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牛喜欢喝鱼汤,以后我们多弄点给他喝。”阿昊笑道。
“恩,小孩子吃鱼对身体也好。”耿秋点头道。
吃得太饱,一个晚上,阿牛居然没有吃夜饭,让耿秋这**睡得极好。早上耿秋第一件事就是去河水里提起篓子,一提居然没提动,他用力一拉,才把篓子拉出水面,一看篓子,开心的大笑起来,一连声的叫道:“阿昊,快来看,咱们收获不少啊。”
经过了**,篓子里面竟然不止那两鱼了,装了满满的鱼虾,活蹦乱跳的,有好几条巴掌长的鲫鱼,白鳞最多,还有两条两三斤重的鲤鱼,还有好些小鱼。扔掉那些小虾和太小的鱼,还有一百来斤重呢。
“哇,这么多鱼,我们怎么吃得完?这些鱼是怎么进去的?”阿昊又惊又喜的问。
“估计是因为篓子里面装过不少粮食,有食物的味道,并且我昨天在这个位置洗过锅碗,水里大约也是有点食物吧,这些鱼贪吃才挤进来的。篓子口面上的那些树枝原本就扎得不严实,有些缝隙,没想到却给鱼留下了进来的通道,只不过进来了却难得出去了。只是这天又热起来了,这么多鱼还真不好办。”耿秋说着,有些难办的看着这么一大篓子的鱼。
“管它呢,先把这几条鲫鱼杀了去煮汤,其他的先放着,等我们吃饱再说。”阿昊蛮不在意的说。
鲫鱼汤煮的浓浓的,象牛奶一样,两人边喝汤边吃饼,还给阿牛也喂了小半碗汤,一家三口算是吃了这段时间来的最鲜美的一顿。吃饱后,耿秋也想到办法处理这一篓子的鱼了。
先全部杀掉腌制起来,鱼头只有全部丢掉了,净鱼肉都装了满满两盆子呢。因为这些鱼,他们打算在此地休息一天。白天,阿昊就四处乱窜,不过他也有收获,又摸到几个鸟蛋。还找到了一大片野生艾叶及一些野菜。
“快要端午节了啊。”耿秋看着阿昊找回来的艾叶感叹道。他想起了现代的生活,每年的端午节,他家乡家家户户都会弄些艾叶放在家门口这个习俗。而且艾叶还可以做艾叶粑粑,很香很好吃,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是现在没糯米,更没有什么可用的工具,可惜了这些新鲜的艾叶。
“我们可不可以弄些艾叶晒干了去?”耿秋想着阿昊说的那边有一大片就问道。
“能吧,艾叶是一种药材,据我所知,有止痒除虫的效用,以前我也见过家里用艾叶熏屋子,只不过艾叶应该很便宜,不了几个钱。”阿昊却说。
“哦。”耿秋一听值不了多少钱,就没了兴趣,不过还是让阿昊去采了一大抱回来,闲着也是闲着,带在身边晒干了,以后总有用处。
“过端午要吃粽子吗?”阿昊却又问。
“到哪里去吃粽子?”耿秋没好气的回问,两个穷鬼,四处是用钱的地方,还不知道家在哪儿呢,还想吃粽子。
“我就是问问嘛。”阿昊也知道现在的景况不好,连忙笑道。
“行了,吃完晚餐早点休息吧,明天等我熏制好鱼,咱们就快点赶路吧。”耿秋说完,快速的弄晚餐。今天他们其实也累了一天,他得找熏制鱼块的树枝,制些简单的用具,七七八八的这么一忙碌,一天也过得挺快呢。
晚餐依旧是鱼汤,不过还煮了一锅糙米饭,阿牛依旧喝他的米汤,剩下的粥就留给了阿昊,耿秋自己就着鱼汤吃糙米饭,他知道这种米饭阿昊并不喜欢吃,但是精米他们买不起,其实糙米饭也不是大家都吃的起的食物。
第二天一大早,耿秋就起来开始准备熏制鱼块,经过一天**的腌制,鱼块已经腌得很好了,水份基本上全沥出来了,洗干净后再沥干水,摊在一边晒着。耿秋以前见过一个湖南的邻居在院子里熏制鱼和肉,就是这样弄的,而且那时候是夏天,邻居还送给他几块鱼和一块肉,他吃过,味道不错。
当时,那邻居还说:“要是有我们老家的一种树枝,熏制的会更加香。”正巧他在这里就找到了这种树。通过昨天一个大下午的准备工作,他这两盆的鱼块熏制的起来,也比较简单,而且相当成功。除了黑了些,味道闻着就香。他和阿昊各自尝了尝,都觉得很好吃。熏制好的鱼块他估计有个七八十斤重呢,足够他们吃好久了。
剩下的小鱼就准备直接晒干,晒干的小鱼也可以保存很久的。现在天气好,边走边晒,两天时间完全可以晒干。他昨天也找到了一种细藤条,今天把这些小鱼穿成一长串一长串的,系在篓子边上,两人忙碌了小半天,才把盆子里的鱼全部都弄好了。
看着弄好的鱼块和篓子上系着的一串串的小鱼,阿昊笑嘻嘻的说:“秋哥,秋哥,你好能干哦。这么多鱼,我们可以吃好久了。这下子不怕没菜吃了。”
阿昊和耿秋两人有时候,一连几天光吃点糙米粥就点咸菜干,毕竟出门在外,有时候连续几天也找不到新鲜的野菜,能搞饱肚子已是不错了,哪里还能想着有菜吃。在这古代,食物是最重要的,耿秋一路上早就见识了古人的贫穷。现在的他对食物也十分的看重了。
第12章 到达()
因为要熏鱼多呆了一天,剩下的时间他们就不敢歇脚了,都是早起晚睡的走路,其实路越来越小,开始进入山区了,这里的山区还不比他们早前呆的山区,都是些石头山,到处是大片大片的石块,土壤很贫瘠,光长着些长和灌木,见不到多少成片的森林,一看就知道这里条件不会好到哪里去。
说是二百多里路程,倒是让他们走了十天。因为路太难走了,都是小道,中间还下了一场雨,又耽误了两天时间。下过雨的小山路更是难走,一个不留神就会滑倒。好在没走到悬崖峭壁的地方,要不然还怕摔个米分身碎骨呢。
看着眼前的几排小房子,耿秋和阿昊都露出开心的神色,这里应该就是那个该死的黑岩村了。
果然见到他们,村子里的闲人都围了过来,耿秋问:“这里是黑岩村吗?哪个是村长家?”
一个黑壮的小孩子笑嘻嘻的说:“我阿爷就是村长。”
耿秋掏了几块点心给他,他就带着耿秋一家人往他家过去了。村长家也比其他人家好不了多少,不过是房子大一点,都是土胚草顶的房子。村长家有六间屋,还有个不小的院子。还没进院子,那黑小子就大叫道:“阿爷,有人来了。”
很快屋里出来个年约五十岁的老人,长得还很精壮的,见到耿秋一家三人,有些奇怪的说:“你们找我什么事?”边说,边让他们进屋,还倒了两碗茶水给他们。
阿昊把那路引拿出来,送上两斤还剩余的咸野猪肉并一包点心,说明自己祖上是黑岩村的人,现在回来安家落户了。村长也识得几个字,并且也记得耿秋所说的祖上的名字,还真是这个村的人。所以村长很是热心的介绍说:“你祖上也不剩什么人了,当然也没什么田产地基了。我明天就可以帮你去落户,可是你们在这里要怎么生活呢?”
“不管怎样,我们得先安顿下来,把户籍弄好再说吧。”耿秋无可奈何的说。
“今天你们就在我家住一个晚上吧。明天我去帮你们帮户籍,就是屋子不好办啊。”村长又说。
“这里有没有谁家,有没住人的空房子,租给我们或者给我们?”阿昊问。
“咦,你这么一问,我倒是想起了,赵三家的那屋子倒是空的。只不过位置不太好,离山太近,而且地基周围都是石头,他们家就嫌是那地方不太好,才搬走的。那房子倒还是好好的,地方也很大,给半两银子足可以买下来。你们要不要去看看再说。”村才想了一会儿,才恍然记起。
“行,要不现在去看?”耿秋问村长。
“可以啊。我带你们先去看一下再说。”村长说着,吩咐孙子叫他奶奶回来做饭,并且说好了有客人来,多做点,还要收拾出他俩安置的地方。
骡子和行李物品就全都先放在村长院子,耿秋和阿昊只带了孩子就跟着村长出去了。一路上也遇到了不少的村民,村长也介绍了,大家表面上都还很热情的。特别是耿秋手里拿着糖果和点心,一路遇上老人小孩的都发几个,很是讨大家喜欢。
走完整条村子,又走了好一会儿,才到达这个赵老三的空房子,果然位置很偏,但占地面积却不小,孤伶伶的,显得很荒凉,估计有两百个平方大小,正正经经的三间正屋,还带着个不小的院子,看着还半新,可能因为空着的时间并不长,倒还显得很干净。
村长打开了大门的锁,耿秋跟着进去了查看,让阿昊带着孩子在外面等着。这间屋和村子里的屋子都是一个样,前面是三间正屋,左右各是卧室,中间的是堂屋,堂屋有个后门,直接进入正屋后面的小院子,这里还有好几间小屋,很显然是厨房和餐厅及杂物室。
这屋子说起来还不错,就是不象别人家屋前屋后有大块菜园子,屋后那块空地方,面积虽不小,快有个球场大了,但却全是乱石块,是根本就不能种庄稼的一块空地,就连野草都只是匍匐在地上,而且还很少。
再后面就是稀稀拉拉的山林,一看就是营养**的样子。前面不远处倒是有大片荒草,一看就是一块沼泽地,除了能长草,估计也没什么用处,门前倒是有四五棵不大不小的树,象是人为种下的。本来屋前有点空地也好啊,但这点儿地,就连种菜也不够一家人吃的,不过也看得出当初是种过菜的,还看得出有大约二十个平方的一小块菜地,现如今都还长着些草和野菜呢。
“这地方是不太好,到最近的邻居家也得走两刻钟。不过他家的房子倒是不错的,你们看外墙是石头的,当初可是他们自己弄的,很是结实,比起土胚结实耐用不少。只是屋顶要修一下,找几个人一起动手,一天的功夫就可以换个屋顶,半两或者四钱银子买下来,还是不错的。”村长边说边介绍。这种偏僻地方,根本就没人要买房子,还不说这屋子所处的地方又不好,所以赵三家的这屋空在这里,也值不了多少银子。
这屋子已经空了小半年了,赵老三走的时候也和村长说了,哪个想要,得拿银子来换。他可不白给人家,因为当初盖这房子时,他家人可是花了很大力气的。
“行啊,就这地方吧。差是差了点,我说村子里也找不出个好地方来盖房子了吧。”耿秋半是嘲笑半是发问的说。
“就是这个理。我们村子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你们一路来也见了不少,看得出我们这个村子穷吧。实话告诉你们,家家户户都是精穷精穷的,一年累到头能搞个大半饱就是老天保佑了。村子里能种上庄稼的地方,都种满了,就连附近的山坡,稍微好一点的地方都被大家开完了,可是这地方土地薄,产出小,大家的日子都苦啊。”村长发了一大篇感慨,让耿秋和阿昊更加明确的了解到了他们将来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
回到村长家,吃了一顿粗面饼子,那两斤咸猪肉村长老妻切了一块下来,炖了一大锅子豆角,引得一家子人筷子恨不得光是伸到那大沙锅子里去,倒是耿秋和阿昊都只吃了凉拌黄瓜和水煮青菜。
“唉,家里日子难过,一年到头难得见到肉,孩子们都馋坏了。”村长摸了一把眼泪,挑了一小块肉放到耿秋碗里。耿秋连忙夹给了那黑小子,说:“我和阿昊都喜欢老婶子做的这个拌黄瓜,又爽口又下饭呢。”
“就是,我们这一路走,难得吃到鲜嫩的菜蔬。老婶子要是黄瓜多,再拿两条来,我们生吃。”阿昊也笑着说。
“好,地里黄瓜倒是不缺,小狗儿去给摘两条来给阿叔们吃。”村长笑道。
那黑小子麻溜的应了一声,端着碗就跑了。很快就摘回两条嫩黄瓜,阿昊和耿秋接过来,随便在自己衣服上擦了擦,就当是饭后的水果吃了。村长见他俩不见外,就更加开心。拉着两人又杂七杂八的说了一大通。
阿牛一早就被村长老妻交给了自己的大儿媳阿清嫂,阿清嫂有个吃奶的娃娃,早就把阿牛喂饱了母乳。吃饱了的阿牛这会儿已经昏昏欲睡了。
耿秋和阿昊接过孩子,去了给他们收拾出来的房里,这房里除了一张大木**这外,一个木头箱子之外,就剩下张椅子,因为耿秋早说过了,要用自己的被褥,所以**上只铺了一张竹席,下面铺了些干草。
半夜,阿牛饿了,阿清嫂的男人阿清还特意来抱孩子去喂饱了。耿秋和阿昊原本是准备就冲点糖水对付的,这会子倒是很过意不去。耿秋连忙又抓了一把糖果递过去,阿清推辞不要。
“拿着给孩子吃,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村里孩子都有。”耿秋连忙说。阿清这才收下了,他家三个孩子,平时也极少吃到零嘴,那黑小子就是他的长子,最小的女儿还在吃奶。
第二天村长家的早餐是稀面糊糊汤,耿秋把熏好的鱼块拿了些出来,让蒸过端上桌,大家都是第一次吃,村长尝过后,他的几个儿孙才敢吃,不过大家都说:“这鱼好吃啊,真香呢。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做的鱼。”
“这不是什么好东西,我们带的也多,既然大家喜欢吃,我再去拿些出来。”耿秋见他们喜欢吃,又去拿,装了只怕有十斤才罢手。他想着村长家人多,一人也不过几块。可村长一见他拿了这么多出来,吓了一跳,忙说:“这也太多,我们哪能要这么多呢。”
“没事,我们还有这么多,这鱼块也不能吃太久,天气越来越热,不能保存太久的,你们也快点吃完,放着会坏掉的。”耿秋说。阿昊也在一边帮着说话:“我们在阿叔家吃了几顿,也值回来了。”村长见到自己家的一大家子人,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想想耿秋说的不快点吃完会坏,最终还是接下来了。
不过接下来的办户籍和买房子事情,村长就更加办得认真了。村长算是这里最大的官了,其实也不算是官身,但整个村子由他管理着,就相当于是个官,并且古人很注重宗祠,大多数村子里基本上都是一个姓,村长也是这里最大姓氏的撑权人,当相于族长。说话行事还是很有权力。
而他们这种村子,一般都有里长管理,里长可是真正的官身,不过是较小的官了,吃着官家饭的。但是里长把村子里的事情都下放到村长管理了,有什么事村长不能解决才会去找他办理。而且一个里长管理着几个村子,有点象现代的乡长一样。
他们这个户籍要村长带着耿秋他们去黑岩村所属的向南镇上去办,里长也是住在向南镇上的,同时这件事也会报告给里长。而向南镇离得也不算太远,脚程快的人起个大早,赶点夜路,一天就可以回来了。而村长也算是老年人了,不可能这么赶,所以他打算在向南镇上过**,顺便在路上找赵老三弄妥房子的事情,所以呢一去一来,他得花三天左右的时间,主要是看办事办得顺不顺利了。所以他没打算带着耿秋他们一起去,免了他们的麻烦和脚程,而让大儿子阿清找人帮着先把赵老三的屋子收拾好,让耿秋他们先住进去。
“那办户籍要多少银子?”耿秋问。
“还银子呢,十个八个大钱就够了,要银子谁还肯去花这个冤枉钱。”村长笑道。
“为什么?”耿秋不解的问。
“穷困人家,十个八个大钱都拿不出来,而且如果生一个孩子就去办一次,那也得花不少的钱啊,所以大家都不