓神,便轻轻拍了拍二郎的肩膀,道,“这不正是个机会吗?只要正面击败李斛,平定叛乱便指日可待了?”
萧怀朔道,“我会杀了他。”他眸光一沉,凝视着如意,又缓缓道,“也可能会死在他手上。”
此言不吉至极,如意有些恼火的打断他道,“若能杀了他当然最好,纵然不能你也不必急着和他拼个你死我活——又不是非要在这一战决出胜负。说什么死在……”
萧怀朔握住她的手,眸光终于再度柔暖起来,道,“你当真这么觉着吗?纵然我杀了他也——”
如意这才明白他在纠结什么,喉中不由有些干涩。可她还是扬起头来直视着二郎,道,“你不必顾虑我。我知道在你看来,他是我的生父,我天生就该亲近他、向着他。可是在我这里,却是忽然就有个不相干的人跳出来杀了我的养父,杀了无数我亲近认识的人,将我安居的都邑夷为平地,将好好的天下搅得大乱。而这个人偏偏碰巧是我素昧平生的生父。我从未从这个人身上受过一丝教诲和恩惠,甚至有许多年我都不知道这个人存在。可是当他十恶不赦的杀出来时——连你也觉着我该对他心存感念吗?我视他如陌路,只望你旗开得胜,早日诛杀叛逆。你是不是也觉着我悖逆天伦,不近人情?”
她说着不由便愤慨起来——早在当初逃离建康时,她便已彰明自己的决意。她不曾后悔、动摇过。
可旁人只怕不会信她。
萧怀朔忙按住她的肩膀,道,“别生气了,你能这么想我很欢喜。”
他不日便要出征,如意纵然心里难过,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还同他置气。只道,“谁和你生气了。”又道,“只是这人销声匿迹二十年后还能卷土重来,逆转乾坤,本事定然不小。你虽然聪明,可毕竟年轻阅历少,对上他一定要万分小心才是。”
萧怀朔道,“放心。建康城虽沦陷了,可就我看来,此刻局面却比早先好了十倍不止。”
如意点头——她亦是这么觉着。却还是顺着他,问道,“怎么说?”
萧怀朔便道,“其一,寿春之围已解,淮南局势安定。顾淮在雍州阻拦西魏,西疆之贼一时也无法南下。此刻打李斛,便譬如关起门来打狗。”他难得粗鄙一句,却是声色并茂,如意虽心绪复杂,也不由会意一笑。萧怀朔见她面上冰消,目光便也一柔,才又说道,“其二,当日在建康是我在瓮中。城外虽有援军,却譬如没有。而今日在南陵,进可攻退可守,纵横捭阖皆有余地。而郢、扬、江、徐四州我都能节制,臂膀俱全。只这一点,便比当日强了何止百倍。”
金陵之败,非战之罪。如今局势依旧艰难,他身处四战之地,背后隐患重重,但比之当日在金陵抵御李斛,却依旧有天壤之别。
“当然,如今李斛的势力和当日攻破建康时也不可同日耳语。不过,占据了丹阳郡、兖州、南徐州东扬州后,他也扩张到要超出他的控制能力了。眼下正是决战的时候。若能除掉我,李斛便除掉了最大的隐患。能将沿江一带的抵抗分化瓦解,据有吴国之地,足以在江南立足。若我能击败他,他的败局也就注定了。”萧怀朔眼睫一垂,道,“想来他也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才要亲自领兵前来吧。”
他目光柔暖的凝视着如意,说道,“阿姐,你去郢州吧。”
如意道,“是有什么事要我去办吗?”
萧怀朔摇了摇头,道,“这场战事恐怕会波及整个南陵。若你留在南陵,万一叛军来犯,你身在前线……”他便指了指胸口,道,“这方寸之地怕就要动摇失准了。郢州远离战场,你去郢州,也可免去我的后顾之忧。”
他言之恳切,如意心下却不由感到烦躁。在建康时,天子猜疑她是李斛的女儿,将她软禁在辞秋殿里。如今到了南陵,萧怀朔又说担忧她的安慰,令她远去郢州。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他们一道经生历死,她又何尝有半步逃避退缩?难道时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